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學生學習論文
時間:2022-09-25 05:44:00
導語:感動學生學習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曾有人問:為什么學生越學越沒有了靈氣和活力?為什么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不能體驗到快樂?問題的根源是缺乏對學生“生活世界”的關照,難以體現全新的生活意義和生命價值;沒有真實生活的愉悅體驗,不能滿足學生完滿的精神生活的需要。古羅馬教育家魯塔克指出:兒童的心靈“不是一個需要填滿的罐子,而是一顆需要點燃的火種”。這就是說,只有點燃學生心靈的火種,才能感動學生學習數學,在數學課程中只有超越“科學世界”,關注“生活世界”,才能感動學生學習數學。
那么,在具體的數學教學中,究竟如何感動學生學習數學呢?
我們知道,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的社會性和個性也有待獲得迅速發展,面對抽象的數學學習,教學必須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體驗學習”,在這樣的背景下,小學數學“開放教學”為克服傳統教學的弊端,引導學生進行體驗學習提供了有效途徑。
一、開放教學目標以人為本著眼學生的未來與發展
在“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這一數學課程基本出發點指導下,老師們在課堂教學中應努力實現從過去的偏重知識技能的落實這單一的目標,轉向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的課堂教學功能,做到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態度價值觀多元整合,使數學課堂教學不再只是讓學生獲得必要的數學知識、技能,還要放眼未來,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使學生在數學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充分發展,以便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正如我們爬山一樣,不是爬到山頂或爬更多的山是我們唯一的目標,爬山過程中所獲得的爬山技巧、身體素質的提高、吃苦耐勞的精神、戰勝困難、超越自我的喜悅等等都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二、開放教學過程激發興趣讓學生成為發現者
創新的教育價值觀認為,教學的根本目的不是教會解答,掌握結論,而是在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思維、發展能力、激發興趣,從而尋求和發現新的問題。數學既應被視為一個結果,更應被視為一個過程,每一位數學老師在每一節課中都應把數學作為一個過程去組織有關的學習活動。因此,教學要打破“問題——解答——結論”的封閉式過程,構建“問題——探究——解答——結論”的開放式過程。當學生畢業若干年后,他們也許會遺忘掉曾經學過的某個數學概念或數學公式,但是作為過程的數學教學卻能使他們不會忘掉如何數學地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而且更重要的是學生所獲得的在一般能力上的發展能幫助他們通過調查、探索、重構出曾經學過的方法,甚至更多的方法。
1、創設開放的課堂教學情境
課堂情境極為復雜。從不同層面上看,課堂既呈現以教師為代表的成人文化與以學生為代表的兒童文化相互溝通、整合的畫面;又呈現教師與學生心理不斷調適、沖突的畫面;還呈現師生交往、生生交往的畫面。因此要感動學生學習數學,我們要創設開放的課堂情境,要能喚起探索與創造的快樂,激發認知興趣和學習動機;能展現思路和方法,學會怎樣學習;能幫助建構進取型的人格,通過“效能感”完善“自我”。如:一位老師在一年級教學“我們認識的數”一課時,根據教材中設置的問題情境,教師組織學生在課堂中實驗、猜想、討論、交流等等。全體學生都參與了不同的學習活動,并且積極發展各種思考策略和學習策略,就在這時,教師突然問:在我們學校的校園里,你還能數出哪些物體的個數?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一次被激發,有的說,我可以數班上的桌子,有的說,我可以數班上的椅子……這時,一位小朋友說:老師,我上學進校門時數了從校門口到我們班級的樓梯共32層。在這位小朋友的啟發下,又有一位小朋友說:老師,我平時數了我們校園里共有16棵小榕樹。就這樣學生又一次在互動中學習,在解決問題中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有情感地投入,并獲得積極體驗。
由此可見,教師要充分運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課堂的高度靈活性和開放性。
2、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加強數學的體驗學習,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適當地把一些間接經驗轉化為學生學習的“再創造”的實踐活動,放手讓學生實踐,讓他們感受“直接”。例如:
2004年4月26日,全國小學骨干校長講學團李烈校長在福州群眾路小學上的一節《包裝中的數學》時,先出示一些長方體、正方體的物體,問:你會用包裝紙把這些物體包裝一下么?然后讓學生動手操作,接著指著其中的一個長方體問:我要知道用了多少包裝紙該怎么辦?要求出包裝紙的用料要知道哪些條件?再請同學們用手頭的測量工具測出有關內容,這樣讓學生借助“包裝紙”這個模型來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概念,達到探究知識和培養創新能力的功效。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更為強烈。”數學教學應不斷滿足學生的這種需要,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
3、設計開放式的課堂練習
傳統的練習因機械、重復或難度不適,而使學生有枯燥乏味之感。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在練習中有著良好的積極體驗,能夠滿足全體的需要,這就要求課堂練習從單一走向開放。
教師可出示多層次的習題組,根據學生的數學知識和能力,設計基礎題、提高題、綜合題,或分成幾個層次,由學生自主選擇不同層次的練習題,也可通過開放題,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體會到學習的成功。如在教學“歸一應用題”時,可出示這樣的習題:“小明媽媽的生日快到了,他想給媽媽買一束鮮花作為生日禮物。現了解到康乃馨5支10元,百合花3支12元,節節高2支6元。”小明帶20元錢去買花,每種花買3支,你認為錢夠嗎?如果錢不夠,怎么辦?請4人小組合作,用這20元錢買花,有幾種不同的買法?課堂上,基本上所有的學生都能計算出錢不夠,這是第一層次;第二層次,學生想了很多辦法:回家去拿、討價還價、少買一些等等,這又讓一大批生活經驗豐富的學生體驗到了成功愉悅。而第三層次,有的學生設計出了一、二種方法,有的則數十種,他們體驗到了滿足感。類似這樣的開放題很好地彌補了學生能力之間存在的客觀差異,讓全體學生體會到不同層次的成功愉悅。
三、開放學習評價展示自我讓學生成為成功者
比爾蓋茨說:“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成功的努力“。
課程目標最終將由學習的結果來體現,不能沒有結果的學習,也不能學習沒有結果。傳統的教育評價就是單純的考試成績,學生為應付每學期最后的一張試卷而背著沉重的負擔。要想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我們的評價就要給學生全面發展留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也就是要構建讓學生享受成功的評價。數學課堂上教師的評價要讓學生體會到被尊重、被認可的成就感,被人尊重是幸福的、快樂的,只有這樣,才能感動學生學習數學。
1、開放評價指標
《新課標》指出: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所以在評價時,一是要注重學生對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看學生是否積極投入數學活動,是否有積極的情感體驗。二是要恰當評價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以考查學生結合具體材料對所學內容實際意義的理解為重點,以理解能力與應用能力評價為主。三是要重視評價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把“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作為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公務員之家
2、開放評價主體
以往,教師是學生評價的單一主體。而學生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是新課程的基本要求。學生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意味著學生評價不是由教師一人說了算,而是一個群體決策的過程,評價群體是由教師及其群體、學生同伴及其群體、家長、社區成員、社會評價機構和學生個人等構成的。數學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課堂內外,開展學生自評、互評、師評、家長參與評價等,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發展。一、學生自評。學生在評價自己對某部分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程度時,比別人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學懂了沒有,還有什么不明白之處,對自己的思考過程中出現的曲折、成功,以及情緒上的變化,都較他人的評價更符合實際,更具客觀性。正視學生自己對數學學習的評價,會更好地體現評價促進數學學習的目的,從而上升為自我激勵和自我發展。二、學生互評。在課堂上,對學生的匯報、答問。可以讓其他同學來評判、質疑;對有異議的問題,更多的是要讓學生通過討論甚至爭論求得辨析,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應要求學生能公正、誠實地評價同學,充分體現合作精神。三、教師評價。教師應著眼于全局性、客觀性的評價,有針對性地解釋與說明學生數學學習中各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以及各種問題產生的根源。要找出學生的閃光點,以激勵為主,要發掘學生學習數學的潛能,評價時更要指出學生發展的動態,以教師的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四、家長評價。家長評價學生數學學習時,可以從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安排、學習方法;已學知識的掌握水平、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對所學的知識的靈活運用、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等方面進行。
3、開放評價方式
傳統的紙筆考試中,過于強調甄別性、終結性,忽視了評價的激勵性和形成性。《教育部關于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明確指出:“教師要在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采用多樣的開放式的教學評價方法”。在這樣評價理念的指導下,我們認為,在數學教學中,可以針對不同的需要選擇課堂觀察、成長記錄、開放性任務、調查和實驗、數學日記等不同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2003年6月18日《海峽都市報》報道了福州市某重點校期末考試設A、B卷,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自選考卷的消息,并且還對那些對自己考試結果不滿意的學生進行二次考試,即允許學生經過申請再考一次。誠然,一個班幾十個學生,應該承認確實存在差異,不能用同一張卷子去衡量他們的水平,也不應該只給一次機會,我們最終的目的是多給孩子嘗試的機會,鼓勵孩子不斷進取,只要他們在原有基礎上提高了就是成功。讓孩子體驗成功,是教師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新課程需要什么樣的學生評價,這是一個高度開放、不斷發展的問題,做為一名教師,我們應將學生視為有智慧有尊嚴的個體,在評價學生中關愛每一個生命的發展。
總之,作為一線數學教師,我們不僅要做到該表揚時不吝嗇,同時要注意該低調時不高歌,該委婉時不過露,讓學生感到老師的微笑、點頭、贊賞的目光都是崇高的精神獎賞,真正把評價作為促進學生人格發展的有效手段。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感動學生學習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