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建筑抗震加固設計
時間:2022-10-23 08:14:33
導語:探析建筑抗震加固設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經濟與科技的快速發展,建筑行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建筑工程施工水平正在不斷提高。為了保證建筑能夠具有足夠的抗震性,建筑抗震加固設計已經成為建筑行業發展中的重點課題,因此,必須充分重視建筑抗震加固設計,不斷高設計水平,確保應用抗震加固設計的建筑的抗震性能滿足建筑工程設計要求。本文將對建筑抗震加固設計方法進行分析,有利于提高建筑抗震加固設計水平,促進建筑行業的發展。
關鍵詞:建筑工程;抗震加固設計;方法
我國屬于事故發生率較高的國家,經常發生地震災害,并且影響的范圍較大,一旦有地震發生,就會帶來嚴重的人員傷亡與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為了降低地震帶來的損失,必須不斷提升建筑的抗震能力,降低建筑在地震時發生坍塌的概率,保證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為了實現這一目的,必須在建筑工程中積極采用抗震加固設計,保證建筑的抗震性能滿足設計要求。
1建筑抗震加固設計原則
在對建筑進行加固設計時,為了保證抗震加固的質量與效果,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1)根據建筑工程的實際情況確定建筑需要滿足的抗震能力,再明確抗震加固要求,為建筑選擇合適的抗震加固方式,其中包括構件加固、區段加固以及整體加固等。
(2)在對建筑結構進行加固時,必須做好內加固與外加固的對比。選擇內加固的方式有利于保持建筑的外立面,但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建筑的正常使用。選擇外加固的方式則會減少對建筑正常使用的影響,還可以結合外立面的更新進行加固,但是,如果建筑的抗震墻間距過大,想要達到預期效果的難度較大。
(3)如果選擇增加抗震墻抗側力構件的加固方式,需要選擇是否改變原有的結構,這時需要對兩種方式進行對比,對比內容包括使用功能、改造要求等,通過對這些方面進行全面的對比來確定加固方案。
(4)在對建筑進行加固后,其剛度、變形能力、承載能力以及質量等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如果選擇了增加承載能力的加固方式,必須保證其承載能力的增大能夠滿足因剛度與質量的增加帶來的影響。而選擇增加變形能力的加固方式,則必須保證目前的承載能力可以滿足基本的要求。
(5)無論選擇哪種加固方式,均需要考慮到施工過程簡單,盡量降低加固對結構承載能力的影響,如果結構本身已經存在損傷,在抗震加固的同時對其進行處理,綜合考慮材料、環境等各方面因素,確定最佳的加固方式。
2建筑結構抗震加固設計
2.1增加截面面積
在目前的建筑工程中,大部分的建筑的主體結構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對這種建筑結構而言,為了提高主體結構的承載能力,可以通過增加主體結構截面面積的方式實現,這種利用增加結構截面面積的加固方式,通常應用在建筑的梁柱結構抗震能力不足的情況下。這種結構加固方式具有施工方便、施工質量好的特點,并且具有良好的穩定性與可靠性。然而,這種加固方式同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這種局限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在增加結構截面面積的同時,必須重點考慮建筑的整體結構,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會因結構出現局部的剛度或質量的變化而出現共振的情況,影響建筑結構的整體強度;第二,由于結構加固的施工時間長、濕度大,可能會對影響建筑的美觀性。因此,增加結構截面面積的加固方式只適用于梁柱結構這種不會影響表面的位置,一般不會應用在房屋外部。
2.2外包鋼加固
外包鋼加固方式的操作十分簡單,使用角鋼將建筑主體結構的四角包裹起來,角鋼之間則通過綴板連接在一起。根據實現方式的不同,可以將外包鋼加固分為干式外包鋼加固與濕式包鋼加固。其中干式外包鋼加固的操作簡單,施工難度低,但是,濕式包鋼加固的承載能力更強,因此,在應用外包鋼加固方式時,濕式包鋼加固的應用范圍更廣。外包鋼加固方式的優勢在于其施工量小、施工進度快,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結構的承載能力,但是,這種加固方式的施工成本較高。因此,外包鋼加固方式一般應用在混凝土梁柱與磚窗墻結構中。
2.3水泥壓漿加固
采用水泥壓漿的方式為建筑結構加固,需要使用水泥漿填充建筑結構中的裂縫與蜂窩等缺陷,提高整體結構的堅固性。水泥壓漿加固的方式具有施工成本低、加固強度高以及運輸方便等特點,但是應用范圍有限,一般應用在建筑因受到臺風、地震等自然災害影響而產生裂縫的情況,對這些裂縫進行修補。
2.4組合結構加固
組合結構的加固方式就是增加建筑結構中鋼柱與鋼梁的數量,通過這樣的方式提升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承載能力。在目前的建筑抗震加固設計中,這種加固方式無法應用在密集柜與電池房,這是因為組合結構加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采用這種加固方式后,將會導致建筑內部的凈空間減少,影響室內的布置與裝修。而在內部空間較大或對內部空間要求不高的建筑工程中,組合結構加固的應用能夠帶來良好的加固效果。
2.5隔震加固
在建筑抗震加固設計中,隔震加固時一種新型的加固方式,其原理是在建筑中設置隔震層。在發生地震時,因受到地震影響而發生變形的部位集中在隔震層,能夠有效地減少地震對建筑的影響。這種加固方式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并且不需要改變建筑的構件,雖然會對其他施工環節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其應用范圍仍然十分廣泛。
2.6耗能減震加固
耗能減震加固是減震加固設計中的一種新思路,在采用這種加固方式時,需要在建筑結構中的一些位置加設阻尼減震裝置,降低地震對建筑結構的影響。這種建筑減震加固設計的減震效果要明顯好于傳統的減震方式,并且不需要消耗過多的成本,適合大范圍的推廣與應用。
3結束語
總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環境,對建筑的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包括對建筑抗震性能的要求。為了不斷提升建筑的抗震水平,必須積極研究建筑抗震加固設計,明確不同抗震加固方式的優缺點,根據建筑工程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抗震加固方式,提高建筑抗震能力。
參考文獻:
[1]楊忠.建筑抗震加固設計實現方法[J].現代物業(上旬刊),2014,13(6):110-111.
[2]劉德勝.變電站建筑抗震及抗震加固設計的建議[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21(30):213-214.
[3]李凱.高層建筑工程中厚板轉換層及抗震結構設計探討[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8(8):1-2.
作者:滿舸 單位:中規院(北京)規劃設計公司
- 上一篇:房屋建筑結構加固設計及技術研究
- 下一篇:洗衣機服務板工藝分析及模具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