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開發利用管理研討論文

時間:2022-06-05 04:56:00

導語:水資源開發利用管理研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水資源開發利用管理研討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關于水資源管理;關于水利資產管理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我國水資源現狀、水旱災害、開發利用難度大和水資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的主要原因、我國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全國符合和優于Ⅲ類水的河長占總體河長59%、黃河、黑河、塔里木河實施調水取得了流域水資源統一管理和合理配置的新突破、中國水資源管理能力仍處于比較薄弱的狀態、水資源管理應實行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科學配置、依法治水、節約用水、水利資產的形成與分類、水利資產可以按其功能和效益來劃分其類別、水利資產的管理應在國家法規框架下,由水利部實行分級統一管理、水利資產管理應根據資產的特征分別采用行政管理和市場管理兩種模式等,具體請詳見。

規劃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中,管理是一個涉及社會和經濟各方面的大題目,要想講清楚較難。水資源管理和水利資產管理,雖然都是講管理,但前者是自然資源管理,屬于總體規劃,合理配置的管理;而后者是在整體規劃的基礎上,開發利用形成的資產管理。

1.關于水資源管理

1)我國水資源現狀

這里講的水資源現狀只是講淡水資源現狀。我國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約為2.7萬億m3。全國地表水資源量即河川徑流量,約為2.7萬億m3,其中地下水排泄量約6700億m3,冰川融水補給量約56億m3,全國每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約8288億m3,扣除地表水與地下水相互重復水量,全國水資源總量約為2.88萬億m3,人均占有水資源量僅有2200m3,約為世界平均值的1/4。由于我國年降水量時空分布嚴重失衡,受自然環境影響,年際降水嚴重不均。造成了我國水旱災害、開發利用難度大和水資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的主要原因。

2)我國水資源開發利用現

新中國成立后,50多年來,修建和加固堤防近25萬km,建成大中小型水庫8萬余座。初步控制了大江大河的常遇洪水,形成了5800多億m3年供水能力。有效灌溉面積從1600萬hm2擴大到約5467萬hm2,并為城市生活和工業用水提供了水源。從水資源利用效率看2000年已達20%。北方的開發利用率已高達50%以上。由于利用率高,造成了黃河斷流;地下水嚴重超采,河口生態惡化等問題。也有些地方在經濟發展中,未考慮水污染的處理,造成一些地方出現污染性缺水。根據全國水環境監測網2000年的水質監測資料,對全國700多條江河水質進行評價,在評價的11.4萬km的河流中,Ⅰ類水占4.9%,Ⅱ類水占24%,Ⅲ類水占29.8%,Ⅳ類水占16%,Ⅴ類水占8.1%,劣Ⅴ類水占17.1%。枯、豐水期水質變化不大。全國符合和優于Ⅲ類水的河長占總體河長59%。目前全國重點湖泊、水庫的水質良好,部分湖泊處于富營養狀態。主要水庫水質符合供水水質要求。國家重點治理的“三河”“三湖”水質有新改善。黃河、黑河、塔里木河實施調水取得了流域水資源統一管理和合理配置的新突破,緩解了三條河流下游水生態環境惡化的局面。

3)中國水資源管理能力仍處于比較薄弱的狀態,處于頭痛醫頭、腳疼醫腳的狀態。這主要是因為:一是水資源合理配置缺少規章制度,缺乏法律依據。二是在一條河流上游無限制的取水,下游斷水、無水可用。三是鄉鎮和城市用水存在多龍治水狀態,用水的只管用水,不管排水的污染和處理。使以本來很少的可利用的優良水資源越來越少。四是農業灌溉用水缺乏先進技術,存在嚴重的浪費水資源現象等。五是用水設備制造技術落后,跑、冒、滴、漏十分突出。六是大量的城市污水缺乏除污措施,不能二次多次利用,不能使不同質量的水得到不同用途的合理利用,浪費十分嚴重。且大量污水排放造成生態環境惡化。造成以上問題的根本原因是缺乏水資源合理利用的統一規劃和統一管理。

4)水資源管理應實行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科學配置、依法治水、節約用水水資源的占有量和其他一些國家比,實現水資源可以持續滿足生產、生活和環境保護需要比,應該說,我國的水資源是十分短缺的資源。要有效地開發和科學配置利用水資源,才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水利的要求。

2.關于水利資產管理

1)水利資產的形成與分類,水利資產是黨和政府帶領廣大群眾在抗洪抗旱及經濟和城市建設中逐步形成的,這中間大量的投資應是由國家及地方政府提供的,應屬國有資產。其中有大型水利水電工程,也有小型水利水電工程;有用于農業灌溉的灌區工程,也有用于城市供水的水利工程,有用于防洪的大壩,也有用于農業的水井及小型水庫水渠。這些都屬于水利資產的范疇。另外還有長期形成的多種經營水利資產,也屬于水利資產的范疇。

2)水利資產可以按其功能和效益來劃分其類別,總的說可分為社會公益性資產與經營營利性資產。但這兩種資產有的是緊密相連的。如以防洪為主的水利水電樞紐,用于防洪的設施可以視為社會公益性資產,用于發電的設施可以視為經營營利性資產。按照市場經濟的觀念用于農業灌溉和城市供水的水利資產也應視為營利性資產。

3)水利資產的管理應在國家法規框架下,由水利部實行分級統一管理。水是國民經濟的命脈,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沒有水人類就無法生存;水少了因分配不合理,就會造成地區與地區矛盾,乃至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矛盾,進而會因為爭水而發生戰爭。因而,在一個國家內水利資產(也就是水資源的分配載體)的管理,應制定“水利資產管理法”。在法律的框架下,由國家水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管理全國性、全局性水利資產。在我國實行分級統一管理水資產與水資源的水務制管理體制是十分必要的。

4)水利資產管理應根據資產的特征分別采用行政管理和市場管理兩種模式以發電為主的水利水電樞紐抽水蓄能電站功能特征是發電、供電,電是商品,是產生較大經濟效益的商品。此類水利資產一般應采用市場機制管理模式。當然,在特殊情況下(為防洪需要,抗旱需要),也應服從大局,在水資源的利用上,配合水資源管理行政部門的統一調度。以防洪、農業、供水為主,發電為輔的水利水電樞紐是社會效益為主,僅有少量的電可以進入市場,經濟效益為輔。此類水利資產可采用兩種方式進行管理。一種方式:防洪、農業、供水及發電統一管理、統一調度、統一核算。如發電收入效益少于公益性設施部分,國家應在一定條件下,用行政費用或基本建設費用對其不足部分進行補償,以保證該資產的良性運行。另一種方式:就是把發電部分和社會效益分開管理,社會效益部分在合理定員定編基礎上,由國家提供設施維修、加固及人員工資、辦公費用等,而發電效益部分則用發電、供電收入作為其各類經費的主要來源,如有贏利應合理納稅,多余上交財政。多種經營的水利資產,原則上應按市場的模式進行管理,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照章納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