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可持續發展思想及園林景觀設計

時間:2022-05-13 04:13:00

導語:深究可持續發展思想及園林景觀設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深究可持續發展思想及園林景觀設計

1相關概念的概述

1.1可持續發展理念

1987年,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提出:可持續性發展是一種不以犧牲未來幾代人的需求為代價來滿足當前需要的發展。關于可持續性發展理念,可以從三個方面去理解:①作為物種的持續,必須滿足基本要求:食物、水、住房等。②為達到無限的可持續性,必須避免“殺雞取卵”的做法。無限可持續的生態系統是對地球友善的,并持續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而不是像多數人為景觀一樣以破壞環境為代價。③以人為本,我們要做的是經濟的、節約的、環保的、生態的發展。環境問題從來不是孤立的,所有建設都需要消耗資源,都需要占用土地,并會對環境和人類生活造成影響。所以應該意識到這種變化對當地人民會造成的影響。

1.2可持續設計

20世紀70年代以來,人們開始意識到人類高度消耗自然資源的傳統生產方式和過度消費,已經使人類付出了沉重代價。設計活動本來是為了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然而,在工業革命所引發的“高消費階段”卻違背了設計的根本目的。為了人類未來的生活和子孫后代的幸福,人們開始提倡保護自然資源、保護和綠化環境,提倡協調人與自然的設計,保護環境、節約材料能源成為設計中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可持續設計本質上是一種基于自然系統自我更新能力的再生設計,包括如何盡可能少地干擾和破壞自然系統的自我再生能力,如何盡可能多地使被破壞的景觀恢復其自然的再生能力,如何最大限度地借助于自然再生能力而進行最少設計。這樣設計所實現的景觀便是可持續的景觀。

1.3生態設計

生態設計將人作為自然的一部分,充分尊重自然的機理,它是循環經濟最重要的實際操作原則。生態設計重點倡導循環利用和可持續性。生態設計概括起來,一般包含:①應用生態學原理來指導設計;②使設計的結果在對環境友好的同時又必須滿足人類需求。任何與生態過程相協調,盡量使其對環境的破壞影響達到最小的設計形式都稱為生態設計,這種協調意味著設計尊重物種多樣性,減少對資源的剝奪,保持營養和水循環,維持植物生境和動物棲息地的質量,以及有助于改善人居環境及生態系統的健康。

2可持續發展理念與現代園林植物景觀

2.1現代園林植物景觀存在的問題20世紀

90年代末以來,城市化進程加快,園林建設空前繁榮,但園林植物景觀設計存在種種問題,如把園林植物作為城市的裝飾品,動輒為跟上“新潮流”而更換園林植物,甚至今天栽明天拔,年年建設“城市新形象”,急功近利,要求“盡快見效果”,“草坪風”,“大樹進城風”一陣猛似一陣。在設計手法上,一些設計師面對西方發達的科技、經濟水平和形形色色的現代、后現代園林流派,喪失了文化自尊和自信,視傳統園林設計為“過時文化”,盲目抄襲西方各國各時代植物景觀設計形式,甚至東拼西湊堆砌一些不知所云的“新奇”語言,導致植物景觀設計風格混雜,民族和地方特色缺失。但也有的設計師無視時代的進步和文化的發展,視明清園林為“不可逾越之巔峰”,把繼承傳統等同為“復古”,全盤抄襲傳統園林植物景觀設計形式,缺乏創新意識,使人們對傳統園林藝術產生了種種誤解。

2.2現代園林植物景觀與可持續發展理

念在自然界中,植物并不是雜亂無章隨機地組合在一起的,而是由土壤、水分、溫度、光照和風五種生態因子決定其組成群落。環境中各生態因子對植物的影響是綜合的,也就是說植物是生活在綜合的環境因子中,缺乏某一種因子,或光照、或溫度、或水分、或土壤等等,植物均不能正常生長。人工營造的植物群落在自然的影響下將產生結構上的變異,只有適應當地自然條件的植物群落才能持久穩定地延續下去。①在提高生活質量的同時保護未來的環境潛力,依靠利息生活而不消耗自然資本。可持續發展要求當代人將環境及積累的資源傳遞下去。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是依靠地球自身的資源生存。②設計創作的目的是通過發展和完善的方式使生命得以延續,賦予傳統以更強的活力。現代園林是傳統園林的優化和拓展,在充分繼承傳統園林造園手法的基礎上,強化了生態、生產、生活的觀點,充分體現“可持續發展”、“以人為本”的理念,通過系統的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交流,實現多功能性,提高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可居、可觀、可游的美好環境。③公眾參與在一個景觀規劃或設計方案的發展過程中尤其重要,因為它對保證社區確立的目標能夠通過規劃而得以實現非常重要。與此同時,在設計過程中,邀請民眾參與,并同時傳授相關的知識信息,不僅能夠在這個過程中使民眾樹立環保、生態及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在今后的維護和管理中會表現出優勢,而且還能提高民眾素質,更加深切的體會可持續發展對人類發展的重要意義。

3生態設計觀與現代園林植物景觀

①豐富的植物資源是現代園林景觀生態設計的基礎。當為一個園林設計選擇植物材料的時候,形態應當作為重要的一項設計要素來考慮。因此,常常給種植空間提供各種各樣形態的植物來吸引人的注意力。草地和地被植物形態低矮、延綿不絕,使我們的生存空間顯得生機勃勃。②要創作完美的園林植物景觀,必須具備科學性與藝術性兩方面的高度統一,即能滿足植物與環境在生態上適應的統一,又要通過藝術構圖原理體現植物個體及群體的形式美,及人們在欣賞時所產生的意境美。現代城市園林植物景觀生態設計,如果所設計的栽培植物群落不符合自然植物群落的發展規律,也就難以成長發育達到預期的藝術及生態效果。所以,師法自然,掌握植物對生態條件的需求,模擬自然植物群落的結構和發育等,是搞好生態設計的基礎。③城市園林植物景觀是有生命的城市基礎設施,也可稱做是生態型基礎設施。必須以喬木為主體,形成喬木、灌木、攀緣植物、花卉、草坪地被、水生植物等相結合的,并以不同樹齡、不同季相的樹木搭配,多層次、多功能、多結構的植物群落。

在當前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破壞加劇、人口數量不斷增多的情況下,人們都渴求有接觸自然、欣賞自然的去處,所以,構建生態型的、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園林景觀正是適應人類的普遍要求,應用可持續發展理念和生態設計觀去建設現代城市園林植物景觀,體現以人為本、以民為天的精神,充分發揮園林植物產生的生態效益,是現代園林景觀設計師要去遵守的原則和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