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環境景觀提升設計研究

時間:2022-06-23 10:50:57

導語:綜合環境景觀提升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綜合環境景觀提升設計研究

1現狀分析

1.1城市解讀。沈陽市是遼寧省省會,位于中國東北地區南部,擁有東北最大的國際機場———桃仙國際機場,是東北地區的信息和交通樞紐城市。沈陽是歷史文化名城,因地處古沈水(今渾河)之北而得名。沈陽素有“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之稱。是國家重要的國際交流中心、文化產業基地、旅游集散地。沈陽是東北地區最大的中心城市,素有“東斱魯爾”美譽。沈陽市是遼寧經濟區的核心城市也是東北地區經濟圈和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國家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和科技創新產業基地,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1.2區位分析。沈陽的南運河、新開河和衛工河首尾相連貫穿中心城區。1.2.1城區結構布局分析。沈陽城區以金廊、銀帶為城市骨架布局,形成行政、金融、商貿、文化、體育等綜合性服務用地。東、西部分別以中街—帶的小東門地區、太原街地區為市級公共中心輻射沈陽城區。1.2.2城區旅游資源分布。沈陽城區旅游資源主要為風景名勝區和歷史文化街區兩大類。風景名勝區為盛京時期文物古跡及風景名勝。歷史文化街區則是體現沈陽不同發展時期獨特風貌的歷史街區。1.3氣候。沈陽氣候屬于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冬寒少雪,時間較長;夏熱多雨,時間較短。春秋兩季氣溫變化迅速,春季多風,秋季晴朗。區域內春溫回升快,日照足,風力強盛,相對濕度低,降水變率大,蒸發量大,空氣干燥;夏熱,多陰雨,空氣濕潤;秋短,降溫快,天高氣爽;冬長,寒冷干燥,多晴。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北偏東風,冬季和春季的主導風為東南偏東風,夏季主導風向為南偏西風,秋季為南偏西和西南偏西風。全年平均氣溫6.2~9.7℃,最高氣溫為38.3℃,最低氣溫為-35.4℃,夏季氣溫比市區低2℃左右。全年無霜期155~180天,年平均降水量716.2mm,平均相對濕度65%~70%。

2項目定位

2.1基地特點。環城水系綠地基本涵蓋了沈陽城區重要城市公園節點,是城市整體景觀系統核心;環城水系貫穿城區,在沈陽市區是承載生態建設的重要一環;濱水綠帶及城市公園經過長期的營建與后期改造,現狀有優越的景觀植被基質;環城水系綠地包含多處市區歷史名勝公園,歷史文化底蘊深厚。2.2景觀存在的問題。環城水系綠地缺乏附屬服務設施;公園市民活動承載力不足,功能形式較為單一,需統一規劃,結合周邊環境特點做出針對性提升;水系沿線綠帶與部分社區公園缺乏區位文化挖掘,文化面貌同質化較為嚴重。2.3水生態存在問題。水利:部分河道邊坡過高過陡無防護措施,部分河道主河槽擋墻被水淹沒,直接侵蝕土質邊坡。生態:3條河道承接合流制管網的雨水溢流,汛期水污染嚴重。水源:渾河來水氨氮超標,需深度凈化。鑒于以上問題,在設計定位中以歷史傳承為主導,打造歷史文化之河、城市形象之河,形成環城水系環繞城區,景觀帶串聯起不同時期沈陽歷史文化節點,是展示城市歷史文化風貌的景觀長廊。環城水系景觀帶位于沈陽中心城區,毗鄰城市金廊骨架、市級中心區及高教文化區,代表著沈陽現代都市風貌和城市形象。

3設計原則

3.1統一規劃,突出特色。對整個沈北新區道路系統的綠化進行統籌考慮,確定總體風格和布局,突出地域特色和城區風貌。3.2環保低碳,生態優先。順應世界潮流,響應國家號召,將低碳環保的新思想引入道路景觀的營造中,將整個城區生態的改善作為目標。3.3植物多樣,景觀豐富。城區道路綠化要重點體現景觀的獨特性和可識別性,充分利用植物的花、果、葉、干等觀賞特點,形成樹木種類豐富、生態和諧、三季有花、四季有綠的植物群落。在總體設計上,風格力求簡潔、大方。在植物選擇上,遵循優先鄉土樹種的適地適樹原則,使其具有最佳適應性和抗逆性,生長發育良好、病蟲害少。3.4經濟實用化。在景觀設計中,以經濟實用為原則,盡量降低造價和后期綠化管護費用。選擇植物材料時,盡量選擇易于施工、便于養護的品種,在充分表達設計意圖和景觀效果的前提下,達到減少投資的目的。

4功能分區

分為城市文化風貌段、傳統文化風貌段、生態宜居段、歷史文化保護點、文化傳承提升點、工業文化風貌段。4.1城市文化風貌段———城市形象段。城市形象段為環城水系南運河部分,片區展示沈陽都市形象,提供周邊居民休閑活動場地。4.2傳統文化風貌段———景觀節點提升。針對城市形象段城市公園現狀,歷史文化節點進行歷史文化傳承恢復,對城市公園景觀水面和濱水區域做景觀提升。4.3生態宜居段———休閑段。生態宜居段以現狀荷花池濕地、濕地公園、東陵公園為主要節點公園。片區以功能性生態濕地、生態科普、城郊休閑為定位。4.4歷史文化保護點———運河文化段。運河文化片區景觀內容上以表現運河文化、體現傳統文化為主,呼應區段古跡名勝所營造出的傳統歷史文化氛圍。4.5文化傳承提升點———景觀節點提升。針對區段重點古跡名勝,強化周邊節點公園傳統文化特征,城市公園濱河區域做針對性景觀提升。4.6工業文化風貌段———工業文化段。工業文化段以衛工明渠為主體,區段以景觀化形式表現鐵西工業區的工業區文化,追溯時代記憶,保留時代印記。為周邊居民提供獨特氛圍的休閑活動場地。

5植物設計原則

環城水系綠地皆有一定建成歷史,場地現狀喬木姿態優美、長勢良好,是優越的植被景觀骨架。應盡可能保留利用,保護地塊已有空間結構和特色植被風貌,保護現狀植被骨架喬木。補充點景樹,補充中下層植被,有條件的開闊地塊補植點景喬木,選取樹姿優美,富有景觀特色的品種,作為點睛之筆。利用現有植被骨架喬木形成的景觀植被空間,補充中下層開花、色葉灌木地被,豐富植被景觀層次,突出季相特征。利用環城水系綠地豐富的景觀水資源,補植水生植被,豐富水面景觀層次。5.1以人為本,生態優先、尊重自然的原則。以自身的植物群落組合及空間分布為依據,重點考慮植物景觀效果,盡量增加綠化量,達到季相景觀豐富,增強綠化內涵,突出體現良好的城市生態環境和綠化景觀面貌。5.2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優化發展的原則。以大樹為骨干樹種、地被植物為特色的總體風格,并按不同區域的功能特點,如奧運片區、行政片區等,確定各自的綠化特色,體現景觀的獨特性和可識別性,形成不同功能組團的特色植物群落景觀,并結合全運會的主題提升綠化景觀的文化內涵和科技含量。5.3近期、遠期植物景觀效果相融合。根據沈陽地區的自然植物生態環境特點,合理選擇最適合街道生長條件的品種,鄉土樹種與珍貴樹種相結合,速生樹種與慢生樹種相結合,以確保樹木健康良好的生長狀態,迅速形成優美的植物景觀效果。營造城市春夏景觀,統一整個濱河帶,春花和夏花的花灌木分段種植,沿河種柳,打造植物景觀的連貫性,形成具有文化底蘊和地域特色的生態、自然的精品游園,展現魅力大沈陽的風采。

作者:林鳳明 周宏飛 單位:沈陽市園林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