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裝幀設計理念研究
時間:2022-08-08 09:53:50
導語:書籍裝幀設計理念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網絡時代的今天,書籍仍有著獨特的感染力,人們自由地穿梭在書籍的四維空間里。隨著視覺媒體的發展,書籍的裝幀設計也緊跟時展的潮流,開始融會現代美術的哲學思想。視覺媒介的多樣化使得知性世界更加成熟和深化。現代媒介與傳統載體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共存,它們的相互作用引起了視覺信息的大爆炸,在上世紀末,知識界的變化如萬花筒般眩目。如今,傳統的印刷載體受到網絡化信息的沖擊,有調查顯示,西方青年每天所獲得的信息主要是來自網絡、電視或有聲電子文件,這對書籍出版造成很大的影響。面對挑戰,如何創造一個文字、圖象、色彩等在紙面上構架起的神秘世界,是擺在書籍裝幀設計師面前的難題。每一本書籍以作者的創作意圖為起點,加上編輯、出版社、設計師、畫家、攝影師乃至印刷工人、裝訂工人等的共同勞動才能最終成型,然后通過物流系統到達讀者的手中。這是一個非常嚴謹而高效的過程,是智慧與技術的結合。書中每一頁都是一個由眾多元素匯集而成的微觀世界。平面設計是懷疑、探尋和選擇的文化思想凝聚過程,思想凝聚時迸發的意念是設計的靈感。風格本身是一種理念,它是由理念的綜合體組成的,與創意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如果將“風格”定義為形式的話,那么它將變得毫無意義。設計者應建立書籍裝幀設計的總體觀,注重從內容到插圖、封面到版面、文字到圖片、紙張到印刷、黑白到色彩的統一,從而形成一個完美的整體視覺形象。
二、掌控書籍裝幀的整體設計理念
想要把握書籍裝幀的整體設計,需要設計者對書稿有較深的理解,具備良好的造型素養、掌握精湛的技術。書籍裝幀設計的內容和形式是不可以分割的,就像音樂中的曲和詞一般,需要兩者的共同配合才能讓聽眾享受音樂的藝術魅力,不能孤立某一方面。書籍裝幀的設計內容和設計形式是一個整體。書籍裝幀的風格千變萬化,設計者應根據書籍名稱和內容尋找合適的表現形式。如果說書籍的內容是靈魂,那么書籍的裝幀形式、裝幀材料,以及靚麗的外觀就是靈魂的載體。就像美術作品,寫實的作品傳遞故事,抽象的繪畫需要觀眾用心靈去感受,這或許就是傳統繪畫中講的“隨類賦彩”。如果書籍裝幀設計師從前端書稿、中端設計、末端讀者三個角度去思考,“賦彩”書籍裝幀設計的形式就是量體裁衣,書籍的獨特性和唯一性就顯而易見。書籍裝幀的設計內容和形式有自身的藝術規律,比如一本書的書籍名稱、正文字號、書籍頁碼編排、開本、版心尺寸設定、凸凹版的印刷工藝、封面、扉頁、圖片、文字內容用紙、環襯等都有講究。如果設計師試圖改變這些內容的其中某一項或幾項,就將變成另一部書籍。書籍裝幀設計充分展現出設計師的天賦和才干。設計師在設計項目之初就要找到其必然性,達到裝幀設計與內容的統一。在20世紀80年代,出現了書籍設計界的怪流——自由版式,這種形式(風格)有它的獨特性,但也和內容形成了有機的統一。90年代,雜志設計上了一個新高度。在一些情況下,設計就是版式,它需要被周密策劃和賦予奇跡,而不僅僅是映襯文章的配角。
三、全新媒介形式和閱讀方式對書籍設計的影響
世界正在進行著劇烈的變化,個人電腦已經普及,因特網正在風靡全球,利用移動終端設備進行數字瀏覽成為新的閱讀方式。例如《Wird》雜志已經要求讀者用一種全新的方式閱讀以及與世界互動。其版式要求讀者從側面翻開雜志并列著閱讀文字,凝視彩色背景上的相同顏色的文字。電腦、手機等應用了數字閱讀方式,色彩和版式設計更是要求推陳出新,符合更多讀者的個性需求。技術帶來了創新,也帶來了爭論。像《Raygun》和《Computerarts》這種試驗性的雜志雖然獲得了不少設計競賽的獎項,得到了各大藝術院校對其風格的贊揚,并引起全行業的廣泛關注,但是眾多的雜志編輯和傳統的設計師卻仍然全心投入傳統的書籍文化與形式設計研究中。《Waiking》雜志的藝術總監曾說:“在幾年以前,事情就變的如此前衛,一些門也確實被打開了。每個設計者都以某種方式從實驗型的設計師那里學到了很多的東西,即設計師要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到讓事物看起來更統一,以及風格如何起作用等方面。”要確保善變而嚴厲的目標受眾對設計者的作品風格有所反應、對作品的重點有所理解,“風格高于意念”的誤解在于將作品風格歸結為一種理念。
四、理解與詮釋書籍存在的意義
就設計者所處的角度來說,只要設計者能夠了解他們的讀者群,并找到自己設計作品存在的理由,就能成為優秀的設計師。在書籍世界中,每一類書籍都必須滿足一定的讀者群,否則就會被那些每天接受過多信息的讀者所忽視,而明確并始終堅持自己目標的書籍設計者必將脫穎而出。因此,有人認為,最好的設計就是不設計。設計者要很好的駕馭書稿的內容。設計者要清楚書籍裝幀藝術的前期工作,先對書籍的類別進行把握,史論性、科技類、專業性還是娛樂類等,必要的時候還必須對其內容有完整的了解。比如出版一本藝術家的個人畫冊,首先要對畫家的人物性格、個人喜好、生活哲學、藝術修養及思想、風格的傾向性等進行精確的分析和了解,這樣才不至于與作者的思想脫鉤,從而達到思想性和藝術性、形式和內容的統一,這是一個較高的書籍設計境界。對書稿內容的定位較為重要,它體現了一種現代的設計思潮,具有一定的時代性。比如以民族性為主題的書籍,要注意在意識形態、文化內涵、民族風俗習慣等方面存在的差異,設計者要選擇適合這個民族及其文化的表現形式,探索一些有效的排版方法與視覺設計策略,使設計有明確的目標。比如筆者在設計《貴州盤縣少數民族服飾》一書時,就進行了一定的設計實踐。在以市場為導向的前提下,書籍設計要充分體現讀者中各個層面的需求,如不同民族思想意識形態上的需求、不同年齡層次的政治需求、人類文化道德的需求、藝術欣賞與購買選擇的需求等。根據這些需求動機,設計不同的內容與形式。英國著名的設計師艾倫•弗萊徹認為:“設計需要在綜合考慮方方面面的諸多要素之后,對所呈現的一種非同尋常的個性化視覺形式進行思考。”這種形式的目的是使版面更具有個性、形式美感,并且條理清晰、主次分明、主題突出,元素與元素之間更具邏輯性,達到最佳的視覺訴求效果,從而符合審美原則。書籍裝幀的視覺對比,可以突出版面個性,顯得生動活潑,但要注意版面整體感的把握。而元素之間的協調統一,可令版面簡潔化、整體化,而避免生硬、呆板。元素的單純容易使版面統一,手法的簡潔則易于整體的表達;相反,形式的變化多樣易獲得生動,也易失去整體的平衡。使用這種風格時要注意,它往往會忽視書籍存在的主要目的,夸張的版面構成會使很多的讀者敬而遠之。所以,設計者在進行書籍裝幀設計時要注意整體感。綜上所述,“整體統一”和“個性生動”存在著一定的矛盾關系,設計者要顧及對比和協調的關系,以確保視覺集中、流程清晰、形式統一、主次分明、個性生動等,在整體中求變化,在變化中求統一,使書籍裝幀設計整體統一、突出主題,具有強烈的形式美感。
作者:嚴維國 單位:云南師范大學商學院
- 上一篇:家具人性化設計理念研究
- 下一篇:沙灘清潔車造型設計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