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資源凈化循環利用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18 03:32:00
導語:城市水資源凈化循環利用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水資源;利用;節水;運城
論文摘要:介紹了運城市水資源現狀,分析了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針對運城市大量開采地下水,導致水位持續下降,降落漏斗逐年擴大,并由此引發的一系列環境水文地質問題,提出了合理開發利用并保護水資源以緩解日益尖銳的水資源供需矛盾、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主要時策水資源是指由人類控制并可直接供生產、生活、發電、航運等用途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運城市水資源以地下水為主,對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幾乎全都是地下水,由于地下水開采布局不合理和局部地區超采嚴重,已造成深層承壓水采補失調、地下水位持續下降和地面沉降等環境問題。
1運城市水資源的現狀及特點
1.1水資源概況
運城市十年九旱,水資源十分匾乏,人均和每公頃耕地平均占有量分別為320m和2340m3,僅為全國占有水量的13.8%和8.9%,且時空分布很不均衡。全市年平均降水量550.6mm,多年平均天然水資源量14.38億m3。其中,地下水資源量10.06億m3河川徑流與地下水重復量4.38億耐。區域內,地下水資源可開采量為6億m;,地表水資源可利用量2.4億m’,年可用水量8.4億m’。地下水是全區主要供水水源,取水量占年用水量的80%。根據國民經濟發展規劃,2005年運城市工農業總需水量將達19億m’,缺水11.6億m’;2010年總需水量22.2億m’,缺水13.8億m’;2015年總需水量24億m3,缺水15.6億m’。由此可見,運城市屬嚴重缺水地區。
1.2水資源豐枯懸殊,年內、年際變化大
運城市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月至9月,且全年最大降水量一般發生在7月至8月份。有的年份降水量雖大,但降水不適農時,往往形成干旱,而有的年份降水雖然不大,但非常集中,又極易造成洪澇災害。就諫水河盆地而言,一方面地表水資源貧乏,另一方面又極易形成洪澇災害。自1956年以來,全區河川徑流量以1958年為最大,達26.4億m’;最枯為1972年,僅有4.51億m3,豐枯比為5.9倍。有的縣豐枯比甚至高達近9倍,徑流的年際豐枯懸殊。運城市“十年九旱、年年伏旱、早澇交錯”的復雜局面,給水資源開發造成了極大的困難。
1.3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
運城市水資源受降水時空分布和水文下墊面因素的影響,全市河川徑流水資源總的分布趨勢是:東南部中條山地區相對富水,而汾河下游、諫水河盆地、平陸、苗城等丘陵溝壑區及峨嵋臺地十分貧水,垣曲縣相對富水,河津市、櫻山縣水資源總量和河川徑流量則十分貧乏。作為水資源另一部分的地下水,全市峨嵋臺地鳳凰垣、鳴條崗、平苗黃土臺地、汾南高階地以及山丘區,水資源補給單一,地下水貧乏。其它區域如諫水河沖積湖平原、汾河和黃河低階地、諫水河谷與青龍河谷以及中條山前洪積扇地區,除降雨人滲補給外,側向補給量比重也較大,因此這些地區地下水補給資源較為豐富。
1.4地下水質質量較差
水質是評價水資源又一重要指標。目前,運城市地下水資源水質較差,其中尤以氟化物、六價鉻的原生富集、淺層水礦化度高為特征。全區淺層水氟化物、六價鉻超標面積分別為4494.3km,和967.6km2,分別占淺層水總面積的54.2%和11.7%;在中深層水中,氟化物、六價鉻的超標面積分別是4696.5km2和2023.4kmz,占中深層水總面積的50.4%和21,7%。另外,諫水河盆地淺層水資源較為豐富,但其礦化度很高,其分布特征是從上游向下游,由兩側向中心遞增。礦化度由1g/L增至5g/L,局部區域可高達10g/L,減少了可利用量。
2運城市水資源存在的主要問題
2.1水資源浪費加劇了供需矛盾
一直以來,人們對水的概念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就降低了人們的節水意識。再加上農業灌概、工業、城鎮生活用水沒有嚴格的用水計劃和用水定額,工業用水無計量或計量設施老化、超期服役,滴水、漏水現象嚴重,都造成水資源的嚴重浪費。
2.2水資源短缺造成地下水的嚴重超采
運城市地處山西最南端,是一個腹部盆地高開發區。當地工農業發達、人口集中、用水量大,是全省經濟最發達、水資源利用程度最高的地域之一。由于水資源的短缺,加大了對地下水的開采強度,整個區琴內的盆地地下水水位逐年大幅度下降,除局部地段尚有零星開發潛力外,盆地地下水己基本沒有開發楷力。例如,諫水河區年開采地下水5億m,估計過量開采約2.38億m3,目前水位下降面積3600km,漏斗中心水位降深54m一60m左右,平均每年下降速率1.2m一1.5m。由于水位下降,諫水河多年平均徑流量1.33億m-,現在除去排放污水外,河道常年斷流,沿河一些湖沼,如五姓湖、鴨子湖等也已干涸。地下水的超采己達到了使河川徑流無法彌補的程度。據諫水河總控制站張留莊水文站實測資料顯示:1956年至1968年的下泄年徑流量平均值為0.28億m’,1969年至1979年的11年平均值已下降至0.043億m3,其中1970年、1972年、1977年全年河干。地下水的過量開采,不但奪取了相當一部分河川基流量,而且動用了地下水的靜儲量。
2.3水資源惡化、水體污染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
由于不合理的開采利用,水質污染十分嚴重。邁年來,出現了一批大大小小的私人企業,大量的工業廢污水未經處理排人河道、水庫,或就地人滲,使水質污染更加迅速地向城市郊區和農村蔓延,河流、水庫等水域水質污染日趨嚴重。如諫水河作為運城市境內的一條主要河流,曾經為運城市工農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近年來由于污水隨意排放,嚴重污染了河水,甚至污染了沿岸地下水,致使兩岸許多村莊的居民因飲用了污染水而引發地方病;姚逞渠也成為一條排污河;汾河下游運城段也由于污染,其水資源幾乎無法利用。
3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應采取的對策
3.1狠抓節約用水,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
運城市工業用水的關鍵是降低耗水定額和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當地農業用水大戶應根據全區經濟實際,結合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制定中長期農業節水規劃。工業上要推廣應用冷卻塔,提高冷卻水循環利用率。要大力加強用戶的節約用水意識,制定合理的水價體系,實行計量收費,以及限量供水、超懲節獎等措施。
3.2加強對地下水資源的統一管理、統一開發和統一治理
加大地下水的管理力度,嚴格控制地下水的開采。對城市、工業供水水源地、地下水超采區,要采取特殊措施,實行統一規劃、合理安排的原則,嚴格禁止濫采濫用,杜絕對水資源的破壞。要調整地下水開發利用的結構,調整水井密度,逐步實現采補平衡,對地下水漏斗區,要采取工程措施,實行跨流域調水,結合灌溉進行回灌,使地下水得以逐步恢復。公務員之家
3.3水資源的污染治理和質量保護
隨著社會的發展,大規模經濟建設的開展和人類活動的加劇,需水量將越來越大。而水資源污染日趨嚴重,水質受到嚴重威脅,這將使水資源供需矛盾更加尖銳。現階段水資源污染治理的主要方式是減少廢污水排放量,降低排放率,同時對所排放的污水一定要嚴格檢測手段,使所排放的水量水質必須達到排放標準,特別是對農藥、電鍍、造紙等行業的污水,更應嚴格把關,不達標者嚴禁排放。
3.4進一步提高廣大干部群眾的水資源保護意識
水是人類生存的生命線,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生命線,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在當前經濟迅猛發展、水資源問題日益突出的情況下,必須把水資源問題放到長遠發展的戰略高度來認識,要大力開展宣傳和教育活動,使廣大干部群眾認識目前水資源的嚴峻形勢,樹立水資源憂患和保護意識,在經濟活動中避免只考慮短期和地方利益而忽視環境、整體利益的做法。要教育和引導全市廣大干部群眾擯棄浪費用水的陋習,引導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養節水、愛水意識和習慣,并通過開展一系列節水活動,爭創“節水型環保衛生城市”。運城市應當把水資源保護看作水資源環境問題的首要任務來抓,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利用一切有效手段,切實加強水污染防治,保護和管理好水資源,為今后更好地開發利用水資源,促進運城市的經濟騰飛提供重要保障。
- 上一篇:水利自然災害防治應對策略研究論文
- 下一篇:黃河流域防災治理策略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