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教媒體數學課堂分析論文
時間:2022-05-11 11:50:00
導語:電教媒體數學課堂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提要:
本文從“運用現代電教媒體,提高課堂效率,使‘數學’容量更大;運用現代電教媒體,創設問題情境,使‘數學’主題更有趣;運用現代電教媒體,擷取活動素材,使‘數學’形式更靈活;運用現代電教媒體,增強自主能力,使‘數學’個性更突出;運用現代電教媒體,發展信息素養,使‘數學’與時代更貼”這幾方面闡述了現代電教媒體走進課堂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
電教媒體課堂容量創設情境數學主題數學形式
擷取素材自主能力數學個性信息素養數學與時代
教學的改革,技術的更新,是形勢的需要,因此“一大一小”兩塊黑板的教學模式應徹底改變。讓電教媒體逐漸走進課堂,成為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若科學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則會給數學教學改革提供良好的契機。事實上,在數學學習中,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往往分析不清教學過程,不理解教學情境,直觀效果不佳。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如何優化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效益,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及能力,合理運用電教媒體,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合乎新課程理念,達到教學改革的目的。
一、運用現代電教媒體,提高課堂效率,使“數學”容量更大
多媒體的使用無疑增多了課堂信息傳遞的通道,無論是學生得到的知識信息,還是老師掌握學生的反饋信息,都大大提高了單位時間內傳遞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課堂的密度,增大課堂容量不是增多練習數量,而是思維訓練的高精度、高效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積極開動思維。
比如習題課教學,應注重基礎,由易到難,力求變化,老師重點強化變化過程的分析,動態的圖形有利于數學情境的再現,激發學生興趣,在老師有意識的情境設置中主動探索研究,提高構建數學模型的能力,強化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深入,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讓學生最后總結確定此類問題的思維方法,參與數學思維訓練,讓每個學生都有收獲,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運用現代電教媒體,創設問題情境,使“數學”主題更有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怎樣在新舊知識之間架起一座橋梁,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誘發思維,使他們想學、愿學。
在教學中,我采用過直觀導入、實驗導入、故事導入、問題導入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使他們自覺地積極地進入學習活動之中。例如故事導入,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先放錄音聽故事:猴山上的小猴最喜歡吃猴王做的餅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塊大小一樣的餅分給小猴子吃,它先把第一塊餅平均分成四塊,分給猴甲一塊。猴乙見到說:“太少了,我要兩塊。”猴王就把第二塊餅平均切成八塊,分給猴乙兩塊。猴丙更貪心了,它搶著說:“我要三塊”。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塊餅平均切成十二塊。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最多嗎?隨著上述情境的不斷展開,學生趣味盎然,懸念頓生,思維處于欲罷不能的狀態,此時教師把握時機,導入新課。這樣的開頭一下就抓住了學生。
三、運用現代電教媒體,擷取活動素材,使“數學”形式更靈活
學生動手、動腦、動口,親自操作感知,就會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在動腦中形成鮮明的知覺表象,有助于揭示數學問題的本質特征和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啟迪心智,培養學生實踐操作探究精神,享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在一堂課的教學中,教師要盡量讓學生擺一擺、量一量、折一折、畫一畫、想一想、說一說、看一看、猜一猜,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調動多種感官的共同參與獲取新知,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圓的認識》一課中有這么一個問題:為什么車輪都要做成圓形的?車軸應裝在哪里?如果車輪做成長方形或三角形的行不行?為什么?教師如果只進行講解解決不了這些問題。因為現實生活中,學生無法看到可以這么比較的物體,沒有感性認識,沒有直接的生活經驗。而用電教媒體設計的課件卻可以輕而易舉地解決這個問題。課件演示:裝著長方形(正方形)車輪的汽車在跳躍著前進;裝著橢圓形車輪的汽車忽高忽低的前進著;車軸沒有裝在圓心的汽車歪歪斜斜地行駛著……學生在笑聲中最直接的感受到了車輪是圓的,車軸應裝在車輪圓心的道理。
四、運用現代電教媒體,增強自主能力,使“數學”個性更突出
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給學生創設富有變化而且能激發學生求異感的學習情境,啟發學生多層次,多角度地思考問題。鼓勵學生求異,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例如:在鞏固“求長方體的表面積”時,出示練習題“有一個長方體長8厘米,寬6厘米,高5厘米,把它平均分成兩個長方體,分成的每個長方體的表面積可能是()平方厘米,也可能是()平方厘米,還可能是()平方厘米。”練習中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怎樣分。由于小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還不夠強,對這類知識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我在學生討論后,結合電教進行教學,出示一個長方體,按學生的方法在電腦上演示,分別沿著長、寬、高將這個長方體平均分成了兩個長方體,讓學生更直觀地看到不同的方法,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課堂教學中教師若注重運用電教媒體,則能幫助學生真正理解數學概念,挖掘確切的數學意義和運用條件,能利用它們順利地進行正向遷移,有效解決一些實際數學問題,同時,也有利于幫助學生實現數學情境的想象的真正結合。小學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是培養空間思維能力的教學難點,也是學生的薄弱環節,課堂教學中應強化空間抽象能力。運用計算機三維動畫的形象、直觀、逼真性。從不同角度展示情景,從而獲得很強的視覺刺激,這樣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多維性。
五、運用現代電教媒體,發展信息素養,使“數學”與時代更貼近
在運用現代電教媒體,優化數學教學的同時,學生接觸現代信息媒體的機會大大增加了。這樣,他們在活動中對媒體依賴性就會越來越強烈,選擇、組合以及使用各種信息媒體的能力就會隨之得到發展和提高。由于課堂教學中,使用了現代教育技術,強化了數學教學過程中的直觀性,形象性,把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一方面是對學生提高認識能力,發展智力是有幫助的;另一方面也可調動學生參與意識,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根本上發揮學生的主體參與行為,激發學習內驅力,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這樣,學生掌握了知識,又培養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實踐創新精神,因此,讓電教媒體走進課堂,合理運用,不僅使“數學”與時代更貼近,而且能有效地發展學生的信息素養,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
總之,電教媒體具有形象、直觀、生動、聲、光、色、形兼備,靜動結合等諸多優點,確有利于優化教學的效果,提高教學效益。但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心理特點、教學內容、教學任務、學生學習實際等諸多因素去綜合考慮,選取電教媒體的最佳作用點,絕不可認為電教媒體用得越多越好,形成了電教“滿堂灌”。只要我們從實際需要出發,合理地利用各種電教媒體,學生的數學教學就可能取得預期的效果,“讓每一個學生全面發展”這一美好的愿望就一定能實現。
- 上一篇:多媒體輔助數學教學論文
- 下一篇:經檢科副科長述職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