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型濕地規劃設計探討

時間:2022-03-29 11:53:36

導語:湖泊型濕地規劃設計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湖泊型濕地規劃設計探討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中,人們往往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獲取更大的利益,這使得環境問題加劇。在我國,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許多地方也出現濕地生態環境退化的問題,尤其是湖泊濕地,已經面臨消亡的境地。為了有效緩解湖泊型濕地的退化,應充分認識到濕地對地區環境的價值,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出發點,通過合理的濕地規劃設計,維持人與自然的平衡。

1.蘇南水鄉湖泊型濕地概況及濕地現狀

1.1蘇南水鄉湖泊型濕地資源

江蘇擁有非常豐富的濕地資源,全省濕地總面積達到400萬公頃,占全國第五。目前,江蘇省有國際重要濕地兩處,國家重要濕地五處,各類濕地公園若干。從濕地的類型來看,包括自然濕地、人工濕地[1]。根據《江蘇省湖泊保護名錄》,蘇南湖泊濕地有137個,面積達到0.5平方公里。

1.2蘇南水鄉湖泊型濕地現狀分析

1.2.1人類生活的干預使湖泊水域面積減少

在經濟發展的推動下,蘇南水鄉湖泊周邊區域人類活動越來越頻繁,如農田開墾、開挖成池以及樓房建筑等對湖泊濕地生態環境造成巨大的影響,湖面面積減少、蘆葦面積減少以及鳥類遷移等問題使得湖泊濕地生態系統發生巨大的變化。

1.2.2動植物群落不完整

蘇南水鄉湖泊周邊分布農田、草坪,并且邊緣處喬木覆蓋面積較少[2]。此外,湖泊中常見水葫蘆、浮萍等水生植物,美人蕉、蘆葦等挺水植物較少,使得湖泊型濕地生態系統植物種群不完善。植物種群的不完整也影響動物群落的不完整,加上周邊人類活動的頻繁,使鳥類、魚類等濕地動物受到嚴重的威脅,尤其是候鳥等野生動物也因為植物種群的不完善,數量也逐漸降低。

1.2.3人類保護意識的缺失

湖泊型濕地生態系統破壞與人類保護意識的缺失有很大的聯系。在人類活動中,大量不合理、不文明的破壞行為,給湖泊型濕地構成巨大的威脅,比如圍湖造田、亂扔垃圾、向湖泊排放工業與生活污水等,最終使得湖泊型濕地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的破壞。

2.蘇南水鄉湖泊型濕地規劃設計

2.1湖泊型濕地保護分區

根據蘇南水鄉地域特色,在濕地的保護分區上,分為自然景觀保護分區與人文景觀保護分區。

2.2.1自然景觀分區保護

首先,對于濕地保育區,應應生態恢復學位理論,從保護與恢復兩個角度出發,遵從相應的法律法規進行全方位控制及研究[3]。具體實施上,主要是以保護生態環境為要素,對環境破壞行為進行控制與限制,然后在維持生態健康的發展及功能基礎上,使核心動植物正常演替。其次,對于湖泊水源地保護,應明確保護范圍,保護范圍通常應包含水體、動植物以及土壤等,尤其是存在稀有動植物的區域,應將其視為重點保護區域。由于湖泊中的水流動比較緩慢,因此治理污染與水域環境恢復的時間往往較長,所以為了有效避免水體污染問題,應做好污染源頭的控制。此外,生活群落多樣性對湖泊濕地功能的發揮有重要作用,因此應為湖泊濕地生物群落提供優良生存與演替條件,以保證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及穩定性。

2.2.2人文景觀分區保護

首先,對于長時間居住與湖泊濕地周邊的居民,在經濟生產方面,可以不斷開發新的產業活動來指導居民從單一的耕作向生態經濟轉型,比如開辦農家樂、大棚種植等,實現經濟的增產增收。其次,湖泊濕地往往作為旅游景觀,湖泊特色景觀包括農田景觀、水田景觀、漁業景觀以及林業景觀,在規劃過程中,應合理開發休閑觀光活動,旅游活動應以體驗項目為主。最后,應建立相應的濕地保護教育場所,以宣傳濕地文化為內容,讓人們在游覽過程中掌握濕地相關知識,提高人們對濕地文化保護的重視。2.2湖泊型濕地建設分區根據湖泊型濕地的生態敏感度,將濕地劃分為高敏感區、一般敏感區以及低敏感區三個分區,三個分區建設規劃如下。

2.2.1生態高敏感區

湖泊型生態濕地高敏感區即湖泊中心區域,在該區域,動植物豐富,生態價值較高。為了盡可能使該區域不受人類干擾[4]。在具體的建設上,應配置必要的研究及安全防護設施一些動物高敏感區,并禁止人、機動車的進入,可以提供遠距離觀賞工具,使游客在不影響動植物生存環境的條件下進行觀賞。

2.2.2一般敏感區

一般敏感區是距湖泊較遠的區域,分布大量人工植被,因此可以安排合適的生產、生活以及游覽活動,包括建設游覽道路、控制人流量等,對于影響生態環境的工廠應責令關閉,穩定生態環境。

2.2.3生態低敏感區

低敏感區是與陸地最接近的區域,區域周邊存在大量住房、農田及工廠,因此野生動植物較少。在該區域的建設上,可以開展以濕地文化為背景的旅游活動,如農業生產、漁業捕撈、林業種植等第一產業觀光,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減少居民對濕地生態環境資源的索取力度。3.結語總之,濕地具有非常高的生態效益,維持濕地生態系統平衡有一定的必要性與重要性。湖泊濕地生態系統作為蘇南水鄉重要的資源,為了實現區域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應加強對濕地的依法管理力度,做好濕地自然環境的保護,通過適當進行濕地資源的開發,使湖泊型濕地的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得以發揮,進而促使區域產業結構升級。

作者:錢棟宇 單位:無錫市錫山區農林局

參考文獻:

[1]張金生,盛江,郭立偉,付燕,曹宇.大慶市龍鳳濕地公園景觀規劃設計探析[J].規劃師,2012(05):68-75.

[2]勵國明.城市濕地規劃中的因地制宜——長治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總體規劃設計[J].上海城市規劃,2012(04):57-62.

[3]張建林,邢佑浩.基于景觀和生態思想的重慶彩云湖濕地公園規劃設計[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4):138-144.

[4]熊紅明,余凱波.潛江東干渠治理工程生態濕地規劃設計[J].水利水電技術,2016(07):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