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專業項目化教學研究
時間:2022-06-10 11:22:44
導語:藝術設計專業項目化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教育形勢、市場的發展,傳統的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方法已經難以滿足學生的需求。本文通過對設計企業要求的分析,討論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項目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實踐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項目化教學;實踐研究
在我國設計領域的快速發展過程中,高職院校需要格外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結合學生的特點、個性,引入實踐企業工作內容,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一、當下企業對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要求
藝術設計專業是一門集藝術性和實踐性于一體的綜合性學科。但是,大部分高職院校在教學過程中,缺乏對學生實踐經驗的重視,教授知識的層次、難度遠遠高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降低了學生學習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積極性和熱情。傳統的理論教學方法長期束縛學生的思想,不利于學生思考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1]。據調查,當前,企業在招聘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時候,更加重視學生能力的綜合性和全面性。同時,隨著社會、經濟、科技的發展,設計領域的企業對于高職專業藝術設計專業學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第一個要求,需要學生掌握業內先進的知識及對設計內容、方法的分析能力。從第一個要求,我們能明顯看出學生自身能力對于其自身發展的重要性。第二個要求,牢固的專業素養知識和藝術設計專業技能。第二個要求反映出學生基礎知識要符合設計企業的工作內容。第三個要求,合作意識和反應能力。工作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各種突發情況,非常考驗學生的合作能力和應變能力。
二、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項目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習氛圍淡薄化,教學改革形式化
藝術設計專業作為一門具有實用屬性的專業,需要將生活和理論融合、貫通,才能讓學生掌握足夠的藝術設計知識及技能。藝術設計專業項目化教學模式的出現,給藝術設計專業帶來了新的血液和改革方向。然而,在配齊了實踐實操設備以后,很多學校出現了將實踐融入課堂的積極性不高、理論課時繼續擠壓實踐課時的現象,從根本上導致了藝術設計專業項目化的形式化。另外,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學習理論知識,對實踐課程缺乏興趣。而在學習理論課程的過程中,他們主要依賴教師的教學,缺少主動總結、歸納。而且,師生關系并不好,交流和溝通明顯不足,使藝術設計專業項目化教學失去了學習氛圍的支持。以上原因導致藝術設計專業項目化教學喪失了原本的價值和意義。
(二)學生專業素養低,缺乏學習積極性
高職學生受到傳統高中教育思想的影響,在學習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時候,更重視對基礎理論、概念的學習和掌握,造成大部分高職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獨立思考能力、主動學習能力、敢于提問能力等多種能力。在高中,學生并不需要掌握太多的實踐經驗和動手能力。因此,高職生創新意識不強。高職生專業素養水平過低,已成為阻礙藝術設計專業項目化教學的主要因素之一。學生素質不足,導致他們在合作完成項目內容的過程中,缺乏良好的配合和協調,多人團隊實際操作項目并沒有產生“1+1>2”的效果。另外,學生實踐經驗不足,理論基礎相對薄弱,在此情況下,繼續開展藝術設計專業項目化教學,無形中給學生增添了許多壓力,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教師項目化經驗不足,教學素養差
藝術設計專業項目化教學模式的提出,雖然對提升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但對于大部分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師而言,又是新的嘗試和挑戰。大部分教師缺乏藝術設計專業項目化教學經驗。在日常教學中,他們更重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積累,即便開展實踐操作活動,大多也是借助行業經驗,自身缺少對藝術設計專業項目教學的深入探究和分析,難以掌握行業變化和發展趨勢,導致教學和改革相分離[2]。另外,高職院校在招聘教師時,需要選擇具備專業素養且經驗豐富的教師。但是,在實際的招聘中,高職院校更重視教師的專業素養能力,缺少對教師經驗的要求。因此,大部分藝術設計專業教師教學素養、經驗不足,無法深挖教學資源,減弱了教師在藝術設計專業項目化教學中的作用,也無法滿足學生對實踐學習的需求。
三、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項目化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結合模塊教學,融入真實項目
為了在藝術設計專業中更好地開展藝術設計專業項目化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嘗試采用單元式或模塊化教學方法,完善項目化教學的系統性和連續性。教師應結合藝術設計專業現有教學基礎,深入了解學生的學情,將藝術設計專業課程合理、科學地劃分為多個教學模塊,制定具有針對性的項目化教學任務和目標,從而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合作能力,提高基礎素養水平。在模塊教學中,為了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嘗試在課堂中融入真實的藝術設計項目[3],讓學生按照市場、企業的要求,依照真實的設計流程或程序去完成相應的模塊設計內容。另外,教師需要注意,這些真實項目的開展應當結合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實際,貼合學生的能力水平、認知經驗,避免項目過于真實,導致學生無法完成實踐內容,打擊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信心和積極性。通過真實項目模擬的方式,教師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在提升學生學習動力、實踐能力的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及早了解到未來的工作內容和任務,感受企業的氛圍,增強市場競爭力,激發學生提升實操能力和鞏固專業素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運用雙導師法,豐富實踐內容
在開展藝術設計專業項目化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嘗試使用雙導師教學法。雙導師教學法的應用解決了傳統藝術設計專業實踐課程中教師分身乏術的難題,能夠更加全面、有效地照顧到所有參與實踐課程的學生,大大提高了實踐教學的效率。那么,什么是雙導師教學法?顧名思義,即由兩個導師帶領學生共同開展實踐課程。其中一個導師負責在學校進行理論知識和經驗的傳授;另一個導師則由有著豐富企業實干經驗的教師擔任,主要負責材料、工藝、流程等方面的講解,提升項目實踐內容的真實性,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企業實操經驗和實操流程,提高學生的實踐教學效果。雙導師項目化教學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而且可以讓學生感受實踐課程的魅力,掌握更多實踐經驗和方法,為學生將來的發展鋪平道路。因為在藝術設計專業中,學生年級不同,學習的知識、實踐的內容也不相同,所以,兩位導師要分別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實踐需求。例如,理論導師可以采用小組分層教學的方式,將學生分成不同學習小組,針對小組能力、水平,教授相應的理論知識,分層布置設計作業,樹立學生學習設計的信心,提升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而實踐導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多元教學方法,提升和鍛煉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還要結合市場發展方向和趨勢,設計多種類型的設計實踐課程內容,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豐富學生的實踐經驗。
(三)校企合作教學,提升教學經驗
高職院校作為一種技術類型的院校,主要作用是向社會輸送高素質、高知識、高技能的人才,從而滿足社會主義建設的需求[4]。因此,要在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融入項目化教學模式,校企合作是一種非常不錯的方法和途徑。高職院校和優秀企業通過溝通、合作,建立良好的人才輸送關系,讓學生參與實際的設計項目,將逐步提升學生的藝術設計專業素養水平。高職院校應當以學生的就業率為立校之本,深化校企合作形式,開創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從到企業實習到試崗,再到就業的“一條龍”發展模式。高職院校需要和企業簽訂長期的合作培養計劃,明確學生的學習方向和內容,讓學生在實習、實訓的過程中,輕松學到實際工作經驗,從而完成項目化教學目標和內容。通過校企合作,企業可以降低運營成本,學校可以獲得更多免費的實訓場地,而學生也能積累更多的實踐經驗。三方從根本上實現了共贏。
四、結束語
總之,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對于藝術設計專業項目化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學生通過項目化教學,能夠不斷增加實踐經驗,增強實踐能力,為其將來參與工作和提升工作能力提供保障。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需要結合企業需求,緊跟市場發展方向,不斷增加藝術設計專業模塊化內容,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楊夢溪.關于藝術設計專業項目化教學實踐的探究:以高職院校為例[J].藝術科技,2019(7):250.
[2]向華.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項目化課程教學設計初探:以職業院校校園環境景觀設計為例[J].風景名勝,2019,366(11):119.
[3]李冬琪.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課程項目化教學設計探析:以《園林植物配置與造景》為例[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34(2):30-33.
[4]劉韜,崔軍林,毛錫榮,等.移動學習模式在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素質育化教育中的實踐研究[J].戲劇之家,2019(34):153-154.
作者:姚梅 單位:臨沂職業學院
- 上一篇:舞蹈元素在舞臺服裝設計的應用
- 下一篇:美術藝術設計在紡織行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