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經營與管理畢業生就業研究

時間:2022-12-20 03:13:41

導語:房地產經營與管理畢業生就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房地產經營與管理畢業生就業研究

摘要:經濟新常態下,房地產市場呈現結構性調整、區域分化加劇的特征。作為與市場接軌的房地產經營管理專業,需順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完善培養機制。從畢業生就業的角度出發,對畢業生就業特點進行分析,并剖析當代高職學生的特點,探索有助于提升房地產經營與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質量的辦學新思路。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相關度;穩定度;現代學徒制

一、研究背景與意義

房地產經營與管理專業是順應房地產市場的發展,為滿足行業企業用人需求而創設,并茁壯成長。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呈現新常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增長動力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1]。房地產行業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的組成部分,經過遍地開花的“黃金十年”,迎來行業轉型升級與市場分化,企業多元化發展戰略,供給由增量向存量轉變,區域市場加劇分化。經濟發展狀況對就業的顯著影響[2]。作為與市場、與行業高度接軌的專業,要科學應對新常態的外部環境,培養符合企業要求和能夠適應市場變化的復合型技能人才,并從就業區域、就業方向、穩定性、工作滿意度等方面跟蹤了解經濟新常態下畢業生的就業特點,從中找尋提升就業質量的對策。

二、調研情況簡介

以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房地產經營與管理專業的畢業生為研究對象。選取2015~2019年畢業的五屆學生開展調查研究。結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培養計劃,房地產經營與管理專業主要是培養置業顧問、房地產經紀人、營銷策劃專員、估價員、物業管理員,因此本問卷崗位設置房產銷售類、營銷策劃類、估價類、物業管理及其它等五類。結合學校畢業生就業去向的統計數據,在畢業生就業區域上劃分為北上廣深、廈門、福州與其它四個選項。在就業穩定性方面,對畢業后是否更換工作、更換工作的數量及原因進行調查。在滿意度方面,從薪資水平、發展前景(包含個人、公司、行業三個層面)、是否提升學歷等方面展開。課題組通過問卷星平臺,將設計的“房地產經營與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問卷”以QQ、微信等方式向2015~2019屆畢業生發送網絡鏈接,歷時20天,共收回138份問卷,其中2015屆24份,2016屆21份,2017屆27份,2018屆32份,2019屆34份。

三、經濟新常態下房地產經營與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特點分析

(一)地域上首選就地就業。表1數據表明,超過一半的學生畢業后選擇留在福州,亦即學校所在城市。調研期間2019屆為應屆畢業生,處于頂崗實習階段,選擇就地就業的比例高達88.24%。畢業生就業區域的分布,契合當下市場分化的特征及畢業生就業的心理。經濟大環境與調控政策的雙重影響下,福州與廈門兩地是省內房地產市場仍活躍的區域,對房地產專業的人才保持旺盛的需求。作為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往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發展的意愿也不強,受學歷短板的制約,畢業生清楚明白在人才濟濟的一線城市缺乏競爭力。因此,出于外在與內在雙重因素的考慮,大部分同學愿意選擇熟悉的、就業機會相對多的學校所在地就業。(二)就業方向與專業人才培養方向相關度有限。工作與專業相關度是指畢業生所從事工作與在校所學專業直接相關者所占的比例[3]。房地產經營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培養計劃設置了置業顧問、房產經紀、估價員、營銷策劃專員、物業管理等崗位培養方向。問卷設計中,設置了房產銷售類、營銷策劃類、估價、物業管理及其它等五個選項。表2數據顯示,從事其它工作的學生最多,置業顧問與房產經紀人次之,從事策劃員的人數最少。可見,畢業后的工作與專業人才培養方向相關度較低。而2019級的應屆畢業生,實習期間從事房產銷售類的比例則高達67.65%。而另一組數據顯示,第一份工作與培養方案設置的崗位培養方向的相關度較高。2015屆為62.5%,2016屆為85.71%,2017屆為77.78%,2018屆為81.25%,2019屆為82.35%。數據表明大部分同學初次就業從事本專業的意愿較強,最終堅持下來的人數有限。經濟新常態下,房地產調控持續收緊,房地產行業的熱度下降。據克爾瑞的數據顯示,在政策嚴控,融資收緊背景下,土地市場走冷,開發商拿地熱情不高,2019年7月300個城市土地成交溢價率降至12.9%,連續三個月下調,并有加劇降溫的趨勢。拿地少,可銷售項目少,新增就業崗位隨之減少。(三)離職率高、職業穩定度低。職業穩定度是反應畢業生就業后變換工作情況的指標[3]。離職率越低,說明職業穩定度越高,畢業生與用人單位匹配度越高,一方面是畢業生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另一方面是用人單位契合畢業生各種期望。相反,離職率越高,說明職業穩定度越低。問卷對畢業生畢業后更換工作單位的數量進行調查,顯示2019屆剛畢業,因此未將2019屆納入本組數據。至今從未變動崗位的比例,2015屆僅12.5%,2016屆28.57%,2017屆上升至40.74%,2018屆又回落到28.13%。職業穩定度總體水平都較低,且從業時間越久,穩定度越低。經濟新常態下,房地產行業發展放緩、市場分化、競爭激烈,從業人員的流動性加劇。無論是銷售類、營銷策劃類,還是估價類工作普遍與業績掛鉤,在平淡的市場行情下,強度依然高、但收入呈現波動且不可持續,長期處在這種高壓環境中,容易消極倦怠,乃至跳槽轉行。(四)房產銷售類就業滿意度相對較高。就業滿意度指畢業生對現有工作的心理感受或心理滿足度,是反映從業者內在感受的主觀性指標,也是衡量學生就業質量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4]。問卷從薪資水平、工作環境、發展前景(包含個人、公司、行業三個層面)等方面展開。對薪資水平滿意度最低,僅為34.78%,對工作環境的滿意度為58.49%,對個人發展狀況的滿意度為43.4%,對企業及行業發展前景的滿意度最高,達到62.26%。從細分的就業方向來看,房產銷售類對薪資水平的滿意度最高,對企業及行業發展前景的滿意度也最高(見表3)。雖調控加碼,市場降溫,但房地產行業的收入水平,仍居首位。據《2019年“招聘大數據就業市場景氣度”研究報告》數據顯示,房地產業以8541元的平均值,位居線上招聘工資水平第一。

四、經濟新常態下提升房地產經營與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質量的建議

(一)健全師資隊伍,增強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實踐性。本次調研發現,畢業生就業與專業培養目標相關度較低,但初次擇業大部分愿意選擇從事本專業相關的工作,穩定度低,頻繁跳槽后逐漸偏離專業。許多在校大學生對自我的認識不充分,找工作只是隨大流;對就業環境過分樂觀,按兵不動等著企業來校招;對職業期望值過高,覺得工作就該是體面、光鮮、收入高。沒有及時對自己的職業興趣及方向做出規劃,導致很多學生與企業簽約后,也會很快違約或辭職。幫助大學生認識自我、客觀評價就業環境、正確了解競爭對手,確立合理的職業期望是職業院校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關鍵[5]。問卷結果也顯示,畢業生認為專業課程體系仍需完善的方面,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排在首位,其次是專業課的優化,第三是心理輔導。目前高職院校普遍開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幫助學生自我認知、樹立職業目標。但實際上該課程更多的是提供就業理論指導,在開展專業認知和職業認知時,局限于課本知識的學習,在專業提升和職業選擇上缺乏實踐支撐,無法深入有效地開展職業探索,課程目標大打折扣?,F階段,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探索人才培養、教學改革的重要途徑,內容上涵蓋訂單班培養、2+1培養、工學交替、企業學院、全方位合作教育等多元化合作模式??山柚F蠛献鳈C制,搭建平臺,引進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或專業人士,構建“專任教師+校外專業人士”復合型師資隊伍。讓學生對職場、職業、自我有理性、全面的認識,適時適地適崗實現初次就業,并有條不紊地推動職業期望的提升。(二)深化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提升就業滿意度與相關度。學校職業教育的根本問題在于,無論其課程如何改革、師資如何培養,它只能教給學生通用性知識與技能,而無法讓學生獲得崗位所需要的特殊性知識與技能[6]。房地產經營與管理專業培養的置業顧問、房產經紀人、策劃員、估價員等崗位從業人員,在這些崗位工作實踐中有許多時效性的知識和隱含技能,無法編入教材轉化為系統知識在課堂上講授,而需要在一線實戰、通過一線專業人員言傳身教方可獲得。例如置業顧問的“銷售促進(SP)”技巧,面對不同的項目背景、不同的客戶,現場的“SP”必須因地制宜因人而異進行工具組合,這種氛圍是課堂教學無法仿真模擬的?,F代學徒制是新型師徒學習方式與學校職業教育有機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十分適合房地產經營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學校房產專業先行先試,以現代學徒制深化產教融合。現代學徒制試點過程中,學校是現代學徒制的主導[7],需努力完善機制、創造條件激發企業參與的積極性。角色分工方面,學校主要承擔專業基礎知識課程教學以及校內實踐環節,培養學生具備基本的專業理論素養;企業主要承擔模塊化的實踐教學工作,抽調精兵強將組建師傅隊伍,安排學徒崗位。課程體系構建方面,將企業現有的模塊化培訓內容(《職業禮儀場景模擬》《結構化思考與表達———金字塔原理》《世聯行ABC》《房聯寶》)融入現有的專業核心課程(房地產銷售、房地產營銷策劃、市場調研與預測等課程),雙方共同開發融專業知識、職業技能與職業素養于一體的適應現代房地產行業發展需求的校企合作課程體系[8]?!靶冉處煟髽I精兵強將”組成的師資隊伍、不斷改進創新符合崗位需求的課程體系,師傅傳幫帶下真實職業情境的學徒輪崗實訓,增強了學生的專業認知、職業認知并產生職業認同感,真實崗位的磨練使學生更加符合用人單位的需要,這有助于提升畢業生就業相關度及就業滿意度。(三)剖析當代高職學生的特點,鼓勵創新創業。高職院校學生的年齡組成,逐漸向“00”后過渡。他們擁有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較強的自我意識,樂于接受新鮮事物,主張創新、敢于突破。往往在銷售類崗位就業人數分布上,一手房置業顧問占絕對多數,二手房經紀人占少數。但隨著房地產市場由增量向存量轉變,房產經紀行業規模日益壯大,職業化和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學生打破傳統偏見,認可房產經紀人崗位。而房產經紀行業的傳統工作模式,又是00后學生無法接受的,工作強度大、call客壓力大。結合當代高職學生的特點,經過多輪接洽考量,與“房產經紀行業的星巴克”美譽的可觀地產開展校企合作,作為新一代快速崛起的本土品牌,休閑吧式的工作環境、個性化的經紀人服裝、革命性的服務理念深受00后學生的歡迎。另一方面,響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號召,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創新創業活動,以創新精神追逐創業夢想。

作者:李海燕 周莉 單位: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