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堂教學研究論文
時間:2022-05-11 08:24:00
導語:數學課堂教學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課程教改中‚站在講臺上的數學老師茫然了。于是我們走入其他課堂中看到了這樣的一幕:教師不停地點擊鼠標,播放著閃爍的畫面,舒緩的音樂,熱熱鬧鬧,代替全部板書,也取代了實驗。學生看不到教師的親手示范,學生不能親手操作,無形中忽視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機灌”代替了“人灌”。忽略了學生的思維過程,忽略了學生從事實中的感性認識。
在新課程面前,我覺得至少有幾個問題值得深入思考:我們該怎樣理解新課程?教和學的關系發生了哪些變化?有效的課堂追求什么?如何才能幫助學生達到最佳學習狀態?
過去,我們總是用學習結果帶來的成功或利益來教育孩子們,殊不知過程中的快樂對他們來說,甚至比結果更加重要,所以我們應該更重視學習過程,孩子們在過程中經歷了哪些體驗?遇到了哪些困難?這些困難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解決?如果過程中的困難得不到及時的解決,最終將累積成為學習障礙,從而令學生徹底失去學習的興趣和信心。用這樣的視角來觀照課堂教學,我們就會更加注意“什么樣的知識最有價值?如何教授這些知識才更有意義?”課堂教學就不僅僅是一個被動的執行或灌輸,而是在深入了解學生基礎上的精心設計和不斷生成。老師們也會更加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及課堂教學設計.
問題是數學發展的重要動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而指導人類的各個領域是數學的根本特性。教學過程實質上就是教師有意識地使學生生疑、質疑、解疑、再生疑、再質疑、再解疑……的過程。在此循環往復、步步推進的過程中,學生掌握了知識,獲得了能力。青少年的本性就是好奇好勝,利用他們的這種心理特點,用“設疑”的方法去“釣”他們的學習“胃口”?!皠撛O問題”無疑是一種最好的“釣”法。所謂創設問題,就是把課堂教學相關的重點和難點以問題的形式提出來,讓學生去思考。教師在創設這些問題時,要多動腦筋,盡量設得生動有趣,吸引學生,使學生一聽到問題,就都想一試鋒芒。創設問題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即:
一、課堂首問,吸引注意力,導入課題。
實踐表明,學生剛進入課堂時,由于各種原因,注意力比較分散,不易很快進入學習狀態。此時教師有技巧性的課堂首問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很快進入學習狀態。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給學生創設了一個觀察、聯想、抽象、概括、數學化的過程.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這樣的問題下,再注意給學生動手、動腦的空間和時間,學生一定會想學、樂學、主動學.例如,教授垂徑定理時,課前提問:“你能求出趙州橋主橋拱的半徑嗎?”
二、課堂連問,引發頭腦風暴,培養數學思維能力。
探求新知一般應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根據具體內容把問題層層推進,既可以讓學生獨立思考,也可用討論式,還可以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單獨提問,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學得生動、活潑,也使一節課波瀾起伏,跌宕有致,“文似看山不喜平”!編的問題也應略高于課堂上講授的內容,使學生能舉一反三。學生通過自己的能力解決了這個問題,領略到成功的歡愉,使他們對自己的能力有了充分的信心。別林斯基說:“教學方法應該使學生自覺地掌握知識,使他們發展積極的思維”。讓學生自己去尋求問題的正確解答,這不僅對他們領會知識和掌握技巧,而且對他們的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當他們嘗到成功的樂趣后,對學習的熱愛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三、小結再問,整理知識方法和體會。
課堂小結時改變教師總結學生洗耳恭聽的被動式教學。我請同學們思考兩個問題:首先本節課你學了什么知識和方法?其次你覺得自己學得如何?我鼓勵學生采用多種形式的自主小結和自主評價:或小組討論,或個人上臺發言,或互相補充等等。作為教師的我最后給知識補充完善,給學習心得體會給以肯定和建議。
四、課后思考,溫故而知新,鞏固提高。
布置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組成部分也不容忽視:恰當的作業不僅能起到理解、掌握和鞏固課堂內容的作用,而且可以為下一節的課堂教學內容埋下鋪墊,引發新一輪的數學問題。課后思考問題一般難度應大一點點,使學生通過自學后又能夠解決的問題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有經驗的生物、物理、化學、數學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好像是微微打開一個通往一望無際的科學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東西有意地留下來不講”。
作為“導演”的教師,重視學生在課堂上歸屬感的獲得,讓學生參與教學目標制訂和課堂紀律自治,同時優化課堂,避免形式主義,激發興趣,使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善于利用情境、問題和評價等多種激勵方式,把握學生思維發展的梯度,使得課堂提問形成一個問題連續體,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給學生足夠的靈活度和空間,使每個學生都取得發展。
正是一節又一節的課,組成了教師的職業生涯,正是一節又一節的課,連成了學生的發展軌跡,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課堂對他們的影響都可謂十分深遠,是課堂發展了學生獨立的理解、思考和判斷能力,是課堂促使了教師的專業成長,是課堂實現了師生豐富而完整的生命交流,在認知與情感同構的課堂上,給知識注入生命,知識因此而鮮活,生命因此而厚重!
- 上一篇:信用聯社工會主席事跡材料
- 下一篇:村計生事跡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