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審計質量的評價體系及影響

時間:2022-01-19 08:42:01

導語:內部審計質量的評價體系及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部審計質量的評價體系及影響

摘 要:隨著世界經濟綜合競爭體系的發展不斷進步,我國企業經營管理也在不斷改善中強大起來,內部審計工作作為我國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企業內部管理體系和經濟效益的提高都有著強大的促進作用。但是,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工作還存在很多問題。本文主要闡述了內部審計質量和內部審計質量評價體系的涵義,重點對內部審計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內部審計質量的影響因素做了分析,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內部審計; 內部審計質量; 內部審計質量評價體系 ;影響因素

一、內部審計質量與內部審計質量評價

內部審計質量是指內部審計工作的規范程度與審計職能的發揮水平,是審計工作效果綜合性和有效性的表現。內部審計質量是企業內部監督機制是否完善的重要標志,也是審計行業自身發展的重要體現。內部審計質量評價是內部審計機構為了確保內部審計工作開展更為有效性而實施的一項控制活動。通過對審計工作程序、審計事項進行檢查以及對目標實現可能產生風險的一種有效控制,以此來不斷實現內部審計的目標,提高內部審計工作的水平和質量。

二、內部審計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

1.評價體系中的基本要素。內部審計質量評價體系的基本要素包括:評價主體、評價對象、評價標準、評價技術和方法。評價主體是內部審計質量評價要素中的最重要的部分。它決定了評價目標和評價對象。內部審計質量評價對象可以分為:審計行為質量、審計結果質量。內部審計質量的評價標準企業審計質量工作中的指導性的方向,是反映審計工作的目標達到與否的依據,是評價質量參考的標準和原則。2.內部審計質量評價體系方法構建。我國企業對內部審計質量評價方法有平衡計分卡方法和六西格瑪。平衡計分卡方法在企業內部審計質量衡量和控制中用的比較多,其對內部審計作用的范圍考慮得很全面;對指標的各個層面的分析較為深入。3.內部審計質量評價體系主體構建。企業內部審計質量評價主體包括:企業內部評估、外部的內審行業協會、政府有關監管部門。企業內部評估是內部審計質量評價的主體之一,企業運用平衡計分卡方法,對企業進行綜合績效評價。由外部的內審行業協會對企業內部審計活動進行評價,保證了企業內部審計質量的公開性和鮮明性特征。政府相關監管部門作為企業監督者的角色,促進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健康、高效的進行。4.內部審計質量評價體系對象構建。內部審計質量的評價對象其實就是對什么進行評價。包括內部審計的環境因素、審計資源因素、審計行為因素。運用平衡計分方法,細分要評價的對象,可以精確的分析出評價對象中的問題和因素。5.內部審計質量評價體系標準構建。每一個體系離不開一定的參考標準,評價體系的標準主要分為兩個方面:(1)評價體系的一般標準,包含: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2)評價體系的具體指標:審計環境因素指標、審計資源因素指標、審計工作流程指標、審計顧客反映指標。

三、內部審計質量評價體系的影響因素分析

內部審計質量評價體系的基本要素:評價主體、評價對象、評價標準和評價技術方法。四大要素體現的是一個整體,只有當各要素以合理的結構行成整體時,體系才能發揮強大的功能。1.體系自身影響因素分析。1.1評價主體與評價客體的協同作用:一是作為內部審計質量評價主體的內審機構及監事會、董事會,其評價的客體是審計過程中的審計環境因素、審計資源因素和審計行為因素及其審計過程的具體項目。二是外部評價主體中的內審協會則主要是對企業內部審計實施的整體狀況進行評價。三是作為政府監管部門對內審質量的評價。1.2評價標準、評價技術方法與評價客體的協同作用:評價標準、評價技術方法的確定是基于對審計評價客體的深層次分解。彼此之間存在的是一種對應關系,不同的評級主體其評價的對象不一樣,其所用到的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也是不相同的。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的選擇,對于評價客體的質量影響有著重要意義,同時,也是作為評價體系整體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它們之間的協同作用發揮好壞是直接影響體系中的重要因素。1.3評價標準與評價技術方法的協同作用:內部審計質量評價體系缺乏一個科學的、系統的評價技術和方法,加強評價標準與評價技術方法的協同作用,依據評價客體確定評價標準,依據評價標準,選擇合適的評價技術和方法。2.體系構建外部環境因素。2.1內審評價體系構建意識。國內許多企業很少意識到內部審計對于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性,企業的高層管理者的意識淡薄,對內部審計質量的要求不高,內部審計質量的好壞沒有一定的把握和掌控,內部審計質量評價工作難開展。2.2內部審計質量體系評價標準,是對企業內部審計質量和企業內部活動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于企業科學、合理經營的重要依據。由于發展和貫徹的局限性,在實際操作中暴露出很多問題。由于缺乏可操作性的評價標準,企業對內部審計質量的評價無從下手,因此許多企業僅通過一些很表面的現象進行主觀判斷。2.3內部審計質量評價有效的方法。具備評價有效的方法,推動內部審計質量評價科學、合理、高效的運行,評價的結果也會更加明朗、清晰。我國絕大部分企業僅僅依據主觀判斷來粗略的估計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缺乏有效的方法。

四、提高內部審計質量的對策和建議

1.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行業環境。我國內部審計由于起步較晚,發展較緩慢,內部審計的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1)我國相關政府部門需要積極在現有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制定有效的專門性的《內部審計法》,來規定內部審計工作中的細則。結合我國內部審計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完善相關法律法規。(2)政府應該進一步完善內部審計準則、章程和具體操作指南等各種規章制度,來規范我國內部審計機構和內部審計組織協會的執行監管。2.科學合理設置內部審計機構。企業高層需要提高內部審計工作的意識,明確內部審計質量對于企業的經營活動和經濟效益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和權威性越強,企業經營管理各個環節才能發揮其應有的職能,保證內部審計工作的順利進行。建議企業應該由董事會及其下屬審計委員會直接領導領導內部審計機構。這樣才能發揮內部設計機構的最大化作用,促進企業內部審計質量的提高以及經濟效益的最大化發展。3.強化內部審計運作環境。優良的內部審計運作環境對于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和實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1)加強內部審計和審計委員會或者董事會之間的聯系,審計委員會或者董事會作出正確的指示和規劃,安排內部審計機構在企業各個部門執行,將內部審計機構需要將其寫成報告反饋給審計委員會或者董事會。(2)我國企業內部審計需要加強與外部審計的合作,積極配合外部審計部門的調查和審計,主動提供企業內部生產和經營活動情況、財務信息報表、內部審計工作內容和評價結果等等信息資源,加強與外部審計師之間形成信息共享和交流機制,充分利用內外部審計資源,減少審計工作資源的浪費。4.完善企業內部管理制度。企業內部管理制度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以及經濟效益提高的重要保障。(1)企業高層要重視企業組織制度文化的環境塑造,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形成自身特色的企業組織制度文化,來強化企業管理者和員工內部審計的意識和工作積極性。(2)引進現代化的內部審計人才、積極培養,加強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培養,定期進行內部審計工作的培訓,來加強和鞏固其學習能力和職業素質的提高。(3)完善企業內部的相關內部審計管理制度,讓企業的各個部門都參與到內部審計工作中來,整體性配合其工作有效進行,保證內部審計質量的提高。

作者:張馨月 單位:西南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參考文獻:

[1]陳丹萍.我國內部審計管理現狀與對策[J].審計研究,2007(6):95一96

[2]蔡利,黃文娟.內部審計質量評估理論分析與實務探討[J].會計之友,2010(1):21—24

[3]馮羅恒.公司治理視角中的內部審計問題研究[J].經濟與法,.2009(1):135—136

[4]胡茂莉.內部審計質量的影響因素分析及提高方法[J].財務會計,2009(10):217

[5]吳巖.對加強內部控制審計方法的探討[J].中國總會計師,2009(6):84—85

[6]吳美霖.公司治理與內部審計[J].經濟研究導刊,2009(5):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