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算化審計風險成因及措施
時間:2022-10-31 03:04:37
導語:電算化審計風險成因及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前,電子計算機網絡的廣泛應用,電算化已經成為會計核算發展方向,傳統審計工作已經不能與現代化電算化財務工作出現的新情況相適應,此時引起了審計技術及方法的變革,電算化會計實施過程中存在的舞弊行為,給審計人員的審計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及更高的要求。本文從選題背景入手,對當前我國會計電算化審計的研究內容進行更新,與傳統審計相比較,分析出電算化會計對于現代化審計工作內容、方法及人員要求等帶來的影響,分析當前電算化下審計工作的風險及成因,并對應對電算化環境下審計工作風險提出合理化建議及對策。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傳統審計;風險;應對措施
電算化的應用給審計工作帶來的新的要求與問題,傳統審計工作已經不能與現代化的核算工作相適應,審計信息的改變導致審計方法及內容的變革,審計的重點已經從財務數據與報表審查,向電算化系統的安全性及穩定性轉移,也對審計人員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形勢下電算化審計存在的問題已經放在我們眼前,如何應對新形勢下電算化審計工作成為重要任務。
一、會計電算化條件下審計存在的風險
隨著電算化技術不斷擴展,使傳統審計工作的環境、線索及對象都發生了變化,同時也對審計工作的獨立性也帶來了風險,而審計風險是對財務報表中存在的重大錯報出據不恰當的審計意見,而隨著電算化的普遍應用,審計工作中出現的審計風險出呈現出了新的特征。1.電算化審計存在的風險。
1.1系統控制風險。系統控制風險是會計電算化內部系統中存在的缺陷而形成的風險,傳統手工核算方式下,企業財務內部控制機制是由人與人進行的相互監督,而實現的相互控制,當電算化會計實行后,內部監督與控制則表現成為了機器與人的雙重控制,并且以機器控制為主。但是由于審計內容及對象的改變,使審計人員不得不對嵌入到程序中的內部控制軟件,在進行開發時進行內容測試,對于審計過程來說,會計軟件系統的穩定性與安全性具有很重要的意義,而這些測試對于審計人員來說,則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任務,加之他們對于計算機知識的缺乏,并且沒有進行專業的培訓,如果測試不出內部控制軟件存在的缺陷,就會使審計工作存在很大的誤差,使審計工作效果大大降低,使審計結果與實際出現很大的偏差。
1.2計算機軟件風險。計算機軟件風險是由審計軟件本身存在的缺陷而引起的風險,隨著一些新型的會計軟件的出現,其不斷成熟并不斷升級,如果審計軟件不能與其形勢同步,就會出現系統軟件風險。當前市場審計軟件種類較多,并且每個軟件的功能各有差異,并且不具有保密功能,所以,審計軟件不夠完善,而導致數據故障,使審計過程中數據出現異常,而產生錯誤。同時審計軟件的升級措施相對滯后,甚至可能會出現歷史數據不能被提取,造成審計過程只能依靠歷史文檔進行實質性測試,不僅降低了審計效率,同時也給審計工作帶來了更大的風險,加之審計人員對于相關工具不夠了解,技術人員又對審計業務不熟悉,造成審計軟件自身存在缺陷,而不完善的審計軟件,使其運行過程中存在不穩定性,使審計分析過程出現偏差。
1.3人員操作風險。人員操作過程可能會出現風險,它主要是指電算化審計系統的人員(即操作、技術及開發人員)存在主觀原因而產生的風險。審計人員需要對電算化系統的設置有足夠的了解,對內部數據進行研究、評價與控制,了解它們會對審計過程產生怎樣的影響,如果審計人員對于其不夠了解,就會造成由于業務不熟,知識不全而遺漏審計證據,使審計過程出現風險。相關技術人員在進行審計軟件開發時,也需要更多的了解軟件的背景、功能,與審計人員進行及時溝通,以滿足審計過程的需求,請專家來解決自身知識領域的不足,避免由于審計軟件開發過程存在局限性,而給日后審計工作帶來風險。當前,計算機舞弊越來越嚴重,對于審計人員來說,是最為嚴重的犯罪行為。隨著電算化會計的不斷推廣,該問題越加嚴重,許多人為了滿足自已的私欲,利用自已的專業技術,對計算機漏洞進行違法犯罪行為。在網絡環境下,要求會計電算化審計系統原始數據源規范化及超標準化,對要求輸入到計算機系統中的會計信息以代碼錄入,為會計電算化集中進行會計信息處理提供方便。
二、電算化審計風險的成因
1.電算化下審計人員能力不足。首先,審計法規建設滯后,自我國加強了電算化工作的管并且建立了一系列的審計法規,但是盡管我國了多項對電算化會計工作的規范性法規,并且其中也提到了審計線索及審計接口等問題,其主要工作只是針對電算化會計工作的,只對電算化人員進行規范與管理,根本達不到電算化審計的要求。其次,電算化審計對于審計人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審計人員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術,掌握數據處理能力,當評價系統出現問題時,可以進行各種測試,以保證系統安全性及穩定性。但是當前我國審計人員并沒有達到這一程度,主要是由于審計隊伍老化,具有豐富經驗的審計人員年齡偏大,大多數人并沒有接觸過計算機,經過學習后也只是簡單的操作,因此,審計人員在進行電算化審計過程,存在很大的難度,需要專業技術人員的協助,減少了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帶來了不必要的審計風險。許多情況下被審計單位對于電算化審計并不支持,也不同意審計過程運用計算機進行審查工作,被審計單位表面是為了保護系統,實際是對于錯誤操作的破壞進行的干預,加之當前財務會計軟件在售后及維護上還存在一定的局限,一旦出現了系統問題根本不能得到專業軟件人員的技術支持,造成數據不能很快被恢復,使審計時間延長。
2.審計軟件不夠完善。對于許多審計軟件的開發商,審計軟件的開發難度遠遠要高于財務軟件,許多財務軟件公司更加熱衷于一此難度小、市場范圍廣、利潤相對較高同時需要維護少的財務軟件,而并不涉及審計軟件的開發;另外,財務軟件在我國基本以自行開發的獨立系統,不會預留數據通道,因此,對于審計軟件的開發造成難度,缺乏高質量的軟件市場與會計軟件的使用相配合,也使得審計人員在進行審計時,必須停留在繞過計算機審計階段。
三、加強會計電算化條件下審計對策
1.制定和完善的法律制度及審計標準。現有審計法律法規在電算化環境下呈現出滯后性,缺少操作性,不能有效保證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存在外部環境對審計工作的干擾,而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借助法律來營造法律環境,對審計工作產生損害的行為加以懲罰,而這些問題的解決依賴于完善的法律法規,使會計信息審計有法可依。建立與新形勢相適應的審計標準,使電算化審計業務可以得到有效規范,增加審計的獨立性及公正性,與經濟全球化相適應,必須借鑒國際經驗,快速實現國際趨同,制定具體標準時,保證提出易于操作的、科學的會計審計標準,使電算化審計工作有章可循。
2.建立內部控制制度、加強審計軟件開發。我國已經頒布了一系列內部控制文件,但對于電算化會計方面的政策還不是很多,我國電算化信息系統的相關內容需要參照國際慣例,與實施電算化會計企業的自身特點相結合,建立切實可行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以財政部內部控制工作進行指導,對電算化信息系統內部控制工作提出建議。對電算化信息系統進行審計,如果還以傳統審計手段是達不到應有目的的。為了適應電算化環境下財務發展,需要提高審計速度,加快審計軟件的更新換代,通過專業的審計軟件,引入輔助審計技術,促進審計軟件商品化,強化審計人員進行學習,可能使審計人員對數據庫中的數據進行直接采集、整理與分析,從根本上解決財務意識帶來的束縛,減少審計工作中存在的技術問題。
3.加強審計人員培訓。對審計的范圍不斷擴大,會造成審計人員的工作壓力,強化專業審計人員的相關知識,使審計人員對被審單位的電算化系統有足夠的了解,對委托審計做出正確的計劃,及內部控制的研究與評估影響,采用相應的審計程序進行審計工作,而當前對于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的挑戰,使審計人員應更加關注多渠道培訓,不斷更新知識以適應電算化審計要求,即對審計人員進行相關審計知識的更新,同時對其計算機能力也需要不斷更新,使兩者有機結合,以適應電算化審計工作需要。
作者:王紅 單位:重慶市永川區審計局
參考文獻:
[1]宋曉芹.淺析電算化會計環境下的審計工作.商場現代化.2015,(33).
[2]王曉霞,張玲.會計電算化對審計風險的影響.經濟研究導刊.2014,(30).
[3]董曉麗.論會計電算化下的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東方企業文化.2014,(22).
- 上一篇:電力企業內部審計人員業務能力探討
- 下一篇:經濟新常態下審計風險成因與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