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控制評價模型應用建設分析

時間:2022-03-30 10:57:49

導語:內部控制評價模型應用建設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部控制評價模型應用建設分析

摘要:本文結合自身參與中國郵政ERP信息系統項目的建設經驗,通過對內控評價審計模塊的實際參與,將著重闡釋郵政公司內控評價模型在ERP系統中建設過程及內控自動評級功能的創新設計,并展示其在企業管理中達到的應用效果。

關鍵詞:內控評價模型;內控評價體系;自動評級

1引言

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應當包括內部控制的設計與執行,涵蓋企業及其所屬單位的各種業務和事項,并在全面評價的基礎上,關注重要業務單位、重大業務事項和高風險領域,準確地揭示經營管理的風險狀況,如實反映內部控制設計與執行的有效性,考核內部控制所規定的目標實現與否。近年來,中國郵政業務不斷快速發展,業務種類越來越復雜,管理幅度和跨度越來越大,風險管控水平也在不斷進步。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內控評價頻次不夠,難以實現集團公司總部對各級企業加強全面內控評價的目標;傳統內控評價側重于對發現問題缺陷的定性分析,缺少定量分析方法;內控評價缺少監督,只能被動接受下屬單位上報的經過“加工”的匯報材料,總部管控停留在事后檢查層面。因此,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全新設計和自主開發了ERP審計模塊,首次搭建了適用于郵政公司的審計管理信息統一平臺。內控審計模塊是在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的ERP、《內控手冊》、內控風險矩陣、缺陷匯總表、內控評價規范等基礎上構建的內部控制評價模型,創新融入內控自動評級功能,實現內控評價全流程信息化,形成內控評價體系。

2內部控制評價的基本內涵

2.1內部控制評價的含義。內部控制評價,是指企業董事會或類似權力機構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全面評價、形成評價結論、出具評價報告的過程,以合理保證企業經營管理合法合規、資產安全、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促進企業實現發展戰略。2.2內部控制評價的內容。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應當包括內部控制的設計與執行,涵蓋企業及其所屬單位的各種業務和事項,并在全面評價的基礎上,關注重要業務單位、重大業務事項和高風險領域,準確地揭示經營管理的風險狀況,如實反映內部控制設計與執行的有效性,考核內部控制所規定的目標實現與否,具體目標為:建立健全內部控制機制,保障內部控制體系有效實施;確保企業經營業務的合法合規性;保障企業資產的安全完整性;增強企業財務信息和管理信息的真實完整性;為企業提高風險管理水平提供信息服務和決策支持;提高企業經營效率和效果,促進企業實現發展戰略。

3內部控制評價模型的建設

3.1模型技術方案。ERP審計模塊以ERP現有EBS產品技術架構為基礎,結合業界主流的Java技術框架和BIEE工具來設計與實現,數據層與ERP財務、采購、投資項目等模塊的Oracle數據庫充分集成關聯,按照多種技術的不同優勢進行了有機結合,應用了可視化報表工具實現報表開發,實現自動評分功能。3.2內部控制評價模型的構建。內部控制評價模型,是按照百分制對內控手冊20個流程賦予權重,再對流程中的328個風險控制點,按照重要性程度分高、中、低三檔風險級別,分別匹配風險系數。通過評價每個流程的控制點是否達標來計算單個流程分值,匯總流程總得分數,按照總得分細分出A、B、C、D四個等級的評價結果。如遇部分單位只評價部分流程或部分流程的控制點不適用、無樣本等特殊情況,系統自動根據基礎權重分按照百分制重新計算評價流程新權重分;將不適用或無樣本的控制點剔除后重新計算有限控制點分數。具體如下:3.2.1對控制活動流程設置權重。結合國家法律法規、企業生產經營考核等各方面管理要求,按照重要性原則將企業上市用內控手冊的20個控制活動流程分別設置權重分,總分100分。3.2.2對328個風險控制點匹配風險系數。首先,將內控手冊20個流程328個風險控制點按照重要性程度分高、中、低三個級別,分別賦予1.2、1.0、0.8的風險系數。如:第6個固定資產管理流程賦值3分、控制點13個(其中:高風險控制點有6個、中風險控制點有1個、低風險控制點有6個),高中低三個級別風險控制點分別對應分值為0.28分、0.24分、0.18分。3.2.3逐個流程開展內控評價、計算評價分數。內控評分固定每個流程的權重,按照該流程中所有風險控制點的風險系數之和,計算單位風險權重分值,如果控制點評價結果達標,控制點得分為單位風險權重×風險系數;如果控制點評價結果不達標,控制點得分為零。單個內控流程得分為此流程全部控制點得分之和。以固定資產管理流程為例,權重分值為3分,此流程共有13個控制點,其中高風險級別控制點6個,中風險級別控制點1個,低風險級別控制點6個。控制點按照全部達標、部分不達標、部分不適用或無樣本的情況分別計算得分。(1)如果本次固定資產管理流程評價結果為全部達標,則該流程得分為3分。(2)如果本次固定資產管理流程評價結果為控制點1、3、4未達標,則該流程的得分為2.82分。(3)如果被評價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流程中存在控制點6無樣本、控制點8不適用,無樣本和不適用的不參與打分,則該流程有效控制點為11個,其中高風險控制點5個、中風險控制點1個、低風險控制點5個,系統會自動重新設置有效控制點分數。(4)針對部分流程評價情況,系統會根據風險分配基礎數值自動分配本次參與評價流程和控制點的分值。(5)根據內控評價得分評定內控有效性等級在系統中將內控有效性等級設置為:90分以上劃為A類,80分(含)到90分為B類,70分(含)到80分為C類,70分以下為D類。項目結束后,根據得分,系統自動顯示被評價單位的內控有效性等級。

4內部控制評價模型的應用意義

(1)實現內控評價全流程信息化,提升內控評價工作效率。內控評價的審前準備、現場工作、報告階段、歸檔階段、整改階段、檔案查詢等所有相關工作流程均實現線上操作,系統留痕,全方位提高審計工作信息化和自動化程度、全面提升內控評價工作效率和企業風險管理能力。(2)建立內控缺陷數據庫,綜合分析全國各級經營單位內控與風險管理狀況。通過建立統一的定量評價標準,便于速遞物流總部從宏觀上掌握全國各省分公司內控管理水平和差異,隨時跟蹤督導內控建設工作進展。集團總部完成對全部下屬單位內控評價之后,將實現橫向展示全國各省公司管理水平,透視出全國各級單位在內控管理中的共性問題、個性化問題。通過內控評級排名也便于省分公司管理層了解本單位內控管理橫向、縱向上的排列次序,有針對性的加強內控建設,防范各類風險。(3)大大促進審計組織體制從分散管理向集中管控轉變,且內控評價結果客觀公正,能夠讓被評價單位充分信服,正確認識內部管理存在的問題,明確責任部門、責任人,做到有的放矢,有效落實內控缺陷整改工作,防范各類風險利于實現集團公司集中管控。

參考文獻

[1]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Z].2008.

[2]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Z].2010.

[3]中國郵政速遞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內部控制手冊[Z].2014.

作者:唐運飛 單位:郵政科學研究規劃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