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渠閘門管理論文

時間:2022-06-30 11:16:00

導語:農渠閘門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渠閘門管理論文

1基本概況

涼州區位于甘肅省河西走廊東端,祁連山北麓,處于石羊河流域上游,總人口98.4萬人,現有耕地面積165.089萬畝,有效灌溉面積139.01萬畝。涼州區屬典型的大陸性溫帶干旱氣候區,降水稀少、氣候干燥、蒸發強烈,多年平均降水量160mm,年平均蒸發量2020mm,農業完全依賴灌溉,是一個典型的“非灌不殖,以水定豐欠”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區內水資源較為緊缺,黃羊、雜木、金塔、西營四條山水河系,多年徑流量平均為8.14億m3,地下水可開水量3.31億m3,人均占有水資源量約887m3,為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的37%,全省人均水資源量的68%,畝均可利用水資源量為605m3,占全國畝均水量的34.2%,與全省畝均水平基本相近。全區農業灌溉用水多年平均為10.2億m3,占社會總用水量的95%,正常年份農田灌溉用水缺口在1億m3左右,干旱年份缺口更大。

2水利工程建設概況

近五十年來,涼州區把水利建設放在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高度,從干旱缺水實際出發,堅持蓄、引、提并舉,開源與節流相結合,大搞以抗旱為中心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大力發展節水工程,基本實現了渠、路、林、田相配套和比較完善的灌溉體系,提高了農田保灌程度,促進了全區農業生產的持續發展。已建成3座中型水庫,總庫容9994萬m3,有效庫容6838萬m3。截止2002年,襯砌干支渠道1006.85km/243條,襯砌配套斗農(井)渠7258.38km/13539條,興建各類水工建筑物101283座,打成機電井3957眼,建成日光溫室16986座,集雨水窖2876眼,人飲水窖5619眼。這些水利工程的建成,對發展工農業生產,改善人民生活,促進節水型農業的發展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3工程管理現狀

工程建設是基礎,工程管理是工程正常運行和發揮效益的有力保障。目前涼州區四個山水灌區和三個井泉灌區現有職工1900人,其中工程管理人員600多人。由于我區地域遼闊,各灌區斗農渠分布范圍廣、數量大,對斗農渠管理工作難度也較大。斗農渠管理的好壞程度,對保證整個渠系的工程質量,安全運行和發揮工程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在長期運行過程中逐步形成了適合我區實際特點的工程管理措施。

3.1明確管理主題,落實管理責任。對新建的斗農渠以灌區為單位層層抓承包,抓落實,推行任務和責任到人的管理模式,由水管處(所)長擔任第一責任人,通過簽訂工程管理責任書來落實工程管理責任。各灌區再以站為單位,層層抓落實搞承包,將斗農渠長度和渠段位置落實到人,具體抓好斗農渠的管護工作,對完成目標任務的人員給以獎勵,對未能完成任務的人員,根據渠道受損的程度給以處罰。

3.2健全工程管理制度,強化依法管理措施。結合水利工程管理和執法體制的建設,整理匯總了《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文件匯編》,下發到相關單位參照執行,頒布了《武威市涼州區水利工程管理暫行辦法》等配套法規,使工程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尋走上了法制化管理的軌道。各水管站成立工程管理小組,制定相關的工程管理規程,組織管理人員同破壞斗農渠設施的行為作斗爭,并依法給予懲辦,有效地打擊了破壞水利工程設施的違法分子,保護了水利工程配套設施的安全,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為保證整個渠系安全運行,充分發揮工程效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4斗農渠閘門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經過幾十年的不斷的發展與探索,各灌區在斗農渠配套設施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探索和積累了不少成功方法和經驗,為今后工程管理創造了有利條件,具有一定的借鑒和指導意義。但由于受客觀和主觀條件的制約,目前,我區斗農渠閘門管理上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急待解決。由于大多數斗農渠距管理站較遠,其分布面廣、量大、分散等特點,造成其配套閘門管理難度較大,特別在灌溉季節,表現尤為突出,一直是困擾管理人員的老大難問題之一,其主要存在著以下幾個突出問題。

4.1斗農渠閘門易丟失,或被挪為它用,使配套不全。為了保證灌溉配水高效快捷、及時到位、方便群眾,每年灌區都對斗農閘門配套設施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更新改造。在灌溉季節,各管理站將所轄區域內的斗農渠閘門配備齊全,落實到各條斗農渠上,管理人員隨時跟班蹲點巡回檢查,督促閘門的拆移、轉交等工作,但管理人員不可能每時每刻對放水斗農渠進行蹲點看護,而斗農渠閘門又基本是鋼制的,其體積小、重量輕、易拆除、易搬運是其優點。一些思想落后,法制觀念淡薄,貪圖一時小利的人便利用這些優點,常在夜晚或人少時將閘門盜竊或挪用,用來制做家庭用具的材料。出現閘門常備、常盜、常配惡性循環的結果,不僅給農戶及時配水造成一定的麻煩,而且給管理單位和管理人員造成了經濟上不同程度的損失。目前全區斗農渠閘門配套完好率只有60%左右,已成為各灌區急待解決的課題之一。

4.2斗農渠閘門配套不全,使渠道不同程度受損,農戶投勞相應增加。斗農閘門被盜、被挪用,必然導致渠道受損運行質量降低。在沒有閘門截(堵)水時,農戶常在農田引水口處用樹枝、木棍、石塊、草皮或填滿麥草的塑料編制袋等作為截水用的骨架材料,然后輔以泥土封實后引水灌溉,灌水完畢有將截水土壩搗毀,骨料雜物隨之進入渠道中,使有些部位出現泥沙淤積雜物堵塞渠道的現象,影響了渠道的過水能力。還有個別農戶在截水時將大的塊(卵)石直接投入渠道中,造成渠道面板或預制塊受損破裂,渠道水入滲和滲漏加劇,造成更大的輸水損失。另外,在渠道周圍取土筑壩,使渠堤周圍形成空坑,降低了渠堤密實度,一有漏水進入空洞,將發生管涌現象造成渠堤塌落,使預制塊發生移位,渠軸線偏移,滲漏水加劇,在冬季渠道易發生凍脹破壞。農戶用雜物擋水灌田,比直接用閘門擋水灌田增加了工序和勞動用工,提高了勞動強度,使灌水極為不便。

4.3斗農渠閘門缺乏技術創新,科技含量較低,防盜能力差。我區斗農渠閘門結構、形式和材料都基本沿用傳統工藝和方法,其技術裝備水平較為落后。由于多年來對該項課題研究投入經費不足,對斗農渠閘門的研發進程緩慢,技術水平提升幅度較小。另外,對斗農渠的管理大多采用專管與群管相結合的辦法,特別是對農渠基本上采取群管的方式,管理權交給受益鄉鎮、村組,而大部分受益鄉鎮、村組的農戶思想觀念還較為落后,對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和改革還缺乏進一步明確的認識,對水利工程只講回報,不講分奉獻和投入,不愿投資搞配套設施的建設,使斗農渠配套設施建設資金投入不足,一些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不能及時地被引進和采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斗農渠閘門整體科技含量的提高,降低了閘門被盜的安全度。

5措施及對策

結合灌區斗農渠閘門管理中存在的實際問題,要全面考慮、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在進一步抓好管理工作的基礎上,探索和尋求適合各灌區實際特點的方法和措施,以達到表本兼治的目的,促進斗農渠閘門管理工作邁上一個新臺階。

5.1講求科技,提高科技含量,引進先進產品,積極推廣。水利工程管理要依靠水利科技的不斷進步來提高,不但要提高工程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而且要用先進的科技產品來武裝和裝備水利工程設施,提升其科技含量,為工程管理創造良好條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逐步加大投資力度,來加強對斗農渠配套水工設施開發與研究,不斷加強水利科研成果的示范、推廣和應用,使其發揮積極作用。一要努力爭取各級財政資金的支持,不斷加大投資力度,加強對斗農渠閘門的開發與研究工作,開發出適合地方和行業特色的渠道配套設施;二要突出水利科技成果的引用、推廣與創新,把先進的工藝、技術、設備引用到工程建設中,不斷提高工程科技含量;三要加強對科技人員的培訓,組織科技人員抓好工程技術的創新、轉化和科技攻關,解決工程管理中帶有全面性、關健性技術難題;四要抓好工程的設計、施工和管理隊伍建設,搞好科技服務,要依據先進的設計思想、經濟的改造思路、科學的研究成果和因地制宜的工作方法來指導斗農渠閘門的改造,推動工程向高科技水平的全面發展。西營灌區對傳統的斗農渠閘門所存在的缺點,經過認真研究總結,結合灌區現狀與未來發展的要求,積極探索,大膽創新,目前已設計出了適合自身特點的斗農渠鋼閘門,并在灌區國家示范園區的建設中派上了用場,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從實驗的結果看,從根本上克服了閘門被盜的隱患,具有治本的作用。該閘門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造價低廉,便與管理,不易被盜等優點。普通閘門只是放置于閘槽中檔水,很容易被取出,而該新型閘門預先在渠道兩側預埋好閘槽,防止閘板被提出閘槽的鋼制橫梁預先固定在閘槽上,閘板可通過閘槽自由升降,但受橫梁的約束不能被提出閘槽,在灌水時只需將閘板壓下,即可達到檔水的目的,給下游放水時,只需將閘板提起即可。該閘門施工較為方便,是一種較為理想的低成本易管理的斗農渠配套閘門,具有很好的推廣應用價值。

5.2在工程管理上,積極探索不同的管理模式,逐步完善管理體制。進幾年我區在永昌灌區推行用水戶參與管理的用水戶協會管理模式,對斗農渠等田間中、小型灌溉工程及其配套設施,逐步實行用水戶協會、斗管會和承包、租賃、股份合作、拍賣等不同模式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效果,積累一些經驗。這種管理模式,強化了群管的職能,更加明確了權責,規范了管理,逐步實現管養分離,提高養護水平,對斗農渠閘門等配套設施的管理也是一種有效的借鑒和嘗試。

5.3完善工程管理責任體系和責任追究制度,確保制度落實,責任到位。首先,要從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入手,各管理站要制定考勤、巡查、上報的制度,明確管理職責和任務,管理人員必須做好每日巡查記錄,發現問題及時報告;二是組織各管理站定期對斗農渠閘門進行檢查和抽查,核對日常記錄是否準確屬實;三是進行考核評比,實行獎罰制度。對完成責任目標的單位和個人給以表彰和獎勵,對未能完成任務和質量不達標者給以批評和警告甚至懲罰。要把完善管理制度和抓好制度落實雙管齊下,確保對斗農渠閘門管理責任的落實。

5.4加強依法管理的力度。水利部門是代表國家行使水法及其配套法規的執法部門,具有依法管理和保護水利基礎設施,打擊破壞水利工程違法行為的權利。水管部門在對水利工程設施管理中,要依法行使其權利,全面認真地負責管理好所轄區域內水利工程及其配套設施,依靠其行政和經濟手段,借助法律武器,堅持依法管理,嚴厲打擊破壞斗農渠閘門的違法行為。

5.5加全宣傳與學習,不斷提高群眾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水管單位要組織管理人員,采取各種措施,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或通過宣傳車、宣傳欄、印發宣傳材料等形式多樣的宣傳方式,廣泛而深入地對有關水利工程管理的政策、法規等進行宣傳,使其逐步普及到農戶當中,達到家喻戶曉的程度。使農戶通過聽、看、評、儀等學習方式,來不斷提高其思想認識水平,樹立正確的水法規意識,養成學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行為,培養起知覺愛護水利設施的道德規范。

5.6發揮水管單位的職能作用,加強同相關部門的密切合作。水管單位要與用水鄉鎮、村組相互勾通,密切協作,通過簽訂斗農渠閘門管理承包責任書,實行以受益村組為單位的承包責任制,對受益區內的水利設施進行分片承包,養護管理,做到職責明確,責任到人。對完成目標任務成績突出的村組,可在制定灌溉配水方案及實施過程中給以優惠和傾斜。通過這種管理方式,來增強承包單位的責任心,保證閘門的安全運行。

6結語

總之,斗農渠閘門管理工作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系統工程,通過改進閘門結構的治本措施和其它管理措施的綜合應用,基本解決了斗農渠閘門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取得了明顯的成效,這些方法和措施具有一定借鑒和推廣價值,對促進渠系配套設施的完善,提高工程運行質量,充分發揮工程效益,促進農業生產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