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區節水改造論文
時間:2022-06-30 11:42:00
導語:灌區節水改造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工程概況
流溪河灌區始建于1958年秋,位于廣州市東北面,是廣東省的三大灌區之一。灌區工
程由大坳攔河壩、李溪攔河壩和渠系建筑物等組成。大坳攔河閘壩位于流溪河中下游的從化市神崗鎮境內,是灌區的主要引水樞紐,設左右干兩個進水閘,左干引水流量11.03立方米/秒,右干引水流量22.36立方米/秒。左干渠流經從化市的神崗、太平和廣州郊區的鐘落潭、竹料、太和、三元里等區,全長47公里,支渠22條,總長91公里,灌溉面積11.8萬畝。右干渠流經從花市和花都區,至梨園分水樞紐后,分為右干和花干。其中右總干長29.7公里,支渠14條,長23公里,灌溉面積3.6萬畝;右分干渠2條,長34公里,灌溉面積14萬畝;花干又分2條,總長47公里,灌溉面積10.6萬畝。李溪攔河壩興建于1966年,攔截大坳攔河壩以下的回歸水,補充灌區水量不足。灌區設計總灌溉面積41萬畝。經多年投入運行以后的實際調查,實際灌溉面積為32.7萬畝。
1992年開始對流溪河灌區工程進行整治。整治工程總投資近1.2億元,歷時5年施工完成。整治后年增加供水2億立方米。整治工程被水利部授予1996年度優質工程稱號。
2.1節水灌溉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措施
本世紀中葉,我國經濟將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而廣東省提出要在全國率先實現現代化,因此,工業和城鎮生活用水逐年遞增。流溪河是廣州市境內唯一一條完整的中小河流,流量穩定,水質較好。目前,廣州市工業和城市生活用水的60%左右來自流溪河。因此,管好、用好流溪河的水資源對于廣州市的工農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眾所周知,農業是國民經濟中的用水大戶,但同時存在著用水效率低,浪費嚴重的普遍情況??梢灶A見,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市的擴張,工業與農業之間的用水矛盾將日漸突出。要使工農業發展不受水資源短缺的制約,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從農業著手,大力發展節水灌溉,保護和利用好現有水資源,充分挖掘現有水利設施的潛力,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率。而且,發展節水灌溉可以防止因渠道兩側滲漏和大水漫灌造成的土壤次生鹽堿化,還可以減少地下水的過量開采和過量引水,提供更多的生態用水,保護生態環境,保證水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
2.2水費改革是保證水管單位正常運行的必由之路
目前流溪河灌區在水費問題上存在3個問題。一是水費計收不合理,長期以來,灌區的水費是按畝計收的,灌區澆“大鍋水”的現象十分嚴重,導致灌溉用水浪費嚴重。據統計左右干渠多年平均引水量為5.86億立方米,按有效灌溉面積32.7萬畝計,平均每畝用水量約為1790立方米,比定額每畝800立方米超出二倍多。二是水價嚴重偏低。現行的水費標準是25元/畝•年,折合按方用水水價僅為0.014元/立方米,所收水費難以維持管理單位的正常運行。三是水費收取困難。根據1993年起實施的《廣東省水利工程水費核定、計收和管理辦法》規定,農業用水水費由受益縣(區)、鎮、鄉人民政府代為統收統交,代收單位可從實收水費中提取3%~5%的手續費。目前,水費是委托當地的水利或農業部門代收的,收繳不力,截取挪用現象較為嚴重,有些地區幾年來水費分文未交。要使水管單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就必須解決這3個問題。
通過水費改革,盡快將農業灌溉用水按成本計收,同時要建立高效的水費計收模式,保證水費是收率達98%以上,從而確保水利工程得到及時的維修和改造,使灌區管理走上良性運行軌道。
2.3節水改造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保證
四個現代化中,農業現代化實現起來難度最大,問題關鍵是要找準突破口。水利是農業的命脈,要實現農業現代化,水利現代化要走在前頭。要以節水改造為鍥機,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主要發展高效經濟作物,增加農民收益,提高廣大農村人口的生活水平,為早日實現農業現代化做出貢獻。這也就是稱節水改造是一項革命性措施的原因之一,也是對南方水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也要大力發展節水灌溉的主要原因。
3.節水改造的指導思想與原則
以鄧小平理論和國家有關水利工作的指示精神為指導,以節水為中心,以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建立高效的灌區管理體制與機制為目標,積極穩妥地推進灌區水利現代化建設。
節水改造應遵循以下原則:
1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因地制宜。這一原則主要用來指導工程建設。骨干工程與田間工程、灌溉與排澇、工程技術與非工程技術、近期工程與遠期工程都要統一規劃,在工程優良、完善的基礎上,通過建立灌區信息化系統,實現灌區水資源優化配置。在工程實施上,要根據輕重緩急和難易程度來實施。由于灌區面積大,各分區的經濟、資源、環境不同,因此規劃一定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因地制宜。
2緊緊圍繞為農民服務這一中心。中央進行的農村機構改革和稅費改革,目的都是為了減輕農民負擔,節水改造也應服從這一大局。不允許借節水改造搞攤派,也不允許為了完成節水改造任務,建不受農民歡迎的項目。水費要提高,但應該在農民從節水改造中獲得收益以后,而不是在工程建成之后。要衡量節水改造工程的好壞,一方面看工程的建設質量,另一方面看能否增加農民收益。能否增加農民收益是衡量工程成敗的重要因素。
3重視建立高效的灌區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和其他部門相比,大中型國有灌區體制改革明顯落后,這也是灌區難以搞活,不能良性運行的原因之一。建立高效的灌區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是維護工程正常運行的關鍵,也是保證工程發揮效益的關鍵,從一定程度上講,這比建一項優質工程的難度還大,必須高度重視。
4.節水改造的目標
流溪河灌區已被列入全國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范圍,我們的建設目標是:1完成灌區斗渠以下渠道配套建設的基礎;2利用遠程控制技術,自動量水技術,計算機網絡與通訊技術等新興技術,建立起灌區現代化的用水信息調度骨干框架,打好灌區水利現代化建設基礎;3依托本次節水改造的工程基礎,深化灌區管理體制、運行體制改革和水費改革,建立高效統一的灌區管理機制,保證水費足額按時收取,使灌區管理走上良性運行的軌道。
5節水技術選擇
農業節水是一項系統工程,可以采取工程、農業、生物等多種措施。在措施選擇上,要講求因地制宜,經濟實用,農民歡迎。流溪河灌區目前無明顯缺水跡象,因此在節水措施的選擇上一定要考慮經濟因素,即要考慮農民經濟現狀,努力提高農村經濟效益。
在農村經濟較差的地區,主要抓傳統工程節水措施和非工程節水措施的推廣。傳統工程節水措施主要包括渠道防滲、土地平整、大畦改小畦等,非工程節水措施包括灌水制度的改進、作物品種的選擇、農業節水技術等。對于水稻區,要大力推廣水稻薄、淺、濕、曬控制灌溉和旱育稀植節水栽培技術。
在農村經濟較好的地區,主要發展管灌、噴灌、滴灌、微噴灌等先進節水技術,服務于蔬菜、花卉、果樹等高效經濟作物。先進節水技術雖然投資大,但有較高的用水效率,增產效果明顯,代表了農田灌溉方法的發展趨勢,在資金許可的條件下應優先發展。
6管理體制改革
應該說,最大的非工程節水措施是抓灌區管理。初步估算,流溪河灌區將水費從按畝計收改為按量計收,僅此一項就可以節水50%以上,這是其他工程措施所無法比擬的。因此,節水改造如不結合管理體制的改革,其效果是要大打折扣的。
管理體制改革的基本原則是政企分開、統一管理、管養分離、專管與群管相結合。就整個灌區來講,要建立用水戶參與灌溉管理(SIDD)體制,就水管單位而言,目標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行企業化管理。用水戶協會是具有法人地位的自主經營的服務型實體,是水管單位和用水戶之間的橋梁,它和水管單位是水的買賣關系,而不是上下級關系。
7水費制度改革
包括兩個問題,一個是水價的確定及其形式,一個是水費的計收與管理。農業灌溉供水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質,水價最高只能按成本計收。按照水價由工程水價、資源水價、環境水價三部分組成的理論,農業水價只包括工程水價。在確定水價時,要考慮目前水價水平,要考慮農民承受能力,不能出現突擊提價現象。水價建議采用基本水價加計量水價的形式,這樣可以保證水管單位和用水戶協會在風調雨順的年度里正常運行。由于灌區水資源目前并不緊張,因此不建議采用較為復雜的價格形式,如季節(浮動)水價、超額累進加價等。為了避免截流挪用、搭車收費等現象,水費應由水管單位直接收取,對于已組建用水戶協會的,則由用水戶協會收取?;舅M在每年年初收取,計量水費可按月或按季度收取。對于拒絕繳納基本水費的用水戶,水管單位無向其供水的義務。水費在上級主管部門的監督下,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建立專戶,??顚S?。
8幾個需要探討的問題
無疑,在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過程中,會遇到很多這樣那樣的問題,本文提供兩個問題,僅在拋磚引玉。其中一個問題的本質是水管單位要不要完全參與市場競爭,另一個問題是核心是灌溉水是不是商品。
8.1水管單位的節水矛盾
灌區進行節水改造和水費改革,除了節約水資源,以水利現代化促進農業現代化之外,還有一個主要目的就是使水管單位走上良性運行軌道。但是,對于老灌區而言,灌溉水價短期內還難以按成本計收。因此,灌區越節水,水費收入就越少,水管單位的運行就越困難,依靠財政補貼的程度就越重,這就是水管單位的節水矛盾。這個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節水灌溉推廣的積極性,尤其是在水資源較為豐富的灌區表現明顯。水管單位往往是節水項目的實施者和工程的管理者,因此,如何解決好這一矛盾,使水管單位真正自覺地進行節水改造,是一個需要研究的問題。
8.2不同作物實行不同水價的合理性
農業屬國民經濟保護產業,農業灌溉供水的水價以成本核算為基礎,按成本收取。如果不同的作物實行不同的水價,是否意味著灌溉供水成本還與作物種類(糧食作物、經濟作物)有關,這顯然無法講通。事實上,區分作物定水價是一種按灌溉收益定價的模式。但是,第一,經濟作物雖然取得相對大的收益,然而相應地農戶要付出更多勞動(包括腦力勞動),承當更大風險;第二,各種經濟作物用水量變化很大,產生的收益也各不相同,因此,灌溉水在經濟作物上所產生的效益較為模糊;第三,這一定價模式不利于縮小城鄉差距。另外,很多水管單位在灌區大力宣傳水是商品這一觀念,目的是讓農戶樹立用水交費的思想。但是,如果真正將水作為商品看待,那么,農戶在購買了水之后,就自然擁有了對水的使用權,也就是說,農戶灌溉何種作物與水管單位無關。因此,從水是商品這一角度出發,按作物定水價顯得不甚合理。
- 上一篇:水利工程資源分析論文
- 下一篇:水源供水工程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