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八仙紋樣在平面設計的運用
時間:2022-04-14 10:11:00
導語:暗八仙紋樣在平面設計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對“暗八仙”傳統紋樣進行再造和升華,使其順應時展的潮流,在當前藝術環境中獲得新的生命力。通過對八仙文化的背景調查與紋樣研究,對“暗八仙”的美學風格與形象特征進行概括、總結。分析了同類別的大師作品,學習其設計手法與表達方式,抓取其中精髓,結合自身的美學積累與創新思路,轉換為自己的設計模式。設計出兩張“暗八仙”的主題招貼。該試驗可為傳統紋樣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暗八仙;傳統紋樣;造型;再生;重構
一、“暗八仙”的文化背景
中國的八仙形象溯源久遠,唐宋時期融入道教,并在中國傳統文學、戲劇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民間有一首歌謠唱道:鐘離寶扇自搖搖,拐李葫蘆萬里燒。洞賓持起空中劍,采和一手把籃挑。張果老人知古道,湘子橫吹一品簫。國舅曹公雙玉板,仙姑如意立浮橋。描述的正是八仙中八位神仙各自帶在身邊的法寶,其中每一件法寶都能令人聯想到對應的神仙。這就是“暗八仙”的由來。明末清初時,八仙法寶完全的獨立出來,形成了完整的體系。隨著八仙文化的發展,“暗八仙”作為民間吉祥的表達媒介,具有獨特的美學特征,并且在民俗應用中較多地體現出了裝飾功能。八仙分別代表著男、女、老、少、富、貴、貧、賤,滲透在民眾生活的各個方面。其圖案由于造型多樣,易于描繪,并兼具長壽吉祥的寓意,在民間的應用也非常廣泛,在剪紙、雕刻、繪畫、刺繡、瓷器、家具紋飾等各個領域都有涉及。
二、當代社會多元文化下對“暗八仙”藝術形象的思考
(一)獨特的美學象征。“暗八仙”紋樣具有其獨特的形象性。在形成獨立體系之前,其紋樣很大程度上是對實物的精準刻畫和描摹。也正是因為其普遍使暗八仙紋樣在平面設計中的再生THEREGENERATIONOFEIGHTDARKIMMORTALS'PATTERNINGRAPHICDESIGN用寫實的形象表現手法,使其具有著獨特的魅力。簡潔寫實的形象表現使得“暗八仙”能夠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并且受到民眾的歡迎,因八件寶器都能夠單獨應用,并有其獨特的美學魅力,也為“暗八仙”獨立體系的形成打下了基礎。其次,暗八仙是道教傳統紋樣,因此其象征意義深受道家價值觀念的影響,具有象征性。其長壽吉祥的寓意便是取自道家對于永生的追求。(二)多元的組合造型。中國民間藝術在本質上具有圓滿、美滿、和諧的美學內涵,在構圖與設計方面強調整體的美感。“暗八仙”圖案的設計就體現了多元化特征,在刻畫寶器主體的同時輔以飄帶和紋飾等。飄帶襯托主體,使整個紋樣顯得靈動流暢,惟妙惟肖。紋飾穿插其中又使器物本身的單一感得到改善,在視覺效果上更加飽滿。三者結合在一起,虛實相容,有無相間,體現了中國古典美學在整體與部分之間的巧妙把握,將美感上的平衡與和諧體現得淋漓盡致,是一種無形之間的設計。
三、東方傳統美學文化在當代藝術領域的表達案例分析
(一)以日本招貼設計為例。日本在發揚傳統美學方面的海報設計一直是東方傳統文化與西方圖形傳達相融合的典范。如田中一光的《NihonBuyo(日本舞俑)》,海報沿襲了日本一貫的平鋪直敘的風格,將日本舞俑的造型直白的提煉出來,是主體,也是日本文化的象征,但在造型手法上抽象化,將事物以簡單的點、線、面,空間幾何體和色塊進行概括,但在表現方法上采用了西方合理主義的幾何學結構,有機地結合了東西方的藝術表現手法。(二)以中國招貼設計為例。日本的文化來源于中國,中國本土的設計在以現代手法表達起自身文化來也必然更加純粹。這里從中國設計大師靳埭強的作品入手來分析中國美學在當代藝術環境中的演化。靳埭強作品的一大風格就是作品中傳統元素與西方設計的巧妙結合,他主張把傳統文化的精髓融入到現代設計之中。在《易經海報展》的招貼設計中,他大量地使用了拼貼的手法,截取了各個作品中的局部作為海報拼貼的一部分,以簡潔的方形為主,營造出易經的不易、變易與簡易的環境造型。在當代傳統文化的再設計中,除了拼貼手法的應用,幾何圖形的抽象轉化也是一大趨勢。如韓秉華為香港產品推廣所設計的以“龍”為主題的招貼。龍的整體造型都被以幾何圖案重構。簡化了繁復的鱗片,龍身由簡潔的圓弧起伏穿插而成,背上的角以三角形狀呈現。既有整體的具象,又有局部的抽象。保留了傳統意蘊的同時增添了新氣息,使傳統圖案與現代設計語言完美融合,調制出了更具現代魅力的視覺效果。以上皆是中國設計由傳統邁向現代的一次又一次努力與突破。
四、暗八仙在當前藝術環境中的視覺語言再生
(一)暗八仙紋樣色相的提取與改變。暗八仙從本質上來講是一種符號形式,以語言的形象性和色彩的沖擊力展示出其在人類歷史文明中的意義所在。相同的,任何藝術形態的發展都會受到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影響,因此色彩運用與風俗民情、人群性格掛鉤,具有一定的社會屬性。考慮到南北方設色模式關注思考的差異性,本次設計了南北方兩種風格的招貼。北方主要采用的是圖1所示的設色模式,運用對比色,采用強烈的色彩碰撞,形成有力的視覺沖擊效果。這一點與西方波普藝術的色彩風格相得益彰,可以進一步提高色彩的明度與純度,在色彩的處理上更加抓人眼球。圖2則是南方的“暗八仙”刺繡織品,風格較為淡雅,降低了北方傳統設色模式的色彩明度與飽和度,提高灰度。這與傳統道家的“無色而五色成焉”色彩觀更加契合。有些則將北方“暗八仙”色彩拆解,取一單色為主色,為其增添中間過渡色,使它更加和諧,不明不噪,不臟不悶。雖不完全似道家一般“尚黑”,但也有濃厚的單色情懷。將此思路運用到此次設計之中則局部表現為圖4演化過程中的色彩更替,弱化了原本單純明快、飽和強烈的色彩風格,形成一種細膩、雅致、渾然天成,視覺上給人以平靜感的設色模式。(二)暗八仙在當前藝術環境中的重構。1.環境造型的重構。環境造型指的是“暗八仙”在美學角度下的大背景,來源于中國特定的社會結構和文化結構所形成的集體認知意識,可以理解為作品所要表達的意境與情緒,是給予觀者的第一感受。“暗八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種表號,即將物象簡化所形成一種符號,它在歷史演化中被人們寄予著對生命的祝福,祈愿孩童健康,老者長壽,圖3便是清朝出土畫有八仙祝壽圖的五彩蓋罐。久而久之,便廣泛地象征了人類的美好愿望,成為寄予著民眾種種美好愿望與情感的象征物。這便是環境造型的一大成分。另一方面,在傳統“暗八仙”環境造型的表達中,使用了大量起輔助作用的吉祥紋飾來點綴主體造型,如云雷紋和海波紋。這些元素可以與現代藝術互相融合,如圖5,用波點、色塊等元素相結合,以漸變、色彩對比等手法表示其意韻,融入現代思維,取代繁復抽象的傳統紋飾帶給觀者的厚重感與壓抑感,為環境造型的表達注入新的血液,使重構后的作品對當代大眾具有更加普遍的吸引力。2.主體造型的重構。暗八仙包含葫蘆、紈扇、笛子等八樣器物,具有多種形態,使得主體造型的構成元素形式多樣,各有特點,無論是抽象形變、夸張放大,還是統一化規律化都能夠表達出獨特的美學風格,在不同的組合形式下皆能傳遞不同的韻律與節奏,給觀者以不同的視覺感受,也使其裝飾效果得到了有效的表達。圖6為傳統暗八仙紋樣在器具上的表現形式,飄帶、鮮花、紋飾與器物的組合富有韻律,通過藝術加工有機的連接起來,構成復合圖案,使美感疊加。此處的組合元素就可以抽象化,以幾何形態表示。如圖4,將葫蘆的造型抽象提取,結合南方暗八仙的設色模式,具有當代獨特的視覺效果。也可以像圖7所簡述的飄帶造型的提取那樣,參照階梯、圓柱、螺旋體,以不同的色彩、視角、韻律呈現,再與標識物相結合。同理,海水可重構為現代的紋樣、肌理,在設計構成上將其作為背景,使八仙的標識物漂浮于海水之上,通過其中色彩的調和與透明度等方面的變化使之在具備現代感之余又不失海的神韻。3.審美意識的重構在當下,越來越多新的思想文化和國外的藝術思潮走進了我們的生活,速食文化的產生也催生了中國當代藝術的“速食化”,給我國傳統藝術文化帶來了極大沖擊。美學家李澤厚在談及審美感受時提到了三個層次,即“悅目悅耳,悅心悅意,悅神悅志”,速食化的出現恰恰與之相悖。拒絕速食化、無意義、無底蘊的審美意識,其重要性可見一斑。“暗八仙”作為一種傳統藝術,必然要給予觀者感官的愉悅,但是只依靠片面的求新求異,追求感官審美刺激是偏頗的。要引領大眾追求高層次的情感審美,重構出中華民族精神氣結與恢弘意境,表達出民族內涵、文化底蘊、民族風骨才是重中之重。(三)拼貼集成等手法在暗八仙重構中的使用。若環境造型與主體造型皆可作為設計的筋骨,審美造型則是貫穿在其中的靈魂。本次設計分為北方與南方兩種風格,分別從環境造型和主體造型切入,注入和而不同的審美意識。“暗八仙”構成內容繁雜、元素多樣,因此選擇了用拼貼集成的手法進行創作。拼貼集成是現代波普藝術中常用的創作手法,這種多樣、信息傳遞通路廣的手法極適合用于傳統的“暗八仙”重構。波普藝術作品中拼貼的構成元素之間的聯系是紊亂的,是一些斷片,但是它們表現了作品精神意識中當存在而沒有存在的那些東西。雖然龐雜,但表達的內容更為純粹。圖7是以北方“暗八仙”為主題的招貼設計。以環境造型為主,用漸變的波點代替中國傳統潑墨畫中的山與云,海則用傳統的水波紋樣,以拼貼的形式呈現。八仙之中的“8”則抽象為圓,作為日,懸掛于山后,兩個“8”互相折射、連結,仿佛掛有數個太陽,細膩的色彩變化使觀者用心凝視會有恍惚之感,營造出古典神話意蘊。“暗八仙”則主要選用了傳統民間瓷器上的古典紋樣,穿插于山水之中,賦予“仙氣”。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相互交融與碰撞,形成了新的趣味。色彩重構上主要抓取了北方暗八仙設色模式中的亮藍與絳紅,點綴明黃,構成三原色,萬色皆來源于此,隱喻八仙的無窮神通的同時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層次感則通過調整透明度來增加,使得畫面中各個元素遠近分明,空間感得以提升,賦予作品“八仙過海”傳說的恢弘神韻。圖8主要圍繞鐵拐李的寶器葫蘆進行創作。此幅作品以主體造型的重構為主題,選擇器物為設計主體,簡化為抽象的輪廓,作為視覺中心。輔助元素——飄帶的轉化形式多樣,在這里變為曲線式樣的階梯,紋理上則直接選取布紋,填補織物的柔軟感,使觀感更加完整。紋樣則以古典海波紋代替,用拼貼的手法進行表達。拼貼素材選擇了自己拍攝、調整色相后的海景圖樣。在整體色彩上延續了南方“暗八仙”的設色模式,以低飽和度色彩鋪陳,在輔助色的搭配上參考了八仙文化在色彩方面的敘述,每位神仙都對應有自己的顏色,在此基礎上降低純度與明度,使整體色調和諧統一。此幅作品圍繞單獨的器物進行重構,保證其結構完整性的同時在構圖上表達出上升、飛躍的空間感,給人以歡騰愉悅的視覺感受。
暗八仙文化要想在當代藝術環境中獲得新生,應該在傳統圖案的民族性與現代化之間尋求一個結合點,并跟隨時展的潮流,再輔以現代藝術理念。“暗八仙”的再生,是基于八仙寶物圖案獨特的裝飾性效果和文化意義,經過對色彩、結構和構圖的再設計后,表達出截然不同的視覺效果,圖案更加具有吸引力,不再是機械的生搬硬套。新時代的暗八仙紋樣不再只是一個簡單的圖案紋樣,更是一個民俗文化的代表,是傳統“暗八仙”的再造和升華。
參考文獻
[1]浦清江.八仙考[J].清華學報,1936(1):36-40.
[2]任正君.韓湘子故事的文本演變及其仙話意蘊[J].天中學刊,2014,29(06):20-23.
[3]符永利,付蓉.玄武鎮北,八仙護城——瀘州神臂城的玄武石像與東門浮雕[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04):8-16.
[4]李英籬,姜殿坤.中國傳統紋樣在現代設計中的新生[J].設計,2012(10):196-199.
[5]陳放.傳統裝飾圖案在現代設計領域中的演化與應用[J].設計,2019(7):86-87.
[6]尹文珊.淺析當代環境藝術設計與中國傳統文化[J].設計,2016(9):85-86.
[7]伊義.畫志——重構中國傳統文化符號的圖像設計研究[D].北京:中央美術學院,2016:88.
作者:燕子凡 單位:山東科技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
- 上一篇:從形式出發空間設計訓練法分析
- 下一篇:符號學原理在平面設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