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配置方案研究

時間:2022-09-29 08:43:56

導語:水資源配置方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水資源配置方案研究

一、泗縣水資源概況

泗縣位于安徽省東部,黃淮海平原南端,屬于資源性和水質性缺水并存的地區,水資源稟賦條件較差:一是水資源總量不足,多年平均降水量865mm,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5.25億m3,人均水資源占用量546m3,不足全省人均的1/2、全國人均的1/4,屬于水資源短缺地區之一;二是水質污染較嚴重,境內主要河流新汴河近年來水質改善明顯,能夠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沱河、唐河、新濉河、石梁河等河流的水質常年較差,地下水存在砷、氟、鐵、錳等原生元素超標的問題;三是地下水屬于貧水區,縣域內地層巖性以黏土為主,地下含水層厚度較薄,一般只有10m左右,富水性較差,由于常年集中超采,縣城及其近郊區已形成面積32km2超采區,單井出水量目前每小時不足20m3。

二、水資源配置總體布局

在強化節約用水和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通過合理安排挖潛現有水源工程,科學謀劃新的水源工程,實現“蓄引提調結合、大中小微并舉、地表地下聯合”,構建當地水與外調水,地表水與地下水,常規水與中水等相結合的水資源配置格局,全面加強泗縣水資源基礎設施建設,構建供水安全保障體系,提升水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能力。根據泗縣水資源特點及未來發展需求,全縣水資源配置工程采取如下總體布局思路。1.挖掘現有工程潛力、優化供水結構根據用水需求和用水結構變化對現有水源進行優化配置,充分挖掘現有地表水源工程,通過對年久失修不能發揮其效益的供水工程采用疏浚、清淤、加固或重建;通過新建大中溝蓄水閘壩工程,有效存儲雨洪資源,逐步建成溝網灌溉體系,最大化使用當地地表水資源。泗縣現狀對地下水過度依賴,需逐步調整供用水結構,逐步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進程,將城區水廠、鄉鎮中心水廠和新建地表水廠聯合供水,以城鎮供水設施輻射周邊農村,城鄉統籌促進農村用水事業發展,同時加強農村人畜飲水困難地區的飲用水工程建設,保證城鄉居民飲水安全。生活用水以飲水安全為原則,以水質優良的深層地下水為主,淺層地下水為輔;工業用水以提高保證率為原則,從以地下水為主逐漸向以地表水為主過渡,并逐步壓縮深層地下水開采使用量;農業灌溉以因地制宜為原則,淺層地下水和地表水兼用。2.加強節水型社會建設、鼓勵再生水利用全面加強節水型社會建設,推進農業、工業、生活節水載體建設,全面提高用水效率。農業方面主要發展節水灌溉工程,實施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因地制宜發展噴灌、滴管等高效節水灌溉,推進水肥一體化方案實施,提高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工業方面主要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特點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對設備進行升級改造,加強用水計量和在線監測,提高工業水重復利用率。3.加快實施南水北調工程為泗縣供水結合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安徽段實施情況,充分利用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完善泗縣調水方案和線路,完成境內配套調水蓄水工程建設,滿足城鎮生活和工業、農業用水,緩解泗縣日益突出的水資源供需矛盾。4.全面加強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保護力度加強地下水資源保護實施地下水壓采方案,實施水量水位雙控方案,在具備供水條件地區逐步壓縮深層承壓水開采量。全面提高新汴河等地表河湖水體的生態需水保障程度,明確具體的保障方案。完善水資源管理體制機制,貫徹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強對水資源統一規劃、統一調配和綜合管理。

三、加快對接和實施一批骨干工程

1.南水北調工程泗縣境內輸水方案南水北調東線工程供水范圍包括泗縣新汴河兩岸地區。受水區涉及縣內的懷洪新河灌區、新汴河灌區等。結合南水北調東線二期淮河至新汴河段沱河輸水線路,泗縣可從懷洪新河分水口門取水,同時利用沱河線路和現有水系條件,將水輸至泗縣境內。調水到泗縣境內,可以根據區域的城鎮生活和農業用水等實際情況合理分配縣域內輸水線路。2.蓄水工程結合唐河草溝閘改建,閘址向下游下移,以提高草溝閘上蓄水量,存蓄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輸水量;在石龍湖下游建蓄水閘,存蓄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輸水量。3.城鄉供水一體化綜合考慮全縣水源條件,應充分利用新汴河、沱湖、外調水,以地下水為備用水源,通過新建地表水廠,更新改造配水管網和中途加壓泵站、敷設水源聯絡管,全面完成農村供水工程的水源置換,一次規劃到位,分年實施,逐步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4.面上水源工程通過對縣域內涵閘工程的新建、重建或加固、新建滾水壩工程等實現區域防洪排澇與蓄水引水有機結合,實現“汛時防洪排澇、平時蓄水灌溉”的工程應用體系,達到能排、能蓄、能引的目的,使地表水能有效留住,雨洪資源能充分利用,農業灌溉能充分利用地表水;泗縣境內溝網水系交錯,為有效留住雨洪資源,充分利用地表水資源,可在主要大中溝設置滾水壩,以達到增加區域蓄水目的;建設水庫塘壩清淤擴容工程。通過對塘壩的挖潛、配套、改造,使塘壩布局合理,配套齊全,更能發揮塘壩效益。對塘壩進行清淤擴容,提高塘壩有效塘容,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增強面上抗旱保水能力;對泵站進行更新改造和灌區配套;為進一步提高農業灌溉對淺層地下水的利用率,需對出水量小、無法正常使用的機井予以封停;對部分建成后未洗井、井蓋丟失的機井予以修復;對沒有配套自吸泵設備的機井予以補充配套。結合當地作物種類和灌溉用水定額,合理設計開采布局并新打部分機井等。5.重點節水工程完善區內大型灌區、灌溉片續建配套與改造。繼續開展中型灌區和部分小型灌區的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實現灌區渠道防滲、建筑物維修、更新和田間工程配套更新等節水改造,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窘ǔ晒澦咝КF代化農業,繼續加快發展節水灌溉工程,加快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在優化調整區域產業布局的基礎上,支持工業企業開展節水改造及再生水回用改造,推廣高效冷卻、洗滌、循環用水、廢污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產工藝替代等節水工藝和技術。加快節水及水循環利用設施建設,促進企業間水梯級串聯循環利用。強化生產用水管理,督促重點企業定期開展水平衡測試、用水審計及水效對標。加快城區、鄉鎮供水干、支管網系統的技術改造,降低輸配水管網漏損率。積極推廣節水型生活器具,發展“節水型住宅”,大力開展節水型單位和社區建設,加強城鎮建設項目的監督管理,落實節水“三同時”、“四到位”制度;推動城鎮居民家庭節水,積極創建“節水型小區”。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工業發展,城鎮污水量不斷增加,將會導致地表水體污染,制約城市可持續發展。城市污水收集、處理和污水再生利用等設施不僅是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基礎設施,同時也是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的重要手段,具有十分可觀的社會、環境和經濟效益。目前泗縣污水經達標處理后大部分外排,回用量較少,主要用于城市綠化澆灑、路面澆灑等,尚未用于工業用水。加快推進泗縣中水廠及配套管網建設,提高中水利用率。

四、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泗縣水資源優化配置,積極實施一批水資源配置的各項配套工程措施,實現多水源的聯合配置,方可從根本上解決水資源短缺現狀,達到供需動態平衡,從而促進泗縣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

作者: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