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在住宅社區空間設計中應用

時間:2022-10-22 11:36:48

導語:城市文化在住宅社區空間設計中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市文化在住宅社區空間設計中應用

摘要:我國都市發展的過程中,城市數量增加的同時帶來了城市經濟前所未有的發展。發展過程中也顯露出一系列過于追求速度所帶來的問題。經濟效益為重、發展速率為要的城市化擴展趨勢得到了一個無法兼顧文化住宅公共空間合理融合的結果,使得我們的住宅社區公共空間變得單調乏味。本文以城市文化作為切點,從住宅社區公共空間作為載體,進而通過傳統文化、空間景觀等方向進行與空間的融合,從而討論住宅社區規劃的新形勢。

關鍵詞:城市文化;住宅社區;公共空間;景觀;規劃設計

住宅社區公共空間本應具備相應特色的地域文化及城市本土味道,但往往現階段我國國內的住宅社區空間極其雷同。在一些目的性極強的政績性建筑下帶來的是一系列索然無味、毫無地域特性、識別性的公共空間,本土文化的傳承更是少之又少。本土的特色需要進行發揚,而這一過程中重點在于如何將本土文化融入人這一文化載體的生活中去。

1城市文化及社區的概況

1.1城市文化的概念

學術界中普遍以兩個方向作為研究類型的主導,通過廣義和狹義兩個不同的研究角度進行探索。在廣義方面,人這一元素在生活過程及歷史發展中進行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積累,統稱為廣義城市文化。

1.2社區的概念

該概念的理論提出者來自德國學者滕尼斯,其通過其著作《共同體與社會》引出這一概念,概念的提出使人們通過這一理論支撐開始了相關的探索。在探索的過程中側重于探索本土文化和價值取向在整體社區建設的理論由派克•伯杰斯在其書中進行了闡述。

1.3研究進展

1)國外研究進展。隨著近代歷史的淵源,國外在探索社區與文化結合中取得了時間節點上的優勢,以美國為代表性的開放式街區理念得到了一定的成功。雖然國外在這一方面做的相對具有前瞻性,但是其同樣面臨了發展過程中急功近利、速度至上這一些重要性的問題也面臨過嚴峻的挑戰。

2)國內研究進展。城市社區規劃在國內處于一個初步的階段,在這一過程中不乏一些優秀的相關從業人員進行理論上的探索,公共空間研究方向王鵬在其書中以城市空間架構為支撐進行精準的點式解決方式。在不同的社區公共空間中找尋問題所在,從而進行下一步的問題探索與解決。

2城市文化對住宅社區公共空間的影響

2.1住宅社區中城市文化的作用

都市中人這一元素作為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一直以來以城市為核心來進行發展。文化作為一個城市在歷史曲線上留下的寶貴產物,一直是我們不可忽視的一部分。無論是在住宅社區公共空間規劃的過程中還是在文化自身推動的過程中,社區與文化都處于一個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狀態。

2.2住宅公共空間中城市文化的應用現狀

傳統的城市建設中,因為一些政績與經濟利益的驅使下,往往一些城市采用一些粗暴的融合手段將二者加以結合,最終的結果是得到一些沒有差異性的社區公共空間。地方沒有地方獨特的本土文化運用,功能性上也忽視了空間在不同人群、不同地點上應有的差異。

2.3城市文化對于住宅公共空間發展的重要性

城市在發展過程中產生了一些具有實際效益的寶貴元素,同時人在社會活動的過程中也會遺留下一些精神層面的寶貴文化。這一系列統一為一個城市在發展過程中留下了社會遺產。而城市的凝聚力需要這一系列的寶貴元素進行推動,住宅社區公共空間作為高曝光率的空間元素與文化相融合任重道遠。

2.4城市文化在住宅公共空間規劃中影響因素及存在問題

1)地域區位。不同城市處于不同的地域區位,而不同地域區位所遺留的文化元素決定了城市住宅社區公共空間的規劃方式。地理位置、定性差異、地區的整體氣候特點等等組合成了城市文化中的地域區位文化。在我國相關地域區位元素與社區融合較為突出的代表城市之一就是著名的“山城”重慶。

2)景觀文化。城市中景觀元素給人重要的感官印象,二十一世紀初,“綠色城市”的概念深入我國各級政府,新時代下建設一種綠色城市、低碳城市、生態城市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可逃避的任務。其中打造特色城市的核心之一便是城市的景觀建設。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景觀不單單體現的是一種襯托城市外表的面子工程。

3)歷史文化。人類在歲月的流線中經歷了無數的變節,從一個傳統的聚集部落發展成一個現代化的都市的過程中留下來最美好,最有價值的便是歷史文化。歷史文化不僅僅記錄在紙面,更大程度是歷史文化體現的是城市在發展過程中所經歷、總結的一系列精神財富。歷史的過程需要去傳承,歷史留下的遺產也需要去銘記。

4)制度文化。城市文化的深層表現形式通過制度這一共性來進行外層表現,城市的管理需要規則,城市的發展也通過不同的方向的經濟發展。城市中居民思想狀態的變化必然會受著城市中制度文化的影響。城市制度在城市中人與人之間交往、整體與社會相互融合的過程中處于一個重要的銜接關系。

5)城市文化在住宅社區規劃中存在的問題。

(1)理論層面的缺陷。在社會發展的階段中,城市的對比往往更多從城市中經濟建設為載體進行橫向對比。時展的過程不可逆的城市化發展已經成為了一個固定的概念。在發展的過程中錯誤的做法如果不得到及時的制止,在未來城市發展的過程中將無法得到更好的發展規劃。經濟的發展不能落后,但是在經濟發展的同時要兼顧城市中文化深層的意義,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建設未來的新型城市。經濟發展要素下的城市發展不斷暴露出嚴重的問題,在一昧的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往往忽略了一些城市深層次的內涵。

(2)實踐層面存在的問題。城市住宅社區公共空間規劃的過程中,精神層次的發展與建設同樣需要我們提高重視程度,在文化意識形態弱化與經濟效益的階段中,我們的城市規劃管理者應該考慮更多的是如何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將文化元素也融入其中。

3城市文化在住宅社區的滲透方式

3.1以城市建筑為載體的人文景觀文化

1)新時代城市住宅公共空間。時代變化的過程中傳統的住宅社區空間不再能滿足消費轉型過程中的對住宅社區公共空間的需要。公共空間在住宅社區發展的過程中也成為了重要的組成元素。忽視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恰好處于我國經濟發展速度轉型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中,一個符合新時代住宅需求、符合城市文化傳承載體、符合提高城市凝聚力提高城市整體識別度的一類新型住宅社區公共空間急需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這一類住宅公共空間應通過景觀、歷史文化、地域文化等多方面加以融合,從而形成全新的住宅生態空間。

2)以城市建筑為載體的人文景觀文化。自古以來,城市中建筑的特色風格往往成為城市中重要的文化輸出元素,而同時建筑在承擔功能性的同時也成為一些文化的載體。城市帶給人們感官上的視覺沖擊往往均來自城市中的建筑風格和建筑形式。

3)老城區公共空間改造方向。城市中的老城區是一個城市經歷歲月風霜后留下的寶貴遺產,在過去的城區改造過程中通常采用大拆大建的粗暴方式,耗費巨資的同時很難保存老城區原生態的面貌。在一些城區改造的過程中往往做的都是表面的修復與改建,這種建設方式無法真正改變老城區的內部需求。

3.2以城市所在的自然環境為載體的自然文化

1)城市中景觀形態。城市的景觀特色由不同的元素所組成,每個城市中的景觀組成由不同的種類所形成,其中包括特色的自然之物、以及不同植物生長的狀態。景觀的外在環境影響形成了不同景觀所表現出的內在元素。不同的城市在規劃的過程中應該利用不同的景觀來進行有效的點綴設計,這樣才能從細節之處來體現城市中獨特的形態。

2)城市中地貌形態。地形地貌形成了不同類別的特色景觀環境,這一系列的因素組成了城市中獨特的自然文化。這一種與生活相關的文化形態不受人為的改變成為一種城市特有的環境形態。人類的奮斗史上從來沒有因為困難而屈服。城市中住宅社區公共空間的應用過程中往往需要更多的符合自然環境,如重慶山城,這一規劃的過程中有很多的特色點需要我們在城市規劃及城市住宅社區公共空間規劃時來進行學習。

3.3精神文化在住宅社區的應用方式

1)精神文化中的歷史文化遺產。在城市興衰的發展史過程,建筑可能因為天災人難毀壞,但是城市的精神文化卻從未曾丟失,歷史過程中城市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和發展歷練,這一過程中精神文化便成為一種重要的瑰寶。在進行公共空間規劃的過程中,精神文化可以寄托在城市中的紀念性建筑、公共空間雕塑方向等等。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這一過程不必是具象的將精神文化融入公共空間中,而是可以以元素的形式進行相應的點綴,從而使居住在社區中的人達到與文化之間的有效融合。

2)城市的經營性文化。不同的地區中有不同的經營性文化,三大產業也以不同的表達方式推動者各地的發展,東北地區以重工業為主,產生了一系列特色歷史文化的工業型城市。在進行工業城市中住宅社區公共空間規劃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更多的注重其城市產業文化的局想表達,這一過程有助于城市中居民增加城市的凝聚力,從而提高城市的綜合競爭力。新興的產業經濟推動著中國社會的發展,成為了中國社會進步的燃料,在這一系列城市中我們更應該注意人和人之間的交互關系,從而以這一理念為基點進行公共空間的規劃。

3)城市居民的價值觀念。不同城市發展的過程中都有見證者,見證者也成為了城市發展過程中的寶貴的人員力量。在城市的奮斗史中,居民產生了對城市感情和一種與城市發展相似的價值觀念。這一觀念便成為城市勞動力的核心價值取向,所以在公共空間規劃的過程中,這一方向必然需要成為我們重要的考慮部分。

4結語

研究的過程中本文主要的方向點是城市文化中的本土文化在住宅社區公共空間的應用關系的探討。在城市中的景觀、居民價值觀、建筑、經營文化等方向來進行深入的分析探討。新時代下我們需要一種新型的社區結構來進行深入探索,消費升級的背景下我們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更應該注重文化的傳承,軟實力的提升才能提升城市的競爭力進而發展出符合當代需求的新型社區。

參考文獻

[1]G卡倫劉杰.周湘津等編譯.城市景觀藝術.天津大學出版社,1992,8.

[2]何肇發黎熙元編.社區概論.中山大學出版社,1991.

[3]凱文•林奇著.方益萍譯.城市意象.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4]JLandseapeDesign雜志社編.劉云俊譯.日本最新景觀設計,2001,3.

[5]劉濱誼著.現代景觀規劃設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9.

作者:趙遠 單位:吉林省拾游記工藝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