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黃灌溉存在問題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16 08:31:00

導語:引黃灌溉存在問題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引黃灌溉存在問題研究論文

黃河流域大部分是干旱半干旱地區,農業灌溉效益十分顯著,沿黃地區農、林、牧、副、漁業的全面發展,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但是,在目前的黃河下游引黃灌溉中也存在一些問題,筆者認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存在問題

1、用水戶的節水意識和法制觀念淡薄

節水是一項具有廣泛社會性和區域性的工作,搞好節水需要全社會的理解和支持,特別是要通過節水來緩節華北地區和黃河下游斷流這類區域性缺水的和水環境問題,更需要全區域(或全流域)社會成員和各地區、各部門、各行業的共同努力才可能見成效,節水需要堅強的法制保障和全面統一管理,而在我國節水和法制都很薄弱。目前節水管理處于各自為戰、條塊分割狀況,定額標準混亂,沒有統一的現行規定,到現在為止,我國還沒有一部有關全面節水的法規,節水工作缺乏應有的法律依據,更談不上有效監督管理了,同時,多數部分領導和群眾對節水的認識普遍不高,認為節水是上級的事,與下級無關,沒有把節水的重要性放在心目當中,上級要求嚴了只好開開會、傳達傳達會議精神而已,節水往往只停留在口頭上,落實不到行動上,另外,我國現有的用水機制讓人感覺到用水多少與自己的經濟利益關系不大的想法等,由此造成了從根本上不可能從水資源供需平衡的高度解決好“節”的問題。

2、用水浪費現象嚴重

一是現有的引黃灌區及配套措施已運行20年以上,因受當時現實條件限制,灌區工程標準低、工程配套差、渠道襯砌年久失修,滲水漏水嚴重;二是大多數灌區農田仍然是大水漫灌、土地高低不平、用水浪費嚴重;三是有的灌區工程老化,失修相當嚴重,甚至有的工程超期服役,帶病作業,灌溉能力和經濟效益大大降低;四是黃河水價嚴重偏低,導致用水戶對水的價格不敏感,節水觀念淡薄,用水浪費。

3、引黃水價偏低,近幾年來“一慣制”

近幾年,隨著引黃灌區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水的用量逐步增加,但引黃水價沒有增加,加之我國水價政策極不合理,水的價格背離水的價值,主要表現為:一是水價幾年“一貫制”,缺乏需求調節的杠桿。如黃河下游引黃渠首現在執行的是國家計委2006年7月1日調整后的水價,標準為農業用水每立方米1分,工業及城市生活用水每立方米8.5分。近幾年來一直未調整或提高過。由此引黃水價偏低是造成水資源浪費的重要原因。

4、“兩水分供”劃分和限制不嚴格,存在“一刀切”現象

水是一種資源和商品,應在市場經濟中接受市場的調節,其價格在其價值決定的基礎上也應受供需關系的影響而發生變化。而黃河水費標準存在多年一貫制,不能根據每年河水可供給量的多少即黃河水的供求對比情況適當調整,對水年和枯水年水價一個樣,每逢干旱年沿黃群眾就會爭相引取廉價黃河水。另外,黃河水價存在“一刀切”現象,沒有根據不同用水類型、供水對象、用水方式、工程類別等制訂不同的水價,就引黃灌溉而言,農業水價也可分為糧食作物供水水價、經濟作物供水水價、水產養殖供水水價等幾個方面給予區分。

5、當地政府對節水灌溉技術推廣不利

由于當地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地方財政困難,加之農業是弱質產業,效益比較低,節水灌溉新技術是一項投入比較高的科技項目,管道灌溉每畝均投入250元左右,噴灌、滴灌每畝均投入約500元左右。而高揚程電力提灌工程水費目前最高的為每立方米0.24元,一畝地多澆50—70立方米,一畝地的管道灌溉工程投入可支付10—15年的水費,在灌區經濟極不發達的情況下,只好從眼前利益出發,地方政府和農民存在“劃不來”思想,不愿過多地向節水灌溉投入。

二、對策與建議

1、加強宣傳力度,提高全民的節水意識

節水用水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關系到每個人,必須加強宣傳教育,發動全社會每個公民、每個團體起來節約每一滴水。以“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為契機,采用各種不同的宣傳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節水宣傳活動。讓沿黃干部群眾清楚目前的黃河水資源狀況,讓全社會了解當前水資源所面臨的嚴峻形勢和存在的危機,讓每個人都認識到隨著人口的增長,生活質量的提高,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對水的需求也增加了道理。

2、加快節水改造力度

加快引黃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水權轉換節水工程建設,實施好四大干渠上段兩合并工程,抓好干渠老化工程改造、支斗渠系改造與配套,進一步完善灌排體系,加快形成與節水增效相適應的工程基礎。

3、大力推廣節水灌溉技術

引黃灌區要下決心扭轉傳統觀灌溉方式,變大田灌溉為小哇灌溉,因地制宜地推廣噴灌、滴灌、管灌、滲灌等節水方式以及穴灌、注灌、集中水源點等高效節水技術。地方政府要積極爭取國家立項,鼓勵支持灌區節水改造和小型水源配套建設,有效提高黃河水資源利用率和生產效益,對農民主動倡導和安裝節水型技術的,地方政府應給予補貼,以此調動農民發展節水灌溉的積極性。

4、加快水價調整步伐

根據《關于深化水價改革促進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實施意見》精神,在充分考慮用水單位承受能力的情況下,按照“補償成本,合理收益,優質優價,公平負擔”的原則,結合當前黃河水資源緊缺的現實,應加快黃河水價調整步伐,強化水資源保護,促進節約用水。

5、強化黃河流域機構的執法地位

由于黃河水資源具有以流域為基本單元,相互轉化、相互補給的特點,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管理應統一規劃、合理調配。因此,應重點加強黃河流域機構的執法地位,自上而下逐步成立專門的控制和解決用水浪費、水質超標、污染水體的執法機構,解決和調整水資源與各沿黃地區經濟不能協調發展等問題。

6、加大基礎投資,促使節約用水

加大引黃灌區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對灌區工程進行投資改造,定期對供水渠道清淤排障和防滲漏處理,努力提高灌區工程標準和配套能力,減少水量損失。加強田間工程管理,推廣新型的節水新技術,降低灌溉用水定額,嚴禁滴、漏、跑、冒現象的發生。

總之,我國提倡建設節水型社會才剛剛起步,要做到高效的引黃灌溉,更好的服務于沿黃經濟,不單純是水資源本身的問題,而是一場涉及全社會用水制度和管水制度的根本變革。要建立和完善有關制度,形成自覺式發展的節水模式,這就需要極大的改革勇氣和社會各個方面的配合。同時,要建立健全與之相適應的一系列政策法規體系、工程體系和科技保障體系等,要從根本上徹底改變人們的用水方式和用水習慣,形成全體公民自覺保護水、節水的良好風尚,共同促進沿黃灌區經濟和黃河水資源可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