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設計中本土資源
時間:2022-03-19 11:56:00
導語:平面設計中本土資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問題的提出
眾所周知,現階段國內設計處在一個引進、學習、消化再創新的階段,而藝術設計的話語權被牢牢地掌握在西方人手中。目前,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基本都掌握著藝術設計領域的主導權,因為他們的現代設計起步早、發展快,其藝術設計意識是我們無法企及的。當下我們所處的環境,就好像藝術領域的“殖民地”,壓抑著我們的生存,然而它卻有著隱蔽性的特點。為此,我們的藝術設計理論必須是一種解放、一種超越、一種對延綿了千年的民族情感的重構。我們要有發展本土設計語言的態度,有著能發展好的信念,并且要深刻認識到本土設計藝術語言所處的特殊環境,以及我們對本土語言的發自內心的情感。不得不說,當下我們的藝術設計還是弱者的設計,是幾乎沒有話語權的藝術設計。因此,每當我們看到一些國內的設計作品時就會習慣性地站在另外一個世界的文化藝術立場上,既不敢妄加評論那些我們看不懂的抽象作品,也不敢面對那些已經淪為泥土般的作品。
二、發展本土設計語言的必要性
現在所指的本土語言,實際上就是在特定歷史文化、民族民俗和生存環境等其他因素基礎上所形成的屬于我們自己的表達習慣和話語方式。通俗地講,本土語言就是我們獨特的符號文化藝術。設計師必須通過自己的設計作品來表達他的設計意圖和設計思想。因此,國內的藝術設計領域應該提出我們獨到的設計理論,即本土設計語言,為我們的設計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持。在世界性的后現代主義文化發展大環境下,我們本土語言性的藝術設計一定會為設計的發展提供新的可能。因此,本土性和當代性是本土語言理論存在的必要前提,而我們藝術設計的健康發展也是建立在這一基礎上的。
三、提升本土設計語言、發揚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文化不僅博大精深,而且源遠流長,易學文化思想,儒家、道家等經典思想更是中華民族精神文化寶庫中的瑰寶。從文藝復興時期至今,世界上許多的藝術家都對中國傳統文化發自內心地喜愛。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應該對本民族的傳統文化藝術倍加珍惜,繼承這種得天獨厚的無形文化遺產并把它們發揚光大。藝術設計的本土語言不僅僅是強調傳統文化內涵,還要利用傳統文化的魅力、地域特色,以此來表現現代人的精神觀念,用獨具特色的個性與人格魅力去參與發展中的世界文化。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去鉆研傳統文化精髓,從中汲取豐富營養,這才是真正實現設計本土語言的必要前提。我們的平面設計和設計教育必須建立在繼承和弘揚本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找到適合時展所需要的方法,發掘設計元素中傳統文化的魅力,借鑒西方平面設計元素中運用本土語言的經驗,在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大背景下,不斷去探索設計本土化的道路,為平面設計藝術增添新的活力。中國的平面設計目前還處在發展階段,然而,許多平面設計更為注重的是實用主義和商業性,在設計中沒有凸顯文化內涵和本土特色,只有少數的平面設計師把目光投向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發掘上。我們是不會再次回到過去的,更不會重復那段歷史,但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帶給了當代設計師無窮的營養元素,時代在呼喚具有中國特色的平面設計。
值得注意的是,在藝術設計的本土語言中除了本身的傳統文化因素外,傳統的吉祥符號也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繼承并發揚它,把其精神元素融進現代企業形象設計之中,一定會使企業形象設計更具文化性與社會性。中國幾千年所傳承的傳統吉祥圖案及紋樣經逐步挖掘、變化和改造,變得內涵更加豐富、意義更加深遠。比如中國聯通的標志,就是由一個回環貫通的中國傳統吉祥圖案——中國結演變而來的,有“源遠流長,生生不息”之意,迂回往復的線條象征現代通信網絡,更寓意信息社會中聯通公司通信事業井然有序、信達暢通。將這種吉祥寓意與現代信息時代的理念巧妙結合,使傳統文化具有延續性,巧妙而不牽強,使得我們的現代設計少了一點商業氣息點,多了一些文化氣息和親和力,在傳達中完成傳統與現代的對話、設計作品與大眾心理的對話。
結語
放眼整個世界,人們的生活已經步入網絡時代,地球也已“縮小”為一個“村”,我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設計作品通過各種各樣現代化的手段廣泛而迅速地傳播,文化的交流也就顯得非常頻繁和有效。只有立足當代,深挖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用特有的文化符號去表現我們的設計作品,深層次研究設計的本土語言,我們的設計之路才會越走越寬、越走越遠,我們的設計才會在設計界占有一席之地。
- 上一篇:剖析平面設計中的版式構成
- 下一篇:領導在校企授牌儀式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