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設計實習教學改革研究

時間:2022-04-02 08:52:16

導語:環境設計實習教學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環境設計實習教學改革研究

摘要:環境設計專業專升本認識實習的課程定位需要一套適合專升本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案,本文針對目前認識實習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嘗試在教學中圍繞就業、升學的具體要求,用有效的課程設計,提升學生應用能力,不斷完善環境設計專業專升本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主動認知;教學設計;就業能力

一、研究的緣起

認識實習是北京聯合大學藝術學院環境設計專業的一門集中實踐課,開設此課程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全面的認識本專業的行業、職業知識,進而對未來學習和工作做好必要準備。專升本教育高度重視學生應用能力培養,與普通本科教育相比,它的教學時間更短,學生就業能力的提升問題更為迫切。因此,在進行認識實習教學時,應根據教學對象的不同,做合理的教學設計,不被有限的學制束縛。從這個意義上說,目前不少專業院校在此課程教學上普遍存在以下問題。1.仍像對待普通本科教學一樣,在寶貴的教學時間內花大量時間進行專業知識講授,忽視專門針對專升本學生擇業、就業能力的培養。造成學生走馬觀花地聽了很多,但并不具備有效應用專業知識的能力。2.將此課程教學等同于職業技術灌輸,甚至直接交給校外實習基地,缺少有序的教學組織,教師未起到積極作用,學生缺失自主研究意識的培養。3.忽視學生個體特征,教學環節并未因材施教,教師的主觀意愿和學生的客觀條件產生矛盾,導致認識實習課程教學質量不高。本文以北京聯合大學藝術學院環境設計專業專升本的一次認識實習教學為契機,嘗試從就業需求出發,圍繞“認識”、“實習”兩個核心教學內容,探究適合環境設計專升本學生的教學方案,以此幫助學生充分認識行業、認識自己,逐漸養成自主研究問題的習慣,最終提升學生擇業、就業的能力。

二、認識實習教學設計

此次認識實習開課于第一學期第16周,共48學時,教學對象是2016級42位學生,前置課程有制圖、建筑史、效果圖表現技法等。作為一門集中實踐課程,認識實習教學的首要目的是讓學生明確“認識什么”、“實習什么”。因此,本次教學分為“認識”和“實習”兩大階段。針對專升本學制短的特點,在教學中除了讓學生充分了解目前行業信息外,還要著重用課程任務(作業)形成線索,促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1.認識階段。“認識”階段首先用4學時集中講授環境設計專業的社會行業現狀、工作范圍及職業、執業的基本知識等,幫助學生對環境設計專業就業有初步認識。由于專升本學生在專科階段學習背景不一,不少學生對本專業具體的工作內容及真實的工作生活狀態缺乏認識;部分學生選擇專業時單純從升學角度出發,對環境設計專業本身并無興趣。針對這些問題,用8學時帶學生到大型環境設計企業進行實地參觀交流,幫助學生了解大型設計單位真實的運行狀態,對以后的環境設計工作生活有具體而明確的認識,同時感受優秀企業文化,樹立學習目標,進而規范自己在校的學習和工作態度。在此環節采用教師帶隊、企業人員全程陪同講解的方式幫助學生從整體上認知環境設計行業的特點和各項工作內容。在收獲行業的整體印象后,學生對各種環境設計職位的具體工作內容和職位必備的知識技能還缺少認識,亟需一線設計師對各類必備業務能力進行現身說法,同時也可對行業的工資待遇和發展前景做必要解讀。采取沙龍的方式對于參與交流的各方都比較輕松,學生不會有課堂教學的緊張感和距離感,因此采用這一方式邀請大型設計院所的設計師幫助學生解惑。設計人員在分享時,不限于知識技能層面,在工作經驗、生活經驗等方面從多角度給予學生適當引導。此環節鼓勵學生在現場與各工種設計師主動交流,盡可能多的了解行業職業現狀,并逐漸學會與專業人員交流溝通的方式和態度。此外,大型環境設計企業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通過沙龍,能讓學生第一時間了解行業最新發展動態,開拓視野。參觀大型環境設計企業后,用4學時幫助學生認識各升學類型,隨后組織學生集中觀摩兄弟院校環境設計專業研究生教學成果,為有志于升學的學生樹立良好學習目標。在完成上述環節后,學生帶著認識回到課堂上進行分組討論,每人結合所獲得的認識,綜合評估自己未來能夠勝任的專業職位,同時評估自己是否適合繼續深造。在“認識”階段的最后,要求學生圍繞自身特點思考、制訂學習計劃,每人必須完成一份未來一年半的專業學習計劃,利用8學時完成。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少數學生對目前市場上常設的環境設計職位不感興趣、且沒有繼續升學的打算,則可以結合學生自身興趣,引導其對環境設計專業相關行業職位或者尚未出現的新型環境設計周邊職業做學習計劃。這一作業旨在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的前提下,發掘學生潛能,激發學生興趣,創造更加多元的就業方向和職業發展領域。2.實習階段。在“認識”階段,學生對大型綜合設計單位的工作流程和各種職位信息有了相對完整的認識,但這些認識總體上仍屬被動獲得,能否提升學生的求職、求學能力還未可知,學生在畢業時面臨的將是更為具體的問題。首先,社會上為數眾多的中小型環境設計單位的工作狀態、用人標準,學生并不知曉,課堂有限的時間也不允許他們深入解讀每個企業的工作內容和職位要求,但這些信息相較于大企業對專升本學生更具有實際意義,學生畢業后更多的會去到這些中小設計企業。因此在“實習”階段,還需組織相應的實踐教學活動,用課程任務最大程度引導學生主動認知社會需求,將獲得的關于環境設計行業、職業的認識切實轉化成自己求學、求職的能力。其次,專升本學生在畢業求職環節的能力培養在以往教學中被極大弱化,很多教育者認為學校設有職業規劃類課程,足以應對學生畢業時的各種問題。但這些課程更多的是幫助學生解決求職過程中的一般問題,并不能從環境設計專業的角度,通過對升學、求職環節中各項專業指標的解讀以及對升學、求職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找到合適的畢業歸宿。針對第一個問題,此次教學在“實習”階段首先要求學生分組進行中小型環境設計企業運行現狀調研。調研地點指定在北京地區環境設計中小企業的聚集區。學生需對所調研企業的區位特點、聯系方式、經營范圍、職位要求、薪資待遇等信息做詳盡的記錄,并做匯報。外出調研時間為4學時,在此期間鼓勵學生用虛擬求職的方式主動與所調研單位建立聯系,獲得認知信息。針對第二個問題,教師用4學時講授個人簡歷、個人作品集的敘事邏輯和制作方式。簡歷和作品集是環境設計專業評估人才質量的重要工具,但這些內容的教學在很多學校被忽視,不少學生畢業時做出的簡歷和作品集內容堪憂,根本不能為自己贏得機會。所以此次教學中也要求學生做此類內容的實踐,每人所做簡歷、作品集要能夠對應其調研的企業進行虛擬應聘投遞,8學時完成。“實習”環節的兩個作業前后遞進、相輔相成,構建出一條完整的求職線索。意在用特定的教學設計促使學生自發地針對具體問題展開研究。學生必須通過第一個作業掌握到具體信息,才能有針對性地完成第二個作業。

三、建立長效機制

環境設計專業專升本認識實習教學有其特殊性,應該研究并建立一種相對穩定且能持續發展的教學機制,使環境設計專業專升本學生能夠通過認識實習教學,不斷適應本專業以及社會多元變化的要求。長效機制的建立可著重從兩方面入手。1.教學內容應常用常新,關注本專業的發展趨勢。2.教學任務設計有主線,能夠實現長期持續完善。將這些內容科學地融入教學具有積極意義,比如每次教學反饋的信息可統一上傳至工作群,作為未來學生就業升學的潛在目標進行跟蹤;也可作為樣本資料形成數據庫對社會環境設計行業的真實狀態保持長效認知機制,對環境設計專業專升本教學發揮持續持久的積極影響。四、結論從本次教學效果看,學生在就業、升學環節中專業應變能力得到了提升。初步證實圍繞就業、升學的具體要求,引導學生自主的、動態的認知環境設計行業的認識實習教學是有效的,對培養具有時代特征的環境設計專升本人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劉少帥.室內設計四年制本科專業基礎教學研究[D].北京:中央美術學院,2013.

作者:劉少帥 李江 單位:北京聯合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