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醫學生工匠精神培育狀況
時間:2022-09-08 09:17:23
導語:高職院校醫學生工匠精神培育狀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時代呼喚工匠精神,高職院校作為工匠精神弘揚的精神高地和人才培育的實踐陣地,肩上擔負著為我國醫藥衛生事業培養高素質醫護人才的重任和使命。本文以泉州醫學高等??茖W校為例,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通過研究工匠精神培育的基本現狀,探析高職醫學院校培育工匠精神存在的問題,從問題導向出發,提出培育對策,以期能為中國醫護人才的培養提供一些借鑒意義和現實價值。
關鍵詞:工匠精神;培育;泉州;高職院校;醫學高等??茖W校
工匠精神自2016年首次出現在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后,作為肩負弘揚和培育工匠人才重任的高職院校,必然要致力于為大國崛起輸送和培養大批工匠人才[1]。反觀當下,部分高職院校重視技能技術、輕視德育文育的現象仍然盛行,偏離了正在提倡推行的“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軌道。為對高職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現狀和發展路徑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并給出一定的對策,筆者以泉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為研究對象,主要以問卷調查的形式開展實證分析,分析學生對工匠精神的認知程度,進而從中探究當前工匠精神育人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并從問題出發尋找對應的調整策略,切實為學?;菔泪t學人文培育體系的完善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一、高職學生對工匠精神的認知現狀
本次問卷調查研究對象主要包括泉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各專業286名學生,無論是人數還是專業涵蓋面都符合研究的需求。
(一)學生對工匠精神認知程度的差異性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高職學生對當前社會工匠精神的了解程度參差不齊,較為了解的占比43.01%,比例接近一半,不太了解和不了解的比例達到56.99%??梢?,大部分人對工匠精神的了解和認知還停留在比較淺顯的階段,高校對工匠精神的普及和宣傳力度還需加強。通過數據分析得知,高職學生對工匠精神的時代內涵大部分都能有正確認識,如用心經營、興趣和熱情、堅強和忍耐等,占比達到81.47%,說明學生對工匠精神蘊含的精益求精和職業價值有較好的認識;與此同時,有18.53比例的學生還停留在技藝高超、絕活等表面印象。對工匠精神的認知程度差異,將對他們從業之后的職業素養和價值取向有較深遠的影響。有較為可觀的認知,工匠精神必將成為他們職業生涯中追求的奮斗目標和人生價值。
(二)學生對工匠精神認知的統一性
雖然學生對工匠精神認知程度有差異,但對工匠精神的重要社會作用和自身職業發展的重要性,以及高職院校在工匠精神培育中的關鍵角色卻有相對的統一性。通過數據分析可知,有96.16%的學生認為高職院校對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非常有必要的,而且對所在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視程度大部分持肯定態度,比例達73.43%,滿意度達68.18%。絕大多數學生認識到工匠精神培養必須貫穿于他們培養教育的全過程,無論就學還是畢業就業,工匠精神的培育在他們的職業發展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學生認為工匠精神培育中最重要的素質方面,首先是重視職業素養和思想道德,分別占比41.26%和29.02%。其次是責任意識,占比20.63%。由此可見,工匠精神的培育已不僅僅是職業技能和技藝的提升,學生更注重職業精神、道德素養和責任使命的塑造和培育。但在現實社會中,工匠精神的培育往往面臨著諸多難題,這也是當下很多高職院校在培育過程中遇到的共性問題。
(三)高職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基本現狀
當前高職院校往往培育出的學生在專業技能上較為出眾,但能真正把工匠精神內化為自己的實際行動并具有崇高價值目標的卻寥寥可數。放眼當前,高職院校在工匠精神的宣傳力度和推進力度上都不甚理想,較為緩慢,選擇“初步實施偶有活動”的比例高達48.25%,認為有落實到位的僅占27.27%,完全沒有任何進展的比例達10.84%,宣傳效果不足的比例高達97.9%。
二、高職醫學院校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的問題
第一,醫學人文素質教育中的工匠精神缺位。長久以來,中國的文化傳統歷來對技能型人才不夠重視和缺少尊重,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使社會對工匠們缺乏足夠的尊重,而且部分職業院??陀^上因條件和設備的限制無法為學生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主觀上又長期側重技術技能的培養,忽視了學生醫學人文精神的教育塑造。因此,“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已經成為高職醫學院校職業教育培養過程中必須正視的一個問題。筆者認為,醫學生的理論和技能素養培養固然重要,職業精神、能力和素養更應放在更為重要的位置,真正培養出具有遠大理想、服務廣大基層群眾的職業服務理念,能保持醫者仁心、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的職業態度,能扎根基層、鉆研業務、鍛造精湛醫療技能的職業探索精神,能在職業生涯過程中保持初心、保持敬畏、甘于奉獻的職業操守等優良品質的醫學工匠人才來。第二,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的結構性矛盾。職業院校有自身的定位和規律的特殊性,培育人才是以就業為導向的,因此,“重技能,輕人文”的人才培養模式會經過職業變換迅速等社會大潮流的嬗變而發生改變。高職院校學生缺少實踐鍛煉培訓,對于企業和醫院這類強調工作效率、服務質量和行動成本的單位來說,還沒有真正達到其所需的人才標準,這種結構性矛盾在大專院校往往更為普遍。第三,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緊缺。高水平工匠精神人才的培育離不開一批富有工匠精神的高水平師資隊伍。但在當代社會經濟轉型期出現的拜金主義、道德敗壞、師風師德嚴重滑坡現象等都給社會職業道德建設帶來了負面影響。所以,高水平師資隊伍的建設顯得迫在眉睫。作為醫學教育的引路人和傳道者,自身必須具有優秀的道德品質和濟世救人的高尚情操,具有敬業奉獻的樂業精神和傳道授業的師者風范,才能成為醫學生學習和實踐的榜樣,幫助他們在技能培訓和實踐實習中更快的成長成才,像工匠打磨藝術品那樣,用真才實干去感染鍛造學生的專業和精神素養。
三、“工匠精神”植入高職醫學生人才培養過程的對策
第一,營造專業文化氛圍提升醫學生人文素養。校園文化是師生提高醫學人文道德修養的重要載體,要從營造專業的“工匠精神”文化氛圍入手,從新生入學開始,通過課堂教學實踐、第二課堂的創新和個性化培養、各層面部門的專項教育、社會實踐和實習實訓的文化熏陶等把工匠精神的人文教育理念貫穿于學生學習實踐的全過程,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生命倫理觀和精益求精的職業態度,從而全面提升醫學生人文素養。第二,共建培育平臺建設高水平師資隊伍。高水平醫學人才隊伍的培養,與高水平的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培育密不可分。因此,工匠精神的培育對象不應僅僅是受教育的醫學生,作為肩負傳道授業解惑使命的教師也應該自覺成為工匠精神的傳承者和引路人。只有高職院校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水平有較好的提升和發展,才能真正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醫護人才。師資培訓、知識競賽、教學檢查、結對幫扶等多種形式都是教師進行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途徑。第三,拓展第二課堂,個性化培育學生工匠技能。高職院校一對多的傳統課堂教育,無法適應不同個性特征、專業傾向、知識結構、就業意向學生的差異化需求,效果可能適得其反。所以,當代醫學生的人文培育教育,特別是工匠精神的培育,要思變求新,特別是結合“課程思政化”建設要求,通過第二課堂,針對學生的差異性和醫學就業崗位,為學生發展職業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提供一些課程,為今后的就業奠定基礎[2]。第四,雙管齊下,齊心推動醫學科技創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作為新時期國家發展的動力源泉,高職醫學院校要緊扣時代主題,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將創新、創業的時代精神與醫學生工匠精神的職業精神培育進行有機結合。醫學作為創新創業內容中服務于人類健康的專業學科,其追求的“精益求精、敬業樂業、科學創新”等精神,與創新創業精神特質不謀而合,而且其迸發的創新思維和創意產品具有不可替代性和較強的社會和商業效益。作為醫學院校,更應擔負起為國家為社會培養具有創新創業精神、高水平專業素質和道德素質的醫學“匠人”。工匠精神與“雙創”精神相輔相成,就如大船上的雙槳,齊心配合,共同推動醫學人才培養這艘大船揚帆遠航。高職醫學院校通過營造專業文化氛圍、建設高水平師資隊伍、個性化培育學生工匠技能、齊心推動醫學科技創新四大培育路徑將工匠精神融入日常教育和素質養成,不僅為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和崗位需求提供了培育方向和借鑒意義,還能提高醫學高職院校的綜合師資力量和學校綜合辦學水平。因此,工匠精神在現代醫學教育體系建設的作用不言而喻,應在高職醫學院校推廣。
參考文獻:
[1]李進.工匠精神的當代價值及培育路徑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27):27-30.
[2]祁春華,滕靜濤.工匠精神:認知現狀、影響因素及實踐路徑—以南京某高職院校為例[J].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2):7-11+39.
作者:戴四春 單位:泉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 上一篇:第二課堂提升工匠精神的機制
- 下一篇:培育工匠精神的途徑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