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環境下的自助研究性學習論文
時間:2022-09-25 05:59:00
導語:網絡環境下的自助研究性學習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人類社會已進入信息時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不僅滲透了各行各業及百姓家庭,也已經向教育提出了挑戰。“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就曾明確提出,教育要跟上科學和社會現代化發展的步伐,就必須加快教育的信息化。那“如何在網絡環境下進行課堂教學”就是各中小學所關心的比較重大的問題。本文結合一堂網絡教學課的教學過程,論述了網絡環境下課堂教學等方面的問題。
關鍵詞:網絡、網絡環境、資源
一、教育信息化是時代的需要
當前,以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和網絡通訊技術為主要標志的信息技術,對當代社會產生著重大的影響,改變著我們的工作方式、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以上種種情況表明,知識經濟的來臨,呼喚著教育必須進行創新和深刻的變革。同時也表明,教育的深刻變革,以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是突破口,勇立教育潮頭的是現代教育技術。為此教育信息化是時代的需要。
1、網絡技術是改進課堂教學設計的切入點
在中國,現實的教育現狀是:教育比較落后,發展很不均衡,需要接受教育的人口特別多。這種情況決定了我們的教學形式主要是面向學校班級的課堂教學,雖然素質教育是開放的(學校、社會、家庭的范疇),但在很大程度上,我們所強調的素質教育也必須在這一基礎上實施。這給課堂教學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每個學校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教育信息化是時代的需要一套辦法,我們應該如何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現代教育技術中的網絡技術是改進課堂教學設計的切入點。
2、網絡環境下教學資源的特點為素質教育提供實施環境
看看網絡環境下的教學資源的特點:信息資源是開放的;傳播媒介多向交流;傳遞系統是多媒體的;知識是跨越時空的。這一特點決定了網絡環下教學過程是:開放性;學習過程的交互性;學習內容選擇的自主性和個性化;內容形式的多媒體化。應合了人本主義和素質教育的倡導,這也說明,一旦網絡環境下課堂教學組織起來,必然帶有松散性、不確定性、難控制性,在不脫離學校模式、班級模式的課堂形式下,這種研究性教學,的確是一種新的嘗試,在我校校園網這一智能教學環境下,我做了課堂教學實踐。
二、網絡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的嘗試過程
1.網絡教學的前期準備。
根據網絡環境的開放性與不確定性的特點,并結合數學學科教學的嚴謹性及結果唯一性進行綜合分析,發現利用網絡教學和數學教學有機結合在一起有一定困難,但是網絡環境的資源非常豐富,有大量的文字、圖片及音像資料,提供了大量生活中的幾何模型,與課本上提供的幾何模型相比要生動的多、豐富的多,如果把這些網絡資源應用到數學幾何教學中來將會產生非常好的效果。根據初一幾何的特點,在網絡環境下進行平行線性質及判定的綜合應用的研究性學習比較適合。
2.網絡教學的過程。
①由學生熟悉的跳高運動引入(復習平行線判定及性質)
通過校園局域網播放動畫,設置情景:一幅跳高的圖案,橫桿是傾斜的。
提問:有什么辦法讓橫桿橫平?并說明依據?
(使用三角板的直角使橫桿和立桿都垂直)。
橫桿橫平就是使橫桿與地面平行,而橫桿與兩根立桿都成直角,根據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可推出橫桿與地面平行。
由此引入課題,利用書本上的知識也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②平行線判定與性質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讓學生利用互聯網查找有關斜拉橋及斜塔的有關資料,然后由學生展示斜拉橋及斜塔的圖片和影像,使學生對這兩個事物有了比較直觀的了解后根據拋錨式教學給出問題。
問題1:南浦大橋是一座斜拉橋,橋身的重量都是由圖中的鋼索所牽引。若要在現場用簡單工具測量出橋塔與鋼纜之間的夾角,請同學們想一想,給出測量的方案。
問題2:虎丘塔塔身大約向右傾斜,現要在塔的左側用鋼索牽引,鋼索一端已固定在塔尖,一端固定在地面上,當鋼索與塔身成時效果最佳,因條件限制,無法到塔尖直接測量,請你設計施工方案。
學生活動:4人一組,分組討論,由組長給出方案并講解。并通過學習小組相互討論讓學生把實際圖片抽象轉換成幾何圖形,讓學生結合問題給出已知和求證,并通過局域網展示。
③課堂小結
整個教學過程以校園局域網為平臺,學生從網絡找到想要的資料,以學習小組的形式對資料分析、加工并抽象成幾何模型,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推理論證的訓練,從而提高學生分析、抽象實際問題的能力,達到論證嚴密,表達合理,融會貫通的目的。
3.網絡教學嘗試的個人體會
網絡環境下教學中,作者的個人體會是:一是學生不太習慣于這種不太“象”上課的模式,大部分學生不知道如何進入角式(可能與傳統的根深蒂固的教學模式有關),學生普遍反映信息太多,沒有次序,不容易進入學習的角色,另外網頁內容外觀花樣多、干擾大。但這次課堂教學實現了教學目標,大部分的學生學會了自主獲取信息,學習興趣增強了。教師和學生的地位發生了很大改變,教師的角色主要是教學信息資源的設計者、學生學習促進者,教師表現主要是從前臺走到了后臺;教師在教學當中不能由計算機或計算機網絡代替,相反教師在這種模式下的重要性更大了,計算機只是一種信息加工和呈現的工具,網絡化的課堂教學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是如何制作教學課件、如何把它們組織成為符合教學要求的教學資源形式。因此,如何制作符合網絡環境下優秀的教學課件是網絡環境下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當然,學生使用計算機進行學習,首先要具有計算機知識(最起碼是基礎知識),其次必須要有跨學科的知識與能力,才能駕馭各種計算機軟件,學生對計算機操作的不熟練性也制約了網絡教學的發展,這對我們的教師、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學生要轉型到這種模式下,我們要做的工作還很多,這條路將會很長。公務員之家
總之,隨著教學改革的發展,教學技術也應及時作出相應的改善,用網絡教學、網頁式課件,作為一種新生事物,隨著計算機的日益普及,以及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校園網將實現全區、全國的聯網。這對我們每一位教師來說是一種機遇,更是一種挑戰,只有不斷努力進取,才能跟上時代潮流,為我國的教育事業注入新的活力。
- 上一篇:中藥資源可持續發展對策論文
- 下一篇:中藥復方藥理作用論文