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濱水樞紐研究論文

時間:2022-01-08 09:09:00

導語:城市濱水樞紐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市濱水樞紐研究論文

一、對城市濱水樞紐形態模式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城市濱水樞紐模式是城市公共開放空間的重要部分,并且是城市公共開放空間中兼具自然地景和人工景觀的模式其對于城市的意義相當重要,同時它也是城市社會百態的縮影。人在其中的游憩,觀賞,表演,商業等行為不僅體現了對環境的認同,也是城市的一道風景線。歷史上的城市濱水區開發與建設,主要與濱水城市發展相聯系,并且是隨著水運技術,水運規模的擴大而加強。但歷史上的旅游活動本身就不夠發達,從而導致濱水旅游活動較少,而對于濱水的景觀開發與建設更是相對較少的。近些年來,濱水區域旅游與環境的發展很迅速。濱水憑借著自身的獨特旅游資源,同時結合城市特有的旅游資源,形成了現代旅游的強大吸引力,這也促使濱水的建設與環境得以改善。

二、濱水樞紐形態模式研究內容的概括

其內容是基于濱水城市區域中的水域利用理論重點研究:當前濱水城市中各個水域聯通下的城市各要素間的關系及特征,其主要研究內容如下:

第一,以自然環境為基礎,以改善城市大氣.交通.人文環境為目的諸水域連。將采用國內外城市水域規劃案例,清理城市眾水域間的分布及環境現狀、屬性。從而掌握聯通水域整體方案的初步夠架。

第二,從功能出發,以綜合效益為主,實現水路景觀健全的水務部門管理體制的建立。對濱水特色中自然要素的應用先充分融入到主題定位中去。從自然景觀特色角度來看,來選擇符合本地地形地貌特征;看是否符合當地的氣候環境,真正挖掘具有自身特色的適地發展。

第三,避免文化趨同,挖掘地域特色。著力避免城市之間因大量的互相抄襲的項目建設,避免城市特色的喪失,從而避免自己城市的發展目標與別的城市的發展目標發生部分重疊,進而保護部分城市資源的獨特性與惟一性。

第四,建立市區濱水濕地景觀的生態系統,完善地區居民人與自然的人性化環境。挖掘城市濱水區所處城市的歷史文化因素,創造歷史人文景觀,維護城市歷史文脈等“地方語言”,以創造城市濱水區的景觀特色,使城市濱水區景觀在現代化節奏中保持自己的個性魅力,讓人們在濱水環境的活動中接受歷史文化熏陶,使濱水環境景觀不僅具有地理個性,而且具有文化個性。

三、對濱水樞紐形態模式研究目標的分析

第一,開發水路景觀,減緩市政交通壓力。城市開發水路景觀與水路交通能減緩市政交通壓力,提升濱水景觀特色的又一重要途徑。利用濱水景觀資源,把水路交通系統介入將會使交通景觀得到本質上的改善。水路交通的開發會迅速減少交通的壓力,按照城市交通的規范,以正常的城市交通法則要求我市交通的基本要求我市劣質公交減少30%。計程車減少40.5%,可達到國際化城市交通的基本要求。水路交通與地鐵交通的綜合運用基本能夠達到這一指標,與此同時,70%市政公交車進行國際車換代,50%的計程車質量提升,流動交通景觀可以獲得本質上的提升。

第二,建立水域景觀系統。水域景觀體系的建立,能夠使城市的城市形象從一般性山水園林城市提升到國際性觀光旅游城市。市區根據不同的水域特點,可以建立具有特色的文化景點,歷史景觀,生態景點和旅游觀光景點250多個,充分運用親水景觀,駁岸景觀和濕地景觀系統建造出一批高水平,高品味,風格獨特,景觀效果良好的水域景觀。運用人性化的藝術表現形式,充分體現武漢荊楚地域特色,人文傳奇特色和歷史典故特色。在完善表現城市特色的同時,溶合國際水域城市的特色。將市民文化,特色文化,濱水文化和國際化有機組合,形成一批集觀光.旅游.市政.交通.休閑一體化的濱水地標景觀體系。第三,開發水上旅游項目。根據城市水域景觀特點,大體分為動態水系,靜態水系,淡水系和赤水系。根據水形,水系,水質的不同特點開發水上旅游觀光,休閑娛樂,生態度假,療養康復,體育競技,特色風情,學術研討等大型水上旅游項目,根據旅游項目的不同特色,政府應加大投資,建立相應的旅游配套設施。同時以水務部門為主形成一套國際水域管理機制。

第四,拉動濱水經濟發展。城市區濱水景觀系統的建立直接拉動該市濱水經濟發展,使城市濱水景觀項目的投入加大,利潤增多,新型產業加強。如:造船業、交通業、休閑、飲食、娛樂業、體育競技業、旅游業等。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飛速發展,中心城市的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的需要被逐步滿足?,F今,我國政府開始注重城市濱水的建設,以科學發展觀縱覽全局,構建和諧濱水城市。從城市濱水的國內國外各個方面大力提高濱水樞紐形態模式研究的綜合水平。作為景觀設計師,此時此刻也需要將目光投放到濱水城市中對濱水挖掘淳樸的自然之美,并體現著古今文化的交融與發展。

摘要:文章從開發水路交通景觀為方向,將市政交通壓力降到最低。著力提升市區水域景觀資源,建立水域景觀形態模式系統。開發水上旅游項目,拉動濱水經濟發展。打造城市“水域之都”,構建東方濱水名域,以歷史名域為依托,以江湖動靜水系為特色,湖湖連通,江湖連通,水系樞紐通社區。

關鍵詞:城市濱水濱水樞紐研究

參考文獻:

[1]劉濱誼.現代景觀規劃設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2]【美】約翰·奧姆斯比·西蒙茲,俞孔堅譯.景觀設計學-場地規劃與設計手冊.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0年版.

[3]張庭偉、馮暉、彭志權.城市濱水區設計與開發.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