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中小企業發展新思路
時間:2022-03-08 11:19:25
導語:雙十一中小企業發展新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中小企業網絡營銷SWOT分析
(一)中小企業網絡營銷的優勢。1.中小企業因為其企業的生產經營結構較為單一,生產流程較為簡單,生產品種較為單一,往往在某一件產品的生產上具備很大的優勢,他們可以更快地量化生產大宗商品,借助大量的訂單來提高自身的營業額。2.因為國家對中小企業的政策扶持與稅收減免,所以中小企業可以在同等條件下獲得更大的收益,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具備了與大型制造業企業相抗衡的能力。從而以較小的成本來占據屬于自己的一片市場。3.由于網絡營銷可以通過支付寶付款、手機付款等新興付款方式刺激消費者在當今快速消費時代下的需求,并佐以適當的折扣,可以非常容易地抓住消費者的消費心理。4.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線下銷售,中小企業完全可以借助各大媒體平臺(天貓、京東、微博等)廣泛征求客戶和潛在客戶的意見,適時調整自己的產品,在媒體上打出自己的主打品牌,增強客戶對產品的直接認識,并根據客戶的年齡、性別、喜好對客戶提供不同的服務。(二)中小企業網絡營銷的劣勢。1.由于中小企業缺乏品牌優勢與良好的廣告宣傳,所以在市場競爭初期往往處于比較大的劣勢,而中小企業本身利潤就十分微薄,大規模投入廣告宣傳不大現實,所以在網絡銷售這種打品牌戰的營銷策略中,中小企業的優勢更加不明顯。2.中小企業的抗風險能力較弱,特別在“雙十一”這種訂單規模大規模增加的情況,如果中小企業不能正視自身的生產能力與生產情況,盲目生產,就會造成企業存貨的大規模堆積,進而導致企業的資金鏈斷裂。(三)中小企業網絡營銷的機遇。1.不同于以往的傳統銷售模式,網絡銷售面對的消費者群體更廣,生產產品的選擇也更多,中小企業可以根據消費者的喜好來選擇生產方向,同時網絡銷售時面對的客戶不同于傳統銷售時的客戶,企業有更好的機會來包裝自己的產品,比傳統意義上的銷售更容易吸引消費者。2.網絡營銷使得銷售成本顯著降低,以網頁呈現的銷售界面與線下銷售海報形成鮮明對比,在不影響銷量的情況下,大大降低了中小企業的銷售成本。(四)中小企業網絡營銷的挑戰從2014年至今,“雙十一”成交量已經翻了千倍,隨著網絡購物在中國的崛起,我們不僅要看到電子商務給企業帶來的機遇,更要看到帶來的挑戰。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到網絡銷售的競爭中來,其中不乏良性競爭與惡性競爭,那么如何迎接并克服這些挑戰,對于中小企業來說,確實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二、中小企業營銷策略分析
由于中小企業往往不具備大型制造業企業的雄厚資金,也不具備高新制造企業的科技團隊,所以中小企業要想長遠發展,必須要有自己獨特的營銷策略。(一)網絡營銷策略。在“雙十一”期間,阿里公司就根據每位用戶的日常瀏覽記錄,為每位用戶定制了專門的頁面,即“千人千面”。這對于每一個中小企業都是一次難得的機會,打造屬于自己的網絡營銷策略顯得尤為重要。1.折扣與質量齊頭并進。據統計,2016年的“雙十一”雖然成交量很高,但是退貨量也非常大,近半成的消費者在購買之后選擇了無理由退貨。正因為許多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關注點往往是產品在“雙十一”的大折扣,而忽略了產品本身的品質,所以中小企業應抓住這個契機,提升自身產品質量。在保證利潤的前提下,穩定生產質量,做到企業各方面均衡發展。2.完善自身物流服務。“雙十一”前夕,全國各大物流公司就已提前做好了迎接物流高峰的準備,然而因物流而引發的消費者權益問題卻層出不窮。究其原因,還是我國物流配送服務體系的發展沒有跟上電子商務以及網絡購物的腳步。存在許多諸如運輸而引起的商品的輕微損壞,在與客戶的協商溝通中,中小企業切莫采取不理不睬的態度,而是應該積極同消費者協商、解決問題。(二)無品牌營銷策略。對于規模和生產水平都并不大的小型企業而言,企業成長的優勢并不在于投入品牌廣告和市場公關行為,而在于對市場靈活的應變能力和可調控的終端渠道。對于這一點,無品牌營銷能夠有利于小企業在面對市場時更好地發揮自身的優勢,不浪費掉每一份收入。無品牌營銷的核心是要更新企業自身的運營模式,從生產模式、運營模式到銷售模式,企業要敢于否定原來的自己,要敢于精簡部門架構,增收節支。在無品牌營銷中最大的優勢在于最大限度地減少日常慣性支出和成本控制。在面對消費者時,企業要通過同其他企業有效的對比,讓消費者更快更容易地接納企業產品,進而提高企業的市場知名度。
綜上所述,中小企業在當下面臨著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局面,企業的生存環境仍然十分復雜,要想長遠的發展下去,需要完善的地方仍有很多。
參考文獻:
[1]岳磊,郭博昊.天貓“雙十一”的營銷方式研究論述.現代商業,2017(01)
[2]楊美琴.中小企業的營銷策略[A].2008.
作者:徐元迪 葉詩穎 單位:安徽農業大學
- 上一篇:美容美發人才培養論文
- 下一篇:農村用電安全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