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人口經濟管理論文
時間:2022-06-27 03:28:00
導語:水資源人口經濟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人口增長與缺水的關系
1.1缺水指標
淡水資源是一種有限資源。雖然通過水循環可以得到更新,但受氣候、地形等因素影響,在全球分布極不均勻。根據“國際人口行動”發表的資料,從1940年到1990年,全球人口從23億增長到53億,超過一倍,但人均年用水量卻從400立方米增加到800立方米,也增加了一倍。因此,全球用水總量超過了4倍。雖然世界各國的用水量相差懸殊,但全球用水總量和人口的增長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因此,從人口增長和人均占有水資源的變化,可以大致看出未來水資源變化的趨勢。
在國際人口行動提出的《可持續利用水(SustainingWater)》報告中,根據全世界149個國家的水資源資料,聯合國出版的1955、1990年人口統計資料和2025、2050年人口預測數據,采用瑞典水文學家M.富肯瑪克(MalinFalkenmark提出的“水緊缺指標(Water-StressIndex)”(見表1),對一些國家人均水資源量的變化趨勢進行了預測。
表1是M.富肯瑪克根據世界各國人均實際用水情況,特別是非洲干旱缺水國家的資料,分析比較后提出的。這些指標不是精確的界限。由于水的緊缺受到氣候、經濟發展水平、人口和其他因素的影響,在地區之間存在很大差異,并且與節水和用水效率有關。但是,這個“門閥值”有利于進行國家間人口和人均供水變化的比較分析。世界銀行和其它學者已接受將人均占有水資源1000立方米作為缺水指標。M.富肯瑪克提出的1000—1700立方米水的緊缺指標,是對那些人口在繼續增長的國家的警告:如果人口不穩定下來,大多數用水緊張的國家將進入缺水國家的行列。
1.2缺水國家
根據以上指標,對149個國家人均用水量資料的統計:1990年有28個國家經受用水緊張或缺水,涉及人口3.35億;到2025年,根據不同國家的人口增長率預測,將有46—52個國家進入缺水國家的行列,涉及人口27.8—32.9億。印度由于人口增長較快,人均占有水資源由1990年的2451立方米降至2025年的1389—1498立方米,步入用水緊張的國家,中南部地區會出現嚴重持續性缺水。中國在計劃生育政策下,2025年人均占有水資源將降至1680—1835立方米,處于用水緊張國家的邊緣,但北部平原仍屬于嚴重缺水地區。
預測結果表明,21世紀中葉,非洲、中東、中國北部、印度中南部、墨西哥、美國西部、巴西東北部、獨聯體中亞許多國家將發生持續性缺水。
2經濟增長與缺水的關系
2.1M.富肯瑪克的統計分析
在干旱地區的現代化國家,維持良好健康條件的最低生活日需水量為100升(相當于36.5立方米/年);在節約用水和高效用水的條件下,需要相當于5—20倍的生活需水量來滿足農業、工業和能源生產用水(相當于180—730立方米/年)。
溫帶地區的工業化國家,人均年需水總量約150—900立方米。
半干旱灌溉國家,人均年需水總量約700—3500立方米。
半干旱—灌溉—工業化國家,人均年需水總量約2700—7000立方米。
如果十分注意節約用水和高效用水,某些干旱和半干旱工業化國家用水量將減少到相當低的水平。例如,以色列人均年用水總量408立方米,南非404立方米。但以色列并不力求糧食自給,主要生產高附加值的奢侈農產品出口。
2.2世界各國用水現狀
根據1997年世界發展報告和1999年世界發展指標,統計計算的世界各國用水量及其相應的經濟發展指標見附表1。附表1按人均GNP(美元)大小順序排隊,可分為四類國家,即
(1)高經濟收入國家(人均GNP高于9700美元);
(2)中等偏上經濟收入國家(人均GNP在3000—9700美元之間);
(3)中等偏下經濟收入國家(人均GNP在790—3000美元之間);
(4)低經濟收入國家(人均GNP小于790美元)。
從附表1可以看出,高經濟收入國家人均年用水量,除美國1870立方米、加拿大1602立方米較大,瑞士173立方米、新加坡84立方米較小以外,其余國家介于200—990立方米之間,多數國家集中在400—800立方米之間,以色列為408立方米。
中等偏上和偏下經濟收入國家的人均年用水量多數大于高經濟收入國家,一般在400—1100立方米之間,其中烏茲別克斯坦最高(4122立方米),哈薩克斯坦為2294立方米。這說明干旱—灌溉—工業化國家的人均年用水量較高。另外,約旦、阿爾及尼亞、牙買加等國家由于缺水,人均年用水量低于200立方米。
3中國人均年用水量及其發展前景
(1)中國人均年用水量,從建國初期不足200立方米增長到1980年的450立方米,進入九十年代基本保持在450立方米上下。而同期我國的糧食產量和國內生產總值卻有長足增長。參照世界高經濟收入國家經濟發展的經驗,在節約用水和高效用水的情況下,實現經濟的持續發展,保持人均年用水量大體穩定在450—500立方米,經過努力是可以辦到的(見表2)。
(2)1997年全國人均用水量450立方米,1998年為435立方米,1998年各省市區的用水指標見附表2。從附表2同樣可以看出,人均GDP比較高的省市,人均年用水量、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產值用水量都比較低。說明人均年用水量與經濟發展水平、人均占有水資源、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節水水平等有密切關系。北方各省市區以北京、天津人均GDP最高,但人均年用水量、萬元GDP用水量和萬元工業產值用水量都較低。南方各省市區中,上海、浙江、廣東的人均GDP名列前茅,而人均年用水量、萬元GDP用水量和萬元工業產值用水量也都較低。但這些省市的萬美元GDP用水量和萬元工業產值用水量均高于世界高經濟收入國家(如美國、日本)的5—10倍,表明節水還有潛力。
(3)全國農業灌溉水的利用系數平均在0.3—0.4,與先進國家的0.7—0.8相比,我國灌區用水效率落后了30—50年。水分利用效率0.6—1.0千克/立方米。以色列通過節約用水和高效用水,水分利用效率已從1995年的1.2千克/立方米提高到1998年的2.6千克/立方米。我國山東桓臺縣1997—1998年實施綜合節水措施后,水分利用效率已提高到2.02千克/立方米,北京南邵鄉1994—1997年冬小麥的水分利用效率已達2.3—2.4千克/立方米。其它地方,如山西留屯,河南商丘、清豐等試驗田、示范區的水分利用效率也都接近或超過2千克/立方米。這些資料表明,我國農業節水增產的潛力還很大。
以上分析表明,人口的增長與用水量的增加密切相關。到2050年我國人口達到16億峰值時,人均占有水資源將降至1760立方米,已接近用水緊張國家的指標。因此,必須嚴格控制人口增長,對有限的水資源,應加強管理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護。在此前提下,經過努力,我國有條件在人均年用水量450—500立方米較低的用水標準下,實現經濟發展的第三步戰略目標。
主要參考文獻
1RobinClarke,Water.TheInternationalCrisis,Cam-bridge,MTTPress,1993
2MalinFalkenmark,WaterScarcityandPopulationGrowth:ASpirallingRisk,ECODEISIONSeptember1992
3RobertEngelmanandPamelaLeRoy,SustainingWater.PopulationandTheFutureofRenewableWaterSupplies,PopulationandEnvironmentProgram,PopulationActionInternational,1993
4WorldDevelopmentReport,1997
5WorldResourcesInstitute,WorldDevelopmentIndicators,NewYork,OxfordUniversity,1999
- 上一篇:水庫拱壩裂縫成因管理論文
- 下一篇:優秀公務員工作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