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丘紙馬造型設計論文
時間:2022-05-16 09:33:22
導語:內丘紙馬造型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丘紙馬題材中的對于自然界的崇拜,主要源于人們對自然物象的心理崇拜。自古以來我國就是一個典型的以農業為主要生產活動的國家,純樸的農民們總是盼望年年風調雨順,年年五谷豐登,害怕洪澇天旱,害蟲為災,影響糧食收成,在這些人為不能控制的自然災害面前,和對于電閃雷鳴的自然現象不能解釋的前提下,純樸的民眾們就異想出能夠保佑他們耕作安全,生活順利的各種自然神,比如雷公、電母、龍王、山神、井神、火神、山神、以及天地等。在遠古時期,由于當時的社會生產力極端低下,原始民眾的思維能力和生產勞動技術還處在原始的蒙昧階段,自然界的變化對于當時的遠古人類來說,是一種極其好奇的現象,人類只能按照自然界的變化來進行各種生產、生活活動,對變化萬千的自然現象有極大的恐懼和不解的心理。當時受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們思想受到禁錮,無法解釋面對的諸如洪水地震的天災,生老病死的人禍,就容易相信一種外力或有某種神的存在并主宰著世間萬物,于是就希望通過禱告或膜拜保佑自己或家人消災得福,生產活動風調雨順。正是由于遠古人們對世間萬物自然崇拜的觀念,產生了原始的神話傳說、宗教活動和巫術祭祀,從而在遠古人類內心形成了原始蒙昧的精神世界,在社會生產活動中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民風、民俗。
二、內丘紙馬造型設計與民俗事象
內丘紙馬文化藝術的產生是在當地民眾長期的節日祭祀活動和社會勞動生產中的民俗系列活動中應用而生的。在內丘地方民眾的思想觀念中,這些諸神被純樸的民眾們以一種嫻熟的傳統手工技藝,通過木刻為載體以單色墨印為方式,人格化到了粗糙劣質的粉紙和黃紙上,然后在節日活動或是祭祀時間張貼到院落或是房屋以及農具的各個地方:幾乎所有農戶各家大門的側墻上都張貼著一尊被稱作喜神的神碼貼。被稱作喜神的這一形象,在當地民間原本沒有具體形態,是一個人們主觀虛擬的神像,在內丘民眾的心里,喜神是一尊笑容可掬、大眼睛、高鼻梁、梳髻懷琵的女性。人們還在張貼喜神像的旁邊安置一個木頭盒子,不管木頭盒子簡陋與否,虔誠的民眾都會在盒子里面供上幾柱香火,香煙裊裊,寄托著農戶們對來年的期盼:盼望風調雨順,趨吉避險,喜事連連。如此等等。
三、內丘紙馬造型設計中的佛教、道教、行業祖師崇拜
除以上以外,內丘紙馬神像中還有一大部分是佛、道、神仙、菩薩之類的神像。隨著佛教的傳入,內丘紙馬題材里又多了天上有極樂世界,和地下有陰曹地府的說法,比如南海觀音、太上老君、地藏王、圣人、四大天王等題材。所以可以說內丘紙馬的神靈題材人物匯集儒、道、佛三教于一體,云集了各種人格化神像,比如書房一般要張貼孔子像,廳堂一般張貼八仙像,南墻一般會張貼南海觀音像等,把三教融匯在一起出現,形成了內丘地方特有的民俗宗教信仰、崇拜觀念。還有從事手工技藝或推車等勞動者,每逢節日或是祖師誕辰,都會請祖師像來供奉等等。這些融合儒、釋、道教、行業祖師崇拜的紙馬含有一些樸素的唯心主義思想是應當批判的;但從另一方面看,其中更多的是反映了勞動人民知恩報德的原始純樸的高尚人格品質。
四、結語
從內丘紙馬造型設計題材的原始崇拜到現在的民俗發展沿革,從起初原始的“萬物有靈”給人們的精神寄托,到當前這種被現代文明漠視的狀態,表明內丘紙馬經歷了漫長曲折的人類文明發展歷史后,似乎走到了使命的盡頭。但是這種傳統民俗寄托的是人類精神文明的象征,是華夏五千文明的寶藏積淀,充滿了人性的光輝和溫暖,也是人類歷史文明進化發展的必然。
作者:史慶豐侯佳單位:石家莊經濟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河北工程技術學院建筑學院
- 上一篇:施工階段進度管理論文
- 下一篇:女性消費偏好下汽車造型設計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