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塑造在服裝設計的運用

時間:2022-09-14 08:24:24

導語:空間塑造在服裝設計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空間塑造在服裝設計的運用

雕塑獨特的空間塑造不同于繪畫的平面呈現,其特點是經由形體而產生量感,并且占據空間的三維藝術形式,作為一種物化的實體語言狀態,是歷史悠久的一種藝術創作形式,雕塑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帶給觀眾以美的享受,更具視覺沖擊力和空間想象力。近些年來,服裝設計領域也從雕塑藝術中汲取許多藝術創作靈感,尤其是其關于空間塑造的藝術經驗。雕塑藝術作為多種藝術的集合體,不僅要求其外在美感的藝術呈現,同時也追求雕塑的材質和配色的獨特性和其內含的價值。雕塑其最大魅力不僅來自其絕佳優美的藝術呈現,更在于其所蘊含的藝術價值和美感體現。由李東江等編著的《雕塑教學,中國美術教育實踐》(遼寧美術出版社2015年06月出版)在簡述雕塑教學的相關知識同時,對于服裝設計界的設計靈感和藝術標準也有較多借鑒價值,該書系統完善地介紹了雕塑的專業知識和發展歷史,并比較中外的雕塑藝術,結合圖片,向讀者展示了雕塑這門藝術的博大精深以及其蘊含的文化價值。雕塑和服裝設計都歸屬于藝術門類,二者對于色彩的搭配和空間設計感有共同的理念,當代服裝設計更是較多采用了雕塑以及壁畫藝術品的元素,表現設計師構思的巧妙和顧客的藝術品味。雕塑可以被擺放在高雅莊嚴的藝術殿堂,也可以被裝飾在普通人家中,雕塑以其品類不一的呈現方式,被大眾所廣泛接受和認可,服裝設計亦是相同理念,對于所有人都有其適合的服裝樣式。其原因在于人們可以結束這兩種藝術形式來抒發內心的情感和體悟,無論使藝術家在創作雕塑,還是設計師在設計服裝的過程中都將濃厚的創作感悟寄托其中,然后這些藝術品又被其知己者賞識,又間接承載了觀眾的個人情感,正如文學所說的“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同一件雕塑藝術品在不同人眼中都有其獨特的魅力。該書立足中國美術教育這一基本,探討在雕塑教學和學習中,如何引導學生感受藝術魅力和作者思想,同時對于服裝設計者而言,這本書中對于藝術的理解以及世界各地雕塑藝術品的集中展示,都會成為服裝設計過程中的靈感來源和藝術參考。綜合來看,該書具有以下三個最為突出的特點:

一、從研究內容來看,該書內容緊扣研究主題,深入剖析研究對象

該書從“雕塑”這一研究對象入手,圍繞研究對象展開了系統深入的研究,結合其相關因素,并集結大量中外經典設計的藝術品,圖文并茂,從雕塑、壁畫教學、中外浮雕藝術、世界裝飾浮雕新追蹤這幾個方面來展示雕塑藝術的美學價值,對于服裝設計師的設計水準有明顯地提升,設計師可以將傳統壁畫圖案加以改良再創造,應用到服裝領域,展現出不一樣的設計語言。藝術的最大魅力是作為美學思想的承載體,達到作者和觀眾的思想交流,無論是小巧精致地小雕塑還是龐大宏偉的城市雕塑,都要聚焦其內在深刻思想的呈現,不流于外表的夸張絢麗,而是使觀賞者感受其中獨特的藝術呈現。在雕塑這一章節中,作者首先介紹了雕塑的專業概念,詳細解釋了作為具有一定象征寓意的觀賞品和紀念物的雕塑其創作工藝,分別從雕、刻、塑這幾個方面介紹一件雕塑品形成的基本步驟和形式,又帶領讀者了解可以用作雕塑的材料又分為可塑的軟材料和可雕、可刻的硬材料都有哪些。介紹了這些基本方面后又講述雕塑傳承至今的發展歷史,從舊時代到新世紀以來的演變和工藝變化,結合古代各國和東西方各時期具有代表性的雕刻藝術品,來講述其所處時期的藝術創作和欣賞情況,并尤其比較了中西方的雕刻藝術發展共同點和各自的文化印記,其目的在于使讀者能對雕塑有一個全方位的理解和認識,進而為欣賞雕塑藝術而打下基礎。在這一章節中,作者用圖片和文字結合的方式,針對每一品類諸如銅雕、石雕、木雕、骨雕、根雕等等經典雕刻藝術品進行藝術賞析,首先分析其制作工藝和歷史背景,然后又結合相關故事典故和作者生平,來感受其各自的情感內核,幫助服裝設計師在腦海中建立藝術品類之間的內在聯系,同時鼓勵設計師在實際服裝設計過程中可以綜合各方因素,形成多元化的服裝風格。在第二部分中,作者又將筆觸延伸至壁畫這一門類上,壁畫被稱為“墻壁上的藝術”,是建筑物的附屬部分,它同時也具有雕塑的裝飾和美化功能。壁畫有的在住所,有的在寺廟,有的在石窟,也有很多出自墓穴之中,可以根據墻壁的場所不同和時代不同來區分其文化價值,。壁畫最早為原始人類在洞壁上作畫來記錄事件發生情況,慢慢地被人們用來表達藝術思想和美化裝飾。作者遵循時展脈絡,從古至今介紹中西方經典的壁畫作品,比如西方壁畫出現較多的天使上帝魔鬼等形象,而東方則以佛教的佛祖菩薩形象居多,介紹了西方具有代表的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壁畫以及我國的敦煌壁畫等等眾多具有時代代表性的壁畫作品。壁畫的藝術呈現帶有較濃厚的歷史氛圍,縱觀古往今來的壁畫作品,能看出人類文明的發展形態,也能使服裝設計者更加深入地了解雕塑藝術的發展脈絡,對于人類藝術文明的演化進程有所了解,提高服裝從業者的藝術追求,努力地通過服裝來表現每個地域的文化特色。第三部分主要是進行中外浮雕藝術的比較,浮雕作為雕刻藝術的一種在該書中也有詳細具體的研究,浮雕是在平面物體上,介于圓雕和繪畫之間的藝術表現形式,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種雕塑藝術品,浮雕的呈現方式有很多種,可以依附載體又可以獨立存在,既可以如同一件擺件那樣成為三維立體形態,又可以依托墻壁等為物體兼具平面形態,也因為壓縮空間的不同程度,被分為高浮雕和低浮雕兩種形態。作者介紹了浮雕藝術的專業知識之后,依舊沿著歷史發展脈絡,將中外浮雕藝術進行系統比較,將尼羅河流域、地中海流域等優秀的浮雕作品和中國北方游牧民族、宮殿皇室等作品進行比較,是讀者直觀的看到不同文化背景下,浮雕藝術的各自創作形態,在中西方不同社會階段和政治制度的發展下,各自浮雕的演變和改革,以及宗教藝術對于浮雕發展的參與和影響。在中外浮雕的藝術比較中,使讀者能體會到雕刻藝術對于表達思想情感、記錄時代脈絡的重要作用,藝術不再是冷冰冰的墻壁,而是有血有肉的靈魂載體。該書的最后放眼世界裝飾浮雕的新追蹤上,不僅研究傳統的石質、木質等材料,也聚焦特殊材料、綜合材料等新興領域,從實用性、藝術觀賞性等諸多方面來分析當前以及未來浮雕藝術在世界上的發展和進步。展示了眾多當代較為成功的雕塑作品,這無論對于普通讀者還是服裝設計師來說都有極大的實際意義,既能幫助普通讀者提高藝術修養,也能讓專業的服裝從業者在服裝設計的過程中秉持高尚的藝術設計理念,將浮雕、壁畫等多種雕塑藝術種類運用到服裝設計和生產中,使普通的時裝帶有濃厚文化色彩,進而提升整個社會的審美水平。整書內容分章講述,邏輯清晰,對于所研究對象的了解較為透徹,圖文結合地引導讀者在感受雕塑藝術博大精深的同時自主探究每件藝術品的設計元素和創作初衷,對于現代服裝設計領域具有極高的美學參考意義。

二、從研究方法上來看,該書方法運用得當,邏輯思維清晰

從該書的研究內容不難看出,該書運用了較多的研究方法來使得研究結論更加科學專業,同時方便讀者對于研究對象有更全面的了解。首先該書采用了概念分析法,從雕塑的相關概念出發,介紹其中的專業知識,及立足于基本學科知識的傳授,又多方面地分析了概念的實際應用和涉及范圍。其次采用比較研究法,尤其在第三部分的中外浮雕藝術的介紹中,作者比較了中外的大量經典藝術作品,目的是在二者的比較中,看到時展的藝術欣賞的差異,取長補短,更好地完善本國的藝術研究體系。同時,該書也通過案例研究法來輔助講解雕塑藝術的欣賞要點,用圖文結合的方式,把古今中外著名的藝術作品列舉其中,使理論的講解不陷入枯燥和空洞的長篇大論。該書還采用了文獻分析法,作者前期查閱大量文獻著作,將專業的文獻講解穿插其中,使研究結論更加的客觀全面,表現了作者淵博的專業知識和嚴謹的研究態度。

三、從研究價值來看,該書緊密聯系實際,應用價值豐富

該書專業內容豐富,其蘊含的美學價值較高,緊密貼近藝術現實,從我們日常生活常見的雕塑來引領讀者探索藝術世界,近代以來的服裝發展和雕塑藝術一樣,一直處于不斷的探索之中,服裝設計也在鼓勵跨界合作,二者同為藝術品,雕塑對于服裝設計的意義更多在于整體藝術氣質的提升,雕塑的空間塑造經驗和作品思想應被借鑒應用于服裝設計中,那些古今中外的雕塑圖案和各種不同的空間設計樣式完全可以經過服裝設計師的改造體現在服裝上。在雕塑一章中,縱覽全球的藝術佳作,分析不同工藝下雕塑作品所能反映的作者情感,材料的選擇、顏色的搭配都是如何使其成為不朽,各種階層的雕塑代表在時代傳聲筒中又是如何發揮作用,這些上升到藝術的高等層面的學術體會都是該書的優秀之處。還有在壁畫介紹中,那些色彩斑斕,形象優美的畫作其傳作過程何等仔細,顏料選擇的講究程度,畫中故事的深刻寓意等等都是當下服裝設計界應積極學習的藝術美德。同時作者和大家一起探討雕塑藝術的未來發展方向,結合基礎理論知識,深入淺出地講解,與讀者共同追蹤世界裝飾浮雕的新領域新航程。在我們的日常服飾搭配中,款式圖案不能一直都是千篇一律的,都需要藝術的參與來豐富我們的人生。國內設計師要在藝術領域有所建樹,就要廣泛接收各類藝術訊息,如何使手中的服裝更有競爭力,更受顧客喜歡,設計師們可以從該書中學習到很多創作經驗,該書結合古今中外優秀的藝術作品,大量圖片展示,給讀者以美的享受,循序漸進地敘述模式,生動具體的藝術講解,中外比較的藝術沖突讓人耳目一新,雖大多藝術品創作于古代,但作者的研究分析角度與時代聯系緊密,字里行間充滿人文色彩,使讀者能切身感受到每一件藝術品自身的溫度,讓設計師看到中外大家卓越的藝術創作才能,在一件件色彩斑斕的雕塑作品觀賞中,學習專業的設計學知識,提升自身的藝術品鑒能力,為日后的服裝設計打下堅實基礎。該書對于相關領域研究人員和專業服裝設計師都有較高的閱讀價值,是值得推薦的好書。

作者:劉曉艷 單位:成都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