壟茶高速公路景觀設計論文

時間:2022-11-18 03:23:31

導語:壟茶高速公路景觀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壟茶高速公路景觀設計論文

1兩型理念下高速公路景觀設計的內涵

兩型理論即“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在高速公路上表現為按照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合理與循環利用原則在規劃、設計、施工、養護等各個環節中最大限度地節約各種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減少能源消耗獲取最大的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環境友好型”在高速公路上表現為按照充分展示現狀資源和解決共存矛盾的原則尊重客觀條件與科學規律保護性恢復和優化生態結構最大限度降低人為破壞影響。高速公路景觀是公路使用者所見到的路內的生態、土木工程構筑物和路外的自然、文化環境的統一體,既是公路本身形成的景觀也包括其沿線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它是公路與其周圍景觀的綜合景觀體系是一種功能性、實用性與觀賞性、藝術性的結合是人與自然交流的綜合景觀體系。高速公路景觀應包括公路工程景觀、植物綠化以及人文景觀。綜上所述倆型理念下的高速公路景觀應該有以下幾方面的內涵:¹景觀既有自己的特色漢與周圍的景觀相協調二º在能夠保證預期的景觀效果、生態效果、使用效果的前提下盡量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限度的效益。»符合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循環的原則科學合理利用各種資源使各種資源得到必要的保護且發揮其最大效用二¼尊重客觀條件和自然規律最大限度降低人為干擾使人與自然達到和諧共生狀態二½根據高速公路自身的特點,與其沿線人文環境結合達到提升環境景觀的作用「2一4]。總之就是要以資源節約為前提,以環境友好為目標,以體現自然和人文景觀為宗旨應足于資源節約貫穿生態和保護優先做到因地制宜科學建綠傳承文化,人與自然和t皆相處的綜合景觀思想。

2兩型理念下的高速公路景觀設計的特點

2.1構成要素多元性高速公路景觀由公路自身、自然景觀以及人文景觀組成高速公路景觀設計既要符合高速公路自身限制條件的要求漢要保護自然景觀了濃復生態釋低高速公路對環境的破壞還要結合沿線人文景觀。2.2時空的多維性高速公路連綿起伏貫穿不同的區域」逢山過山逢水過水致使沿途的景觀有的是寬闊的田園景觀涎長的水域景觀起伏的丘陵景觀還有的是半封閉的山地景觀。地形的變化產生風格迥異的景觀空間序列,為了節約資源,降低人為干擾這些自然條件的保留和利用使得高速公路景觀的時空存在多維性。2.3景觀屬性的多重性高速公路環境的特殊性要求景觀要滿足其功能屬性加防眩、防止水土流失、防坍塌。資源節約型園林對其自身的技術提出了要求要使用新材料、新工藝使自身技術達到景觀設計要求。同時環境友好型園林提出了要對公路沿線破壞的生態進行修復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對沿線生態環境的影響。2.4景觀的地域性高速公路是連接兩地的最快速的道路這致使它有很強的地域性,每個地域都有其特色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高速公路景觀設計與其周圍的環境相協調體現其地方的特色不能像前期的高速公路景觀干篇一律要設計有地域特色的高速公路。

3基于兩型理念下的壟茶高速公路的景觀設計

3.1壟茶高速公路概況泉南高速公路湖南省茶陵至界化壟(以下簡稱“壟茶高速,’)是泉州至南寧高速公路在湖南省內的東段,它連接井岡山與韶山是連通江西井岡山革命圣地和茶陵紅色老區、承接韶山和南岳的重要通道蹤合其文化分析壟茶高速是湖南最具特色的紅色高速公路。同時壟茶高速位于湘東茶永紅層盆地區,以崗地、丘陵、低山地為主。地貌類型齊全地質結構復雜莊要有二疊系泥巖、泥質砂漿、頁巖夾煤層、第三系泥質砂巖、沙礫巖等,地表巖性多樣。沿線區域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線充足。由于生物氣候條件和特殊的地形、母質、水文條件給本地段的景觀設計帶來了很大的難度。要想實現景觀的持久性必須結合沿線的自然景觀,尊重自然,把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園林設計理念貫穿整個高速公路的景觀設計。3.2沿線景觀設計根據壟茶高速公路自然條件,將其沿線景觀帶分為三大類型:生態農林景觀、丘陵山地景觀、紅壤灌叢景觀。綜合壟茶高速自然和人文環境結合“兩型園林”設計理念壟茶高速綠化設計思想為以人為本莊態優先,以實現“紅色之旅彩色大道”為目標。3.2.1生態農林景觀。起點至高壟互通(I<0+0001<10+220)屬生態農業景觀帶,這地段屬于低山地,視野較為寬闊肩季相明顯的生態農林景觀水稻和早春的油菜花田是主要基質夾雜著的池塘、樹林、草地、果園、菜園是斑塊,以道路和河溪為廊道的生態景觀。在茶陵南浦鐵犀昂首而臥,預示著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為了體現這一人文特色壟茶高速景觀設計開放了生態農林景觀陽春三月油菜花開,金秋十月稻花飄香,景色壯觀。為了保護生態景觀不受汽車尾氣的污染沿線居民不受噪音影響運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理念在途徑村莊的路堤段主要種植具有防止流水沖刷、風蝕、保護路基、降低噪音、吸收有害氣體的植被。3.2.2丘陵山地景觀。高壟互通至石字嶺水庫(1<10+20-27+000)屬丘陵山地景觀帶,此地段景觀結構單一,以馬尾松林為主宜增加景觀樹種特別是能體現景觀立面層的植物,以豐富景觀多樣性,以季相色彩變化的山林景觀為佳。沿線景觀的主要特點定位為展示山地景觀:以公路沿途的遠山丘陵自然景觀作為背景公路繞行于山地之間,以公路上流動視線范圍為視域構筑以山地景觀為基調的綠化空間。3.2.3紅壤灌叢景觀。石字嶺水庫至終點(心7+000一1<45+242)屬紅壤灌叢景觀帶,以成片的白茅草叢景觀為勝。茶陵的沐水河潤澤萬物就算是曠野、丘坡也隨處可見隨風搖曳的白茅花絮壯觀而致美。然而在裸露的紅壤上要形成白茅花序景觀是要非常久的。3.3邊坡景觀設計3.3.1生態農田景觀區的邊坡設計。由于土質和保水性能很差潞堤邊坡的綠化應盡量不破壞自然地形地貌和植被,采用抗逆性強、根系發達、易于成活、便于管理、兼顧景觀效果的多年生草本或木本植物。壟茶高速生態農林路堤帶用于護坡的喬木有紫穗槐、荊條、無患子、烏柏灌木有映山紅、云實、火棘、鹽膚木、黃花決明、小剛竹,主要藤本有長春藤、藤本月季、爬山虎等草本植物一般選擇多年的肩狗牙根、芒箕等。用叢植、列植、片植灌木等綠化模式,盡量做到喬、灌、花、草搭配形成與周邊環境協調的不同景觀的生物多樣性植物群落。3.3.2丘陵山地景觀區的邊坡設計。大面積的山地景觀又形成路旁中、小綠地的背景胸成豐富的空間層次。植物配置遵循四季有景可觀、有色彩的原則僑灌草搭配擾先選擇對當地環境適應性強、有季相變化的杜鵑、紫穗槐、馬棘、多花木蘭、刺槐、紅葉石楠等。同時為了快速復綠改變了以往高速公路植物成活率低莊長慢的弊病。利用資源節約型園林理念下的節土原則采用表土回填潛代傳統的硬質防護,采用生態防護。這樣縮短了原生樹種對環境的適應周期,同時土壤中原有的微生物也得到了保護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對丘陵地區生態鏈的破壞。既節約了成本提高了景觀修復的效率還降低了對原生態鏈的破壞,一舉數得。同時壟茶高速改變傳統邊坡突兀的棱角采取坡頂放緩、坡角倒圓與自然山林曲線對接,T邊坡采取表土回填、快速復綠與自然生態和諧相處。3.3.3紅壤灌叢景觀區的邊坡設計。因此要實現紅壤、花崗巖等的巖石邊坡的景觀生態修復,需要深度挖掘原生態自然景觀。在兩型園林理念的指導下根據紅壤硬度強但風化快的特點采用“扶泥投種、栽植藤本、砌筑種植槽、遷移原生植物”的手段實現邊坡的立體綠化次地段的景觀設計并不強調全綠化適當地透露出地質景觀特征不僅節約成本,還營造了濃郁的地域特征是壟茶高速的特色。此地帶的植物配置方式主要采用灌木一草本的方式,以原生的芒其灌草為勝。對于植物的選擇優先使用成本低、適應性強、本地特色鮮明的鄉土樹種積極利用自然植物群落大力推廣宿根花卉和自播能力較強的地被植物挖槽種植藤本、多漿植物及野生植被在下層種植灌木和一些草花類植物莊要植物有紫藤、葛藤、烏蔽荀、黃花決明、三葉草、佛甲草、仙人掌、波斯菊、紅疆木、杜鵑等。以地質為基底擾先選擇橙紅色系的植物營造“紅色之旅彩色大道”的氛圍。

高速公路條件特殊景觀設計的時候要考慮其自身條件的限制因地制宜注重生態恢復實現景觀與環境相融。本著“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原則結合“兩型園林”設計理念把人工景觀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從而使高速公路沿線的大尺度景觀與公路優美的線型、低矮的路堤邊坡、鄉村綠化以及當地人文歷史景觀結合達到景觀與自然的完美融合,實現可持續發展。

作者:肖玉輝單位:湖南省壟茶高速公路建設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