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策劃研究論文
時間:2022-07-13 05:54:00
導語:藝術策劃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代高新技術的產生和現代全球市場的發展,對傳統藝術方式造成巨大沖擊,不僅導致所有傳統藝術形態的升級換代和現代更新,而且創造了大量嶄新的藝術策劃形式、藝術中介環節和藝術制作、藝術銷售方式。這是“劉令華現象”給我們的一個重要啟示。
如果說人類在自然經濟時代,藝術作品是“自然”浮現的話,那么,在今天這個全球化的消費社會里,藝術逃不脫市場經濟看不見的手的操控與撥弄。藝術作品不再是藝術天才靈感突發的產物,而是精心設計、投射或策劃的結果。因為在今天,幾乎整個世界都是人設計的。且不說全世界同質化的大都市,就是連草皮這樣的“自然”也是大規模的工廠化生產的,辣椒也可能是轉基因的產品。因此策劃具有了極為重要的意義。藝術家的自由創造活動發生了質的變化,藝術生產的市場規約、專業策劃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甚至舉足輕重的地位。
傳統的藝術消費往往是直接的面對面交流的藝術,其形態是藝術交往的自然經濟狀態。它不需要像藝術中介機構、文化傳播、經紀人、制作人,特別是策劃人等這樣的中間環節。過去的的時代,文化作為精英藝術是社會“貴族”階層等很少的一部分人的消費對象,是象牙塔上即很小的一個精英圈子里的珍寶。今天這種情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文化藝術的中介機構迅速發展,占據了文化服務中最大的比重和市場運轉中最重要的地位。它的急劇擴張是當代消費社會為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的消費需要所產生的機制需要而發生并不斷發展的,是依據文化作為巨大的復制工業所需要的龐大而高效的流通、服務機制而發展起來的。
藝術活動日益深入的市場化、商業化與產業化了;文化藝術生產機構與傳播機構(如出版社、畫廊、音樂廳、博物館等)在種類與性質上已發生變化。文化的大工業化的發展給藝術的消費增加了投資、流通、傳播的環節,這個環節越來越大,越來越重要。在某種意義上講,其地位和作用超過生產和創作,而策劃人、創意者和制作人的地位和作用甚至也超過作為傳統的“藝術生產”中的“關鍵環節”或“決定因素”的作家、藝術家和編劇等,因為他們懂得市場、了解市場,能夠準確預期和把握市場,擁有市場份額。上海寬視的早期介入和深度介入為這種情形作了一個很好的注釋。
于是,各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藝術的投資機構、中介機構涌現了;與之相應,“新媒介人”階層(比如藝術策劃人、投資人、經紀人、傳媒中介人、制作人、銷售商、文化公司經理等)出現了。這些“后知識分子”處在精英知識分子和大眾之間,他們對藝術家熟悉,又有很強的操作能力,能用經濟和傳媒運作的方式把藝術推向大眾??傊?,我國文化藝術場域發生了整體轉型,藝術不再是原來意義上的“藝術”了。
而且,原先的藝術創作可能只是為社會上少數人而做的工作。但隨著媒介革命與傳播方式的變革,教育的普及化提供了人們參與藝術的巨大可能。藝術的民主化降低了藝術參與的門檻。藝術不再是精英們專有的象牙塔了,原先只為“小眾”進行的藝術創作,現在必須用現代的復制技術和市場手段傳播開去,讓社會能夠更為廣泛地最大限度的接受、了解和享用,以滿足最廣大讀者觀眾的最大需要。這種走向大眾的趨勢還在進一步發展。
另一個現象是,現代傳播條件下的藝術創造越來越不是單個天才閉門獨造的結果,作者不再是個人,而是一個群體、一個復數。詹姆遜就提出,應該用“協同關系網”取代“單一作者”的觀念。在當代文化實踐中,任何文化行為都已經是在一種關系網絡中由各方協同運作的結果。我們先前所理解的那種過去時代的愉怡自適的“個體作家”的藏之名山的“單一文本”現在已沒有了。先前文學中我們所認定的“單一文本”今天實際上都是協同作用的結果,是兩個或多個藝術家之間,藝術家和包裝公司之間,藝術家和出版商之間,出版者與檢查官之間協同作用的結果。大寫的個人消逝了,作品實際上是一個不同專業共同創造的集體成果。比如劉令華的大制作,就是各專業的不同工作者協同合作的成果,是藝術產業、科技產業的各個部類協同合作的結果。
的確,當代藝術產業的發展取決于創意,今日的藝術是一種“創意產業”。但需要說明的是,從藝術本身來說,藝術仍然有自身獨特的創造方式,比如劉令華的國粹系列依然要在油畫藝術自身技巧上發展。策劃的藝術的每一次創新仍將依據于其自身所達到的形式的、審美的價值高度。沒有了藝術價值的“最后”依托,一切炒作、哄抬都將是“海市蜃樓”,過眼煙云。
但無論如何,寬視已是贏家,且不說劉令華的作品是否已經升值,僅就廣告策劃而言,1000萬創下如此高的廣告業績,這首先就是一個成功的策劃案例。
- 上一篇:產業結構發展論文
- 下一篇:國家戰略文化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