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設計專業教學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14 11:26:00
導語:工業設計專業教學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分析工業設計專業開設形態學課程的必要性,闡述了產品造型形式及表現特征,從功能、材料、結構、機構、數理、視知覺、色彩及與自然、科技和社會的聯系等產品形態要素,探討了拓展工業設計的思路,并指出應培養“師法自然”的新型形態觀,以利形態學教學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形態學;工業設計;教學研究
1,工業設計專業形態學教育的必要性
形態學又名造型論,工業設計專業的全稱為工業產品造型設計專業,形態學課程之于工業設計專業的重要性,勿庸多言。所謂產品造型設計,指用特定的物質材料,依據產品的功能而在結構、形態、色彩及外表加工等方面進行的創造活動。作為藝術與技術的結合,無論外觀還是完全意義的產品設計或其它相關設計,都必須解決包括形態、色彩、空間等要素在內的基本造型問題。從這個角度來看,形態學是一切造型設計的基礎,貫穿于造型活動的始終。
現代造型藝術體系始于德國的包豪斯運動,它是以在科學而非個人感情基礎上培養起來的視覺經驗,將形式、色彩、肌理、材質等方面的訓練及研究分離出來。這類造型訓練作為包豪斯的重要基礎課程,一直為后來的設計專業教育所采用,并不斷取得突破。一方面更加緊密地與色彩、素描、構成等教學緊密銜接;另一方面更深入產品設計的各個角落,成為工業設計專業教學的一條內在主線,是產品造型設計的核心課程。越來越多國內外的專家、學者認為,應該把基礎造型訓練及相關理論在工業設計專業教學領域進行整合,并列為“形態學”課程予以講授,以利學生更系統全面地掌握造型藝術的相關理論及手法。
“形”通常指物體外在的形狀,“態”則是物體蘊涵的“神態”。因此,形態就是物體“外形”與“神態”的結合。在我國古代便有“內心之動,形狀于外”,“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等論述,指出了形與神之間相輔相成的關系。形離不開神的補充,神離不開形的闡釋;無形而神則失,無神而形則晦,形與神之間不可分割。只有將形與神二者結合在一起,才能構成對事物完整而科學的認知。可見,形態要獲得美感,除了要有美的外形外,還需具備與之相匹配的“精神勢態”,猶如歷代中國畫家在創作時所追求的那種境界-形神兼備。
形態作為形式要素之一,是形式的基礎。形態學重點是通過外形把握其表現,即通過特點對觀者所產生的心理效益去研究形態的“態勢”或“生命態”表現,以設計上對形態注入感人的魅力為切入點。
形態是造型藝術即設計借以表達思想感情、傳遞信息及滿足人的視覺評價、使用需求的重要媒介之一。一個人、一個物件、一個色塊、一個點、一條線,乃至一部分空間和空間中的一組物象,都具有形態性。
產品的形態是信息的載體,工業設計師通常利用特有的造型語言(如形體的分割與組合,材料的選擇與開發,及構造的創新與利用等)進行產品的形態設計。借助產品的特有形態可以向外界傳達設計師的思想與理念。消費者在選購產品時,也往往通過產品形態所表達出的某種信息來判斷和衡量與其內心所希望的是否一致,并最終做出購買的決策。
產品的形態是工業設計的最終結果,設計師應增強對立體形態的表達能力和創造能力,了解形態發展變化的必然性與永恒性,更加充分地認識和理解形態,有目的地創造出新形態。由此看來,開設形態學課程對工業設計專業學生進行形態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2,產品造型形式美原理及其表現特征
產品造型設計的美與一般造型藝術的美在有著共性的基礎上亦有其特異性。一般造型藝術的美是一種純自然的美,它可以是自然形成的,也可以由藝術家的靈感產生,只要被少數知音所了解便可以視為成功。但是產品造型設計的美必須滿足某一特定人群的大多數需要。
因此,工業造型設計不能以設計師個人美學好惡來取舍,它應以滿足大多數消費對象為前提。基本的美學原則為大多數人接受,設計師只有根據這些基本原則去延伸和擴張,才能取得比較滿意的設計效果。一個好的產品設計必須滿足造型美觀、方便使用、節約材料、便于加工、滿足功能需求、符合市場流行趨勢等要求。
產品的形態美是產品造型設計的核心,它的基本美學特點和規律,概括起來,主要包括統一與變化、對稱平衡與非對稱平衡、分割與比例(包括數學上的等差級數、等比級數、調和級數、黃金比例等強調與調和、錯視覺的應用等。
工業設計師應在變化與統一中求得產品形態的對比和協調,在對稱的均衡中求得安定和輕巧,在比例與尺度中求得節奏和韻律,在主次和同異中求得層次和整體。通過對比表現產品的形態差異性,突出產品造型重點,從而獲得強烈的視覺效果;通過協調使產品形態間呈現相互滲透的和諧藝術特征;通過均衡使形態各部分之間在距離長短、分量輕重、體量大小上都不完全相同,產品形態的局部變化給人以視覺上的平衡感;通過節奏和韻律則表現產品形態的連續交錯和有規律的排列組合特點。
產品的形式美特征表現有:a.體量感,包括體積感和量感(物理量感和心理量感);b.產品的動感,具有生命力的東西就蘊涵著動;c.秩序,從產品形態變化的各種因素中尋找一種規律和統一性;d.穩定感,包括產品在物理上和視覺上的穩定;e.產品形態的獨創性,在科學合理的基礎上通過創造性思維,進行大膽的探索和實踐,包括產品形態的新穎感、結構材料的新穎性和產品主題內容的新穎性。
3,工業產品形態要素設計拓展
從設計的角度看,形態離不開一定的物質形式來體現。產品的形態總是與其功能、材料、機構、結構等要素分不開,人們在評判產品形態時也總是與這些基本要素聯系起來。產品形態是功能、材料、結構、機構、色彩等要素所構成的“特有態勢”給人的一種整體觀賞形式。
1)形態與功能。早在戰國時期,韓非就指出“玉厄無當,不如瓦器”,說明再貴重的盛酒玉器,如果沒有底連水都不能放,其價值還不如普通的瓦器。可見,我們先輩很早就意識到實用功能在容器造型中的價值。產品的實用功能要素是決定產品形態的主要要素。進入包豪斯時期,“功能決定形式”的設計理念更為現代工業設計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及物質的極大豐富,產品的功能不再僅指使用功能,出現了極大的延伸和發展,還包括審美功能、文化功能等。利用產品的特有形態來表達產品的不同美學特征及價值取向,讓使用者從內心情感上與產品取得一致和共鳴。當今作為一名產品設計師,不僅要充分重視產品的功能,更應樹立長遠的生態學觀念,以“綠色設計”為新世紀的發展方向,充分運用“形態契合”和“形態組合排列”等原則,進一步探索以形態特殊結構擴大功能價值,最大程度地節約材料、空間,減少資源投入的可能性。
2)形態與材料。材料是制造產品所耗用的物資,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由低級走向高級。從設計角度來看,可分為有機材料、無機材料(金屬,非金屬材料)和復合材料三大類。了解不同材料的物理、化學及視覺性能特性,才能在設計中合理、科學地加以使用。應當在熟悉各種材料物理的、化學的、視覺的三方面綜合特征的基礎上,結合生產、加工、使用等因素全面衡量成本、價值、形態結構、美感等關系,科學合理地選擇材料,從而最佳地發揮材料的性能特征。既善于利用各種新型材料,也要加強對傳統材料的發掘再利用,建立新型的形態與材料觀。
3)形態與結構。物體要保持自己的形態,就需要有一定強度、剛度和穩定性的結構來支撐。即使最簡單的產品,也有一定的結構形式。大自然是人造物體結構產生的基本源泉。要認真深入地觀察自然,分析和研究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地優秀結構實例。在設計中要注意分析結構中材料的基本連接方法,包括滑接、榫接(鉸接)和剛接三個基本類型,要研究材料結構與形態結構的關系,與結構穩定的關系,與受力方向的關系等,努力探索設計新結構形式的可能性。
4)形態與機構。機構是人為物體的組合,且各物體之間存在確定的相對運動,通過機構可轉換機械能或做有用功。機構作為整個產品構成不可缺少的部分,除直接滿足和實現產品基本功能外,對改善和擴展產品功能也起作用,并最終影響產品的形態。機構設計合理與否,將影響到產品的操作性能、安全性能及使用壽命等。工業設計師要了解常用的機構,包括平面連桿機構、凸輪機構和間歇運動機構,還要了解螺旋、齒輪、帶和鏈等基本傳動機構。同時,又應注意研究與分析生物機構,抽取其主要機構原理和特征開展仿生機構設計。更科學、更合理、更節約能源,并利用新的設計去開發和利用新的能源。
5)形態與數理。數理要素對形成產品的形態美有著十分直接的關系,數是宇宙的基礎。數的秩序也是形式美的基礎,正確把握產品形態中的數理關系,是產品形態設計的重要條件。尺度比例是數理要素的重要內容,決定著產品形態的美感程度。尺度比例受到人們使用產品時生理和心理方面適應性的制約,新技術、新材料的不斷開發運用在不斷影響現代產品的形態和人們對傳統產品比例尺度的觀念。
6)形態與視知覺。產品的知覺形態,人們主要是通過視覺與觸覺來感受的。視覺信息是人類的主要感覺來源,因此,對視覺的研究成為所有感覺通道研究中最透徹的一種。從心理學角度看,只有當客觀刺激物之間存在某種差別時,一部分刺激物才能成為知覺的對象,而另一部分刺激物體則成為背景。這也是認知圖形的必要條件。一般來說,可以感到的清晰的浮現出來的部分叫圖形,感到不清晰而退隱的部分稱為背景(底)。在產品設計中無論對平面還是立體的處理,經常會遇到視錯覺現象。因此,錯視成為了設計中令人注目的課題,引起設計師和心理學家的廣泛興趣。其中的線段長短錯覺、角度大小錯覺、面積大小錯覺、、遠近錯覺、、高低錯覺、、分割錯覺、、移位錯覺、、對比錯覺、、殘像錯覺、以及幻覺等都對產品設計的各部分形態處理具有重要意義。
7)形態與色彩。色彩的發生,是光對人的視覺和大腦發生作用的結果。作為一種視知覺,需要光→眼→神經的過程,人才能見到色彩。人對色彩與形狀的反應同人的年齡、個性、情緒有關。色和形是不可分割的一體兩面,二者相輔相成。只有實現色和形統一,整體和局部勻稱、協調,才能引起美感。總的來說,工業產品的色彩要純凈、和諧、簡潔,既富于裝飾性,又能展現產品的功能和形態特征,符合人體工程學和生態環境的要求,符合經濟的原則。工業產品的色彩運用還應體現現代科技成果與藝術造型相結合、流行色與時代感相結合,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情趣。色彩設計的基本原則,包括滿足產品的功能要求、滿足人機協調的要求、滿足作業環境的要求、滿足“色”與“形”協調統一的要求,符合造型設計的形式美法則、符合時代的審美要求、符合不同國家和地區對色彩的愛忌,等等。
8)形態與自然、科技和社會。形態與自然主要體現為對稱的觀念及在多領域的滲透;形態與科技和社會則體現在當按某種計劃或構想進行具體物的造型時絕不能僅僅靠塑造技術,而是技術、形態和思想缺一不可,即使技術也須從技法、技術和技能三個方面來考察。任何造型物都與材料及加工技術密切相關。優秀的產品都能充分展現出材質的特性,當然任何材料對于造型而言都存在一定的制約性。人們為了生存和發展,總是有效利用自然材料,采取適當的加工方法,創造適于生活和環境的物品,況且這些材料及加工方法在漫長的歷史中不斷改良豐富,并一代一代繼承下來逐步形成自己的風貌。在有效利用傳統從事造型活動的同時,還要考慮合乎社會要求的創新設計,這是嘗試利用自古以來的技術以適應現代生活的造型方法。同時,風尚不但影響著人類的精神生活,也與產品造型有著直接的關系,需要引起設計師重視。
4,培養新形態觀
工業設計是一項創造性的活動,好的設計并非只有漂亮地外觀,蘊涵的科技、人文、市場及環境等因素,也要通過產品的形體而體現。科技的進步和消費者的愛好,都成為作用于產品設計的“外力”,使產品呈現出日益豐富的形態變化。
工業設計師應該加強自身的修養、積累設計經驗,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提高自身綜合能力。
在工業設計中,產品立體形態的創造有一定規律可循。大自然是天然形態的創造者,千萬年來,在大自然偉力作用之下造就了紛繁復雜、千變萬化的形態,其中不乏美的形態,在構造和材料方面也非常科學合理,還有人們至今尚未認識但有利于改生存條件、調節社會機能的系統。人類在改造自身生活環境、創造生活形態的同時,必須從自然物和從大自然獲取設計靈感。通過對蘊藏在自然界美的要素和天然神奇的形態結構的發掘和汲取,進一步提煉和加工成人們創造具體實用形態時的基本元素。同時,通過對自然界大量科學合理形態要素的吸收,和對自然形態機能系統特征的詳細分析和研究,而恰當地運用到機械結構的傳動與運輸、信息的發射與傳播,及社會生態系統工程的運行與操作等方面。
時代在發展,作為始終以物質的實質性形態而展現的產品從物質形象上不斷地表現著時代的活力。開拓產品形態,不僅從產品的功能上開展,還應體現時代脈搏的跳動。對于工業設計師來說,只有“師法自然”,不斷從大自然吸取營養,用平等的觀念對待自然,勇于探索未知世界,才能豐富和充實自己的知識,擴大視野,不斷在設計實踐中創造出科學合理的產品形態。見人所未見,創人所未有,保持清醒的設計意識和對設計語言的準確把握,在產品開發設計中“敢為人先”,將各種符合社會發展趨勢的觀念轉化為產品形態,以產品實體促進社會的發展,以產品實態構成開辟具有新時展價值的產品形態。
參考文獻:
(1)劉國余,沈杰,產品基礎形態設計,[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0年;
(2)何曉佑,產品設計程序與方法,[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0年;
(3)林建群,造型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 上一篇:信息概念哲學定義論文
- 下一篇:科學與人文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