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高校藝術設計創新性研究
時間:2022-09-29 03:34:44
導語:民辦高校藝術設計創新性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數字媒體具有的簡便快捷交互等特征使得其在當代社會迅速盛行起來,而以創造力和靈動性為培養目的的高校藝術設計專業通過數字媒體的先進技術更能將藝術設計做到更簡便更大膽。作為新興的科技產業,數字媒體和傳統的藝術設計的巨大的時間差使得民辦高校在硬件設施、師資力量等方面都無法將其二者快速科學的結合。因此,民辦高校在教學方式上需要啟動改革,而由于缺乏經驗和借鑒方向,意圖一次性改革成功進展得相當困難。因此,構建出科學的教學模式,需要學校和教師的共同探討和深入研究。
一數字媒體的內涵與特征
數字媒體是隨著互聯網不斷發展而逐漸興起并走向繁盛的領域,數字媒體主要是以代碼的形式作為信息的載體,通過存儲、運輸、顯示等過程,形成實物,最終形成大眾眼中的以文字、圖像、聲音等作為信息載體的感覺媒體。數字媒體可根據用途的不同而一次分為邏輯媒體、實物媒體和感覺媒體,這三類在數字媒體中扮演著信息載體的角色,且相互依存,缺一不可。[1]也可根據表現方式分為通過電子書傳播、通過互聯網傳播和通過手機傳播的媒體。同傳統媒體相比,數字媒體傳播信息的多樣化、海量化、交互性為其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數字媒體時代下的藝術設計專業的重要特征變化
(一)“互動性”成為藝術設計最突顯的一個特征。在當今數字媒體盛行之下,由于數字媒體通過二進制模式將初始信息進行轉換、輸出,信息的傳遞更為簡便和迅速,信息傳遞模式由以往的從設計者到制造者也有所改變,單向傳播已經無法滿足溝通的需求,如今更多的人都逐漸轉變了信息傳播的形式。以互聯網為中間的信息暫存載體,信息傳播途徑從人—人轉變成了人—機—人,且由于互聯網的暫存作用,信息傳播由單向轉變成了更為全面和便捷的雙向傳播。信息傳播的便捷和雙向使得藝術設計過程中更為快速透徹地解決問題,制造者在設計過程中的角色轉變成了主動參與者。(二)數字媒體延伸了視覺傳達的設計形式和內容。以往在進行藝術設計時,大多數是通過紙筆作圖而展現出來的。在表現形式上局限在了二維平面上,較繪畫不同,藝術設計無法通過二維圖紙帶來巨大的視覺沖擊,且無法預知方案的可行性,而且通過手繪的設計方案無法迅速地解決改動問題,繁瑣的圖紙在面臨修改時進度相當緩慢。數字媒體擴大了視覺傳達的范圍,在時空領域上完全擴寬了藝術設計的發展空間。[2]三維、四維繪圖的發展為藝術設計開辟了新的天地。藝術設計通過增強立體感而增強了其靈動性,并能在多個角度審視設計方案確定其可行性。(三)藝術設計手段方式的多樣化提供了新的藝術設計思維。藝術也是一門技術,需要有嫻熟的繪畫功底、操作能力等。在傳統媒體時期,藝術的發展全靠手工繪圖、制作,且每項程序都對操作者有著很高的技術和設備的精準工作,繁瑣的修改和技術的限制一度遏制了設計者創作思維的迸發。而在當今的數字媒體時代,通過各種電腦軟件作圖,虛擬合成、精確的數字計算等,藝術設計有了更為強大的設施支持。設計者可以盡情發揮自己的想象,依靠強大的電腦程序,將想象付諸于實踐,將所想通過電腦三維立體構圖展現出現,再通過數字技術判斷其設計的可行性,數字媒體的發展為設計者帶來了福音,為其拓展強大的思維能力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后盾。
三當代民辦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在數字媒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培養目標尚不明確。目前許多高校在教學整改時不能正確做好權衡輕重,而是一味的跟風,將數字媒體技術強加于藝術課程之上,且沒有專業的老師和教學目標為同學進行課程指導,教學課程的設計處于茫然階段。既為藝術設計專業,學校的重點仍是培養學生的藝術感知能力和創造能力,不論數字媒體在現代的發展如何,沒有良好的藝術感,練好了技術也無法培養出優秀的學生。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在教學改革是必須要遵循以藝術為主體,培養具有強烈藝術感的人才為本質目標,將數字媒體技術作為發展藝術設計的重要技術手段加以重點培養,旨在培養出具有藝術感知力和創造力共存的高質量人才,順應社會潮流的發展。(二)課程設置的重點不突出,教學方法簡單。如今高校普遍開始嘗試藝術和技術的結合,旨在培養能與時代接軌的人才。因此各校均開始實施教學改革,重新增添課程。但由于缺乏經驗且無借鑒對象,課程設置常常陷于缺乏科學性的境地。將課程設置地太過復雜且繁重,學生學業壓力沉重導致因此失彼的情況,而若將課程設置得太過簡單,往往不能達到最初的目的,徒增課程壓力。教學方式以板書和多媒體課件為主,進行數字媒體教學時往往會顯枯燥無味,數字媒體強調了使用計算機的靈活性,而不加以實踐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電腦教學的需求,教學方式需要更為有實踐意義的變革,提高教學質量。(三)專業教學的師資力量有待提高。許多民辦高校的藝術專業的教師學歷和資歷均不夠,有的僅僅是本科畢業或者高職學校畢業。對于教師本身來說,發展的空間已經大大受限。在數字媒體是一個新興的領域,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師對新興的事物的熟練程度不高,而懂數字媒體的年輕教師在教學方面不能做到盡善盡美。且需求量較高的師資團隊是能在藝術設計和數字媒體都能有著高質量的教學水平和理解能力的教師,藝術設計和數字媒體成熟的時間差導致了現在的教師隊伍無法壯大起來,使得數字媒體無法真正與藝術設計結合互補,藝術專業的學生無法通過課程獲取到更多現代潮流發展的技術學習,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高校學生以后的深造和發展。
四民辦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創新性構建的現實路徑
(一)依托社會產業,發揮院校特色,明確培養目標。數字媒體的教學需要更為先進的教學設施,且需與藝術設計相結合,對學校來說,短時間的教學改革在經費上是難以實現的。數字媒體和藝術設計相結合是時展所需,但如今仍未有好的民辦高校改革模式,因此,學校對硬件設施的投資是不可預見性的,會增加空投資的可能性。學校的設施翻新速度低于許多高科技領域的產業,利用高校在社會的影響力,令社會產業考慮參與高校新型人才的培育工作當中。除去資金支持,相關技術人才更能提供領域的發展前景和技術支持。一方面,吸收企業的教學投資,獲得可能性的經費支持,改善教學設施。另一方面,許多高科技產業人才可以為學校提供技術指導,為教師提供數字媒體相關培訓,提高教師教學質量。而對于建筑等行業,接觸藝術設計也更有利于其在更為全面的行業發展。加強院系之間的合作,是較經濟和效率可觀的方式[3]。(二)根據實際完善課程設置,改革教學方法。根據實際需要完善教學課程,學校和教師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到相關人才培養信息,如學習其他高校較為成功的課程設置,降低改革的盲目性。也可像相關行業機構了解相關人才的培養需求,根據社會的需要,設置合理的課程,培養順應社會發展的人才。還可通過小范圍的實驗教學,對比最終的學習成果,調研得到不同方案的可行度。這些方式都能一定程度的提高課程設置的科學性。教學方式的改革需要發揮教師的創造力。摒棄傳統的板書教學,創造更具趣味性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改革教學方法需要老師有足夠的精力分析研究各類方案的可行性,對教師的要求相當嚴格。(三)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推行與專業相關的課程教師的培訓工作,提高藝術設計相關專業老師的計算機水平。對于教師的培訓可以選擇專業計算機制圖或熟練使用虛擬數字語言的技術人士,全面提高教師對數字媒體的認知。給予教師足夠空余的時間根據其專業知識和所掌握的計算機知識重新設置課程和教學目標。重新設置的課程教學需要有足夠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在保留原有的藝術設計基礎上,添加新的數字媒體學習課程。[4]支持教師繼續進修碩士、博士等學位,提升師資隊伍的整體質量水平,學會從研究的角度看待學習,提高教學,鼓勵年輕教師加強對計算機的學習。
五總結
將藝術設計和數字媒體在教學上做到有機結合沒有良好的借鑒方案,許多技術設備不齊全、師資力量不夠令改革更為困難。即便無法構建出好的方案,也不能盲目順大流、速革新。找到目前教學改革上存在的可預計能性的困難和問題,并找到科學的合理的解決方案,才能有效改變目前難進退的現狀。學校應該大力支持院系之間的溝通聯系和改革,高校與高校之間也需相互借鑒,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共同進步,最終研究出更透徹的教學改革方向,為當代學生的未來求職之路或深造之路都能打上圓滿的句號。
作者:王越 單位:重慶人文科技學院
參考文獻
[1]顏菲.數字時代下民辦高校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教學改革研究[J].新課程學習•中旬,2014(2):22-23.
[2]楊岱.提高民辦高校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教學質量的思考[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4(23).
[3]朱莉.民辦高校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東方教育,2015(4).
[4]李秀峰.新媒體對民辦高校實訓基地建設的作用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17):132-132.
- 上一篇: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探索
- 下一篇:城市郊野公園景觀設計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