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分層教學設計視角分析

時間:2022-10-21 03:28:30

導語:體育分層教學設計視角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育分層教學設計視角分析

[摘要]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針對不同的學生分層設計教學,按照學生的個性展開分層訓練和指導,從而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使每個層次學生的運動能力都獲得提升。

[關鍵詞]小學體育;分層教學;設計視角

《體育課程標準》強調:“體育教學要重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因此,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展開多種形式的學情調查,有針對性地將學生分層,通過教學目標分層制定等策略,激發學生運動的興趣,提高體育教學效率,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不同的發展。

一、教學目標分層制定

由于學生的性別、年齡、身體狀況等方面都有差異,所以教師要進行全面的學情調查,了解每個學生的運動基礎,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制定,實施合理的訓練和指導,從而保證每個學生的訓練品質。分層教學符合體育教學的實際需要,能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因此,在教學目標分層制定時,教師要跟隨學生運動能力和運動技巧的實時變化,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實現學生發展的目的。學生的運動素質發展不全面,具有偏向性,因而對于特定的運動項目才能發揮特長,對其他的運動項目則偏弱。如體重偏重的學生,速跑項目為劣勢,教師就要分層次進行跑步訓練,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對于爆發力和力量需求高的項目,如投擲等項目,則屬于其擅長的項目,比其他學生都占優勢。由于學生擅長的運動項目不同,所以教師需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對運動訓練的計劃進行調整,以提高體育訓練的效率。同時,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充分調查學生的體育偏好和運動基礎,并對搜集的資料進行分析、整合,為運動基礎相異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設計不同程度的運動訓練,確保體育教學順利進行。

二、教學方法分層實施

體育教學大多采用集體分組的形式,教師可根據不同的要求,先將學生進行分組,如好友型分組、同水平分組、不同水平分組等,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各個小組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不同的分組有不同的含義,如好友型分組指讓學生自由組合,選擇自己信任的伙伴,這樣便于學生形成團隊凝聚力;同水平分組指將能力水平相近的學生分到一個小組,便于教師進行同類指導和組內進行良性競爭,避免優等生和后進生相斥;不同水平分組指將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分到一個小組,目的是增強優等生的榜樣作用,帶動后進生的學習。任何一種分組形式都需要提升對應性,讓每位學生都能受到合理的訓練。例如,教學跳高訓練時,教師先進行跳高示范,并口頭講解、教學跳高的技術動作,再組織學生試跳。一部分學生能快速掌握動作的訣竅,輕松跳過橫桿,但有的學生試跳失敗,沒能跳過去或者橫桿掉落,還有的學生不敢進行嘗試。于是教師將學生進行分組,每組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第一組學生,通過不斷增加橫桿的高度,進行跳高訓練;第二組學生,從降低橫桿的高度開始,循序漸進地進行試跳練習;第三組學生,先不進行試跳,可以觀摩其他小組同學的訓練,對跳高技巧詳細分析,再進行跳高的初步嘗試。學生積極參與運動,在小組內有序活動,互不影響,使跳高訓練順利進行。這里,教師基于學生學情調查的結果進行試跳分組,對不同組別的學生實施不同的訓練方法,其訓練的要求和目標也各異,這樣就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訓練條件,取得好的訓練成果。

三、教學訓練分層組織

對學生進行分組之后,教師需要對不同組別的學生進行不同的訓練安排,給予不同的啟發和教學,實現因材施教的目的。各層次學生的運動基礎差距較大,教師給予不同的訓練要求和不同的評價標準,為不同學習起點的學生創造了共同進步的機會。分層訓練時,教師應制定更加詳細的指導策略,并細化到對每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這樣獲得的訓練效果更佳。例如,教學足球訓練時,有的學生平時愛好踢足球,對足球的運球、射門、走位比較熟練,教師可讓這部分學生進行聯合對抗,自由比賽;有的學生的足球運動基礎一般,教師可針對其弱項實施分層訓練,即部分學生進行運球訓練,另外的學生進行射門訓練。這樣就將足球基礎偏弱的學生集合起來,一起進行基礎訓練,從帶球繞桿、回球訓練等足球游戲開始,慢慢培養學生的足球興趣。這樣在學生運動基礎差距較大的情況下,教師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間的個體差異,組織科學、合理的運動訓練,確保每位學生受益。

總之,教師應正視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將因材施教落到實處,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創造良好的運動環境,讓每位學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作者:吳育珠 單位:江蘇鹽城市大豐區大橋鎮潘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