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文化在校園景觀設計的運用

時間:2022-12-30 10:25:21

導語:校史文化在校園景觀設計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校史文化在校園景觀設計的運用

摘要:環境育人是當下教育的重要途徑。如何讓校史文化源于校園又服務于校園,特別是怎樣把校史文化這一教育資源物化后融入校園景觀之中,值得關注和研究。現階段高校校史景觀的設計存在主題單調、內容失真等問題,需要靈活運用校史文化對校園景觀進行設計。要以景觀設計為手段、以校史文化為內容,分析兩者之間的內在關系,針對問題開展創新設計。

關鍵詞:校史文化;景觀設計;校園文化

校史包含著學校的發展軌跡、人文思想、學校精神以及辦學特色等,同時也是師生教學活動以及校友事跡的記載,校史文化對于學生的思想教育和品格熏陶有著重要的意義。近年來,高校對校史資源越來越重視,各高校都在追溯學校的辦學歷史并對其校史博物館進行建設,但是這種靜態傳承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例如傳承地點的限定、傳承方式的單一等。校園作為教學活動場所,在教育表達和文化傳承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環境優勢,將校史文化放到室外環境中,能讓師生近距離地感受和學習其中的文化和精神。在高校的景觀環境設計中加入校史元素并將其進行藝術化處理,除了能豐富校園景觀的內涵,更能有效地利用校史資源對師生群體進行教育。

一、相關概念解讀

(一)校史文化。近年來我國各地高校加大對學校歷史文化的研究,并對有關知識、理論進行梳理和總結,形成學校自身的校史。表面解讀,人們經常將校史文化和校園文化混淆,甚至直接等同,但是這兩者之間有著不同的含義。有關校園文化的定義說法眾多,可以總的理解為校園文化是學校師生員工在特定價值觀念基礎上進行物質和精神創造的結果及其過程。[1]67校史文化,是校史的文化表征,是校史傳承的文化鏈條,包括學校在辦學歷史實踐中創造的一切物質和非物質產品。[2]20校史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校園文化的精神內核,在校園的文化建設、價值導向和師生教育等方面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新時期加強高校校史文化建設,有助于發揮校史的德育作用,對于大學的品牌建設也有一定推動作用。(二)校園景觀。校園景觀是校園最基礎的設施,是校園中集合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等要素的空間體系,具有觀賞、文化與生態的綜合價值。不僅如此,校園景觀還是校史文化強烈訴說的表現載體,對于校內師生有著深深的感染力,這兩者在功能和表現方式上有著相同點。在校園景觀設計中深入發掘學校的歷史文化和育人思想并加以運用,更能夠加強對校史的情感表達。高校校園景觀設計中的歷史文脈包含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地域性歷史文脈,第二個層面是高校自身的歷史文脈。地域性歷史文脈可以使不同地域的高校校園景觀呈現出差異性,而表現高校自身的歷史文脈則可以使每一所高校的景觀都呈現出自己的特色。[3]千篇一律、毫無特色的校園景觀已經使得大眾審美疲勞,影響大學校園在人們心中的第一印象和環境體驗,所以結合自身歷史并加以運用,打造出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景觀環境,對于當代校園建設極為重要。

二、校史文化與景觀設計的關聯

(一)校園景觀是校史文化的表現和輸出載體。校史文化除了通過書籍、聲頻、圖像等數據記載,在校園景觀中也能得以表現。景觀有著具體的實用觀賞作用,也具有象征和隱喻的作用,除了賦予校園豐富景色,在文化氛圍塑造上也有著重要的功能。它通過將歷史文化、精神內涵等元素進行變化、結構、重組設計的方式,用設計的語言來表達校史文化的內核和文脈。校園內的景觀自然而然成為學生和老師們的室外課堂,花草樹木、景觀小品和校園建筑被賦予了歷史和精神的雙重意義,使處于環境之中的一花一木一小品都成為生動的課本。(二)校史文化引導校園景觀設計。每個學校都有其自身的發展歷史,在校園中都會留下相應的印記。具有地域特色和辦學特點的高校,總會將自身的元素和精神體現在校園景觀設計中。不同時期的校園文化始終左右著學校建設、校風培育和校園活動,引導著包括校園景觀在內的其他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產生以及發展方向。[4]文化思想寓于風景之中,透過景觀便可知道校園建設的發展脈絡,為師生提供校園建設的相關信息。(三)校園景觀生成校史文化。人們身處在校園中,校園景觀被賦予了獨特的印記,成為校園生活的一部分,于是,具有獨特意義的景觀往往成為一種記憶被保留到歷史中。校園歷史中的景觀被人為地賦予了精神、思想和內涵,成為校史文化的一部分,繼而影響后人。例如,北京大學的未名湖,開始只是校園中的一個人工觀賞湖,但是發展到現在已經成為北大的重要符號,就是因為北大校園把人文精神和品格塑造在景觀要素中,從而使校園景觀成為文化的一部分。

三、高校校史景觀設計存在的問題

(一)內容失真,生搬硬套。當前部分高校由于建校時間較短,急需從其他高校嫁接校史,于是盲目提前建校時間或照搬校園歷史事件。在校園景觀設計中將歷史符號打碎后,機械地添加進去,制造出一處處無根無據且毫無意義的景觀,沒能實事求是打造校園的景觀文化氛圍。許多高校從校門建設到景觀小品都沒有展現出自身的特色,使得呈現出的校園景觀極其不和諧。(二)印記磨滅,校史喪失。校園建筑追求高大上的趨勢使許多學校的老舊建筑被拆除。伴隨著老圖書館、老校門的倒塌,新的圖書館、新校門拔地而起。那些象征著校園歲月,蘊含著無數師生寶貴記憶的老舊建筑逐漸消失,人們心中校史的“文化自覺”沒有得到重視反而逐漸消失,引領校園發展的風氣和精神思想也被磨滅。(三)主題單調,范圍受限。對于校史文化的研究應用近年來才慢慢興起,所以在校園景觀中,體現校史元素的形式比較單一、主題相對單調。新時期的校園學習思潮和時代精神能夠形成新的、流行的校園文化并形成一段值得紀念的校園歷史。在校園景觀中融入對校史文化的理解和創造,需要在形式上進行創新,嘗試對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從而形成新的、與時俱進的校園文化。

四、針對問題開展的設計

(一)設計原則。堅持可持續設計原則。在高校發展擴建的過程中,新建筑物的興建以及新景觀的營造,需要在老舊校園環境中進行。在對校園中具有特殊意義的校史景觀進行改造或者重建的同時,脆弱的生態景觀,如草地、水域、樹林等容易遭到破壞,這就需要在校園景觀建設中實施可持續設計。可持續景觀設計被定義為一種基于自然系統自我更新能力的再生設計,是建立在可持續發展概念基礎上的設計理念,是一種新的設計思路。[5]在設計中對原有的校史景觀進行設計再創造,要保留其精華主體以及延續景觀的文脈,合理運用新的材料或手段進行裝飾,同時注意保留設計上的空白,以便為今后的再次設計留下“畫卷”。堅持教育為主原則。當今高校中出現很多規模宏大、設計復雜的校園景觀,也出現許多毫無內涵、粗制濫造的作品。這些作品十分失敗,沒有深刻意義,也沒有教育作用,不僅使得師生審美疲勞,而且拉低整體校園景觀水平,破壞了大學獨有的人文環境和書香氣息。校史文化所蘊含的教育特性使其在景觀設計中要著力打造教育內容,展示出校史文化獨特的文化魅力和時代特點。另外,要認真考量大學所在地的文化特色,處理好整體與局部的設計關系,將本校的相關校史精神結合當地地域文化特點,設計出樸素且獨特的校園景觀。堅持以師生為主原則。師生是校園生活中的活動主體,也是校園景觀環境的服務對象,堅持以師生為主是校園設計中最基本的原則。因此,景觀設計要以歷史和文化來充實校內景觀的內涵,傳承校內師生所表達的大學精神,展現各時期在校師生的奮斗經歷和品格,多設計師生喜聞樂見、意義深刻、內容有益的景觀,避免內容空洞、浮夸的景觀出現。(二)設計元素。1.植物。植物是校園景觀設計中最重要的元素,除了受自然氣候的限制,還受到人文和環境的影響。從古至今,人們一直喜歡以植物比喻人的品德,賦予它們人的品格和風骨,例如松樹象征堅毅、竹子象征堅韌等。除了以年月為單位的計算顯示高校厚重的歷史感,高大的樹植更能體現時間的久遠,它們是校園歷史的重要見證者。比如南京大學的?;找匝┧蔀橹黧w,寓意其堅韌不拔的校園文化精神。校園內隨處可見的雪松不僅能起到裝飾綠化的作用,更能夠激勵南大學子不斷學習和創新,使校園精神與植物精神相互契合,成為精神和文化的物質主體。2.建筑。校園建筑是校園師生活動的主要載體,同時也是校園環境的設計中心,師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都在這里,因此留下了許多印記,具有獨特的紀念意義。隨著時間發展,校園內存在著不同時期建造的建筑物,這些建筑物是追溯校園建設和發展的活態“博物館”,其中的特色建筑更是高校的門面和形象代表。在校園的景觀設計中建筑物是很好的表現元素,校史文化使得校園建筑具有自然和人文的雙重印記。針對校園內的老舊建筑物,應該對其功能進行完善,對其形式進行修飾。如北京大學的紅樓,其中西結合的建筑風格,加上歷史的積淀,就成了“兼收并蓄,博采眾長”的北大精神的象征,成為北大人引以為自豪的景觀,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北大學子嚴謹治學、報效祖國。[6]3.廣場。作為日常集會和活動的主要場地,廣場的設計是整體校園景觀設計中的重要部分,校園廣場在規劃時應該結合校園歷史文化和建筑風格。相比較城市廣場的作用,校園廣場有著自身的局限性,服務人群僅限于師生,為此在設計上更要突出校史主題,融入大學自身的歷史文化和時代精神,在校園廣場內部和周邊可適當設置休閑座椅、種植常綠樹木,運用特殊的布局顯示紀念意義,使校園廣場成為宣傳校史的生動課堂。同時還可以結合燈光做針對性的夜景設計,結合雕塑、小品、水景等營造出豐富多彩的校園氛圍。4.景觀小品。景觀小品作為組成校園景觀環境的重要部分,不僅承擔著傳播校園文化知識、熏陶師生情懷的神圣使命,還從側面反映出一座高校秉持的校園文化理念與整體辦學氛圍。[7]校園景觀小品最常見的主體就是雕塑、校訓石等,它們不僅是校園文化的標志、校園歷史的縮影,更能體現莘莘學子的求學精神。例如,同濟大學的“國立同濟大學”校碑具有厚重的歷史感,歷經風雨仍然佇立在校園內,默默地訴說著學校的歷史,不僅在師生心中留下震撼和感動,更能傳達出“同舟共濟”的校訓精神。5.水體。水系景觀不僅是一種自然景觀,更是一種上善若水的智慧象征、一種人文符號的象征。水域的規劃從形態上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點式水體環境,水塘像一顆顆珍珠散布在校園內;另一種便是線式水體環境,水系像一條紐帶貫穿校園。對第一種水體景觀的營造可以區分主次,分院系特征進行相應設計;第二種水體景觀就要在整體上把握設計尺度,打造一條優美的水體景觀帶。師生們漫步在水景旁,欣賞湖景、聆聽水聲,追憶往昔歲月,展望未來發展,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精神內涵。6.VR技術的應用。虛擬現實技術是基于計算機的新交互方式,利用計算機平臺建立三維圖像,將視覺、聽覺、觸覺等一系列感知結合形成一種新的交互體驗。[8]運用VR技術自身的優勢,可以直觀顯現環境景觀的變化,形成具有敘述性思維的設計手段,由此,可以VR為技術手段、以校史為表現內容來打造新型的校園景觀。虛擬現實技術在校園建筑修復、校園事跡再現以及在人與環境的互動中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例如新、舊校區的分離使得校園文脈割裂,新校區無法使學生感受和學習本校的歷史傳承,而VR的設計表現恰好能彌補這一不足。數字化的重建能使校內被拆除的老舊建筑重新呈現在人們的眼前,而這些具有重要人文和歷史意義的建筑正是學校發展的重要見證。

綜上,高校校史文化在景觀設計上的應用能有效地發揮其文化教育功能,對于大學的文化地位也有顯著的提升作用。在生源競爭和學術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打造以校史資源為主題的文化校園景觀,不僅能美化校園,更能成為高校的名片。

作者:劉俊 朱鐵軍 單位:安徽工程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