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社會普及文化重要性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14 09:35:00
導語:我國社會普及文化重要性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前言:
08年12月20日,也就是在中國網民言明抵制法貨,展現維護民族尊嚴,堅決維護國家主權不受侵犯之時,報道稱由于北京家樂福新店開業大量國人涌入發生購買行為,對比網民抵制法貨的統一戰線,可謂大傷愛國網民之心志。多數網友為此發表的言論憤怒多于理智,并表示不理解。但我想,如果不買家樂福的商品就證明愛國,那么愛國的意義也太渺小了吧,我在此不想談論這種購買行為對比愛國行為的結論,而是引起我的另一種思考: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出現?
縱觀中國歷史各階段,我們不難發現,所謂國強盛世時期,都是國家政權最穩定的時期,也就是社會意識形態和政權意識沒有明顯沖突的時期──人民得以發揮自己勤勞的傳統,與政權發生相對兼容時期,而就在此強盛時期,老百姓的憂患意識就是:食肉者謀之!食肉者謀之,凸顯中國人的傳統思維理念,即:不在其位而不謀其政的中庸認識論。中庸認識論是中國人正身、治家、治國的基本認識論,符合因地理差異而產生的統一思維模式,雖然它沒有一個統一的、合理的信仰做內涵,不過是因為異化社會結構而壓制了,“以食為天”的統一信仰,但也就是這樣一個認識論,使這個民族無論在無情的自然災難面前,還是在外族入侵面前,依然能自發的拋開內部的是非恩怨而結成統一戰線。
在回過頭來看待家樂福事件:
1、說家樂福是法國企業,法國總統挑釁中國人民,所以是壞蛋。百姓說:既是壞蛋,食肉者謀之!要政府干什么?政府就是抓壞蛋的,既然不抓就還不算是壞蛋,既然不是壞蛋我憑什么不能去買它賣的東西?
2、說家樂福是法國企業,法國總統挑釁中國人民,所以不能讓他賺中國人的錢,因為這個企業會把賺的錢交給法國政府,從而間接的支持了其政府的挑釁行為。百姓說:既然如此,政府應該對其封殺,讓它滾出中國去,但政府為什么不封殺,其一,家樂福僅僅代表一個企業的立場,其經營方式就是比國內企業經營的好,并且依法納稅。我們都不買,它拿什么給中國政府繳稅;我們買了,同樣激發國內企業做經營改革;同時個人的購買行為不能上升到愛國的標準,我只是為自己省了一點點錢。其二,家樂福賣的商品大部分都是中國產品,為什么我不可以購買中國產品?為什么家樂福能吸引我來購買?退一步,為什么家樂福的好多職工是我們中國人,你們不要去工作,它家樂福怎么開業促銷!
3、百姓說:我買家樂福的商品和我愛國抱負不能相提并論,我買了相對實惠的商品,同樣可以愛國,君不見有個官員高呼:買房就是愛國嗎!房子我們買了,但沒錢吃飯了,我們百姓的生活不穩定,我怎么去愛國?
4、百姓說:年輕人不要聞風就是雨,家樂福充其量是一個企業,把一個企業提高到國家位置,太牽強了,這不但不符合中國熱情好客的優良傳統,也犯有抓錯主要矛盾的嫌疑,并不是每個法國人和法國企業都支持法國政府的錯誤行為,全盤否定都過時了。
5、百姓說:汶川地震時我也捐錢了,買個便宜的東西都可以和不愛國掛鉤,那對于我即不捐錢也不買家樂福的東西,你們怎么評價?是肯定我愛國?還是不愛國?
綜上所述:我們政府和人民的認識觀念就是這么矛盾,政府當然希望人民自覺行動起來一直對外,展現政民統一形象;人民也希望政府盡職盡責,把一切危害國家和平的人、物進行依法辦理。一句話:中國政府和人民之間缺乏一種良性的互動模式。而對比法國人民和法國政府,很明顯我們沒有對方靈活,因為畢竟法國沒有因此出現這截然相反的兩種觀念對立的社會行為。所以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具備統一思維模式的每個中國人都是在衡量自身狀況之后來確定自己的愛國標準,而方法和程度的不同導致出內部觀念沖突。這一點不但外國人不了解,因為他們不知道認識觀念如此多樣的中國為什么在民族存亡時刻還能做到眾志成城;就連中國人也不見得清楚,舉個例子,親兄弟鬧分家,鬧得出現暴力行為,但在此時有外人欺負自己兄弟的時候,依然能和自己的兄弟聯手抵抗,這就是復雜的中國個人思想意識。為此,面對中國現階段如此復雜的社會意識形態,引出本文主題。
2、主題:
提高全民綜合文化素質是中國完成改革開放初級階段后的又一個重要課題
3、目的:
3.1提醒中國共產黨在現階段重視起黨內關系協調和政權與民生關系的協調問題,共產主義能否堅持或實現,不僅僅是經濟富強所能解決的。
3.2提醒中國文化界,既然商品時代可以商品流轉、技術流轉、人才流轉乃至于土地流轉,為什么文化不能流轉?同時也批評作為先鋒隊的文化界,商品時代面前,保守行為將使文化界失去代表反映國家、民族先鋒軍的位置。
3.3提醒中國政府應該為出臺一種新式的政民互動模式做準備,這個模式是:無論政府在對外還是對內的決策失誤上能得到人民大眾的理性諒解和善意批評――這時政府就是人民的孩子,錯了就改;反過來一樣,人民大眾在社會行為上觸犯國家本質的利益時――政府就是人民的父母官,同樣要諒解和善意的批評。而要做到這一點,提高全民綜合文化素質就成為必要的前提。
4、手段:
4.1繼續討論個人與群體之間的關系;
4.1.1與其說時勢造就英雄,不如說英雄者的出現是因為其把握了該社會時期的時勢條件更為恰當。當英雄是少量的或獨一無二的,否則英雄者的名譽就失去了意義;名氣和榮譽是應等級社會產生的,并且要求名譽者為社會、團體必須做出過杰出的貢獻。所以英雄者必然突出并堅持自己的信仰理念,從而反襯出個人與大眾之間的對立關系,并要求英雄者要能制約或影響大眾。英雄者與大眾的互動關系發生協調,則就是太平盛世;英雄者與大眾互動關系不協調,則國禍民殃,但無論是協調和不協調,都包含這樣一個事實,就是英雄者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其本身要求更多的人來附屬于自己的權威,這時問題就出來了:專業性的分工導致個人在某一方面專業的同時而對其它方面近乎于一無所知;同為附屬地位的大眾之間充滿了矛盾關系,都想贏得英雄者的認同;自然界是運動的,社會是變化的,在不同的社會發展時候存在不同的主要矛盾,也就要求社會在不同的矛盾出現時重視不同的專業工作者,為了爭得重視,贏得權力,不同的分工間或同種專業間總是或多或少的發生著摩擦,這種現象在家庭中有,在企業中有,在地方政府和整體政府組織結構中更為明顯。這些問題的起點有善意的,也有惡意的,但無論是善意還是惡意都同屬于一個本質,人民內部矛盾關系的集中體現。
4.2分析個人認識觀對社會及政權穩定的作用;
從社會等級結構出現,人類社會主要矛盾一直是人民內部矛盾并且成為社會進步發展的動力,這符合螺旋狀上升運動規律。人類的理性反應和其能動力的有機結合造就它沒有天然的敵人,所以在蒙昧階段就假象出一個虛幻的敵人――宗教――發生內部抗爭。宗教的內涵就是信仰,信仰的內涵就是目的,人類發生活動行為之目的,且目的性質是否合理成為歷史褒貶不同社會階段的人和執政府的標準。為此,一個人的認識論就標志著這個人的行為是否對社會發展起到促進作用,而多個人的認識論是否融洽或統一,就標志著這個社會群體組織的存在過程中的社會意識形態的度。社會意識形態的程度標志著這個群體組織的內部互動關系是暴力的還是非暴力的,是和平的還是沖突的。
4.2.1人類社會發展史是一個以內部矛盾沖突為主要色彩的發展過程,一些重要社會事件的起因一般為利益沖突為代表,而指導個人意愿與群體利益是否一致,就是人類認識論的表現。一個認識論局限于“上帝假說”的個人,在他看來自己作為“上帝”的奴才是件榮幸的事情,在我們中國的佛教史里也有類似的記載,說一個老僧為了拯救一直小鳥而割體喂鷹,并美其名曰:慈悲為懷。但當這種個人認識論(無論它多么的完美)上升到社會之中,問題就產生了,因為這些虛假的認識論已經掩蓋不住個人的無知欲望,比如秦始皇要找長生不死的丹藥事件??梢钥闯鋈祟愓J識論對于人類社會存在的重要性,同時也證明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應該處于一個對稱性的互動平臺上才有可能解決人類社會的內部矛盾問題,單一認識觀下的物質決定精神論是要犯錯誤的,并且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科學知識的普及,精神文明對社會穩定的影響越來越明顯。
4.2.2英雄者的誕生及英雄者的認識論對社會群體的影響。
先苦后甜是中國傳統個人認識論的一個重要部分,這句話在間斷或局部過程中無可非議,但個人經常忽視它在連續過程中的相互關系,導致個人之后衍生錯誤的認識論。一個人經過自己的努力為社會創造出成果并得到社會的認可,我們稱之為英雄者,但當這個英雄者沾沾自喜而發生松懈或向社會索取不對稱的過高報酬時,先苦后甜就進入了不合理的程序,在這一點上反而比不上一個農民意識,農民在經營農作物的耕種上是嚴格遵守先苦后甜的間斷性連續的相互關系,即每年都要付出勞動并收受對稱的回報,因為他知道,今年收成了,明年不付出勞動,明年就不會有收獲。當英雄者具備站在主導位置并能左右其所在群體的社會意識時,英雄者的認識論就變成決定這個群體存在是和諧的還是沖突的。4.3初步解析具備東方統一思維觀念的中國人民對政府、政權的矛盾心理。
4.3.1每一個國家的組成結構都是由多個局部組成,每個局部都產生一個結構中心,每個中心負責更小的局部單元之間的協調作業。這里不討論等級關系,而討論其相互間的協調關系,也就是官與民或大官與小官的關系。就中國社會而言,中國人民對政權一般都是被動的接受和承受,這和中國人存在的地理位置有直接關系,因此而產生一種統一思維模式。統一思維模式,簡單的說就是喜歡綜合考慮問題,并把自身定位于綜合條件其中的一個;理論歸納就是一種多維性的思維方式。這種多維性的思維方式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傳統規則,所以中國個人在處理問題是總是瞻前顧后,三思而后行。這種統一思維模式的優點在于:重視內部協調關系,以身為本;缺點在于:過度的躊躇浪費時機,從而造成內部關系的不協調,局部永遠屈尊于全局,也就是壓制了個人能力的活躍度。
4.3.2在中國,當權者和臣民之間處理同一問題,總是先處于一種互相觀望的狀態,在一定的時間段都不想先申明立場,這種習慣在等級結構下就成為一種潛規則,即平級之間,你不說我也不說;上下級之間,上級不說下級也不說,這種潛規則以和為貴為中心,形成一種無形的網。所以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缺乏一種良性互動,所以中國國家社會在外族入侵時還有劇烈的內部爭斗,雖然這個民族往往在生死存亡的剎那間會才會自發結成一個不可摧毀的整體,但血與淚的過程無可避免。在商品時代的今天,中國政府必須重視并著手解決這種惡性循環的延續,因為中國社會意識隨著改革開放而驟然上升,政權體制是否跟的上人民的要求,將決定未來一段時間
里國家內部互動關系。
5、論據陳述:
5.1陳述傳統潛規則對中國現代人的影響;
拋開祖輩繼承優勢之外而得到社會認可的名譽人士,絕大多數都有過正確的理志和血淚打拼的過程。但為什么具備一定業績之后會改變原來的理想與心志,固然說異化的等級社會是根本源頭,但封建單一的傳統認識論恐怕是一個更直接的原因,比如光宗耀祖,比如做人上人,在如對權利的不滿足甚至于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而敷衍處事。而造成這個原因的根本問題就是個人利益與群體利益認識論的不對稱,或拘于社會存在條件而不能實現對稱性互動。中國人太熱衷于相互觀望,把臉面視為權威、信用、立身處世的守護神,甚至對稱式的禮節也成為一個堂皇的理由,長輩和晚輩、男尊女卑、上級和下級等等。還沒正面交鋒,先考慮退身之道;還沒學到別人的優點,先考慮掌握優點后會不會讓族人接受或被同仁譏諷。上級沒說,自己也不說,免得自己在上級面前丟了顏面;長輩不說,晚輩也不說,免得找來不尊禮教的訓斥;自己不說,也不想讓別人提醒,以免顯示自己的無能。而就是因為這樣的一種不言明的潛規則,每個人在這個潛規則里都顯得無所適從,隨著時間的推移,初衷失去了狂熱,理志失去了方向,倒回來而不得不佩服祖宗留下來的中庸之道是明哲立身之本。所以說,潛規則在中國社會無處不在,官場,商場、家庭甚至于朋友之間。而解除潛規則的鎖鏈就要首先提高中國個人的綜合文化素質,綜合文化素質主要的內容就是人與物質、物與物質的相互關系,也就是認識觀的集中,集中在一個承認每個自然存在都是運動的并且具備獨立性的觀點上,要個人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如同土壤必然自身存在才能支持植物生長一樣。為此得出一個結論:中國太習慣于傳統的制約,嚴重被傳統框框自我束縛了。
5.2東、西方機械思維模式差異的政權與民生之對比;
西方機械分析思維模式下政權組織實施的多黨輪流執政,是適合西方人機械分析思維觀的。西方機械分析觀指以側重于分析微觀因素影響宏觀格局的一種思維模式,對比統一思維模式,西方國家更傾向于承認個人在社會存在中的影響力,所以在西方人看來,一個產品價值70元才能盈利,一般不會低于70元的價格銷售;統一思維觀認為,一個產品價值70元才能盈利,會根據多層次經濟水平的對象而調整價格,東邊賺少了西邊找。所以西方機械分析思維模式下的政治體制適合多黨執政,從不斷的內部競爭中促進體制完善;東方統一思維模式則重視整體觀念,比如個人屈尊于長輩,家庭屈尊于家族,家族屈尊于政府,反過來,政府領導于家族,家族領導于家庭,長輩領導于晚輩,所以相對于西方政治體制來說,我們的政體傾向于拘束個人的權力。在這之中,西方機械思維模式引用東方政治體制是行不通的,因為每一個人的思維模式都和他的遺傳基因、地理環境、風俗習教有直接關系;東方統一思維模式引用西方體制也是行不通的,東方統一思維模式下的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主張,并且善于利用各種條件來補充自己,甚至于可以置集體利益與不顧,從中國歷史上看,內亂多于外爭就是受思維模式的直接影響。異化社會前提下,西方政體和東方政體沒有本質的區別,西方政體是把財團分割出去,從而高調宣稱政權的公正,但其實是受制于財團的;東方政體把產業納入囊中,從而高調宣稱官民合一,但其實是強制個人服從于集體,都是屬于調節內部矛盾的手段。但從形式上看,西方政體更傾向于政權和民生的互動。
結論:中國人民與政權互動關系不暢通,受每個中國個人的認識觀的直接影響,因此建言中國政府,提高全民的綜合素質已經是刻不容緩的時候了,因為中國人的認識觀隨著改革開放而得到一個驟然提升,這個過程本身不過是個人在豐富自己,而一旦個人的認識觀依然局限于就事論事的單一認識觀,個人具備更高或公平利益的時候,個人的要求就會和國家體制發生沖突。歐洲騷亂就是一個例子,這種社會動蕩不是因為個人沒有飯吃,而是個人擔心自己沒有飯吃及對等級關系的不認可,這個社會發展趨勢是不可逆轉的,最合理的辦法提高人民的綜合文化素質,從認識論中改革政體內部結構,還是那句話,政府的實質也是由個人組成的。
5.3商品社會與中國傳統社會意識的沖突;
商品社會――以商品(物質)矛盾替代人與人直接矛盾的社會階段,它將以現實利益為線索,分解原始的宗教信仰之爭,通俗的說,就是在傳統的血緣為親的自發團體中加進一個物。某人有親人,就有不親的人,這是相對的;雖然親情使自己在社會中的生存關系得到鞏固,但也為自己制造出相應的矛盾關系,這也是相對的。對于中國這樣一個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社會關系的傳統大國,社會物質文明迅增的今天,社會意識形態發生混亂是必然的問題。
5.4從城管和小販的對立關系論證人民內部矛盾根源;
筆者并非站在城管的立場上來貶低小販,但在城管實施強制力的同時,我們是否也應該考慮“小販”對城市環境應該負起的責任。城市以人口集中為色彩,在人口密度相當大的生存環境中,空氣相對與農村不流暢,基礎設施以不暴露土壤為主,可以想象沒有城市衛生管理,小販在街道殘留的垃圾對城市環境造成的影響嗎?在農村吐一口痰,很快被土壤吸收;在水泥地面上吐一口痰,痰的大部分成分會散落到空氣中。在進一步,小販一般指生活相對貧困的老百姓,雖然我們不能要求一個經濟拮據的小販要先掌握合法或合理的認識論再來從事商販行業,但商販是否應該自覺的遵守城市衛生管理規定的問題也一目了然。
從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認識論的矛盾才是社會的基本矛盾,才是人與人矛盾的源頭。單一片面認識觀下的行業分工是相互抵觸的,解決的方法就是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分工不會絕對的消失,而是分工之間相互協調到彼就是此,此就是彼的程度,這時的個人綜合文化素質達也就達到了和諧社會的根本要求。
5.5西方霸權主義詆毀中國的理由
這個理由很簡單,一句話,用機械分析思維模式來看待中國社會政體關系,這時錯誤的。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優勢,中國傳統有中國傳統的好處,這不是機械分析思維模式下的西方“民主”所能取代的。近來在打擊低俗網站的活動中,有個牛博網被封了,本來我不知道牛博網的,今天上午搜出一篇轉載牛博網的文章,大意是中國執政黨應該允許一個競爭黨的對手做監督,感覺其實就是西方政體中的參、政議院的互動模式,我認為這不適合中國人。舉個很明顯的例子,臺灣的貪污案,頭目不但自己貪污,還引導下屬貪污,等到事情敗露時,國人們應該清楚的看到了該黨派的在掩飾手段上的一致性,這就是中國人劣根,我貪污,你也要貪,你不貪就有舉報我的可能,所以要么貪污,要么離開或者視為異類。所以,一個中國個人比一個西方個人思想要復雜的多。倒過頭來再來分析牛博網的那篇文章,增加一個監督機構的黨派得到公平、公正了嗎?這和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本質沒有分別,一旦坐穩,不知到發展成什么樣子,所以還不如就用現在的人民監督機制,我覺得這更適合我們中國人。而能完成這個監督機制的就是提高全民綜合文化素質,即便是西歐政體要走到自由王國的高度,這也是唯一的途徑。認識觀的差異,方法論的不同,個人與集體利益關系的混淆,才是人類社會內部的根本矛盾。
6、結論:
6.1筆者以為:目前中國社會意識形態還處于逐步消化西方的精神文明的過程中,也就是說,中國人還沒有明確意識到個人與政權的本質沖突。所以中國社會是和平的,但問題遲早要解決,所以只能建言中國政府提前做些準備,建立新的文化內容和教育體系。固然說民以食為天,但人一旦衣食不愁之時,其它的欲望也隨之變得明顯、迫切。
6.2合理的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之對稱關系才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也同是達到共產社會的必經之路。
7、預計效果:
引起政府相關部門及社會人士的重視,引發討論。
- 上一篇:藥監局長科學發展觀事跡材料
- 下一篇:煤礦黨委副書記述職述廉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