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文化市場的戲劇及觀眾
時間:2022-03-21 02:56:00
導語:多元化文化市場的戲劇及觀眾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戲劇現在的景況不妙,這是每一個敢于面對現實的戲劇工作者和關心戲劇事業發展的人們都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戲劇正經受著社會文化心理的變化,觀眾審美的多方選擇,多種藝術樣式的競爭及市場經濟浪潮的考驗。面對戲劇“危機”也好、“低谷”也罷,如果把問題都簡單地歸結于客觀外界因素是與事無補,關鍵在于總結反思,調整自我,在競爭中探索出路,本文從戲劇與文化市場的關系入手,探討在多元化文化市場影響下的戲劇與觀眾的問題。
一、戲劇與多元化文化市場
戲劇曾是藝術的驕子,特別是“”中,在其他姊妹藝術都被摧殘的花枯葉敗時,“樣板戲”卻占盡了風光和榮耀。當然這些都是在計劃經濟作用下發生的。在只有分工,沒有市場平等交換的計劃經濟制度下,戲劇是整個計劃經濟的一部分,戲劇的生產和消費都是在宣傳計劃的框架內完成的。戲劇的創作和演出首先是為了滿足宣傳提綱的需要而不是滿足人民群眾文化生活多樣化的需要。那樣的繁榮是特殊年代的特殊現象,而決不是真正的繁榮。十年浩劫,戲劇淪為階級斗爭的工具,一些戲顯赫的政治地位是國民生活被扭曲的直接后果,那是戲劇的傷痛,而不是可資炫耀的光芒。改革開放帶來的是經濟的迅速發展和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成功轉型,人們在思想意識領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而這些帶給文化藝術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西方和港臺各種流行藝術迅猛涌入,使的文化消費呈現多元化,大眾文化占領文化市場,出現一片繁榮景象。諸如:電影、電視、通俗音樂、演唱會及歌廳、舞廳、電腦網絡等等文化娛樂形式和娛樂場所,異彩紛呈,這些都充分選擇和利用了現代科技手段所能提供的有效的表現手段,緊緊追隨時代,努力適應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已經變化了的審美情趣。它們普遍具有信息傳播快、節奏強的特點,同時更具有通俗性、時尚性、娛樂性、刺激性的特點。不容忽視的是這些文化娛樂形式,特別注重消費者的推銷自我,表現自我的欲望,強調消費者的參與性,從而擁有了更多的消費者,使得戲劇占有文化市場的份額不斷地減少。多元化文化市場中不斷興起的、新鮮的姊妹藝術給戲劇帶來的最大沖擊是一帶走了一大批觀眾,尤其是青年觀眾。戲劇的命運是維系于觀眾身上的。正如十九世紀法國著名理論家費朗西斯庫薩賽提出:“沒有觀眾就沒有戲劇。”戲劇要想在多元文化市場中占領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須更大限度地贏得觀眾。有觀眾就有市場,沒有觀眾便沒有市場,市場問題歸根到底就是觀眾問題。戲劇作為商品,躋身文化市場的熱鬧行列,面對外來的、新鮮的姐妹文化藝術形式,顯得有些陳舊孤獨、落落寡和、格格不入。戲劇困惑之余不能不回過頭來,認真地審視自己,認識自己。
二、戲劇不能沒有觀眾
如今觀眾問題已成為困擾戲劇發展的一大屏障,觀眾的流失和萎縮,根本原因何在,戲劇應該怎么樣才能贏得觀眾,這是今天我們戲劇界工作者們亟需探討的課題。之所以造成戲劇觀眾的流失與萎縮,使的戲劇面臨深層次的行業性危機,除從客觀上尋找解決的辦法外,更應該從戲劇的自身去尋找癥結,研究戲劇怎樣才能贏得觀眾。
(一)實施精品戰略,打造藝術精品
只有精品的東西才會受歡迎,當然這里所說的“精品”并不是“思想性領導關注,藝術性專家關注,觀賞性才是百姓關注”,更不是“領導是觀眾、專家是評委、評獎是目的”,而應該是將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三者有機統一起來,以此作為判斷精品的標準。藝術作品只有在實踐中被廣大人民群眾所認可和接受,并在藝術實踐的過程中與廣大人民群眾保持密切的聯系,虛心聽取觀眾的意見,不斷地吸收營養,經過實踐——實踐——再實踐,不斷地對藝術作品進行創新、升華,才能成為人民群眾真正所喜歡的藝術精品。藝術精品源自生活,更高于生活,生活是藝術創作的前提和基礎,作家們的創作激情、創作素材都源于現實生活。所以,要想創作出精品,就要求劇作家們必須深入生活、提煉生活、再現生活,只有這樣才能與觀眾達成心靈上的共鳴,贏得觀眾。
(二)勇于創新,賦予戲劇以時代性
時代在發展,戲劇也要隨之發展。只有與時代同步,滿足當代觀眾的審美需求,戲劇才可以走向觀眾。戲劇的發展在于不斷創新,我們要在選材、形式上銳意創新,只有求新求變,才能在變化中發展,跟上時代,否則勢必會被淘汰。彼德布魯克說:“戲劇需要永恒的革命?!边@里所說的“革命”,就是創新的另一種表述。戲劇的創新是賦予戲劇時代性的重要途徑,今天的時代需要什么,我們的戲劇就應該在繼承優秀傳統的基礎上發展什么。首先要在內容與形式上進行革新,應該采用“舊瓶裝新酒”即舊的傳統模式加上新的內容或用“新瓶裝舊酒”即內容是傳統的,包裝是全新的等辦法來創新戲劇。只有老劇目推陳出新,新劇目順應時尚,才能留住觀眾,擴大觀眾群。其次,應該在創作方向上下工夫,戲劇的創作取向應該以大多數觀眾的審美取向來決定的。今天的社會,在大眾娛樂潮的兇猛沖擊之下,人們需要的是娛樂,是消遣,所以我們應該在“寓教于樂”的“樂”字上做文章,大力創作喜劇,開拓喜劇演出市場。曾有人說,未來的劇場應該是笑的劇場。遼藝去年參加省第六屆藝術節演出的話劇《就不讓你蔫悄地死》改變了以往遼藝演出的風格,以喜劇幽默、詼諧的創作手法展開故事情節,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喜愛和好評,從觀眾對于幽默和快樂的熱烈回應,我們不難看出戲劇舞臺的未來發展趨勢。也許,戲劇要想改變目前自身的命運,真的應該從喜劇的創作上突破了。
(三)加大對戲劇人才的培養力度
一臺成功的戲劇是集體力量的結晶,它是由劇作家、導演、演員等共同努力的結果,離開了哪個環節都是不行的。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都會影響到戲劇的整體效果。所以,應該加強一度創作與二度創作人才的培養。加大對戲劇人才培養的力度,首先應從提高創作隊伍的素質入手。沒有高水平的創作人才,便沒有高水平的劇作,我們應該采取全面提高和重點培養想結合,專業作者和業余作者相結合,送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的辦法,加強和壯大戲劇創作隊伍。要善于發現和培養戲劇創作的新生力量,為中、青年編導人員創造繼續深造學習的機會或請專家講學及到外地先進地區參觀、觀摩,全面提高編導人員的業務素質。其次,應該培養尖子演員。戲劇是可視性、可聽性很強的藝術形式,演員演出的好與不好,直接影響著觀眾對整臺戲的整體印象,所以說,培養尖子演員是振興戲劇的重要環節。在演員培養方面,我們的思想應該開放一些,應該給中、青年演員更多演出的機會,敢于給他們壓擔子,演重戲,磨練和提高他們,同時要動用大眾傳播媒介宣傳他們,提高他們在社會上的知名度。
(四)加強演出市場管理研究,培養有才干的文化事業經紀人
對于演出經濟人的培養應該像培養尖子演員一樣引起重視。這多元化文化市場影響下的戲劇與觀眾戚永哲鞍山市藝術創作研究所副所長項工作做好了,演出經營活了,有益于鍛煉、培養演員;有益于吸引和培養戲劇觀眾;有益于增強藝術表演團體自身的造血功能和進行藝術再生產的能力。演出經營者最了解觀眾的欣賞心理,他們能夠及時把觀眾喜歡什么樣的戲劇、什么觀眾喜歡什么樣的戲劇的信息反饋給劇團,有助于戲劇更好的適應時代,贏得觀眾。繁榮戲劇演出市場,不僅僅要對對經紀人進行思想教育,還要解放思想,制定政策,把演出經紀人的收入與他們組織演出的場次、劇團的收入掛鉤。社會上組團演出的“穴頭”之所以有那么大的能量,是經濟收入使然。我們的劇團應該制定相應的政策,培養自己的“穴頭”調動演出經紀人的積極性,使得戲劇演出的經營越來越活。
總之,今天戲劇面臨的困難是現實的,但是戲劇要想擺脫困境就必須克服自身的困難,與時俱進,自強不息,緊跟時代的步伐。相信經過戲劇人前赴后繼,不斷地努力,不斷地創新,耐得住暫時的寂寞,戲劇一定能在多元化文化發展的總格局中,找準自己的位置,確定自己的品格,走出低谷,重新復蘇的。
- 上一篇:環保局黨干部民主生活會情況匯報
- 下一篇:柑橘大實蠅聯防情況匯報
精品范文
10多元化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