中文核心期刊網絡資源引文分析
時間:2022-04-09 04:56:55
導語:中文核心期刊網絡資源引文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引言
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今,硬件終端技術及互聯網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普及為信息生產與流通提供多樣化載體與平臺,并逐步改變大眾的信息搜索、信息獲取以及信息交流方networkresources;citationanalysis;openrepository式。本世紀初,布達佩斯、比塞斯達和柏林三個重要宣言及一系列行動綱要和倡議的提出,引發國際學術界對基于互聯網的學術交流的討論。美國科學家吉姆•格雷《第四范式:數據密集型科學發現》中指出,互聯網能把所有科學與文獻聯系在一起,創建一個數據和文獻均能夠交互操作的世界,以提情報科學第38卷第4期2020年4月高科學的‘信息速率’,促進研究人員的科研生產力【1】。在開放獲取運動的深化發展、科技革命快速進步的背景下,基于社交媒體資源的學術研究和學術信息傳播活動開始興起【2】。學術界正將其納入學術研究和學術傳播的重要信息資源和傳輸渠道【3】。研究表明活躍于社交媒體的研究人員,相較于其他研究人員,閱讀更多的學術資料和內容【4】。一項針對美國五所大學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研究人員期刊閱讀模式的調研發現,各類社交網絡和媒體的發展促使研究人員采用更多樣的信息搜索方式。此外,1977—2012年,研究人員的論文年閱讀量不斷攀升,且從2005年起增速加快【5】,一方面源于互聯網和終端設備的升級及圖書館數據庫訂閱資源的豐富;另一方面,博客、郵件和社交媒體等應用和軟件為學者獲取學術資源提供便捷的途徑【6】。基于互聯網的學術資源和信息的閱讀以及交流行為,為研究人員進行科學研究提供重要信息和文獻參考。網絡資源指在文本中及參考文獻列表中帶有統一資源定位符(URL)的網絡信息【7】。正式出版物在引用該類資源時,需標明資源鏈接,讀者可直接點擊鏈接獲取內容。本研究使用文獻計量法與內容分析方法,對圖書情報領域十本核心期刊2014—2018年所使用的網絡資源進行調研和計量,從縱向與橫向探究圖書情報領域研究人員對網絡資源的使用現狀和趨勢,以及被使用的網絡資源的內容和類別,揭示研究人員對網絡資源的認同規律,并提出對未來開放學術資源引用規范的展望。
2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本研究選取圖情領域的權威期刊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期刊論文參考文獻中網絡資源的年度分布和總體占比情況、網絡資源分類情況及引用網絡資源的論文關鍵詞分布情況,以期探究國內學界對網絡資源的利用現狀和開發趨勢?!?a href="http://m.alizhichou3.cn/lunwen/qtlw/zhcl/202004/718723.html" target="_blank">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是中國三大核心期刊體系之一,遵循文獻計量學的基本規律,采取定量和定性手段從全國學術性期刊中精選出學術性強、編輯審核規范的期刊作為來源期刊【8】。本研究將CSSCI(2017—2018年)收錄的圖情學科期刊按照復合影響因子和綜合影響因子排序,選取其中的TOP10期刊作為研究對象。期刊分別為《中國圖書館學報》、《圖書情報知識》、《圖書情報工作》、《圖書與情報》、《國家圖書館學刊》、《大學圖書館學報》、《情報理論與實踐》、《情報雜志》、《圖書館論壇》、《情報資料工作》。本研究結合中國知網及十本期刊的官網進行基礎數據收集和整理,采集十本期刊近五年(2014-2018年)來共計9450篇論文題錄形成數據集,利用Python工具抓取所有論文的參考文獻,提取其中帶有網絡統一資源識別符(URL)的參考文獻條目逐個點擊鏈接查看,選取其中可直接打開并可獲取資源的條目作為網絡資源進行分類整理,并利用Citespace對引用網絡資源的論文進行關鍵詞分析。
3研究結果與分析
3.1文獻占比與期刊分布。學術期刊引文的時序變化情況是衡量該學科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9】。針對學術期刊的網絡資源引用情況進行縱向統計分析,對認知網絡資源作為圖情領域參考文獻的地位和發展趨勢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采用全面調查法,對抓取的9450篇選文進行引文分析,篩選出在正文腳注和參考文獻列表中引用一條以上(含一條在內)網絡資源的期刊論文,結果如圖1所示。2014—2018年間,十本樣本期刊年發文總量分別為1953篇、1929篇、1889篇、1867篇和1812篇,論文總數呈現下降趨勢,這一現象符合學術領域精簡期刊體量,提高論文質量的發展態勢。樣本期刊中在正文腳注和參考文獻列表中引用一條以上(含引用一條在內)網絡資源的論文數從976篇逐步上升到1196篇,占刊載論文總量的比例從49.97%穩步增長至66%,在2016—2017年,增長量達到10.05%。圖12014-2018年引用網絡資源論文占比趨勢圖針對引用網絡資源的5291篇論文進行引文分析,統計其網絡資源引用量和參考文獻引用總量得出圖2結果。由圖2可知,2014-2018年期間,學術期刊的網絡資源引用量呈波動上升態勢,占年參考文獻總量的比重維持在20%以上,網絡資源在學術論文參考文獻中占據一席之地。網絡資源逐步贏得學術期刊作者的認可,成為學術論文參考文獻的重要來源。本研究對十本期刊樣本分別進行網絡資源引文統計分析,探究各樣本之間使引用網絡資源的差異,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從期刊分布角度看,十本期刊引用網絡資源的論文比例均超過刊載論文總量的40%,其中八本期刊超過50%,表明圖書情報領域學術期刊在一定程度上認可網絡資源的可信性和權威性;雖然每本期刊中引用網絡資源的論文占比均保持在較高水平,但各個期刊平均每篇論文使用網絡資源的數量卻存在著一定差異,十本期刊中僅《圖書與情報》平均每篇論文使用網絡資源超過十條,八本期刊超過五條,而《情報資料工作》雖然引用網絡資源的論文占比較高,但平均每篇論文使用的網絡資源數量僅為2.61條;十本期刊中共有三本期刊平均每篇論文網絡資源占參考文獻比例超過30%,七本超過20%,《情報理論與實踐》為十本期刊中最低值,僅為14.96%。3.2網絡資源的類別分布。為進一步了解被引用的網絡資源類型,本研究將收集的網址整理分類,并依次點擊查看網站,依據域名、網頁內容以及網站功能將網絡資源劃分為如下(表2)八種類型,并統計每種類型的具體數量及占比情況。網絡資源來源渠道多元,從用戶和網站資源屬性來看,可分為學術型網絡資源網站與大眾型網絡資源網站。學術型網絡資源網站包括學術型社區、學術搜索引擎、專業性學科網站、開放倉儲和學術博客與論壇,網站資源以學術信息及科研人員信息為主,其用戶以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學生、老師和科研工作者為主。大眾型網絡資源網站對用戶年齡、職業、學科等屬性不限,網站內容和形式多樣,學術資源僅是其中一個部分。本研究將這類網站分為協同編輯型平臺、多媒體資源共享型平臺和其他類別平臺。分類中將學術型社區與學術博客與論壇進行了區分,原因在于學術型社區主要的學術資源為學者自行上傳的未發表、已發表、會議、海報等論文資源,也包括服務于科學研究的問卷、提問、圖書推薦、尋求學術合作等信息。學術博客和論壇更強調平臺的社交屬性,用戶通過非正式出版和發表的博客、短評和提問進行知識交流。此外該類網站也提供學術會議、境內外交流學習、學習經驗等各階段和層次研究人員或在校師生關心的內容和資訊。兩類網站在網站內容、屬性及服務對象上存在一定差異,因而將其進行劃分。開放倉儲主要包括機構倉儲和主題倉儲。機構倉儲中包含高校圖書館的知識庫以及各類機構知識庫。其余類型網站和典型平臺均如表2所示,不再進行贅述。由表2可知,學術型網絡資源占據來源渠道的主流,其中開放倉儲成為學者獲取網絡資源的首選渠道,專業學術網站和學術博客論壇在學者獲得網絡資源時具有重要作用。多媒體資源共享型平臺作為大眾型網絡資源網站,以其社交性和多元化的特征影響學者的學術資源搜集行為。學術型社區、學術搜索引擎及協同編輯型網站的可用性和可信性有待提高,在學者獲取網絡資源時使用頻率較低。各期刊不同類型網絡資源使用比例如圖3所示,圖書情報領域研究人員傾向于使用開放倉儲、專業性學科網站、學術博客與論壇以及多媒體資源共享型平臺的資源,四類平臺資源在各期刊網絡資源引文中的占比超過80%,個別期刊如《圖書情報知識》達到94.6%。協同編輯型平臺、學術搜索引擎、學術型社區及其他類型網站資源則使用較少。圖3各期刊不同類型網絡資源使用占比情況從統計數據來看,圖書情報領域科研人員傾向于使用開放倉儲中的網絡資源,十本期刊中,六本期刊的開放倉儲資源使用占比最高。試究其原因,主要有二。首先,開放倉儲作為開放獲取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人員可即時免費下載和使用倉儲中的網絡資源。且近年來,高校開始自建和推廣倉儲,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倉儲數量、資源與影響力發展。其次,收錄在開放倉儲中的資源多已正式出版,此類資源具有較高的權威性和學術性。大眾型網絡資源網站中多媒體資源共享型網站引用量較高,表明學術期刊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大眾化社交媒體平臺網絡資源的有效性和權威性。學術型網絡資源網站中學術社區和學術搜索引擎使用量較低,此類網站主要作為資源搜索與獲取工具,便于研究人員了解如名稱、作者、出版商等基本信息,并進入其他網站獲取資源的具體內容。協同編輯型平臺與其他類別平臺使用量最低,從具體引用內容來看,使用該兩類資源的研究具有一定特殊性,或與行業條例相關,或與特定互聯網產品相關。3.3網絡資源高引用量樣本論文關鍵詞分布。文獻資料由不同功能和性質的自然語言詞匯通過科學組織構成一個整體。從文獻正文中抽出的能夠反映文獻核心內容、表達文獻主題概念的詞匯為關鍵詞(或主題詞)。特定時期內某一學術領域中大量文獻的關鍵詞合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該領域學術研究的特征與趨勢【11】。Citespace軟件通過一定算法和可視化功能呈現一組文獻的關鍵詞頻次及關鍵詞聚類情況。本研究選取參考文獻中網絡資源占比過半的期刊論文作為網絡資源高引用量樣本進行關鍵詞分析,探究引用網絡資源的論文的主題類型。3.3.1高頻關鍵詞將參考文獻中網絡資源占比過半的共計889篇期刊論文作為citespace提取關鍵詞的樣本選文。運行citespace時將閾值設置為top50,并以一年為一個時間切片,得到樣本選文的關鍵詞頻次和中心性,關鍵詞共有228個,大多數關鍵詞中心性小于0.01,表3所示中心性和頻次排名Top20的關鍵詞。由表3可知:①大數據高居關鍵詞中心性和詞頻序列表榜首,開放數據、數據管理、政府數據等居于關鍵詞中心性和詞頻排序前列,說明五年來高頻使用網絡資源的論文作者重點關注數據的獲取、存儲、管理和分析。②美國和英國作為地域和國別標簽出現的頻率較高,其中美國出現頻次僅次于大數據,說明五年來我國學者利用國外、境外網絡資源進行國外圖書情報概況調研,網絡資源的出現和利用降低了國內學者獲取國外圖書情報信息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③樣本選文依舊圍繞圖書館這一核心主題展開,以圖書館為載體、以新媒體為渠道的移動圖書館、數字圖書館等主題研究是引用網絡資源的分支領域。3.3.2主題分布與變遷依托citespace導出2014-2018年樣本選文的關鍵詞時區圖(圖4)。“#數字”表示運行LLR算法提取的關鍵詞聚類詞,共五個聚類,分別是公共圖書館、數據科學、高校圖書館、大數據、政府數據。各聚類間存在交叉,編號越小表示該聚類的關聯性越高。圖中每一個節點表示一個關鍵詞,節點間共現關系用連線表示,節點的大小表示關鍵詞頻次和中心性的高低。圖5中聚類詞和節點較大的關鍵詞分布在大數據、開放數據、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政府數據、移動圖書館等領域,這一現象與關鍵詞序列表中呈現的結果基本吻合。由關鍵詞共現時區圖可知,國內高頻引用網絡資源的期刊論文的主題隨著時間推移產生變化。2014—2015年樣本選文的研究主題相對集中,聚焦在圖書館及相關實踐活動,大數據成為樣本選文的著眼點。從2016年開始,高頻使用網絡資源的論文作者逐漸把視野聚焦數據的獲取、存儲、管理和分析,開放數據、科研數據、數據素養、小數據、政府數據等熱點相繼出現。圖書館學與情報學研究內容包含圖書與檔案的類目編碼,圖書館與檔案館服務,圖書館與檔案館管理,圖書館與檔案館的空間結構,比較圖書館學與比較檔案學等。從網絡資源高引用量的樣本選文的關鍵詞頻次及中心性統計和關鍵詞共現時區圖來看,主要涉及圖書館服務和比較圖書館學兩大領域,可將具體的論文主題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1)數據資源利用研究計算機與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推廣促使圖書館建設邁入數字化進程,云時代的到來將圖書館學研究引入新境地,數據的獲取、存儲、管理和分析成為圖書情報領域關注的焦點。“大數據”作為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來適應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12】,與圖書情報研究自然結合。圍繞“大數據”和“開放數據”的聚類囊括開放獲取、數據管理、數據科學、數據素養、政府數據開放、數據服務等主題。網絡資源擴寬學者視野,成為學者研究數據資源發展的重要參考文獻來源。(2)國(境)內外圖情比較研究圖情比較研究是圖情學科中的重要分支,打破圖情學科時空限制,將不同國別、不同文史背景、不同社會環境下的圖情學科作為研究對象,運用比較研究手法探究各研究主體間的異同,從國際視域一覽各國各地圖情事業現狀,為本國本地圖情事業發展提出推動性建議【13】。隨著網絡資源的推廣,學者收集國(境)外圖情研究信息的成本下降,獲取信息資源的范圍擴大。美國等國圖書館發展歷史悠久,圖情研究的基礎理論和學科體系完善,為國內圖書館學科建設提供理論和實踐層面的可借鑒因素。樣本選文就美國圖書館、美國圖書館協會、美國公共圖書館、紐約公共圖書館等主題研討美國圖書情報領域現狀和發展趨勢。(3)圖書館學基礎研究圖書館研究是圖情研究中的基礎方向,樣本選文依舊基于該主題展開。高校(大學)圖書館,公共圖書館及學術圖書館是圖書館的下設分類,各種細分圖書館之間也存在交叉。高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及學術圖書館的機構數據庫收集大量相關文獻資料及信息資源,并以網絡資源的形式呈現,方便學者研討各分支圖書館的服務與管理模式。圍繞圖書館研究主題,高頻引用網絡資源的樣本選文密切關注數字圖書館、移動圖書館、智慧圖書館等依托新媒體技術和開放數字資源的新型圖書館形式,并就這些圖書館的創新服務進行探究。在探究過程中,論文作者引用開放倉儲及專業性圖情學科網站的網絡資源完善研究內容。
4結論與展望
從本研究的調研結果來看,近五年來,網絡資源逐步被圖書情報領域研究人員認同與使用,成為科學研究重要的學術參考文獻。圖書情報領域研究人員對網絡資源的來源選擇有一定偏向性,傾向于使用學術型網絡資源網站,尤其是開放倉儲內的學術資源。但研究人員也較多參考了多媒體資源共享型平臺的信息資源。此外,文獻主題與是否引用網絡資源存在一定相關性,網絡資源為實現產學結合、了解理論與技術前沿動向、進行國際比較研究提供豐富理論與實踐指導。以上結論一定意義上體現了圖書情報領域研究人員對網絡資源權威性、可靠性和真實性的認同。研究中也反映出當前網絡資源使用中存在的問題。首先,網絡資源雖數量和內容豐富,但分散于各類型平臺,平臺資源變化不定,增加了研究人員或讀者資源收集和資源復證的成本與難度。行業協會或相關單位可嘗試搭建學科內網絡資源的集成網站,促進內部網絡資源的交流與共享。其次,某些條件下,現有電子文獻的載體類型及其標識如[EB/OL],已無法有效區分網絡資源的類型,模糊標引不利于引文類型的識別以及科學引用規范的發展,亟需進一步細化科學文獻引文標識類型,促進學術規范的發展。本研究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僅抽CSSCI目錄中圖書情報領域的十本期刊,選文數量有限,僅能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圖書情報領域研究人員對網絡資源的使用情況。未來研究可擴大學科范圍和統計年份數量,以期更全面地展現研究人員對網絡資源的使用現狀與認知規律。
作者:姚瑞卿 王嘉昀 許潔 單位:武漢大學
- 上一篇:兒科護理實習生帶教管理體會
- 下一篇:司法局評議意見整改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