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筑對現代首飾設計的啟示論文
時間:2022-09-29 09:52:00
導語:古代建筑對現代首飾設計的啟示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傳統文化積淀豐厚,創造了世界建筑史上獨特的木結構建筑體系。現代首飾設計中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故從中國古代建筑的造型、色彩、裝飾、材料、設計理念等方面分析了我國古代建筑的特征,以求深刻理解,巧妙的運用在現代首飾設計中。
【關鍵詞】中國古代建筑;斗拱;首飾設計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影響,國際首飾潮流發生了越來越大的變化,由原先的貴族化、高檔化轉向平民化、個性化。這為現代首飾設計拓展了可喜的空間。現今的珠寶首飾發展趨勢,亦要求珠寶首飾設計不斷推陳出新,尋找傳統與現代的兼容并蓄,對民族元素的再認識和再利用。中國古代建筑作為中國古代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逐步形成了其獨特的體系和風格,滲透出中國的民族氣質和美學思想。將中國古代建筑藝術元素應用到現代首飾設計中,讓中國古代建筑藝術成為我們進行設計的一個新的創意點和啟示點,不失為一個值得嘗試的途徑。
一、中國古代建筑的藝術特征
1.1中國古代建筑的造型:古典美學家把建筑列入藝術部類的首位,建筑和繪畫、雕塑合稱為三大造型藝術。建筑使用者在實用過程中獲得美感,得到享受。中國古代建筑的木結構體系,它本身的復雜與精微是磚石結構建筑所無法比擬的,而這也決定了其在幾千年的歷史演化中獨特的形式美。
以北京天壇祈年殿為例,其建筑整體形式采用圓形,層層收縮的漢白玉圓形臺基與層層收進的青藍色琉璃瓦三重攢尖頂相對呼應,金色的寶頂與天相接,體現出象征“天圓地方”的祈年殿的崇高莊重的性格。
中國古代建筑中裝飾效果較強的構件如拱券、飛檐、斗拱可取其流動的線條,獨特而精巧的造型可使現代首飾更具中國特色。以斗拱為例,作為中國古代建筑中占據特殊地位的構件,斗拱用于屋頂與柱子連接的過渡部分,起著屋頂荷載向下傳遞的結構功能作用。但即使是純粹的建筑承力結構范圍,也飽含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在建筑的整個立面構圖上斗拱發揮了結構和藝術形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1.2中國古代建筑的裝飾:
裝飾在以木構架為結構體系的中國古代建筑中,起著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國古代的裝飾手法鍛造了中國古建筑富有特征的外觀:廡殿、歇山、懸山、硬山和單檐、重檐等不同形式的屋頂;屋頂上鴟吻、寶頂、走獸等奇特的個體形象;以氣韻和風格及紋飾見長的瓦當和畫像石;門窗上千變萬化的窗格花紋式樣;柱子、梁枋之上的龍鳳、戲曲故事、動物、花鳥等等;
1.3中國古代建筑的色彩:
使用色彩是中國古建筑裝飾最突出的特點之一。中國古建筑在色調的運用上,大膽而富于創造,有的色調鮮明,,對比強烈,有的色調和諧,純樸淡雅。建筑師根據不同需要和風俗習尚而選擇施用,反映了強烈的民族精神。北京故宮就是最典型的實例。使用對比強烈,色調鮮明的色彩:紅墻黃瓦襯托著綠樹藍天,明快地襯托出建筑雄偉的輪廓。再加上檐下的金碧彩畫,使整個古建筑顯得分外絢麗。
1.4中國古代建筑的材質:
中國古代建筑以木構架結構為主,用材的最大特點是以土木為材。因以土木為材,質感偏于“熟軟”,而少生硬,性格溫和柔麗,而少陽剛之氣,給人以溫暖、親切的審美感受,它切合了中國人比較感性、追求意境、求和睦、重感情等特點。這一點在民居上表現得尤其明顯。與歐洲古典石料建筑的那種冷峻、生硬感覺相比,即使是中國古代宮殿建筑,也還是富于東方特有的美的“土氣”。
1.5中國古代建筑的工藝:
中國古代建筑以木構架結構為主,各建筑構件之間的節點用榫卯有致穿套,眾多方木條方木塊相組合,形式靈活多樣,剛柔相推,構成了富有彈性的框架。中國古代建筑的雕刻手法采用高浮雕、浮雕、陰線刻、凹面刻、減地平面陰刻等等。
二、在現代首飾設計中的借鑒和應用
2.1造型的借鑒和應用:
中國古代建筑整體形式于首飾設計值得借鑒。天壇祈年殿三重攢尖頂是建筑整體在形式單元上的重復和外觀上的一致,它常使人感到整齊、穩定、莊重之美。層層收縮的三重攢尖頂和漢白玉圓形臺基則是基于圓形這一形式單元的逐漸演變,克服了單調、乏味的弱點。作為視覺元素有節律變化的一種組合形式,是一種高級的整體美。
中國古代建筑中的構件亦能應用于首飾設計。筆者的一組作品以斗拱為原型,整體依照軸線左右對稱組合,通過一種物理上的平衡,營造一種莊重、典雅感。外觀上取層層疊疊的線條,由小到大、由淺入深做近似變化,在平衡之外,講求一種變化的節奏感。而與手鐲、簪子、項圈的其他部分形成了靜中有動、統一和諧的視覺效果。
現代首飾形式美的規律主要有均齊與漸次、對稱與均衡、對比與調和、節奏與韻律、節奏與韻律、多樣與統一。中國古代建筑亦具有一整套成熟的形式美法則的成熟的藝術體系,這些形式美規律在中國古代建筑中均有相應體現。
2.2色彩、裝飾的借鑒和應用:
色彩是無形的語言,不同色彩對人的生理、心理會產生不同的作用和影響,不同的配色風格會反映出設計者的文化修養、性格愛好及喜怒哀樂,不同民族的代表性顏色會傳達出其民族文化心理和審美情趣。首飾設計中如何用色、配色,使首飾呈現一種色彩的和諧美尤為重要。整體基準顏色的選用可以增添設計主題的感情色彩,局部色彩的合理搭配可以使首飾脫穎而出、不落俗套。首飾制作由于取材于各類不同的材質,繽紛多樣的色彩為設計師提供了一個廣泛的表達空間。而建筑裝飾除了使房屋軀體具有了藝術的外觀形象,更讓建筑藝術具有了思想內涵和民族性。借鑒古代建筑的色彩、裝飾藝術,能夠鮮明地傳達古典韻味,彰顯濃重的歷史厚重感,對于中國風格的首飾設計是無窮的創意源泉。
2.3材質的借鑒和應用:
現代首飾設計在材質上通常選用傳統的貴金屬或各種寶玉石,使珠寶首飾具有獨特的貴氣美和材質美。然而,隨著社會主流意識的變化和現代主義設計理念的影響,越來越多的材料被運用到首飾設計中,不銹鋼、木材、鐵、塑料等材料不僅容易得到,而且貼近百姓,雖不能體現首飾的珍貴,卻有助于新觀念的表達。不同的材質其質感有很大的差異,金屬材質給人剛直、理性、冷峻之感;玉石材質給人溫潤、莊重、高雅之感;珍珠給人柔和、含蓄且略帶憂郁之感;土木材質亦能給人含蓄、溫和、親切之感。其實,任何材質都可以制成首飾,中國古代建筑中對不同材質的光、色、軟、硬等自然特質組合,借鑒于首飾設計之中,更能迎合中國人追求和睦、感性的審美傾向,為首飾增光添彩。
2.4工藝的借鑒和應用:
中國古代建筑的建造工藝可直接應用于現代首飾制作工藝中。比如采用榫卯、組合、咬合等方式,將手飾變成可拆分、拼接的靈活多樣的“構件”,而不僅限于生硬的焊接、對接。古建筑的雕刻手法應用于現代首飾設計,不僅在形式上增加了首飾的色彩與氣氛,使其更有古典氣息。而且鑄造工藝上的復古手法將使得首飾更具典藏價值。
三、由中國古代建筑構思的現代首飾設計理念
中國藝術和美學特別著重提煉藝術的形式,重意而不重形。山如何,水如何,只用寥寥數筆,留白便是其無形之意所在。中國古代建筑亦著重建筑意境的創造,從建筑群的總體布局,到每座單體建筑的體量與造型,從臺基到屋頂各種構件的功能與細部裝飾,無不體現中國傳統思想理念,傳統建筑的技術性與藝術性的巧妙結合。對于首飾設計而言,可借鑒古典建筑設計的原則和建筑元素的立體造型。例如曾一度風行于建筑藝術中的“少即多”的簡單至上原則被沿用到現代首飾設計中,以其流暢的線條,凝練的整體構造帶給人們以非凡的視覺享受。園林中的借景原則運用到動感首飾里,使動感首飾不僅局限于形式的機巧,而且在內涵上更具中國美學中的意境。
中國人的審美情趣亦不同于西方人,中國人喜好形簡而意賅,好似一首朦朧詩;而西方人偏愛繁復又強烈的,宛如一支爵士樂。中國古代建筑設計創作以一定的象征手法,去發揮特定的浪漫情調,從而構成了中國古代建筑設計藝術的設計觀。于首飾的表現上亦是如此,中國首飾善于以抽象、變化的紋飾表現出東方的氣韻與靈動。也正是由于華夏藝術是“禮”、“樂”的傳統,是以直接塑造、陶冶、建造人化的情感為基礎和目標,而不是以再現世界圖景喚起人們的認識從而引動情感為基礎和目標,所以中國人的審美情趣更講究神在內而飄于其外,在一定程度上是反對各種自然主義的。隨著民族自豪感的提升,這種審美自信勢必提升中華傳統文化在藝術設計中的地位。公務員之家
總之,首飾與建筑及其它藝術形式相比有著自己的特征和性能,所以在運用古典建筑元素時一方面盡力保持其獨特的藝術性,一方面要根據首飾自身的特征及時代要求,要提煉精華,新造型,而且還要靈活運用古典建筑中經典而實用的理論原則,這樣我們才能創造出既有精美造型又有鮮明的文化特色和內涵的作品,使首飾不僅僅是裝飾之物,更能成為深具藝術價值的藝術品。
參考文獻
[1]董海麗.建筑藝術在古建筑中的應用[J].五臺山研究,2003
[2]呂鴻鏗,左國保.斗拱審美特征[J].文物季刊,1996
[3]潘沐閑.道教美術元素在現代首飾設計中的借鑒和應用[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8
[4]周泳,汪璇,邊秋娟.傳統性元素在現代首飾設計中的應用[J].寶石和寶石學雜志,2004
[5]劉青.淺談現代首飾設計藝術[J].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分院學報,2002
[6]藍瀅.對建筑文化的再思考[J].山西建筑,2006
- 上一篇:自然光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重要性論文
- 下一篇:現代安全防范產品的設計數字化發展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