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環境標準設計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15 09:33:00
導語:住房環境標準設計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標準在很多地方體現出對人的關懷。如標準中新增的第六章“物理環境性能設計”,其中有些在九五標準中未列入強制性標準的現在都已列入。比如“住宅建筑的外墻、分戶墻及樓板的空氣聲計權隔聲量應大于等于45dB”,這是對聲環境的要求:“住宅建筑圍護結構的傳熱系數應符合外墻傳熱系數≤2.0,屋面≤1.5的要求”,這是對熱環境的要求。彭圣欽特別強調:新標準執行后,鋼筋混凝土剪力墻25公分,內外兩公分粉刷將不再能通過審圖公司的審查,而一定要采取隔熱措施。
彭圣欽說,相對于“九五”標準,新標準修改和新增的內容很多,從內容、形式到方法變化都較大,是對九五標準的完善和對國家標準的具體化,體現與城市功能定位相協調、以人為本、促進高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和前瞻性與可操作性相統一的指導思想。
安全第一
彭圣欽介紹說,新標準明顯側重于安全,對住宅安全涉及到的結構安全、消防安全、防盜安全、用電用氣安全、構造安全這五方面都作了細化的規定。其中結構和消防安全,增加了專門的篇章;對“公共部位設計”、“燃氣設計”和“電氣設計”中涉及安全問題的樓梯、連廊、電表箱,熱水器等問題也作了具體的規定。
因為錯層對結構和抗震都不利,而現實中存在著“錯層房”擴大之勢,《標準》在這一點上傾向很明顯:不能為錯而錯。新標準提出“臥室和衛生間之間不應設計錯層”。“不應”是很嚴格的,設計人員務必執行。如果非“錯”不可,就要按《抗震設計規范的補充規定》來設計。
關于消防,國家規范不具體,操作性不強,“九五”標準里也沒有,新標準吸收了消防局的有關規定,將其納入到建筑規范里來,用以指導住宅消防設計。例如對消防登高面,作了“塔式住宅的消防登高面不應小于住宅的1/4周邊長度”等具體規定。
關于防盜,改變了原來的設鐵柵欄的規定,改為“住宅底層的外窗和陽臺門、開向公共部位或走廊的窗口下緣距屋面(平臺)小于2.0米時,應采取防衛措施。”至于具體措施,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安全玻璃,美觀一些的防盜柵欄,電子報警系統等等。
上海市工程建設規范《上海市住宅設計標準》(DGJ08-20-2001)已于今年8月1日起頒布實施。和“九五”標準相比,新標準有哪些顯著不同?設計人員在設計中要注意哪些問題?日前,記者帶著上述問題走訪了新標準的主要編制者之一,上海市工程建設標準化辦公室顧問彭圣欽先生。
注重環境
現在消費者在購房時除了重視功能,越來越注重居住環境,選擇住宅就是選擇一種生活的理念成為越來越多的人的共識。《標準》為此專列了“總體設計”一章,這是九五標準和國家規范里都未曾涉及的,也是體現標準人性化的地方。比如“居住環境”一節“高層住宅的小套、中套應有一個居住空間,大套應有兩個居住空間能獲得冬至日連續滿窗有效日照不少于1小時”,和這條強制性標準相應的是在“套型設計”中另一規定:“小套、中套至少應有一個,大套至少應有兩個居住空間向南或南偏東35度~南偏西35度。在特殊情況下,其朝向可南偏東45度~南偏西45度。套型設計應組織好自然通風。”這充分體現了《標準》對上海氣候因素的綜合考慮。彭圣欽指出:相對于“九五”標準中不管是大套,小套,對日照的要求僅限于一個居住空間,這兩條標準顯然是提高了設計的難度,但從設計住宅也是設計一種生活的高度出發,設計人員應力求做到。
人文關懷
標準對特殊人群考慮得更為周到,在“出入口”車節對老年人、殘疾人使用的坡道數量占該類住宅出入口總數的比例作了細化規定:低層、多層住宅不應少于10%;中高層不應少于30%等等。
景觀倡導
彭圣欽說,雖然新標準尚未編制專門的“景觀”章節,但已體現出對景觀的重視。如新標準吸取了目前有些規劃較好的居住區的經驗,提出了“圍墻宜通透”的倡導,提倡住宅設計互為借景,擴大視野;另外對綠化率(30~35%)和集中綠地的設置要求也體現了標準對人文景觀的要求;
對坡屋頂,《標準》提出:“低層、多層住宅屋面宜做坡屋面”,這里用的是“宜做”,也就是并不強求一致,一是考慮到防滲措施的多樣化;再就是城市景觀的豐富性要求。
細化方案
連廊究竟該從哪一層開始?躍層和敞開空間算不算樓層?這些“九五”標準里都沒有明確規定,每遇到具體問題都要請科技委認證。新標準對這些問題的解決提出了細化的方案:關于連廊,“下列住宅應設置單元與單元之間的連廊:十八層以上的單元式住宅,當每單元設置一個防煙樓梯間時,應從第十層起,每層在相鄰的兩單元的走道或前室設連廊……”,關于公共用房,“建筑高度不超過54米的塔式、單元式住宅,當頂層為兩層一套的躍層式住宅或底層設有敞開空間時,在滿足結構、日照的條件下,可按實際層數減去一層后對照本標準的其他條文的規定設計。”類似與這種細化的規定在標準中還有很多,旨在減少不必要的認證和扯皮。
鼓勵創造
彭圣欽特別強調,標準的編制只是提供一個大的規范,考慮到新技術還在發展,新的產品和新的結構形式還要出現,所以新標準盡量體現出前瞻性,不會束縛新技術的發展。這反映在《標準》的用詞上,盡量少用強制性的條文,能夠用“應”不用“必須”,能用“宜”不用“應”,讓設計人員有回旋的余地,鼓勵有創意的設計。但彭圣欽提醒設計人員注意:不要因《標準》在很多地方用“宜”就忽視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而不去執行,小而言之,專家在制定標準時已充分考慮了《標準》的可行性,認為是可以做到的;大而言之,用《標準》指導設計將有助于設計水平的提高。
上海市工程建設規范《上海市住宅設計標準》(DGJ08-20-2001)已于今年8月1日起頒布實施。和“九五”標準相比,新標準有哪些顯著不同?設計人員在設計中要注意哪些問題?日前,記者帶著上述問題走訪了新標準的主要編制者之一,上海市工程建設標準化辦公室顧問彭圣欽先生。
彭圣欽說,相對于“九五”標準,新標準修改和新增的內容很多,從內容、形式到方法變化都較大,是對九五標準的完善和對國家標準的具體化,體現與城市功能定位相協調、以人為本、促進高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和前瞻性與可操作性相統一的指導思想。
- 上一篇:民主政治發展阻礙分析論文
- 下一篇:繭絲管理流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