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市場轉型營銷創新論文

時間:2022-08-10 06:26:00

導語:保險市場轉型營銷創新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保險市場轉型營銷創新論文

摘要:目前,我國保險市場已從壟斷市場演變為競爭性市場。針對市場轉型帶來的消費行為的變化和金融一體化進程,傳統保險營銷模式面臨諸多挑戰。文章提出,要保持保險業持續發展,必須改變營銷方式,調整營銷策略,實施營銷創新

關鍵詞:保險市場;轉型;營銷;創新

目前,我國保險市場正逐步轉型:一方面,我國保險業進入全面對外開放的新時期。按照加入世貿組織承諾,我國保險業對外資保險公司開放全部地域和除有關法定保險以外的全部保險業務。目前,除了外資在合資壽險公司中的股比不得超過50%、外資產險公司不得經營有關法定保險業務以及對外資保險經紀股比和業務等若干限制外,保險業已按照加入世貿組織承諾基本實現全面對外開放。另一方面,保險業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其主要標志是保險供給主體的競爭性和保險服務的差異性突顯,保險消費行為的主導性增強,保險消費方式的選擇性增多。保險市場的變化帶來了消費者行為和動機的較大變化,消費動機與行為更趨理性和實效。這些變化無疑對當前的保險營銷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創新營銷,對激發潛在保險需求,促進保險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營銷思路的創新

轉型期的中國保險業,路子應當怎樣走,需要很好地思考,因為這關系到中國保險業未來的發展命運和前途。在我看來,新的發展思路應當明確以下四個定位:第一,保險營銷觀念的定位:應從單純的市場營銷觀念轉向社會市場營銷觀念;第二,保險功能的定位:應從單純的風險轉移工具轉向風險管理及個人理財手段相結合;第三,保險業務的定位:應從單純的保險轉向以保險業務為核心,高度重視投資業務相結合;第四,保險公司的角色定位:應從單純的保險企業轉向提供多種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公司。這樣四個定位基于國際經濟發展的新趨勢。我們不得不正視人口老齡化、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金融一體化因素對保險業發展的巨大影響和沖擊。近些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市場環境的迅速變化,國際上金融領域內嚴格分業經營的界限逐漸被打破,金融一體化經營的趨勢在不斷加強。金融一體化意味著銀行、證券、保險各類金融產品的界限將越來越模糊,產品的交叉將越來越普遍,純粹的保險產品將不再具有很強的競爭力。雖然在中國現有的環境和法律制度框架下,四個定位還不能一步到位,但保險業必須明確這個發展趨勢,并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如果保險公司營銷觀念仍局限于市場營銷觀念而不轉向社會市場營銷觀念或將自己緊緊地束縛在保險領域,僅僅做單純的保險業務,那么隨著實踐的發展,我國保險業在未來發展格局中將處于不利的地位。

二、營銷內容的創新

保險業營銷內容的創新主要包括保險公司的產品創新、服務創新、風險管理方式創新和營銷團隊管理的創新。

(一)保險產品創新

產品創新有三種主要的方式:一是原創式創新,即從無到有,設計出一種全新的產品;二是派生式創新,即從一種產品衍生出另一種產品,或者從產品的基本功能衍生出其他功能;三是組合式創新,即將現有的產品進行重新組合,制作成一種既具有原先產品的某些特點,但又不完全等同于老產品的新型產品。原創性創新在產業發展的初期很容易做到,但隨著產業的逐漸成熟,大量的創新是發生在派生式創新和組合式創新方式上。例如,由早先只具有純保障功能的壽險產品派生出既具有保障性、又具有儲蓄性、甚至投資型功能的產品,這是一種派生式創新;投資連接產品則是一個典型的組合式創新的例子,它將保險產品與共同基金產品“組合”在一起,形成一種兼具兩種產品特征的新產品。

(二)保險服務創新

保險產品大多承保的往往是人們忌諱的、與損失、災害、死、傷、殘等相聯系的風險。這種產品忌諱性的特點使得人們在產品的購買階段通常是較被動的,而在保險事故發生以后對“產品”又有極大的需要。保險產品的特點決定了保險服務必須真誠、及時、便捷。方便被保險人投保、及時為被保險人進行理賠給付,做好保單銷售出去以后所有的基本服務等(例如提醒投保人繳費、耐心、細致地答復被保險人的咨詢),這些都是保險公司基本服務的題中應有之義。但據國務院發展經濟研究中心不久前所做的“中國50城市保險市場需求”報告,在對全國25000個家庭所做的保險調查表明,公眾對保險行業的滿意度只有30%,比電信行業的的滿意度還低。如果保險公司連基本的服務都沒有做到,卻談什么服務創新,那是本末倒置。如果消費者對保險的服務不滿意,由此根本不購買其所謂的“創新產品”,那么,產品創新是毫無意義的。

(三)保險公司風險管理方式的創新

風險的內涵和外延都是在不斷發生變化的。例如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手段的完善,原先不存在的風險成為新的承保對象,原先不可保的風險成為可保風險,原先小額標的、小額索賠的保單成為巨額賠款保單。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保險公司不去認真研究可保風險的特性,不進行風險管理手段的不斷創新,那么,再好的產品,再好的服務,也不可能使管理風險的保險公司脫離“險境”。目前,國際保險業風險管理手段在不斷創新,產生了諸如自保公司、有限風險產品、多觸發原因產品、應急資本、保險風險證券化等各種非傳統風險轉移方式(AlternativeRiskTransfer)以及整合風險管理方式(IntegratedRiskManagement)等。我國的保險公司應當結合中國的具體國情,認真分析資本市場、消費者的風險意識和金融意識、監管者的水平等具體因素,進行風險管理手段的不斷創新。

三、營銷策略的創新

(一)實施差異化營銷策略

我國保險市場是一個非均衡性市場,存在著顯著的地區差異、險種差異和服務差異,因此,保險營銷應適應市場轉型的需要,因地、因人、因險種實施差異化營銷策略:

1.實施“地區差異化”策略。根據地域和區位不同,我國的保險市場可劃分為城鎮和鄉村市場;經濟發達地區和經濟不發達地區市場。城市和經濟較發達地區,客戶群層次相對較高,需求多樣化,觀念更新相對較容易,基礎建設較完善,網絡硬件環境建設較好,加上數字簽名等安全保障技術的應用,在外部環境上,城市完全具備推動網絡銷售的條件。尤其對于高學歷、高收入的年輕白領,網絡銷售將是有效渠道,可采用人員推銷、電話直銷、委托中介、網絡銷售等策略。而農村和經濟欠發達地區還沒有普及電話,更不要說網絡,而且老百姓的保險意識和保險知識水平較低,保險理念和保險觀念缺乏,保險市場處于拓展和開發階段,應采取人員直接推銷、委托推介策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我國農村和經濟欠發達地區居民的保險知識和保險意識低,應專門設計簡單明了、通俗易懂的保單和條款。

2.實施“對象差異化”策略。由于個人的經歷、意識、偏好等原因,使消費者也具有顯著的差異性,因此,保險營銷應特別注意不同消費者口味的差異。對象差異化營銷策略就是要做到有的放矢,又要區別對待,像醫生治病一樣對癥下藥,像老師教育學生一樣因材施教,像農民種莊稼一樣因地制宜;對象差異化策略就是要為消費群體的特殊需求而實行“定單”服務。老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到頭來只能是相識滿天下,知己無一人。“顧客是上帝”只是相對的結論,你自己的顧客才是真正的上帝!即使你的產品質量再好,如果顧客錯位,仍然無人問津。

(二)實施文化營銷

要突出營銷中的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對于保險消費者,服務的本質在于具有文化特色。作為一種具備文明意識和文明要求的生物,人類除了依靠實踐活動來維持自己的生存和改造周圍環境以外,總是企圖把簡單的生存上升到一種至真、至善、至美的環境,總是希望在滿足生理需求的同時,獲得心理上的愉悅。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行為越來越具有文化性。也就是,現代營銷不再是簡單的一買一賣,而同時是一種文化交流,需要在營銷中巧妙地融入保險知識、生活習俗、文化藝術等,使買賣關系淡化為文化展示與交流,從而拉近客戶與公司的關系。服務作為一種特殊的保險商品也大體具有商品的一般特征,無論是“名牌”、“特色”還是“創新”服務,都是公司員工經過多年的實踐創造出來的有鮮明個性的服務“精品”,它以一種文化形態滲透在企業經濟活動中,體現在公司與客戶接觸的各種層面上,并賦予公司名稱以特有的內涵,使其信譽倍增,極富魅力。這種服務雖然僅以一種活動、一種行為,獨立的或伴隨著有形產品的提供滿足客戶的需要,但它卻以與眾不同的風格文化使人們認同、青睞、接受。了解保險營銷面對的文化環境,了解目標客戶的文化背景,消除文化障礙,爭取客戶的文化認同,是保險營銷的重要任務之一。

【參考文獻】

[1][美]羅佰杰·杰克·特勞特營銷定位[M].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03.

[2]曉珊.“改進保險商品的銷售方式”[N].中國保險報,2001,

(10).

[3]裴暢偉.“當前保險消費者的心態及營銷對策”[J].金融參考,2001,(11).

[4]周立勝.“保險宣傳別事與愿違”[N].中國保險報,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