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設計精細化管理思路與策略

時間:2022-04-23 09:03:28

導語:城市設計精細化管理思路與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市設計精細化管理思路與策略

隨著我國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城市范圍的不斷擴大,城市規劃作為城市建設和發展的基本保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然而,在當前城市規劃管理中,仍大量存在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導致當前城市設計在管理方面存在著諸如城市改造與建設不完善、管理手段不科學等問題。面對這樣的現象,為了提高城市規劃的管理水平,本文提出了采用精細化城市規劃設計模式解決當前城市規劃設計中的問題。

1當前城市設計在精細化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1.1缺乏城市設計的控制要素,致使城市建設管理模式未能有效形成。放眼如今我國各大城市,可以說絕大多數城市在規劃管理過程中,在城市基礎配套設施、地塊用途及開發強度等用地布局和結構方面都做出了明確的要求和規范,但是對于在城市設計方面的控制要素而言,大多只停留在對建筑風格和色彩的要求上,相較而言是相對缺乏且十分簡單[1]。由于當前城市設計的重心普遍都是放在對方案的設計上,缺乏精細的城市空間形態的研究和探索,如此一來,不僅造成了不少地區城市風貌相差無幾的病態現象,而且也導致了諸如環境設施內容、城市風貌與建筑風格等很多城市精細化建設要素無法得到有效地落實和管控,進而導致無法形成科學、合理以及行之有效的城市建設管理模式。1.2城市形態量化控制標準缺乏,致使城市形態難以控制。在過去一段時間里,我國在城市規劃方面主要以增量規劃為主,這樣的管理模式有效地滿足了當時城市發展的需要。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城市建設步伐加快,這種規劃方式顯然已經不適應當前的發展需要,不僅給環境帶來了一定的破壞,而且出現了公共界面、城市天際線、濱水空間等空間形態失控的局面[2]。針對上述問題,雖然近來年在城市設計方面,國家大力提倡以城市空間形態設計為主的城市設計,但現行的城市設計內容基本上都以定性控制為主,在定量控制上則是少之又少的,這就造成了對城市規劃設計進行操作和管理的困難局面,致使城市形態難以控制。1.3部分管理要素缺乏可操作性,致使與多元化建設要求不相適應。對于目前的城市規劃管理,配套面積計算規定、建筑規劃技術規定以及日照計算規定等是構成其規劃管理體系的主要部分。就該構成體系而言,雖然其應用范圍很廣,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認可,同時也具有編制時間短等優勢,但是從長遠來看,由于其中部分控制要素操作性的缺乏,導致了其長期使用勢必會帶來一定的隱憂。90%的城市設計要素中,都有占線率這個指標,由此也可見這個指標的重要程度,但如果將這一指標作為所有建筑項目的強制指標去執行,勢必會造成城市建筑形式單一、街道界面缺少開合等一系列問題,但是如果不能對其進行有效控制,會給城市的公共空間形態帶來不同程度上的影響和破壞。由此可見,在實際的建設中,如果不能對要素的重要程度做出明確的判斷和評價,那么對于多元化的建設而言,這些要素是很難得以落實的。1.4法定地位的缺失,導致城市設計缺乏實施的手段和途徑。對于城市設計而言,其不僅能夠極大地促使城市品位的有效提升,而且城市設計也是城市進行規劃與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其對于城市發展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法定地位的缺失,同時缺乏相應的規章制度對城市設計及實施流程做出明確的規范,致使城市設計在相應的實施手段和途徑是相當匱乏。而這其中,最為直觀的體現便是由于缺少相應的審查和管理機制,導致很多城市設計成果很大程度上難以通過相關程序使其法定化和制度化。

2基于城市設計視角下城市規劃精細化管理的主要思路

2.1促使精細化管理實現的前提和基礎條件。毋庸置疑,精細化的城市規劃管理不僅能促進管理效率的提升,同時對于城市效益的提高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想要提升城市設計視角下城市規劃的整體水平,達到資源優化配置并推動現代化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最佳途徑便是進行精細化的管理。而這其中,最關鍵的是建立健全、明確、可執行以及可量化的工作規范,同時也要使該工作規范的精密性和規范性得到充分的保證,賦予其應有的可實施機制和法定地位。在具體編制技術層面,想要實現精細化管理的技術編制體系,則應該將量化標準、可管控要素以及執行程序作為其中的基礎和前提條件,并根據城市設計的編制內容、具體管理實施機制及信息管理系統建設等方面著手進行相應的改革和調整,促使城市規劃精細化管理體系具有較強的可執行性和可實施性。2.2促使精細化管理實現的核心。城市規劃設計方面,技術管理規定無論是在環境內容、空間形態上,都要做相關的引導和指引。但在特定地區,特定環境管理上,可通過通過量化控制的方法適時地對某些重點區域和城市節點進行更為高效的控制和管理,是促使精細化管理得以實現的核心之一。例如,在城市的核心區域或者城鄉的結合地帶,采用量化的方法,根據參照中心不同的區位,進行建設項目的建筑密度、高度等方面的相關設定,強化管理的立體化和可操作性,進而使城市設計得以精準地落實和開展。當然,想要將城市規劃管理和城市設計可以有效地銜接在一起,光靠量化的城市設計成果是不足的,要真正促使城市規劃精細化管理的實現,還必須保證城市設計成果的法定化。例如,為了讓城市設計成果得以法定化,日本、美國、新加坡等發達國家均在城市設計內容上做了相應的法律方面的制度化處理。日本通過設計特有的法律法規對設計內容進行固定;美國為了對設計質量方面的要素達到控制的目的,出臺了城市設計導則和區劃法進行設計審議;新加坡則將城市設計內容添加進了現有的法定管理平臺中[3]。對此,想要實現精細化管理,為相關的城市設計內容提供一定的法律支撐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使這些城市設計成果及其應用得以制度化和法定化,才是精細化管理得以實施的核心。

3基于城市設計視角下城市規劃精細化管理的主要對策

3.1做好精細化控制要素體系的層次化建設。想要實現城市規劃的精細化管理,其中最主要的是做好精細化控制要素體系的層次化建設。所謂層次化建設,即是進行多層次的劃分,在進行層次劃分時既要充分考慮諸如總體設計、專項城市設計以及重點區域設計等有關空間形態的基本要素,又要對各要素進行正確的劃分。就總體設計而言,其為設計要素的綜合考慮。而對于專項城市設計,則是將城市空間、基建、景觀等作為控制的要點,從而對其進行精細化控制處理。重點區域設計則是對城市空間、環境藝術甚至街道空間形態等重點突出區域空間進行控制和落實。在具體的層次化建設工作中,可以通過政府的控制和引導,充分發揮各要素的互補性及兼容性,突出核心的設計內容,進而達到對城市形態設計控制的目的。3.2把握城市設計中的剛性與彈性。城市設計的內容既有剛性又有彈性,兩者之間的兼容互通至為重要。例如,設計缺乏剛性元素,只是做出框架性的描述,那么城市規劃設計必然出現較大的主觀性和隨意性;此外,若是設計剛性過于突出,那么設計必然不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因此設計剛性的把握,要與設計彈性相結合。就設計的剛性要素而言,其主要是通過核心要素和可丈量要素這兩者組成的;而設計的彈性要素,則主要是由提升要素和不可丈量要素構成的。相關部門在考慮剛性設計內容的可丈量元素的同時,還需要在市場經濟的模式下,保留彈性空間和提升空間,進而保證公共資源得到最優化的配置。3.3做好城市規劃管理機制的系統化工作。除此之外,想要實現精細化管理,還必須使城市規劃管理機制系統化,這是實現精細化管理的核心部分。不可否認的是,對于城市管理而言,系統化的管理機制所產生的促進作用對其是不容忽略的。對于公共空間的管控,應該對其界限做出明確的規劃,做到規劃的精細化;同時也可以強化公園、廣場以及大型工程等開敞空間的設計工作,確保城市設計方面的管理要求能夠落實在景觀設計層次。與此同時,為了使整體與個別的空間形態能夠連貫起來,促進實體建筑與城市空間呈現兼容的關系,那么在管理機制上必須充分利用城市設計的成果,對公共單位的整理規劃做綜合考慮,權衡多種利益關系,從而進行正確價值判斷,在管控體系上最大程度地實現城市設計成果。

4結語

對于城市而言,規劃設計的成效直接制約城市經濟的發展和市民生活質量的提升。通過精細化管理,使用量化、法定化的方法判定規劃設計的優劣;在精細化管理中,講求系統性思維,層次化管控,突出規劃設計的剛性與彈性原則,那么城市規劃設計工作將會更加合理,進而促進城市往更加和諧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國偉,萬放.試論規劃管理精細化對實現城市精致化的作用———以“后三峽時代的萬州”城市精致化為例[J].重慶建筑,2017,16(4):7-10.

[2]MichaelRGallagher,王紫瑜.追求精細化的街道設計—《倫敦街道設計導則》解讀[J].城市交通,2015(4):56-64.

[3]姚燕華,魯潔,劉名瑞,等.精細化管理背景下的廣州市重點地區城市設計實踐[J].規劃師,2016(9):35-40.

作者:林申贈 單位:霞浦縣村鎮建設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