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區公共服務系統設計研究

時間:2022-12-01 10:25:10

導語:智慧社區公共服務系統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智慧社區公共服務系統設計研究

自1950年以來,老齡化是世界人口的持久趨勢,中國正面臨著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負擔。然而社區內的居住環境不佳、社區服務趨于碎片化,養老資源以及低水平的信息技術深化應用無法滿足人民群眾對健康、養老日益增長的需求[1]。智慧社區適老化公共服務設施研究在國外已經比較成熟,但在國內的研究尚處于初級階段。英國將互聯網、可穿戴等信息化和智能化設備與社區居家養老相結合來提升社區內的醫療服務發展[2],Bryant,N通過穿戴設備、室外傳感器等智能設備捕捉老年人的個人行為,及時發現日常生活中的變化[3],關宏在物聯網架構下分析智慧養老模式存在的問題,并對其進行優化[4],但都忽略了老年人的生理、心理不同對文化、體育等適老化公共服務設施的需求。基于此,本文將智慧社區的理念和技術應用到社區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中,全面詳細地了解老年人對社區的各項需求,彌補我國有關智慧社區適老化公共服務設施指標體系和綜合服務系統設計的空白。

一、相關概念界定

在中國,老年人指的是60周歲及以上的人口。根據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行為能力特征,將老年人分為三類[5]。自理老人:日常生活行為基本自理,不依靠他人照顧的老年人。介助老人:日常生活行為依賴扶手、拐杖等扶助設施的老年人。介護老人:日常生活行為完全不能自理,必須依靠他人照顧的老年人。智慧社區是指充分利用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集成應用,為社區居民提供一個安全、舒適、便利的現代化、智慧化生活環境,從而形成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社會管理與服務的一種新的管理形態的社區。公共服務設施主要包括公共文化設施、教育設施(不含高等教育設施)、公共體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和社會福利設施[6]。本文認為智慧社區適老化公共服務設施可充分理解為利用先進的IT技術手段,開發面向社區居家養老的系統平臺,滿足老年人居家養老需求,最大程度解決不同行為能力老年人的生活、發展問題,為他們提供實時、快捷、高效、物聯化、智能化的適老化公共服務設施。

二、智慧社區適老化公共服務設施指標選取

(一)城市居住區適老化公共服務設施規劃指標選取。《城市公共服務設施規劃標準(征求意見稿)》中對城市居住區適老化公共服務設施作了詳細規定[6]。城市居住區適老化公共服務設施主要包括公共文化設施、教育設施、公共體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社會福利設施,其中公共文化設施主要包括文化館和圖書館;教育設施主要指的是老年學校;公共體育設施主要包括老年活動中心、體育館、游泳館、老年戶外活動場地;醫療衛生設施主要包括護理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站;社會福利設施主要指的是日間照料中心。《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標準》(GB50180-2018)中教育設施主要包括老年學校;文化設施主要包括文化活動中心;體育設施主要包括體育館、老年活動中心和老年戶外活動場地;醫療衛生設施主要包括衛生服務中心;社會福利設施主要包括養老院、老年養護院、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7]。(二)智慧社區適老化公共服務設施規劃指標選取。《智能建筑設計標準》(GB50214-2017)中將文化設施分為了文化館和圖書館,并配備相應的智能化系統,滿足社區內圖書閱覽和借閱的信息化應用及文化交流的需求;教育設施不僅應適應教學和科研的信息化發展,而且應滿足數字化多媒體教學、學校辦公和管理的需求;體育館主要滿足體育建筑業務運營和物業管理的信息化應用需求,并為鍛煉的老年人提供便捷、高效、可靠的通信服務[8]。《北京市智慧社區建設指導標準》中智慧文化教育體育服務為老年人提供包括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檔案館、各類學校、體育館、游泳館等各種服務信息;智慧衛生計生服務主要包括各類醫院、衛生防疫、藥店等公共服務設施為老年人提供預約掛號、預防保健、健康教育、健康自我管理、心理疏導等服務;智慧養老助殘服務主要包括社區托老所、老年活動中心、救助站、養老機構等公共服務設施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等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上海市智慧社區建設指南(試行)》中規定,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依托,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在社區建設集診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為一體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更好地豐富老年人的文化娛樂生活,主動向社區居民推送書報閱讀、影視放映、娛樂健身、展覽展示等各類服務信息和內容;利用社區內各種資源,積極營造和諧健康的教學教育環境[8]。(三)智慧社區適老化公共服務設施指標分析。通過相關設計規范和文獻的研究,匯總得出智慧社區適老化公共服務設施指標,總結了智慧社區適老化公共服務設施的服務內容及主要服務對象,如表1所示。

三、智慧社區適老化公共服務設施綜合服務系統總體架構

(1)設施層。設施層是智慧社區進行管理的載體和依托,主要指社區內的各類適老化公共服務設施,包括文化館、智能圖書館、老年大學、老年活動中心、體育館、游泳館、室外活動場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養老康復中心、衛生站、護理院、健康小屋、托老所、日間照料中心等適老化公共服務設施。(2)網絡層。網絡層是為智慧社區內的老年人提供覆蓋社區的無線寬帶網絡、物聯網、移動通信網、云服務等網絡基礎設施,綜合運用物聯網、互聯網、移動通信、云服務等平臺的資源及相關技術,針對不同身體健康狀況、行為能力的老年人提供其需要的相關適老化公共服務設施,盡可能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供保障。(3)感知層。針對智慧社區中不同身體健康狀況、行為能力的老年人,以手機、PC、PAD、IPTV等不同終端為介質,進行對所處環境的感知(溫度、濕度、光照度、特種氣體、粉塵等)、生命體征感知(心跳、體溫、血壓、血糖等)、社區安全感知、定位、老人安全監控等數據監測。(4)支撐平臺。以社區內不同身體健康狀況、行為能力的老年人的實時需求作為基礎,在現有社區管理服務體系以及現有資源基礎上,過社區公共信息平臺和社區之間公共基礎數據庫來建設應用支撐平臺,更好地發揮信息技術優勢,推動智慧社區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創新,如圖1所示。

四、智慧社區適老化公共服務設施綜合服務系統應用層構建

(一)智慧文化系統。智慧文化系統,以社區內的文化館、智能圖書館等適老化公共服務設施為基礎,利用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RFID技術等將公共文化資源與智能圖書館相結合,為社區內的自理老人、介助老人提供智能化的平臺,既實現了智慧化的文化宣傳,又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服務體驗,如圖2所示。(二)智慧教育系統。智慧社區通過對教育資源數據采集分析,進而構建教育數字服務平臺,為智慧社區內的老年人提供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教育系統,如圖3所示。自理老人、介助老人可以通過教育數字服務平臺對國家公共教育資源進行管理,同時老年學校也能及時在網絡學習平臺上最新的教育教學資源,讓智慧社區內的自理老人、介助老人能高效、便捷地學習新知識。(三)智慧體育系統。智慧體育系統,將社區內的老年活動中心、體育館、游泳館、老年戶外活動場地與信息化管理手段相結合,滿足自理老人日常鍛煉需要,并進行體制監測,實現信息交互。同時,為自理老人建立體育檔案的全程跟蹤管理方式,跟蹤記錄每一位老年人的體能訓練數據成果、采集數據,如圖4所示。同時,為自理老人建立體育檔案的全程跟蹤管理方式,跟蹤記錄每一位老年人的體能訓練數據成果、采集數據,對老年人提供有針對性的運動指導。(四)智慧醫療系統。智慧醫療系統,是將住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站、老年護理院、保健訓練中心等醫療衛生設施與新型傳感器、物聯網、通信等技術結合,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到細致的服務,增強醫療衛生設施、老年人、醫護人員之間的信息傳遞。社區內的老年人可以通過老年人健康服務系統進行網上預約掛號,醫生也可進行遠程慢性疾病診斷。對于介助老人和介護老人,可以利用傳感設備進行體溫、血壓、心跳速率、血糖等生命體征數據進行實時監測,可享受家庭醫生上門、緊急呼叫等醫療服務,如圖5所示。(五)智慧福利系統。在各類社會福利設施區域,實現免費WIFI網絡覆蓋,不僅讓住在里面的老年人及家屬免費進行上網、網上掛號付費等,而且提升了托老所、日間照料中心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最大程度上為社區內的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護老人提供健康咨詢、預防、康復、護理及保健等各種服務,如圖6所示。

我國老年人口規模呈快速發展態勢,人口撫養負擔正逐步加強。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政府頒發的有關智慧社區、適老化公共服務設施的政策法規為指導,將適老化公共服務設施與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科學信息技術應用相結合,借助各類傳感器網絡、無線手持終端等感知設備,滿足不同行為能力老年人的各種需求,分析了智慧社區適老化公共服務設施服務內容和主要服務對象,設計了智慧社區適老化公共服務設施綜合服務系統,在一定程度上為政府管理決策提供依據。

作者:胡宴 朱建君 單位:南京林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