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場館經營管理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03-13 08:27:16

導語:體育場館經營管理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育場館經營管理問題及對策

摘要:我國近年來體育場館數量的增多,并沒有為體育事業的發展帶來顯著效益。主要是在經營管理上存在一系列的問題,阻礙著體育事業的全面發展,本文在分析問題的同時提出相應的對策,讓體育真正落實到百姓的生活實處中。

關鍵詞:體育場館;經營管理;對策

近年來,國家對于體育的重視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全民健身的熱潮在全國擴散開來,但作為體育載體的體育場館在經營管理上卻出現了許多問題。本文試通過分析這些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或對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有所裨益。

一、體育場館的經營管理問題

我國體育場館在興建的過程中,就因為缺乏實際考慮,造成了之后經營管理上的困難。

1.利用率低

(1)體育場館的選址。隨著城市地價的不斷升高和城市建設發展,越來越多的場館選在城郊興建。雖然這樣節約了成本,但由于遠離城市中心,人流量小,對于體育鍛煉的需求有限,體育場館往往與城市生活脫節。交通的不便利讓真正需要利用體育場館的人開車數公里前來,削減市民運動熱情的同時也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在遠離城市中心的同時,體育場館還存在著分布上的不平衡,有的地方將大量的體育場館集中在同一個地方,造成了體育場館的功能難以發揮與運營,供需問題亟待解決。(2)興建目的。一些體育場館往往都是因為城市要舉辦大型的體育賽事而專門修建,往往規模較大,只考慮到一時之需,缺乏長遠的考慮,造成賽后場館的閑置。根據有關調查,近一半以上的場館在規劃設計的時候沒有考慮到賽事結束后的運營需求,而絕大多數運營管理部門也沒有參與體育場館的前期設計,造成了因對于場館缺乏了解而未能進行有效的賽后開發和精準定位。(3)服務內容單一。體育場館除了提供體育運動與比賽場地需求之外,還應該具備其他多種經營內容。大型體育場館是多用途建筑的集合體,滿足大型體育賽事、文化演出、健身、娛樂、多種活動。但由于上述存在的問題,許多場館因賽事而建,主要考慮到的都是各項競賽的需要,對于賽后體育場館的開發及其配套的服務設施欠缺考慮,沒有對場館進行多功能、多層次的設計,滿足不了現代城市居民的體育消費需求。

2.缺乏專業的經營管理

(1)專業人才的缺乏。就我國當前來看,體育場館管理人員基本上是退役運動員,也有部分是管理類專業、市場營銷專業出身的人才,但是我國高校在專業營銷方面也很少涉及相關的知識。這些管理經營人員就只能在工作中學習和總結經驗。專業管理人才的缺乏讓體育場館的經營管理難以有效系統地組織起來。(2)理念缺乏。經營管理的理念決定著體育場館的發展方向,具有指導性作用。但是我國目前多數體育場館的經營理念仍然落后,經營者們沒有主動去創新營銷的策略和手段,仍然坐等著顧客自己上門。固化的管理經營思想束縛著體育場館緊跟時代潮流的發展步伐,一直處于一種消極被動的狀態。民營化的經營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發揮體育場館的活力,但在民營化的過程之中,一些投資者對于這一方面仍缺乏了解,對于民營化理念理解淺薄。(3)管理制度弊病。多數體育場館目前仍然采用的是預算管理制度,體育場館運營的各項支出均要在上一年度末進行預算,并且要嚴格按照預算進行支出,沒有預算的話,有錢也無法支出。同時,運營收入也會納入預算管理,以收定支。體育場館在實際的運營中,對于能夠舉辦多少次大型活動、場館的維修養護等花費根本無法做出準確的判斷。如果沒有預算,各項活動將無法開展,體育場館的靈活性受到了極大的束縛。對于體育場館的管理人員,目前仍然采用的是編制管理。該項制度要求正式聘用的管理人員必須在編制數量的要求范圍之內。如果出現了空編,通過公開招考的方式選聘人員,但是最后招聘出來的人員與實際需求存在一定差距。編制制度的存在限制了人員的流通性,不同事業單位的人員無法進行流動,造成了工作人員只能常年固守在該崗位上。長期沒有年輕的血液進入管理層,體育場館與時俱進的能力大大減弱。

3.財政問題

(1)政府政策。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保障體育運動全民參與的普及性。這些政策帶來了一些積極影響,但是對于體育場館全面發展的作用卻不是那么突出。目前,各級政府對于體育管理機構的財政補貼范圍基本只在體育系統的內部,非體育系統場館享受到的財政補貼十分有限。過程的不透明,缺乏統一的客觀評價標準,讓場館所享受的財政補貼政策難以落到實處,一些靠社會力量運營的場館更是無法享受到財政補貼。多數國家在稅收上都對向公眾提供資源的社會福利事業給予很大的優惠政策,但是我國在對體育場館征稅這一方面的優惠政策卻十分有限。首先是稅收種類眾多,其次是體育場館在逐漸走向民營化的過程中,事業與企業兩種管理機制存在著巨大的稅收差異,進一步限制了場館前進的步伐。體育場館的正常開放運營需要各種能源的供應才能有效進行,雖然我國已經下發了體育場館等健身場所的水、電、氣、熱價格按不高于一般工業標準執行的文件要求,但是從實際的情況來看卻不如人意,大多數地區都仍然按照商業的標準來收取場館的各項能源費用,沒有嚴格按照政策的要求執行。(2)資金來源單一。體育場館的建設資金來源應該是多樣的,但目前大多數的體育場館建設基本全依賴于財政撥款,一旦遭遇地方政府財力受限的情況,體育場館就無從落腳。前期的場館因賽事而建,等到賽事一結束,后期的發展就需要大量的投資才能夠滿足,但就目前情況來說,政府在前期投資巨資之后,根本不愿意繼續增加投入,導致場館無法運營,最后只能“關門了之”。

二、體育場館經營管理問題的對策

1.合理規劃,準確定位

針對我國體育場館規劃不合理的問題,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提升體育場館的建設用地利用率。對于已有的體育場館,可以進行積極開發,增加一些資金對其加以改善和擴建,完善其服務能力,逐步進行轉型升級。舉辦大型賽事不再是唯一的目的,可以增加像健身房、游泳館這些有利區全民參與的設施。土地的集約利用也是改變已有場館利用率低的方法。不同部門層級間的政府機構應該相互合作,例如教育、體育、文化部門可以實現資源的共享,避免重復建設,節約利用土地。在對場館進行規劃的時候,就應該考慮到多方面的功能需求,進行多功能、多層次的復合型設計,使之具備文化、體育、社區服務等多種功能,實現體育場館建設用地的集約利用。讓廣大群眾真正享受到全民健身的樂趣,促進我國體育事業的不斷發展。

2.改進經營管理

專業的管理人才能夠為場館的發展提出更加合理的規劃。對于人才培養方面我們可以展開定期的培訓活動,根據培訓的結果確定管理人員的位置安排。同時,在招聘人才時,就要留意選拔一些具有專業知識能力的人,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礎。我國大多數體育館仍然采用的是事業型管理模式,這種模式隨著時代的發展已經不再適用于現今的體育場館管理,民營機構參與到體育場館的運營中來已經成為一種趨勢。這就要求有關部門必須起到帶頭作用,深入學習,全方位了解民營化理念。企業在經營當中,要站在公眾的角度進行思考,盡可能去分析和滿足公眾的體育運動需求,兼顧到經濟與社會效益。有關政府部門也要提供相應的法律支持,使體育場館在管理改革中有法可依。預算管理制度和編制制度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體育場館運營管理。可以根據體育場館自身的特點和發展目標,建立貼合實際的預算制度,放寬對于人員編制的要求,實現各事業單位之間人員的流動,進行經驗交流,為體育場館的管理激發新的活力。

3.國家政策扶植

體育場館的發展單靠體育部門一己之力是難以實現的,需要多個部門的積極配合,體育場館應該努力爭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協調好相關部門,落實出臺的各項支持體育場館發展的法規和文件。財政部門在水、電、氣、熱等能源價格上更應該給予優惠,減少開支,幫助其減輕負擔。政府也可以利用具體的行動來扶植體育場館的發展,促進中國體育事業的前進。發起“公共體育場館發展基金”可以有效保證體育場館的建設和發展資金,政府包管,專款專用,建立一種良性的發展模式。

4.借鑒國外經驗

針對我國存在的服務內容單一的問題,歐洲的許多國家在場館的設計之初就考慮到了對其進行復合型設計。在許多新建的場館之中,除了提供體育的各項需要,還兼備休閑、住房、娛樂等多種功能。在舉辦體育賽事之外,也用于承辦一些如演唱會、慶典、文藝演出等大型活動。一些場館為了節約土地,提高利用率,對于樓層也進行了相當合理的規劃。如球場下面是大型的停車場,地面上幾層可以是劇院、保齡球場地等其他活動用地,中層是用于比賽的體育球場,而頂層則是一些游泳館、社區健身中心等其他體育活動場地。這樣不僅對土地進行了集約利用,也帶動了其他產業的發展。

三、總結

綜上所述,我國體育場館存在著利用率低下、經營管理失策和財政失衡的問題,需要建立起服務型的體育中心,也需要改進管理方式,進行專業化的培養,國家要給體育場館優惠的空間,場館本身也要不斷進行探索創新,讓全民健身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陳元欣,姬慶.大型體育場館運營內容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5,27(06).

2.劉佳.我國大型公共體育場館經營管理現狀與對策研究.西安體育學院,2012.

3.陳元欣,王健.我國公共體育場(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未來趨勢、域外經驗與發展對策研究.體育科學,2013,33(10).

4.陳元欣,楊金娥,王健.體育場館運營支持政策的現存問題、不利影響與應對策略.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6,40(06).

作者:尹 紅 張龍波 王威洋 單位:晉中學院政治與歷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