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高校名師大講堂教學活動探索
時間:2022-04-21 10:14:04
導語:西部高校名師大講堂教學活動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眾所周知,當前高等教育資源在我國配置失衡是一個不爭事實,特別是西部地區民辦本科高校教育資源短缺,尤其是優質教育資源嚴重缺失,這必將制約西部地區民辦本科教育的發展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因此,本文以北海藝術設計學院為例,探索和構建“名師大講堂”教學活動,優化教育資源,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關鍵詞:西部高校;名師大講堂;構建
近年來,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發展迅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高校教育資源分布失衡,民辦高校辦學資源的匱乏已經成為其進一步發展的重要瓶頸。《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強調今后十年我國教育改革發展要“把促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的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強調“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更新人才培養觀念,促進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充分利用社會教育資源,開展各種課外及校外活動。整合教育資源,尤其是優質教育資源,改善高等教育資源分布失衡的狀態,成為了時代命題。北海藝術設計學院作為西部地區的一所民辦本科院校,面對這一難題,結合《綱要》精神,在辦學過程中,通過舉辦“名師大講堂”教學活動,豐富教學資源,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1“名師大講堂”教學活動的探索
北海藝術設計學院的“名師大講堂”已成為學校的特色品牌,至今已有10年的發展歷史。在2006年,學校為了提升教學資源,開始啟動“名師大講堂”教學活動,邀請名師名家到校講座。以活躍學校的學術氣氛,提升學術品質;加強校際學術交流,了解相關學科專業的最新學術動態以及教學、教研、管理新信息為初衷。“名師大講堂”教學活動舉辦以來,學校先后聘請了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北京服裝學院等國內一流藝術設計院校的百余位專家、學者來校講學、授課。內容涵蓋視覺傳達設計、信息藝術設計、數字媒體藝術、環境藝術設計、建筑設計、動漫設計、產品設計、服裝紡織藝術設計、家具設計、設計批評、陶瓷藝術、雕塑等方向。來講學的名師中有2008年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福娃”的設計者、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吳冠英教授,2008年北京奧運會獎牌“金鑲玉”的設計主創、中央美術學院肖勇教授,2008北京奧運會城市環境景觀規劃綱要主持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常務副院長鄭曙旸教授,人民日報社高級編輯、國家著名的漫畫家方成先生,國家級教學名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柳冠中教授,中國自主生產的第一臺家用冰箱的設計者、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石振宇教授,清華大學副校長王明旨教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黨委書記、中國服裝設計界權威李當岐教授,著名藝術批評家、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長張曉凌教授,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院長宿志剛教授等眾多國內藝術設計界的頂尖學者。這些名師名家的到來,有力的優化了學校的教育資源,提高了辦學水平,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并成為學校的特色,助力學校從高職院校順利升級為應用型本科高校,開啟了學校辦學的新篇章。
2“名師大講堂”教學活動的構建
隨著學校的轉型升級,辦學規模的擴大和生源的發展變化,特別是隨著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對設計專業人才要求的不斷提高,學院擁有的教育資源越來越無法滿足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的要求。為適應這種新變化、新要求,“名師大講堂”教學活動不斷做出新調整。具體來講,在功能上表現為由原先的活躍學術氣氛,加強學術交流逐漸轉變為優化提升教育資源、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活動;在過程設計上,由原先的邀請名師—名師演講兩段式逐漸發展為預約、邀請名師—名師課堂講學—課后教育延伸三段式;在態勢上,由原先的隨機、臨時逐漸轉變為有計劃、定期化、常態化,每周安排1-2次,常年不間斷;在內容上,由原先的覆蓋學院主干專業、全部專業逐漸轉變為覆蓋理、工、文、史、哲、經、法、教、管等國內所有學科專業,只要對學生健康成長有利的內容都納入“名師大講堂”教育范疇;在主講教師上,由原先的北京有關高校名師逐漸轉變為以北京名校名師為主,輔以科研院校、企事業等有一定名望和學術造詣的全國各地專家、學者及成功人士。除此之外,在課后信息化延伸上,將“名師大講堂”的教學活動內容利用錄像轉化為數字信息資源為廣大師生提供共享的教育教學資源。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北海藝術設計學院“名師大講堂”教學活動已經舉辦10年,取得明顯效果。首先,優化了學院的教育資源結構,豐富了優質教育資源;其次,拓展了教師的學術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綜合素養;第三,活躍了學院的學術氛圍、加強了學術交流;第四,擴大了學院良好影響,提高了學院聲譽。“名師大講堂”已經成為北海藝術設計學院的辦學特色和優勢,深受廣大教師、學生和家長以及社會的好評。
作者:張天陽 申麗花 單位:北海藝術設計學院
- 上一篇:屋頂綠化植物景觀設計論文
- 下一篇: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在少數民族建筑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