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文化性融入研究
時間:2022-07-11 09:37:42
導語:旅游管理文化性融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不斷追求,對旅游產品的文化含量要求逐漸增多。但是,從目前市場供給的產品來看,主要是觀光旅游產品為主。無法滿足社會對高質量旅游產品的需求,究其原因是文化旅游人才缺乏所致。因此,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培養更多的具有旅游管理專業知識和深厚文化底蘊的高級旅游人才是當前旅游發展的迫切需要。高校教師應把文化融入到各門課程的教學當中,在提高學生管理能力、規劃策劃、服務技能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從而為旅游發展提供更多的文旅融合的人才,促進旅游健康可持續發展。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不斷追求,對旅游產品的文化含量要求逐漸增多。但是,從目前市場供給的產品來看,主要是觀光旅游產品為主。旅游產品缺乏創意和文化內涵,出現產品同質化嚴重,導致惡性競爭,單純觀光旅游產品無法滿足社會對高質量產品的需求,究其原因是文化旅游人才缺乏所致。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培養更多的具有旅游管理專業知識和深厚文化底蘊的高級旅游人才是當前旅游發展的迫切需要。隨著我國旅游業的發展,特色旅游產品成為業界的共識,然而,直至今日,旅游發展過程中,同質化現象依然嚴重。為何一方面呼吁旅游產品特色化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依然存在眾多雷同性旅游產品。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文旅相通的旅游人才。在旅游開發過程中,多數開發商來自外地,他們對本土文化缺乏了解。而本土人才具備深厚的本土文化知識,但是缺乏旅游管理知識,因此,導致了旅游發展與文化發展處在兩條平行線上,二者未能很好地融合。在文旅結合背景下,旅游管理教學需要進行改革,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要凸顯文化,培養既熟知民族文化知識,又具備旅游管理能力,掌握旅游規劃策劃技能的文旅相融的高素質人才。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旅游管理教學需要融入更多的文化內容。
一、在景區管理方面
風景秀麗,文化濃厚的旅游景區大多遠離都市的鄉村小鎮。在景區管理過程中,如何處理好村民與景區的關系,關系到景區的健康發展。在旅游發展過程中,因景區未能與當地居民處理好利益關系,產生矛盾沖突而使景區無法正常運行的事件時常發生。由于景區所在地是村民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他們是當地文化的傳承者,若是管理者能夠入鄉隨俗,吸納更多的村民進入景區就業,給他們提供參與管理、決策的機會,企業文化富于當地特色,如此,不僅景區實現健康發展,村民以入股的形式參與分紅,還極大地調動村民的積極性,從而推動景區的進一步發展。人們工作除了解決物質上的需要,還要求受到尊重和認可。因此,在以本地員工為主的旅游企業里,管理者需熟悉當地文化,除了秉持現代旅游企業管理理念,還需要尊重當地人的文化和信仰,給予更多的人文關懷,如此,員工才能有更多的幸福感,才能對企業更加忠誠。除了提高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還需要處理好旅游企業與當地居民的利益問題。景區與當地居民的利益沖突是景區管理過程中時常遇到的問題,此類問題的除了依法依規解決,還需要遵循鄉規民約進行解決。通常,需要找村里辦事公道、德高望重的長者出面協調。因此,管理者既要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又要遵循當地習慣法,情法結合才能更好地解決矛盾沖突。盡管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法律意識不斷增強,但是,村民出于情面,除非不得已才對簿公堂,多數情況下,人們習慣通過鄉規民約進行調解。因此,在旅游管理過程中,熟知民族文化尤為重要,關系到旅游企業是否可持續發展問題。在以往的旅游管理過程中,主要講解景區管理的基本規則,而較少涉及到民族文化知識部分。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導致管理呆板,缺少人文關懷,或者員工流失嚴重,或者因利益、環境等方面與村民產生沖突,因不熟悉當地鄉規民約而使矛盾無法得到有效解決,甚至導致矛盾惡化,演化為群體性事件。
二、在旅游規劃策劃方面
除了景區管理,在旅游規劃策劃方面,更需要凸顯了文化特色,這關系到景區的興衰成敗,關系到旅游的健康發展和競爭力的提升。旅游規劃不僅僅是教會學生規劃的技能,還應該教會學生如何把本土文化融入其中,旅游規劃中的文化性是旅游景區與眾不同之處,是凸顯其特色的重要環節。例如廣西因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而形成了秀麗迷人的自然風光,桂林山水更是聞名于世,但是長期以來,廣西歷史文化尚未得到有效挖掘,許多地區打造小桂林的旅游口號,也因此,自身的優勢被桂林屏蔽。大同小異的山水風光使游客產生了審美疲勞,同質化的旅游產品失去競爭力。因此,在諸如山洞、溪流、青山等容易出現同質化的旅游產品,如何富于它獨特的文化內涵,使之與眾不同,是在激烈的旅游市場中取勝的關鍵。因此,在旅游規劃教學中,不僅僅教會學生規劃技能,也要培養學生學會應用民族文化于規劃中,使規劃的旅游景區具有獨特性。在旅游策劃方面,例如旅游節慶活動策劃,策劃人員需要掌握民族文化知識和具有人文關懷意識,一些景區為了吸引眼球,曲解了當地的婚戀文化,使婚戀文化出現庸俗化,傷害到當地人的感情。更有甚者,由于對當地文化不熟悉,把過去帶有歧視和偏見的稱呼用于景區、旅游活動命名,從而引發民族矛盾與沖突。或者有些旅游規劃者不熟悉當地文化,嫁接移植其他民族文化,甚至出現張冠李戴。如此規劃,不僅僅給企業造成損失,還制造了不穩定因素。旅游產品因文化而富于內涵,文化因旅游產品而得到傳播、傳承和充滿生機。作為旅游規劃策劃人員,需要有人文關懷意識,規劃的旅游產品,策劃的旅游活動需要凸顯本土優秀的民族文化,自覺摒棄糟粕和庸俗的文化。旅游規劃策劃人員在傳播優秀民族文化的同時,也促進旅游的可持續發展。他們肩負起不斷挖掘當地文化,向游客展現當地積極向上的文化的重任。在鄉村振興背景下,需要不斷挖掘鄉村本土文化,才能把現代農業與旅游相結合。我國農業發展有著悠久的歷史,積淀著深厚的農耕文化。幾千年來,農業的重要功能是解決人們的物質需要。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對現代農業進行規劃,融入民族文化,例如采用不同顏色的糧食種植銅鼓造型、旗袍造型等造型的稻田畫,使農業不僅滿足人們物質需要,也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的景觀。策劃農耕稻作節慶活動,讓游客參與體驗農事,人們在體驗中,加深對文化的理解,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因此,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在教授學生旅游規劃策劃方法技能的同時,不斷增厚民族文化底蘊,樹立人文關懷意識,做特色旅游產品的設計者,優秀文化的傳播者與傳承者。
三、在酒店管理教學方面
酒店管理教學需要標準化的技能,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酒店個性化服務要求越來越高。因此,酒店管理融入地方文化,是滿足顧客個性化需求的重要途徑。在以往的酒店發展中,由于按照統一的標準,統一的模式,使得許多酒店無論是內部裝修還是提供的服務大同小異,甚至在菜品上也頗為相似,因此,出現了酒店間的惡性競爭。隨著溫泉度假酒店、養生養老酒店的興起,人們住宿酒店不僅僅是解決住宿和餐飲問題,更需要體驗不同民族的健康飲食文化、民族體育健身文化、民族醫藥文化。因此,在未來酒店管理過程中,酒店外部設計、內部裝修需要體現文化體色,挖掘當地特色菜品,不同節慶和不同人生禮儀均體現當地文化特色,從而不斷提升酒店的文化內涵,突出與其他酒店的差異性,從而提高競爭力。選擇酒店管理的學生已經不再僅僅滿足于畢業后到酒店謀職,希望自己在酒店管理積累經驗后,自主創業,開設自己的特色民宿。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旅游迎來了發展機遇。民宿是鄉村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旅游吸引物之一,許多游客為了體驗某一地方的特色民宿而不遠千里到當地旅游。也有部分游客到當地后,發現富于特色的民宿,希望住下幾天,放松心情。因此,特色民宿與一般的農家樂不同,無論是外部建筑設計還是內部裝修上,均需富于當地文化特色,在餐飲和服務上,更具有鄉土氣息。讓游客忘卻工作的壓力,生活的煩惱、城市的喧鬧,找到心靈的休憩地,回顧鄉村田園。因此,在酒店管理教學過程中,需要融入地方民族文化內容,帶學生到富于民族特色的酒店、特色民宿見習,讓學生了解民族文化在酒店管理中的應用。
四、在國際文化旅游教學方面
隨著我國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境游市場需求增加。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我國與周邊國家交通的便捷,加之周邊國家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希望來中國了解中華文化。出境游游客文化素養關系到國家形象。而國內的每一位旅游從業人員的文化涵養也反映國民素質。因此,一方面,需要加強旅游管理學生國內的文化素養,培養愛國情感。旅游從業者是中華文化的傳播者,只有充分了解國內的民族文化,才能向國內外游客傳播自身的文化。同時,只有了解國際上其他國家的文化,才能與其他游客更好地溝通,開拓他國旅游市場,為外出旅游投資打下基礎。一方面,旅游是和平的使者,人們通過旅游,了解他國的文化,通過平等溝通與交流,促進國與國之間的相互了解,增進友誼。另一面,旅游也是沖突產生的根源,若是不能平等的看待他國文化,以俯視地態度看待他國文化,或者尚未了解他國文化的情況下,以主觀偏見去評判他國文化,則造成溝通的障礙,甚至產生沖突。因此,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加強學生中華民族文化素養、培養愛國情感和國際其他國家民族文化的了解十分重要。培養學生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不因在強國面前自卑,也不因在弱國面前而自大。國家無論大小、強弱均平等對待。同時,教會學生文化平等與共享。在堅持文化平等的基礎上,共享人類文明成果。唯有如此,才能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級文化旅游人才,成為國際旅游發展的推動者和中華民族文化傳播的使者。不斷追求美好生活是人們的理想和愿望。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旅游產品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旅游不僅僅是單純觀光,也希望在旅游過程中獲得新知、健康和精神上的享受。獨具特色的旅游產品和服務越來越受到人們青睞。在此背景下,文化與旅游融合不僅推動旅游的產業升級,帶動文化產業的發展,也促進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步入健康的發展軌道。在此背景下,社會上對旅游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既具備旅游管理能力、掌握旅游規劃策劃技能,又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的人才受到旅游企業的歡迎。因此,學校在培養人才過程中,在課程教學方面,需要體現文化性原則,把更多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才培養文旅融合需要的高級旅游人才,才能不斷滿足社會對高素質旅游人才的需求。
作者:黃小芬 單位:廣西民族師范學院
- 上一篇:旅游管理專業人才能力培養研究
- 下一篇:高校旅游管理教學影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