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公園景觀設計規范及方法

時間:2022-05-16 02:50:00

導語:屈原公園景觀設計規范及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屈原公園景觀設計規范及方法

在生活條件迅速變化的社會中,能保持與自然和祖輩遺留下來的歷史遺跡密切接觸,才是適合人類生活的環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遺產及自然遺產保護的國際公約》77)城市圈內的風景資源的開發是創造最優人居環境的自然化,人類通過保護風景,來享受生活。因此風景資源具有的獨特環境特征和生態功能,不僅包括客觀事物(空間、植物、水體、人的活動等)、蘊涵著無形的文脈和人類漫長時間跨度內形成的歷史軌跡,更重要的是風景資源內孕育著改善人類生存環境的生態能,我們對風景資源要倍加珍惜[1]。通過問卷的形式對屈原公園景觀與綠化調查的反饋結果顯示,市民對屈原公園現狀比較滿意,關于綠化,環境小品及人文關懷方面的意見也呈中性。屈原公園呈帶型狀,景觀節點分段布置。現狀滿足城市景觀設計的基本原則,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1屈原公園景觀設計原則

將原臨江公園改名為屈原公園,并在園內布置屈原雕像以及一些詩作碑刻,也賦予了整個公園歷史文化背景,同時也為整個常德市增添了些許文化氛圍。屈原公園利用沅江、護城河、九重天住宅區以及人民路分隔,不再另砌圍墻,使人在城市道路上行走就有了到公園的感覺。結合到城市的發展,屈原公園應有長遠規劃,預留發展空間,分期按階段實施。可以適當增添牌匾、石刻等點景,增加人文因素,激發游人在園中游覽的藝術想象空間,從自然景觀緩慢過渡到特色景觀。

1.1異質性原則

屈原公園中,樹種豐富,且有護城河環繞,與公園內各種元素結合,追求整體景觀的多元化和多樣性。根據整體帶型地形環境,為追求景觀整體的有機設計,與周圍綠地結合起來,分段進行功能分區。

1.2多樣性原則

屈原公園的綠化密度很高,同時也帶來了動物景觀的多樣性,能誘惑昆蟲、鳥類和小動物棲息。而城市生物的多樣性包括景觀多樣性,這是城市人們生存與發展的需要,是維持整個城市生態系統平衡的基礎。

1.3景觀連通性原則

城市景觀生態學強調維持和恢復景觀格局的連續和完整性,維護城市綠色斑塊,濕地自然斑塊等綠色斑塊之間的空間聯系。這些空間聯系的主要結構是景觀廊道,如水系、城市公園等廊道。在屈原公園中開辟廊道,除了作為文化與休閑娛樂走廊的功能外,還充分利用水系作為自然景觀生態廊道,把園內各綠色斑塊組織起來,形成景觀連通的整體。在開敞的水體空間中,應該慎用明渠轉暗,使市民充分體驗到了水的肌理,達到親水的目的。另一方面,少用鋼筋水泥、混凝土等生硬材料,還湖以自然,維護城市中的自然生境,使之成為水生、濕生以及旱生生物的棲息地,使垂直的和水平的生態過程得以延續。同時,用自然的方法也可減少工程造價。為了減少親水性與維持生態系統完整性之間的矛盾,采取挺水植物、浮水植物與沉水植物搭配設計。同時,通過設計臨水棧橋隨水位呈錯落疊置變化,可以解決湖濱水位變化與植物配置方法之間的矛盾。漫步于屈原公園中,從東到西,除了給人感受到一種歷史文化氣息外,還有種街旁小游園的感覺。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公園的造景藝術與園路的巧妙設計。

1.4路比綠化低

在屈原公園中,園路常是淺埋于綠地之內,隱藏于灌木之中的。在山麓邊坡外,暴露的園路會留下人行道橫行痕跡,極不美觀。設計者往往是讓園路比綠化低,但不一定是比土低。然后是匯水的問題,園路兩側距路l米左右,一般要安排很淺的明溝,降雨時是匯水集中流入的雨水口,天晴時則化為自然草地的一種起伏變化。

1.5園路的曲折性

自然條件好的園林用地設計園路曲折不成問題,在屈原公園中根據不同的地理位置設計了很多的富有曲折有韻味的園路。采用這種處理手法,可以使游覽路線延長,增加游覽中的趣味,提高綠地利用率,有時也人為地創造出一些人工景點配合園路的曲折和起伏。比如,在轉折處布置山石、樹木,或者處理地勢升降,使園路曲之有理,路在綠地中;避免三步一彎,為曲而曲,脫離實際情況。陳從周說:”園林中曲與直是相對的,要曲中寓直,靈活應用,曲直自如。”同時,園路也可以采用變斷面的型式。如轉折處處理成不同寬狹;坐凳、坐椅處做成外延邊界;小路旁的過路亭廊;還有園路和小廣場的互相結合等。這樣寬窄不一,曲直結合,可以使園路多變,更加生動,使人們在一條路上休閑、停留、人行或運動互相結合,各得其所。

1.6風土民情

屈原公園加入了歷史文化背景之后,改建后的公園也擁有了獨特的地方特色,考慮了本地人所喜愛的活動、風俗、生活習慣等地方特點來設置項目內容,使湖湘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反映。此次菊花展旨在將屈原精神與深遠的菊文化巧妙地融合起來,展示湖湘文化的厚重,體現常德的城市文化內涵。園內眾多的詩作碑刻將屈原文化與常德當地的地方文化融合到一起,更為公園景觀添上了畫龍點睛的一筆。充分利用寬闊的水面,臨水造景,運用美學原理和造園藝術手法,利用水體的優勢和獨特的景色,以植物造景為主,適當配置游憩設施和有獨特風格的建筑小品,構成有韻律、連續性的優美彩帶。使人們漫步在林蔭下,臨河垂釣,水中泛舟,充分享受大自然的氣息。

2屈原公園景觀設計的問題與建議

2.1管理問題

在屈原公園的調研過程中,很多市民反映公園的管理政策不完善,很多設施得不到及時的修理,給使用帶來了很大的不便。路旁的垃圾桶沒有得到及時地清理,影響公園的美觀和市民休閑的心情。

2.2缺乏導向性

不難發現,公園目前還存在一個很普遍的問題,那就是缺乏導向性,即沒有在適當的位置設置指示路標,這使得整個公園的游覽路線不能簡單明了,也使得不熟悉公園的游客很容易在園中迷路。屈原公園是一個生態植物園,結合周圍的水體營造了一種親近宜人的景觀特色,但在公園中沒有一個適合各類人群的集中活動場地,不便于市民們舉行自發組織的活動。公園內的娛樂健身設施布置不更合理,沒有考慮到在整個公園中的服務半徑,同時,公園內的商業小賣點的布置還應趨于規范化。城市公園是城市中環境優美的游憩空間,是城市的綠洲,它是城市居民進行文化休息以及其他活動的重要場所,對美化城市面貌和平衡城市生態環境、調節氣候、凈化空氣等均有積極作用。城市公園系統是一個復合的生態系統,我們在開發資源,建設中,如何貫穿有關景觀生態理論,提高公園生態系統的整體穩定性和景觀質量,這是我們應當首先考慮的[1]。景區規劃建設的整個過程,任何一個環節,任何一個廊道、結點的組合都不可忽視或偏重哪一方面。管理好公園景觀綠化是在城市化進程中的重要一環,它不僅能提高城市品位,美化城市,還對市民自身素養的形成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希望屈原公園能在以后的工作中使景觀與綠化更加舒適美觀,管理更加到位,突出湖湘文化,打造一個和諧的具有歷史文化內涵的綜合性城市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