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創業模式皮具創新設計
時間:2022-01-09 10:59:50
導語:淺議創業模式皮具創新設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淺議了創業模式下,關注市場與用戶彼此間信息流的關系:設計創新與社會用戶審美水平之間的適應或突破關系;中西藝術與審美的互置并存關系;一用設計與多用設計的轉換關系,從而開展皮具品牌產品的創新設計。
關鍵詞:皮具;創新;設計
1999年教育部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提及了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概念,標志著我國啟動了創業教育工作,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于2004年在治校層面、教育思想上全面推進創業教育,學院把“立業”作為校訓,逐步構建就業創業服務體系,把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的學分制教學內容,探索師生共創的創業模式。服裝學院手工原創皮具設計工作室在尊重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人才成長規律和市場運行規律的基礎上應運而生,注冊與專業相關的服飾公司和品牌。創業模式中皮具品牌產品設計,主要關注市場與用戶彼此間信息流的關系:設計創新與社會用戶審美水平之間的適應或突破關系;中西藝術與審美的互置并存關系;一用設計與多用設計的轉換關系。
1創造市場適應的皮具創新設計
設計創新與社會用戶審美水平之間是適應還是突破,是爭議已久的話題,唯市場論的保守商人坐擁穩定的商業利潤,強調設計要適應社會、適應民眾,現今的服飾市場大多陷入了消費適應的困境,失去了驚喜感和樂趣,趨于審美疲憊,企業的轉型升級忽視了產品設計的轉型升級。然而,學校對藝術設計專業學生仍是注重設計創新意識的培養,主張在藝術形式和藝術哲學中捷取設計美學,創制新產品,建立新的適度。當然,新的產品與消費者應存在對話的可能性、順暢性和有效性,從而取得引導社會審美認知的權利。富有創新意識的設計師設計一系列產品,總有部分產品的創新設計會讓消費者產生一種或多種生疏感和新鮮感,在產品與消費者的對話中推動消費者從生疏變為熟悉,從熟悉抵達喜歡,這便創造了市場對創新設計的新適應。在某購物網站上搜索“女包”,出現的幾乎都是單一材質,素面或常規圖案的包袋款式,如圖1所示,審美關系的和諧性讓市場作出了停滯式的適應,普通消費者對美的體驗和需求自然隨之銳減,個性消費者陷入了審美疲頓。師生共創品牌的學院派設計充滿了藝術理想與創新活力,品牌產品定位于小眾消費者,而又引導大眾對美的審度與思考。如圖2的雙層結構單肩包,產品創新了兩種材質的組合疊加設計,PVC的透明外層結構,包裹著著內層的皮質小包,呈現出外觀層次的豐富性,表達了設計師的自由心境,同時也是對長期設計市場適應束縛的干涉和超越,獲得對自由的心理適應,在設計形式上引導市場的多元化組合設計考慮。圖3的潑彩手提包設計立意于藝術,產品的藝術化塑造趨勢鮮明,自由潑彩圖案是藝術對生活的審美直覺,是精神優勢的感性吐露,試圖創造人的審美適應可能和感知系統,呼吁世俗情感的自由凈化,手提柄的設計大膽借用了衣架本體,沖破了人們的思維定勢,衣架的形和質,讓人們逐步去適應創意所構成的設計的形神、氣度和情境。設計師的幸運體現為這樣一種事實:熟知社會審美適應范圍,在產品企劃和設計中突破適應的慣性和惰力,創新產品設計,從而創造一種新的心理適應和市場適應。創造這樣的適應,本身也是生生不息的動態過程。
2體現中西美學互置的皮具創新設計
美學是哲學的分支學科,在哲學背景下西方美學關注審美經驗、感性認識等,研究人的感性經驗,在“經驗的”世界認識美。而中國美學從生命出發,在“超驗的”世界體味感悟美,是生命體驗和超越之學,在生命的真實體驗中尋求對生命的感悟。留白、虛實、陰陽、凹凸是中國美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情惲南田說:“古人用心,在無筆墨處。”無筆墨處,隱含了一個有意蘊的世界。“布置迫塞”是《繪宗十二忌》的第一忌,布滿了,畫實了,就塞死了,“空則靈氣往來”。圖4皮雕手機殼設計中,下半部分“空”字與上半部分空白處構成了“雕空不空,不雕而空”的實有與虛空的呼應關系,有形的“空”字是走向無形空白的一個引子和契機,留白留出的并非現實意義上的空間,而是一種空靈的美境。皮具雕刻工具在天然皮革上的創作,以雕刻工具為筆,在天然皮革上鑿刻出陰陽、凹凸和藝之佛境的“空”字,“空”字在用色和空間上陰陽互蕩、凹凸互補構成生命的和諧,既表現了中國美學的內合之一———儒家和諧思想的德性之和,同時也體現了西方美學中“和”的經驗與規律之一———對稱、節奏之和。然而陰陽、凹凸亦有對立之意態,手機布滿人生,將一個人的生命、情感都塞死了,設計師用“和”的對立面,表述對手機塞滿現代人生的不滿與控訴,同時從積極意義上在產品中融入美學意念和佛教的空性,倡導現代人合理有效使用手機,擁有健康有益的生命態度。
3實現巧妙轉換關系的皮具創新
設計皮具產品在實用方面思考巧妙轉換的創新設計,能從功能上滿足消費者的使用變化需要或審美變化需要,是符合市場需求的一種設計理念,師生共創模式下,不乏主動的創新思路,透露出學院派的產品設計風格,實現巧妙轉換關系的皮具創新設計,從市場成熟度較高的天然皮革包袋產品入手,主要思考了包袋與人體附著關系的功能設計轉換,包袋本體內外關系的轉換這兩種創新設計形式。設計師作為設計者和消費者具有雙重身份,在日常包袋的使用中發現了單純手拎或單純雙肩背的局限性和不便性,激發設計師思考雙重功能設計的可能性、可使用性和可開發性,手拎和雙肩雙重性的設計點主要是在包帶與包身連接位置設計的巧妙性,手拎包帶與包身的連接位置一般在包身兩側的上部,雙肩包帶與包身的連接位置一般在包袋的后面,設計師將手拎包帶位置下移,雙肩包帶位置外移,找到兩類包袋位置的交叉點在手拎時包袋的面和底面的轉折線上,實現手拎與雙肩巧妙轉換的皮具包袋創新設計,滿足人們在不同需求條件下適時改變包袋與人體的附著關系,或解放雙肩,或平衡雙手。(圖5)雙面皮材的正反兩用包,如圖6所示,是私人定制款包袋設計,私人定制款與市場款的最大區別是能尊重特定使用者的特殊消費意愿和需求,定制者首先限定了包的材質為天然牛皮,大小能裝下一個IPADMINI等日常物品,這些屬于一般定制需求,市場上能滿足這類需求的成品包袋數量充足,其次,定制者是求新求變的時尚一族,喜歡常換常新的設計,這是產品設計中很難實現的較高要求,最后定制者在挑選天然皮材的時候在白色霧蠟皮和綠色鱷魚紋牛皮兩者中間猶豫不決,不忍舍棄其一。設計師根據定制者的特殊心理需求和對兩種天然皮材的喜好,決定設計一款雙面皮材的正反兩用包,從結構設計和工藝設計的角度開發雙面實用設計,將包袋立體型進行平面分解,分為前、后、兩側、蓋和底共六個平面,六面拼合創新了螺絲旋鈕的連接方式,整體不縫線,用膩了白色霧蠟皮面可以將螺絲旋鈕旋下,換綠色鱷魚紋牛皮為正面。因此,原創設計引導市場進入了一個趣味性、探索性的前驅創新態勢。余秋雨說:“在藝術里最高的層次是哲理性的藝術作品。”那么同理而論:在藝術設計里最高的層次是哲理性的藝術設計產品。哲理與產品就像理想與現實,哲理需要解剖,產品需要提純,理想需要實現,現實不僅僅是利益。學院背景下原創手工皮具品牌在創業實踐中承載著純粹美學中的藝術創新本能,連接著市場中利益化的形態和結構缺陷。
在崇尚工匠精神的時代,手工皮具產品的開發固然有其理想價值和精神引導力,卻也存在高成本低回報以及市場認可度和文化消費意識尚低的實際困難,政府各層面對創業的扶持資助有所涉及,但消費者個性文化消費觀念與需求,需要長期文化素養的提升和藝術體驗的影響,注重尋求消費精神的心理動力,而非單純物質形式的曲高和寡。原創手工皮具品牌也始終用理想與信念、藝術才情與設計智慧在品牌升級新思路中創造新適應,煥發新生機。
參考文獻:
[1]余秋雨.藝術創造學[M].安徽文藝出版社,2014.
[2]朱良志.中國美學十五講[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作者:趙愷 單位: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桅桿起重機創新設計研究
- 下一篇:現代服裝設計理念和設計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