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再現在博物館展示設計的運用

時間:2022-05-25 03:49:43

導語:情景再現在博物館展示設計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情景再現在博物館展示設計的運用

博物館展示設計過程中應注重敘事性的表達,使各個展廳的展示內容按照一定邏輯關系串聯成一個故事鏈,將空間的人流動線和展廳內容故事情節緊密結合起來,在創造舒適流暢的觀賞路線的基礎上保證空間敘事性表達的邏輯性,連貫性與完整性,給參觀者帶來豐富有層次的參觀體驗。

1“情景再現”一詞的引入

博物館展示應做到像講故事那樣,跌宕起伏、起承轉合,使參觀者流連忘返,這也反映了博物館是一個具有敘事性的空間。在這樣一個空間中,如何增強展示空間的震撼力、感染力是值得探究的。“情景再現”可以說就是博物館展示空間中增強空間敘事性的一種展示方式,其中“情景”二字反映出了一個空間氛圍感的烘托作用,這說明在空間展示中,“情景再現”可以很好的還原歷史,營造氛圍,使觀者深入其中,產生身臨其境般的震撼體驗[1]。

2“情景再現”在博物館展示設計中的設計原則

2.1保證博物館“情景再現”的“真實性”。博物館以“情景再現”的展示形式為觀眾拉開了歷史的帷幕,使觀眾直面歷史,減少文字、圖片等枯燥的灌輸,讓這次體驗變得生動、令人難忘。既然是還原,那么對于場景中人物、實物、背景的處理是最為關鍵的,尤其是還原程度的把握是值得考量的。“再現”就意味著重復歷史,照搬照抄?筆者認為并不是如此。對于要進行還原的歷史場景,歷史事件應篩選提煉,取其精華,找到最具時代特點、最典型的部分進行再現,也就是說要選擇某個時代最精彩最具代表性的情景進行“復原”[2]。場景中最重要的是人物、其次是與人相聯系的物、最后是整個場景的背景,人物的穿著、講話方式都應細細推敲、貼近歷史。物的挑選則要首選那些可以明確歷史年代、具有代表性的進行展示。最后場景背景的展示是對人、物起到襯托作用,要能夠烘托出歷史時代氛圍。2.2明確博物館“情景再現”的“主題性”。博物館的主題即展示的靈魂,空間內主題性的明確表達是參觀者能否深入場景、體會歷史的關鍵所在[3]。博物館空間就是主題的載體,確定主題后,博物館展示空間設計應圍繞主題將具有代表性的元素融入空間中,再從其他方面例如功能劃分、布局、材質、肌理、色彩搭配這些來契合中心主題的烘托。博物館的功能布局也應與空間主題相契合,空間中雖然功能為主體但可以通過多樣化的設計形式使之更有利于空間主題的表達。2.3提升博物館“情景再現”的“參與性”。傳統博物館展示方式停留在二維圖像、文字配合音頻或人物講解的階段,這種展示形式過于平面化,單一化,無法調動參觀者的自發探索歷史、感受歷史的真實性,遠不能滿足當下人們的文化需求。體驗社會的到來標志著經濟的提升、科技的發展以及先進設備的更新換代,展示設計的理念與形式的提升,也使得多媒體新技術和新理念在博物館展示設計中得到長遠的發展。因此,博物館展示設計不僅僅局限于藝術設計領域,更包含了多媒體新技術領域。新媒體新技術的加入,不僅改善了參觀者的體驗感,對參觀者在參展過程的“參與性”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3“情景再現”在博物館展示設計中的應用形式

3.1“遺址”重現。遺址就是在歷史長河中保留下來的,反應各個歷史時期自然活動和經濟狀況的景象,是作為一座城市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城市形象的提升以及城市名片的打造尤為重要。在遺址博物館展示中,重要的是利用空間、展示媒介以及各種展示手段,將歷史場景重現在觀眾眼前,使觀眾與歷史直接對話[4]。一般來說,在遺址博物館重現歷史中場景復原是較為常用的方式。這種展示方式需要遵循的原則就是場景的還原要謹遵歷史史料的記載,出土文物的反應來展示,以嚴謹、嚴肅的態度來對待場景復原,切不可夸張放大、虛構歷史,要把歷史最真實的面貌展示給大家。安陽“殷墟遺址博物館”是一個類似遺址公園的博物館,其大門獨具特色,是北京古建筑專家楊鴻勛教授所設計的,其設計靈感來源于甲骨文中的“門”字的形象,整個大門飾以朱紅色的漆,莊嚴大氣,凸顯了殷墟博物館豐厚的歷史積淀[5]。走進大門就可以看到院中擺放的思母戊方鼎的仿制樣品,帶領人們走進商朝的歷史時期。戶外的展示還包括了一些出土的奴隸、牛羊的墓葬,采用了玻璃罩保護的方式原地展示給大眾,遺址的存在可以直接讓觀者看到真實發生的場景,更加深刻的體會歷史。3.2實景再造再現。3.2.1創造整體場景再現歷史。創造整體場景來還原歷史就是指在現實空間維度中,將歷史中某個時間或空間中的場景重新表現出來,這其中就包括歷史情景中的物、景、聲、光等等多種元素,除此之外更加重要的就是對歷史情景中氛圍的再現表達。也就是說在現實再現情境中的人、物、商店都應該生動鮮活,富有時代氣息,讓觀者一進入這個情景就有種仿佛身臨其境的真實體驗。這種場景還原式的參觀體驗無疑是更加生動形象,是傳統二維圖像、文字遠無法比擬的[6]。南京最具代表性的整體場景還原博物館就是南京博物院的“民國館”了,此場館主要是對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城市街道進行還原。“民國館”設置在博物館負二層的位置,參觀者在游覽了上面傳統展示形式的展館后,慢慢走下樓梯,一派繁華的街市景象浮現在眼前。首先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面模擬夜晚天空的頂面彩繪,接下來滿眼的商店招牌、彩燈就一布一步的把你帶入二三十年代的街市,讓參觀者甚至忘記自己此時正處于一座現在博物館當中。民國館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重現歷史的:首先是街道的場景,人們走到這個街道上就仿佛回到了百年前的街巷,街上的馬車、行人生動形象;其次是街道上擺放的一些具有歷史年代感的交通工具,可以供人們拍照留念;接下來就是商鋪的老牌匾、老海報對整個街景氣氛的烘托;最后是街上商鋪店員的穿著叫賣聲,還有來來往往的觀賞者,才組成了這一幅生動充滿活力的街市熱鬧景象。3.2.2創造局部情景再現歷史。局部情景再現主要運用在某種傳統工藝的展示中,對于那些獨具特色的工藝展示,更加注重的是展示物的特征、使用方式、制作步驟等這些本身實際的應用價值,對于這樣的展示背景就顯得沒有那么重要,所以大多對局部場景進行再現,其中多采用1:1比例的再現形式,這種形式有利于參觀者直觀的感受某種工藝或某個工作場景[7]。運用到局部情景再現展示方式的博物館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是南京的云錦博物館中對織布機的展示。南京是“云錦之鄉”,所以稱之為南京云錦,因其因其精美的圖案,燦爛的色彩而得名,位于四大名錦之首,可見云錦的織造精巧,工藝獨特。由于其織造工藝獨特,至今機器織造仍不能取代傳統手工織造方式,一直保持傳統提花木機織造[8]。南京云錦博物館是中國唯一專門展示云錦工藝及云錦精品的博物館,分為兩層,一層主要是出售云錦衍生品的商店,二樓是展示的重點區域,其中展示了云錦制造工藝及其工藝品,展示部分的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十三臺織布機的展示,同時也有工人在為大家展示織布的情景,這種展示方式的優勢一目了然,將織布的情形直接搬到參觀者的眼前,給人最直觀、最震撼的感受。3.3“虛擬現實”還原。幻影成像又稱虛擬成像,是一種將“真實場景”與“虛擬場景”結合的光學成像技術。將所拍攝的景象投射到布景箱中的主題模型景觀中,將虛擬和現實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以一種全新的形式呈現出來。這種視像術具有強烈的縱深感,極具真實感。3.3.1“虛擬現實”全景還原。“虛擬現實”應用于博物館中的主要任務是為觀眾還原具有真實感的場景故事,像是將珍貴的歷史文物、歷史遺跡以及象征歷史事件的真實紀錄短片或者人物講述這些直接代表歷史的元素融入真實的模型場景中,再通過造型燈光、影視播放設備、多媒體系統等等的有機配合成一個全新的作品向觀眾們展示,就可以最大程度的還原歷史場景、歷史事件,以一種高科技與歷史結合的創新表現方式帶給人們極具震撼力的視聽體驗。“全景還原”又可以稱“360度還原”,屏幕采用圍繞的方式,讓參觀者處于視覺中心,也有部分展示可結合實物,是虛擬影像和實物的完美結合,再加上緊扣故事情節的全方位立體聲音的配合,可以給觀者帶來精彩絕倫的視聽感受。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通過相應的VR觸摸設備來實現觀眾和場景的互動,從而很大程度的提升人們的參展體驗。除了這種360度展示展品的形式,還可以實現360度展示的舞臺,可制作四面窗口,每面最大可達到四米,就可以實現真人與虛幻場景,真人與虛幻人的共同表演。360度幻影成像展示具有出色的空間表現力,色彩豐富、富有空間感、透視感。3.3.2“虛擬現實”半景還原。半景還原則是在實體人物、道具的基礎上,運用高清投影儀投射在背景畫布上形成實景背景畫面,一前一后、一虛一實,呈現出富有層次感的畫面。這種還原方式需要把握的是背景圖與實景之間的前后銜接關系以及兩者間的過渡[9]。想要追求背景圖與實景完美銜接,看不出二維背景圖與三維實景物的分界線,就必須再色彩、燈光、透視方面多加考量,色彩要注意前后虛實關系,燈光的處理應著力于使二者融合在一起,而不是相互孤立,透視關系就是前后對比,近大遠小,近虛遠實關系的把握,其中大小虛實變化的度應與空間場景大小相匹配才能達到完美的展示效果。

4設計展望

設計始終圍繞“以人為本”的宗旨發展,好的設計都應該以提升人們心理舒適度為目標。“情景再現”運用于博物館設計中帶來的情感體驗無疑是豐富又難忘的,只有采用多樣化、豐富體驗性的展示方式才能夠滿足當下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才會受到大眾的青睞廣泛應用。但應用的形式,呈現效果在全國范圍內仍良莠不齊,應著力探究“情景再現”在博物館展示設計中的應用形式及應用原則,這樣博物館展示方式具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5結語

“情景再現”通過多樣的展示方式使將原本塵封多年的歷史鮮活生動的呈現在大眾面前,讓人們和歷史直接對話,真切的感受當時那個歷史時代的社會狀況。這種展示方式的優越性就在于參觀體驗的極大豐富提升,是普通平面文字陳列展示那種展示方式遠不可比擬的,在今后博物館展示設計的發展中,參觀者參觀體驗的提升無疑會是重中之重,所以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人們對展陳方式觀念的更新換代,“情景再現”必然以更加豐富的可能性呈現在博物館展示中。

參考文獻:

[1]王嵐,戴向東.文化建筑中共享空間的光影藝術研究[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7,(01):26-27.

[2]許海峰,王菊雅,樊超,蔣曉燕.東陽木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實踐路徑與提升策略[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7,(01):72-73.

[3]楊雪.遺址博物館的展示空間設計研究[D].天津工業大學,2016.

[4]范靜,賀鵬.面向兒童的博物館交互展示應用研究[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7,(01):118-119.

[5]顧孟源,徐雷.歷史博物館中自然采光對觀者情感體驗的影響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9(14):43-45.

[6]鄭錦葒,梁晶.主題展覽館設計手法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9(15):86-87.

[7]孫珊,邵曉峰.傳統裝飾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9,(06):120-121

[8]徐波,盧曉萌.用設計思維的系統方法提升環境設計的創造力[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6,(07):116-117.

[9]劉美宏,彭立民,宋博騏.木質阻尼多層復合結構設計對隔聲性能的影響[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8,38(3):102-108.

作者:王靜 孫琦 管雪松 單位:南京林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